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天后宮發揮熱心公益,捐贈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予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旗津分隊提供市民安裝使用,期能發揮火災預防之先機。 穿過隧道後,旗津媽隨即回到中洲地區遶境,而後至旗津漁港與等候的近6千名信眾及50間友廟,包括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等友廟會合,繼續旗津全島遶境行程,遶境隊伍所到之處,萬頭鑽動、街巷沸騰。 遊客服務中心建築採白色、灰藍、淺藍三色系搭配,與海空顏色自然協調。 旗津天后宮 二樓是東南亞最大的貝殼館,由高雄市民黃葛亮捐獻多年珍藏,近2,000種臺灣常見的貝殼鉅細靡遺的羅列在陳列箱中,收藏規模堪稱國內最大,整座貝殼館讓人大開眼界。 旗津天后宮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由於具有漫長的廟史,是目前全市高雄市「宗教類」、「祠廟類」唯一列入古蹟的廟宇。
華園飯店 有忠烈祠、打狗英國領事館、高雄客運、壽山風景區、新光碼頭、旗津天后宮、旗津風車公園、雄鎮北門、旗津海岸公園、高雄車站、高雄三多商圈。 高雄漢王洲際飯店 忠烈祠、高雄客運、打狗英國領事館、壽山風景區、新光碼頭、旗津天后宮、旗津風車公園、雄鎮北門、旗津海岸公園、高雄車站、高雄三多商圈… 翰品酒店高雄 忠烈祠、高雄客運、打狗英國領事館、壽山風景區、雄鎮北門、旗津天后宮、旗津風車公園、新光碼頭、旗津海岸公園、高雄車站、高雄三多商圈… 高雄國賓大飯店 周圍景觀有忠烈祠、高雄客運、打狗英國領事館、壽山風景區、雄鎮北門、旗津天后宮、旗津風車公園、新光碼頭、旗津海岸公園、高雄車站、高雄三多商圈。 「旗津天后宮」是目前高雄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創建於康熙30年(1691),主祀媽祖,其祭典是每年的農曆3月23日。
旗津天后宮: 沙灘排球
29日上午自旗津輪渡站搭船,穿越第一港口至前鎮渡輪站,與全臺47間友廟會合遶境前鎮、鼓山。 10月30日清晨再步行穿越過港隧道,屆時隧道也將配合封閉往旗津方向的車道,讓繞境隊伍穿越。 旗津天后宮2025 旗津天后宮建廟349年,是高雄市歷史最悠久的寺廟,更是旗津鄉親的信仰中心。
- 捐贈儀式於12月12日上午10時假旗津分隊舉行,旗津天后宮由主任委員陳冠銘先生代表捐贈,消防局由中隊長沈祈祥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警義消同仁也一同觀禮共襄盛舉。
-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 因入座未滿一年,不宜擅動,今年3月再逢4年一度的遶境時,遂未能舉行。
- 直至將滿一年、廟方擲茭,媽祖同意10月遶境,並巧合地再度選擇了回程穿越過港隧道的路線。
- 隧道內鋪設木棧道,內壁飾以十二星座的夜光彩繪及漂流木、蓄光石等素材,洞口吹來的清涼海風,頗有置身點點星空下的浪漫之感。
但旗津媽上回遶境已是2014年,因為天后宮時隔70餘年的封廟全面整修,讓2018年旗津媽遶境暫停,去年10月宮廟歷經4年終於整修完成,迎回媽祖入座。 因入座未滿一年,不宜擅動,今年3月再逢4年一度的遶境時,遂未能舉行。 位於旗津的天后宮是高雄市最古老的寺廟,其建廟時間可追溯到清康熙十二年,相傳當時有位福建漁民在海上遭遇颱風漂至旗後,他見到此地山靈水秀,非常適合漁撈,於是回到故鄉攜眷來此定居,並且迎奉故鄉的湄洲媽祖來臺,建草寮供奉。 康橋商旅 – 光榮碼頭 旗津天后宮2025 忠烈祠、打狗英國領事館、高雄客運、壽山風景區、雄鎮北門、旗津天后宮、旗津風車公園、新光碼頭、旗津海岸公園、高雄車站、高雄三多商圈康橋商旅 – 光榮碼頭酒店地址… 旗津風車公園它銜接旗津漁港的觀光步道,扮演過港隧道進入旗津門面的第一個海岸印象景點,旗津擁有豐沛的風力資源,七座造型獨特的三葉式風車面對遼闊的海面不停轉動,園區內有觀海看臺及表演廣場,造型獨特又可愛的海洋生物拼貼創作,既生動又有趣,堪稱旗津最療癒的景點。
旗津天后宮: 睽違八年 旗津天后宮媽祖遶境再度穿越高雄過港隧道
高雄市長陳其邁也特地到場參與大會師後的鎮殿媽祖開光啟靈遶境賜福活動,祈求媽祖庇佑高雄風調雨順、臺灣國泰民安。 從此,旗後便以媽祖廟為中心逐漸發展開來,成為高雄市最怎的商業中心,乾隆年間(18世紀),媽祖廟由莊民鳩資重建,將茅築廟改建為石材廟。 光緒十年(1887年)洋商張怡記等號召重修,並著重保存期古拙面貌。 這次遶境,旗津媽以少見的水、陸兩路並進,巡視數百年來一直守護的第一、第二港口及前鎮、鼓山漁港。 旗津天后宮2025 昨早上自旗津輪渡站搭船,穿過第一港口、至前鎮渡輪站,遶境前鎮,今天遶境重頭戲是清晨步行穿越平日不準行人通行的高雄過港隧道祈福。
- 在打狗時代,廟埕則作為曝曬漁網以及臨時修補竹筏、漁網的場所。
- 在傳承三百餘年的香火繚繞中,天后宮還有多項重要文物,例如1673年自唐山奉迎而來的媽祖神像、虎爺將軍石雕、渡海的壓艙石及石雕香爐;1886年的銅鐘,以及記載著當時歷史背景的官方及民間石碑二方等等。
- : 至鼓山輪渡站乘船到旗津,或是走中山四路,轉中山高南下終點後直行漁港路,遇新生路左轉接過港隧道至旗津。
-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列為三級古蹟(目前為直轄市定古蹟)。
- 陳冠銘說,旗津媽以少見的水、陸方式遶境,巡視路線會在第一、第二港口、前鎮、鼓山漁港。
據文獻記載,西元1673年,福建漁戶徐阿華遇颶風漂流至旗津落戶,隨後招徠六戶同鄉並奉迎湄洲媽祖分靈扺臺,為臺灣第一座媽祖廟,也是高雄最古老的廟宇。 其後媽祖廟經過數次修葺,現今的天后宮是以1926年重建的廟體為基礎。 在傳承三百餘年的香火繚繞中,天后宮還有多項重要文物,例如1673年自唐山奉迎而來的媽祖神像、虎爺將軍石雕、渡海的壓艙石及石雕香爐;1886年的銅鐘,以及記載著當時歷史背景的官方及民間石碑二方等等。 旗津天后宮 天后宮不僅是高雄地方的信仰集會中心,更是先民渡海來臺開荒闢土三百多年的歷史軌跡,裊裊香煙中不變的是媽祖對蒼生的守護與民間傳統藝術的維護傳承,值得我們虔心領會、永世流傳。 《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是高雄市政府所公告的直轄市定古蹟。
旗津天后宮: 住宿推薦
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滿分是個喜歡出遊拍照的女孩,相信親眼看見的美景,一定比相片來得精彩;和Kevin記錄每一次的旅行,拍下屬於我們最美的畫面,寫下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再美的景色都一定要與景合影,咱們熱愛旅行出走,並分享給和滿分一樣喜歡到處賞景美拍的旅人。 旗津天后宮2025 年關將近,臺中太平卻出現慣竊,不少民眾都受害,有屋主在臉書po出監視器,說廁所強化玻璃被砸爆,疑似是小偷闖空門,東西雖然沒被偷,但玻璃就要價一萬多,屋主心在淌血。
旗津天后宮: 天后宮時期
捷運 :高雄捷運搭乘高雄捷運橘線至西子灣站 旗津天后宮2025 → 步行5分鐘至鼓山渡輪站搭船往旗津 → 下船後直走即達旗津天后宮。 旗津區 旗津天后宮位於高雄市旗津區第一街旁,主要供奉媽祖,當地民眾又稱為媽祖廟、媽旗津天后宮 祖宮,建廟於清朝康熙12年(西元1673),香火相當鼎盛,也是高雄市第一座… 此次大整修為自民國37年整建後又一次大型修復工程,廟方請來國寶級工藝大師,把木雕、剪黏、彩繪等裝置藝術清洗重整、修補脫落的剪黏碎片,依古法如舊修復。 旗津道沙灘酒店位在高雄旗津老街及風車公園旁,魚骨型鋼構加上鮮豔色彩外觀,成了旗津最顯眼的地標。 對面即是旗津海岸公園,從飯店窗外望出去就是一片寬闊海景。 來旗津不管是逛景點、海邊玩水、或在老街喫喫喝喝,入住旗津半島上唯一的旅館旗津道沙灘酒店,應該會是最方便的選擇。
旗津天后宮: 景點
關於天后宮的傳說是緣於清康熙12年(1673),有福建漁民出海遇到颱風漂流到旗津,知道這裡有一處美好的天地,返鄉後便邀集鄉民攜眷來此定居,並從家鄉奉迎湄州媽祖隨行,以草寮供奉。 高鐵/臺鐵/長程客運:轉乘捷運橘線至西子灣站下,步行約五分鐘前往鼓山渡輪站搭乘鼓山渡輪至旗津渡輪站,下船後直走到底左轉即可抵達旗津道酒店。 在臺灣幾乎可以說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媽祖廟,當然旗津也不例外。
旗津天后宮: 旗津手工氣水
舊時的街仔路,如今改為廟前路103巷,昔日的老式建築,大部分都已經變成透天厝,為防東北季風的曲折巷弄,也改寬拓直,不再完整,老街看起來已不老,卻令人更感到失落。 如今旗津的熱鬧,由天后宮旁的廟前路取代,沿路大都是攤販小喫、海產餐廳,假日裡旗津總湧進大批遊客,在此大快朵頤。 位於高雄市旗津鬧區的旗津天后宮,奉祀海神媽祖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
旗津天后宮: 建築特色 :
原本每4年一次的遶境,因為整修而暫停2018年的旗津媽遶境,又原擬於今年3月舉辦遶境活動,後因考量整修完成才剛迎回媽祖入座未滿1年,不宜擅動,才又暫停遶境。 10月初,廟方擲筊,媽祖同意10月遶境,於是擇訂月底舉行。 旗津天后宮 高雄市政府為了因應旗津特有的地理特質所規劃開發,其設計以觀賞海洋水文景觀為主,並設置步道貫穿整個公園,依序規劃為海水浴場、觀海景觀步道、越野區、自然生態等四種不同型態設計,展現多元的觀光遊憩功能。
旗津天后宮: 旗津景點|打狗英國領事館
正殿龍虎牆彩繪:「秦叔寶、羅成雙比武圖」、「轅門斬子圖」等壁畫,是國寶級彩繪大師陳玉峯所繪作之作品。 (攝影/Carter)此次大整修為自民國37年整建後又一次大型修復工程,廟方請來國寶級工藝大師,把木雕、剪黏、彩繪等裝置藝術清洗重整、修補脫落的剪黏碎片,依古法如舊修復。 旗津天后宮祀奉海神媽祖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全臺第一座媽祖廟,更是高雄最古老的廟宇,現今的天后宮是以1926年重建的廟體為基礎,屬華南式廟宇建築,遍處可見木雕、石刻、彩塑等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