蔣孝嚴在虎尾女中執教時,認識女學生黃美倫,後取其為妻。 1968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時,為了紀念前一年6月於校內逝世的校長曹金英,命名為金英館。 國立虎尾高中2025 已退休的前校長……等人執掌校務期間,都十分講究校園美化、綠化的推動,以及校舍建築物立體動線的配置。
- 後圖書館因1999年集集大地震倒塌,整建時將鐘塔拆除,該校沒有經費重建,於是將校鐘置於倉庫。
- 虎尾高中今址原為虎尾女中,校內部分建築為虎女時代留存的建築。
- 該校的德語教學,由教師許尤娜、外聘教師許瓊文推動,德語課程列入臺灣的大學先修課程。
歌詞是中華民國國語,屬文言文體,全文49字,押ㄠ韻。 1949年8月,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令虎尾初中和附近的臺灣省立虎尾女子中學合併,稱為「臺灣省立虎尾中學」,由原虎尾女中校長陳東榮任校長,原虎尾女中為校本部暨女生部,原虎尾初中改為男生部,派劉克剛為分校主任。 國立虎尾高中2025 1950年8月,教育廳認為男、女生兩部距離過遠,於是恢復校本部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中學」,陳東榮回任該校校長,另外單獨拆分男生部,設立「臺灣省立虎尾中學」(簡稱省虎中),派凌孝芬代理校長。 虎尾高中體健大樓三樓的一間教室被稱為「幸運教室」,自2011年至2014年,每年均有在該教室上課的學生於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獲得滿級分75級分。 2014年時,使用該教室的班級有30名學生,超過半數獲70級分以上成績。
國立虎尾高中: 虎尾初中
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認為中國以農立國,不宜停辦農校,要求另行設置初級中學。 國立虎尾高級中學(簡稱虎尾高中、虎高或虎中)是中華民國的一所國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位在臺灣雲林縣虎尾鎮。 該校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管,學制為三年制社區高中,設有體育班、數理資優班、普通科。 臺灣高中以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作為入學依據時,虎尾高中的錄取分數差異高,分佈在PR70到99,因此採取能力編班。 1965年8月,省教育廳調原臺南縣立曾文中學校長(今臺南市立麻豆國民中學)譚地大為省虎中校長,譚主持整編校規,集結成《虎中規章》一冊,制定校訓「公誠勤正」,並於1968年設立「臺灣省立虎尾中學西螺分部」(次年取消,併入西螺農工)。
1981年虎中、虎女合併後,時任校長李士崑主張制定新校歌,由何志浩作詞、退休教師廖興彰作曲,開始使用後卻引發學生反彈,另譜新曲學生仍未接受,於是延用原虎中校歌。 2016年時,週會及校友返校仍會演唱虎女校歌。 虎中校歌旋律較中庸,而虎女校歌音調較高且陰柔,合併後第七屆校長薛東埠到任三年仍不會唱。 虎尾高中的校友遍佈各界,如雲林縣第5、6、7任縣長許文志、廖泉裕、蘇文雄都是虎中校友,當地人譽為「縣長三連霸,同是虎中人」。 2003年的一篇期刊調查顯示,虎尾高中的營養午餐由味達香、松之林、助民和梅景四家HACCP認證廠商供應便當,住宿生由校方提供營養午餐,另有少部分自備午餐的學生。 時至2015年,廠商供應便當方面已改為團膳,各班級可以經班會決定選擇何間供應廠商。
國立虎尾高中: 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校長楊豪森任內(2010年代初期),虎尾高中17時至19時為學生運動、社團活動時間,當時學生皆高度參與活動,較受到學生歡迎的社團有「藍衫虎」校友服務隊、童軍社、慈光社、春暉社、華馨社及康輔社等服務性質社團。 「藍衫虎」為畢業校友團體,經常返校服務,並為鄰近國中小舉辦營隊。 虎尾高中是一所社區高中,在當地環境氛圍下,以「升學」為發展目標。 該校是全中華民國第一間設立TEAL(Technology Enabled Active 國立虎尾高中 Learning)創意互動教學教室的高中,與國立中正大學合作,設備規模比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使用科技設備、以多媒體教學。 校內另外設有「科學探索館」,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合作,陳列傅科擺、大型特斯拉線圈等物理教具,是臺灣第一所校內的科學博物館。 1946年臺南縣立虎尾初級中學成立後有創作「運動會會歌」,由教師黃傳心作詞、廖興彰作曲。
- 方濂來自安徽省桐城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政系,文學造詣深厚,亦擅長聲韻。
- 省虎中校長一職由原臺灣省立臺中第一中學校長金樹榮接任,金到任一年後,與臺灣省立屏東中學校長辛仙椿互調。
- 校內另外設有「科學探索館」,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合作,陳列傅科擺、大型特斯拉線圈等物理教具,是臺灣第一所校內的科學博物館。
- 已退休的前校長……等人執掌校務期間,都十分講究校園美化、綠化的推動,以及校舍建築物立體動線的配置。
- 隨後虎尾初中兼併當時校址北側的臺南縣立虎尾初級女子職業學校,成立男、女二部。
- 1968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時,為了紀念前一年6月於校內逝世的校長曹金英,命名為金英館。
今日的虎尾高中是1979年由虎尾高中(男校)與省立虎尾女中合併而來,當時維持原校名「臺灣省立虎尾高級中學」(簡稱省虎中),並遷至原虎尾女中校址。 虎尾女中曾以校園景觀別緻而聞名,校內部分建築為「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所規劃,有「北景美,南虎女」之稱。 2000年由於精省,改隸教育部,始改為今名。
國立虎尾高中: 學校組織
人本教育基金會2015年曾召開記者會批評臺灣各級學校不合理的校規,虎尾高中規定學生於校內使用充電器得記警告即為其中一個案例。 虎尾高中亦利用閒置教室,設有K書中心「黎焱軒」共210席座位,供學生使用。 虎尾高中校友遍佈社會各界,如許文志、廖泉裕、蘇文雄三人為雲林縣第5、6、7任縣長,故當地有「縣長三連霸,同是虎中人」的說法。 軍界知名校友有前中華民國參謀總長、一級上將林鎮夷。
國立虎尾高中: 認識虎中 / 學校現況
而由於虎尾高中制服上衣為藍色襯衫,所以畢業校友稱為「藍衫虎」,也有校友組成「藍衫虎」團體返校服務。 虎尾高中今址原為虎尾女中,校內部分建築為虎女時代留存的建築。 虎尾女中1960年代初期由「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執行校園規劃,弘教樓(1962年建,落成時由時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閻振興主持剪綵)、勵學樓(1964年建)等建築均為其設計。 渾天儀所在位置原本是1976年虎女校長石宛珠任內設置的中華民國故總統蔣中正塑像,2017年初,虎尾高中以蔣中正塑像為玻璃纖維材質,破損嚴重、有礙安全為由拆除。 適逢民主進步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推動中華民國第二次去蔣化運動,此行為被認為是政治入侵校園,校方回應「只是湊巧」。
國立虎尾高中: 校園環境
圖書館原建築建於1956年,九二一大地震倒榻後曾重建,又稱「教學資源大樓」。 一樓為藝術中心,外有藝文廣場「虎字廣場」、「滌心園」。 虎尾高中為紀念與虎尾女中併校,由家長李連忠等人出資打造仿古銅鐘,定為該校校鐘,名為「虎鐘」,鐘塔建在圖書館前。 國立虎尾高中2025 後圖書館因1999年集集大地震倒塌,整建時將鐘塔拆除,該校沒有經費重建,於是將校鐘置於倉庫。 國立虎尾高中 2004年,併校時的訓導主任黃清江於其校長任期內,由家長會顧問許大松出資新建一座外型相同的鐘塔,移置介壽樓與圖書館中間。
國立虎尾高中: 課程與教學
廖興彰是雲林崙揹人,大學留日,就讀音樂相關科系。 民國39年(1950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鑑於校歌為文化教育象徵」,發文要求各校制定校歌,臺灣省立虎尾中學於是在1951年制定校歌,由教師方濂作詞,作曲者亦為廖興彰。 方濂來自安徽省桐城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政系,文學造詣深厚,亦擅長聲韻。 國立虎尾高中 該曲以「海天縹緲,寶島風光好」起頭,為D大調、四四拍(強起)之二段體樂曲,音域達大十度(中央d至高音f#)。
國立虎尾高中: 校園環境
於是,1946年4月20日於虎尾尋常小學校舊址成立「臺南縣立虎尾初級中學」(簡稱「虎尾初中」),是該地區第一間男子中學校,廖昆金奉派代理校長。 國立虎尾高中2025 隨後虎尾初中兼併當時校址北側的臺南縣立虎尾初級女子職業學校,成立男、女二部。 虎尾高中學生一度因部分廠商將點心銅鑼燒計入提供的「四菜一湯」中,以及桂竹筍未切而逕行烹調、提供加熱冷凍三色菜、湯品食材未煮熟、雞腿殘留雞毛沒拔,在爆料公社發文以示不滿。
國立虎尾高中: 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蔡任內興建科學館、社會科學館及第二體育館(今體育館),1992年8月調任臺中二中校長。 同月1日,校長甄試合格的新科校長陳龍雄初任省虎中校長,陳任內興建勁竹樓(五層男學生宿舍)、綜合館(二層建築,設室內游泳池、排球場),並綠化校園。 1998年2月由曾任虎尾女中歷史科教師的黃清江接任校長。 凌任內禮聘大陸來臺宿儒任教,且為了釐清校地產權,多次公函來往虎尾女中、鎮公所等機關,1954年調任臺灣省立建國中學。 省虎中校長一職由原臺灣省立臺中第一中學校長金樹榮接任,金到任一年後,與臺灣省立屏東中學校長辛仙椿互調。
國立虎尾高中: 認識虎中 / 學校現況
1972年11月,教育廳調李士崑為省虎中校長。 李士崑發動畢業校友教師林久華、李朝茂及該校資深教師陳樹聲等人,向校友募捐成立「省立虎尾中學校友百萬獎學金」,林久華等人事蹟列入第一屆教育廳「杏壇芬芳錄」。 1979年8月正式合併,虎尾女中停止招生,省虎中兼招男、女,且虎尾女中校長由李士崑兼代。 1981年完成合併程序,以原虎尾女中校地為址(原省虎中校址設「雲林工專」,即今日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校名定為「臺灣省立虎尾高級中學」。 國立虎尾高中 他們也獲得時任縣長袁國欽的面肯,於是由虎尾農校校長王安順主持招生事宜,超額錄取近400人。
國立虎尾高中: 虎尾初中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放榜後,虎尾高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大學就讀環境、錄取辦法,選填適性志願,會舉辦「大學博覽會」。 大學博覽會邀請雲林縣高中職、國民中學學生到校參觀,也讓國中學生提前瞭解高中生活。 虎尾高中2014年時規定高一學生必修第二外語,可選擇德語或日語。
國立虎尾高中: 課程與教學
羅對數理有興趣,協助校內物理老師製作傅科擺、特斯拉線圈等教材。 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頒贈108年杏壇芬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