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問10大伏位
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為抱負,擴大挖掘新人才與故事IP的能量,放大其創造價值。 善於發掘璞玉,對於具有潛力的人與題材有極高敏銳度,兼具文青與商業嗅覺者。 牽猴子成立至今,已從電影行銷跨足至版權銷售、職人經紀,從挖掘故事到挖掘人才,並陪伴他們成長。 鄭問為風靡全亞洲之漫畫巨擘,其融合水墨藝術與西方繪畫技巧之美學獨樹一幟,加以對創作媒材、技法不拘一格的靈活運用,迄今尚無人能超越。 他對歷史、社會、人性的觀察與思考,亦透過其畫技與構圖的掌控力,鎔鑄成獨樹一幟的「鄭問美學」。 觀眾可以跟著本片重新回憶鄭問的一生,整體劇本和故事不僅敘事流暢、剪接完美,搭配眾多鄭問身邊人物的訪談和對話,重新勾勒出鄭問自幼到老的精采人生。 期以鄭問之生涯及創作為經緯,重現老師之精神與美學,將鄭問超越時代的藝術成就,透過影像設計與人物訪談,令其帶給後世之影響力予以持續擴散。 不過撇開影片技術問題,在內容上必須讚揚《千年一問》並未把鄭問塑造成一個完人,雖然我覺得幾個訪談的對象很想將他視為天才,鄭問有他在臺灣漫畫圈內無可取代是無庸置疑,但如視他為完人我想這反而是過於偏執。 耗時 2 年,王婉柔導演帶著拍攝團隊踏上 15,000 公里的飛行航程,橫跨臺灣、香港、日本和中國訪談超過 50 位漫畫及出版界人士。 漫畫界視鄭問為橫空出世的天才,他的才氣表現在他的藝術底蘊深厚,神乎其技的畫技,將漫畫帶到另一個高度……如今,《千年一問》的紀錄片,目前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肯定。 在2018年時看見一位臺灣漫畫家的作品上於故宮博物院展覽,不僅許多不知道臺灣漫畫的一般大眾有疑問,甚至也有許多從過去就不關心臺灣漫畫的藝文家感覺不妥,而漫畫創作長久以來在臺灣被視為一種不入流的藝文工作已經在老一輩眼中根深蒂固,在他們還將其視為幼稚、不務正業的東西時。 「臺灣漫畫」一直以來是一個臺灣ACG圈三番五次就會拿出來討論的問題,何為臺灣漫畫? 善於發掘璞玉,對於具有潛力的人與題材有極高敏銳度,兼具文青與商業嗅覺者。 也許,可能你未必聽過鄭問,也不知道這個名字在臺灣漫畫界所代表的傳奇意義,但如今你可不能不認識他。 你認識鄭問,卻又對這位臺灣漫畫大師如此陌生,這絕對會是觀賞《千年一問》時的第一個感受。 他並不只是《阿鼻劍》、《東周英雄傳》與《刺客列傳》等等經典漫畫的作者而已,他的創作者形象事實上比我們想像地更加複雜。 我在拍攝每一部紀錄片時,都會考慮「10 年後,這部影片與當時的世代有沒有連結性」,而相信不管在哪個時期,所有的藝術創作者,都能在這個影片裡面,找到力量,跟他們值得追求的精神和典範。 千年一問 千年一問 最亮眼的,是片中受訪者皆是海內外漫畫、出版界重磅人物,包括日本講談社前總編輯慄原良幸、大師級漫畫家千葉徹彌、池上遼一,香港漫畫教父黃玉郎,甚至《無間道》導演劉偉強也表示鄭問對他影響深遠,他曾買下《阿鼻劍》電影改編版權,希望讓鄭問的藝術成就活現於大銀幕上。 甚至他無法去精準的在漫畫藝術性與商業性去拿捏比重,這也以臺灣沒有完整的漫畫編輯制度有關,導致高水平的畫技得不到讀者的共鳴,在遊戲創作上也有著相同的概念。 千年一問: 關於鄭問 早年,鄭問在漫畫雜誌相繼發表《刺客列傳》、《阿鼻劍》等石破天驚的作品,他以西式寫實素描結合水墨寫意,於歷史人物及武俠佛法間悠遊穿梭,畫風細膩又大膽,獨樹一格。 2022年卡達世足賽即將邁入最終高潮,4強賽由上屆亞軍克羅埃西亞碰上梅西領軍的阿根廷,根據知名的數據網站FiveThirtyEight分析報告指出,阿根廷有64%的機率,挺進冠軍賽。 千年一問 在這次的演繹當中,其中一位工作人員「鄭純琦」,承擔了企劃團隊的窗口,而她自己本身是經營素食餐館,要能夠做到家業、志業兼顧,在背後,幸好有她的先生給了她滿滿支持,也是最佳後盾。 「臺灣漫畫」一直以來是一個臺灣ACG圈三番五次就會拿出來討論的問題,何為臺灣漫畫? 而當中輕一輩的人看著日本傳統漫畫、韓國網路漫畫與美國漫改電影時,臺灣唯一的漫畫高峯市場就僅剩下同人誌展售會。 國際中心/吳峻光報導在許多卡通的劇情中,一個角色如果真的氣到極點,常常就會臉部漲紅,甚至從耳朵噴氣,沒想到看起來如此不科學的情節,卻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千年一問: 金馬入圍《千年一問》票房破150萬 學生映後含淚:好險沒錯過認識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