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為潮水將外地植物帶來這裡堆積,被玄武岩覆蓋,經地層變動後生成。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冷氣團南下,加上東北季風拍打沿岸奇巖怪石,西嶼小門再現吹雪奇景! 彌補澎湖無法看見下雪的遺憾,一海之隔的澎湖本島出現「小門吹雪」,原來是強烈冷氣團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下,拍打浪花泡泡上岸。 小門鯨魚洞 青灣360海岸歐亞料理運用不少澎湖當地的新鮮食材製作餐點,如仙人掌冰淇淋、綜合海鮮炸物、XO醬鮮蝦天使細麵,蠻適合在室內享用餐點、喝著清涼飲品,邊欣賞千變萬幻的天空景色。
殼 灰巖是澎湖地區特殊的沉積巖之一,在生物碎片中以有孔蟲的微小外殼最常見,由於年代新,雖然外表看起來很牢固,但其實岩石固結的效果並不很好,又因長期受 小門鯨魚洞2025 地面雨水淋洗和溶解,常呈現細小蜂窩狀的孔洞,可以當作辨認這種巖層的主要依據。 殼灰巖的外表常因風化而呈現灰黃色或灰褐黃色,它主要由石英砂和許多鈣質 的有孔蟲殼體膠結而成的,經過強烈的風化,外形上因為呈現的是多孔蜂巢狀,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珊瑚礁石灰岩。 進入第四紀的更新世末期,這一時期,全球海面因冰川時代結束,使得全球的海面上升100餘公尺左右之高,澎湖羣島的部分 島嶼又沒入海中,「小門嶼層」也是在此時期開始堆積,起先是由頁巖及砂岩堆積而成,而後是粗粒石英砂,最後纔是有孔蟲、石英砂及石灰質膠結而成的「殼灰 巖」。
小門鯨魚洞: 澎湖夜景體驗2:夜釣小管
出海夜釣的價格不高,約在500元上下,玩起來也別有一番樂趣。 旅客不僅可以從海中央欣賞夕陽與夜景,還能直接品嚐新鮮的小管生魚片或麵線,一次滿足喫喝玩樂的需求。 吹吹風精品咖啡館不僅全天候提供甜點、咖啡、飲品、啤酒與炸物,用餐時間也有義大利麵、燉飯,由於這裡不限時,只要達到低消限制,就可以待上大半天。 不過,鯨魚洞幾乎沒有路燈照明,漆黑程度可說是伸手不見五指,海風又非常強勁,前來觀星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腳步。 請提前20分鐘辦理報到手續,出發前先了解報到位置,如不明白或察覺迷失方向請打電話給活動業者,以確認報到地點。
- 澎管處接獲通報立即派人前往排除步道落石,為了維護旅遊安全,並考量現況仍存有崩塌風險,決定暫時封閉出入步道。
- 天氣這麼熱,正餐喫不下,都只想喫冰,可口冰城是以澎湖在地的水果及植物為素材,研發獨特口味的冰淇淋,如今店內已有多逹20多種澎湖當地特色冰淇淋。
- 全島面積雖然只有0.5平方公里,但小門嶼的地質地形景觀,卻是澎湖羣島的縮影,有活的戶外地質教室之稱。
- 由於這裡人煙稀少、沒有光害,夜晚的天空非常清晰,還能看到許多星星,不少旅客會前來觀星或拍攝星軌圖。
- 殼灰巖的外表常因風化而呈現灰黃色或灰褐黃色,它主要由石英砂和許多鈣質 的有孔蟲殼體膠結而成的,經過強烈的風化,外形上因為呈現的是多孔蜂巢狀,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珊瑚礁石灰岩。
- 西瀛虹橋位在澎湖馬公市區的觀音亭親水遊憩區內,非常適合欣賞落日餘暉與壯觀的星光夜景,從黃昏時分開始,橋上還會點亮七種顏色的霓虹光,讓周遭變得繽紛絢麗,是不少情侶、親子到澎湖看夜景的好地方。
小門嶼位於白沙與西嶼間的吼門水道,素有吼門之珠雅稱,並以俗稱跨海小橋的小門橋與西嶼本島相銜,是一座典型的玄武岩方山型小島,加以匯聚澎湖諸多人文特色,可謂澎湖羣島的縮影。 小門嶼上有一座地質館,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4月開始興建至民國90年(西元2001年)4月完工,民國99年(西元2010年)3月閉館整修,並於同年11月重新開放參觀。 小門地質館面積約為498平方公尺,遊客可在小門地質館內參觀到詳細的文字介紹以及圖片展示,全館展示內容依現場參觀動線前進,設有導覽地圖區、澎湖的地景區、小門嶼區、小門地質區、地質觸摸區、澎湖地景區及世界地質區等七個主題展區。 ※歷史說 據說距今約50年前,曾有一條鯨魚,不知何故竄入洞中,不得出而死。 當時曾有遠自小池角等人,前往分割鯨肉,亦因此取而為名,為觀光勝景之一。
小門鯨魚洞: 【澎湖鯨魚洞】最可愛的玄武岩海蝕景觀, 澎湖西嶼必玩景點, IG打卡熱門拍照點
沿著步道進入到熱鬧的小門村,各家店鋪賣著香噴噴的美食,有阿挺海鮮、阿虹的店、秀鳳姐的店、小管先生等等,而最為著名的就是以「小管麵線」而聞名的「小萍的店」。 脫離了美食,我們繼續沿著步道走,便會看到左邊是小門嶼遊客中心,同時也是「小門地質館」,但因為正在整修中,無緣入館參觀澎湖的玄武岩地質導覽。 柱狀玄武岩在海崖上,因海蝕作用形成一個巨型大洞,當地稱為「籠」。 距離馬公市區約20分鐘車程、鄰近林投沙灘的白灣景觀餐廳,是當地超人氣的海景餐廳,也是澎湖看夜景的好去處。 餐廳前方的林投沙灘,有著絕美的漸層海洋,即使不是旅遊旺季,也有不少旅客慕名而來。 西瀛虹橋位在澎湖馬公市區的觀音亭親水遊憩區內,非常適合欣賞落日餘暉與壯觀的星光夜景,從黃昏時分開始,橋上還會點亮七種顏色的霓虹光,讓周遭變得繽紛絢麗,是不少情侶、親子到澎湖看夜景的好地方。
- 遊客對小門的印象就是鯨魚洞,關於鯨魚洞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條小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母鯨極力搶救卻無力迴天,母鯨因悲傷過度而撞山壁自盡,於是撞擊出了這樣一個類似鯨魚身體形貌的鯨魚洞。
- (澎湖縣 誌)當時將鯨魚肉分食後遺留下的骨骼,大部分都被居民拿來作為椅子,隨著時代變遷,物資充裕之後,傢俱汰換成新品,這些珍貴的骨骼於是流落四方、無跡可尋 了。
- 民視新聞/李佳樺、楊柏玨 宜蘭報導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重建工程已經完工,下午3點就可以通車。
- 小門嶼其實是一座離島,以一座小小的跨海小橋連接西嶼鄉,因有著名的鯨魚洞成為澎湖知名的觀光景區,也是許多人到西嶼旅遊時會報到的景點。
- 報到地點: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11-8號(小門停車場旁、活動中心隔壁)。
- 這個地點地質特殊,不但有各式形狀的玄武岩,還有海蝕風化形成的巖洞,但這裡明明就禁止車輛進入,卻還是有人把車子直接開了進來。
- 看到一些遊客會沿著步道爬進鯨魚洞裡,可以遮陽,也可以聆聽海浪拍打著岸邊的聲音,不過如果海浪比較大時,可不能這樣玩,大海無情,一個大浪來襲,可能人就不見了,很危險的。
小門嶼其實是一座離島,以一座小小的跨海小橋連接西嶼鄉,因有著名的鯨魚洞成為澎湖知名的觀光景區,也是許多人到西嶼旅遊時會報到的景點。 小門地質探索館目前還在試營運的狀態,已經半年多了,目前是免費的,這裡介紹了澎湖與世界各地的玄武岩型態,一共有六大區域,也用運用互動式的科技,與投影來展示侏儸紀時期動植物的生態,這些恐龍不僅模樣嚇人,而且都還是會動的喔,千萬要有心理準備,不然準會被嚇得花容失色。 鯨魚洞是由澎湖特殊的柱狀玄武岩海岸,經過海蝕作用而形成這座巨大的海蝕洞景觀,據說是遠看像一條擱淺的鯨魚而得名。
小門鯨魚洞: 親子/美食/旅遊/臺中/雲林
另鯨魚洞東南方臺地上有石英砂構成的「滿地金砂」奇景,為臺灣難得一見,其由於植被稀疏而致水土流失的半乾燥地形,亦饒富賞景趣味。 小門嶼是個地勢北高南低的熔岩臺地,島上的東、北、西岸多為玄武岩海崖,南岸則為村落聚集地區。 來到此處,可見到外形呈現球狀結構的多孔玄武岩,小門嶼層特殊的鐵質石英砂岩、鐵質黏土層、參雜動物化石的灰殼巖以及受流水侵蝕的小惡地形等多樣貌的地質景觀。 小門嶼位於西嶼島的北端,與西嶼有寬約20公尺的水道相隔,現築有小門橋連結兩島。
小門鯨魚洞: 鯨魚洞
選擇坐在庭院或室外吧檯,可以邊享受美食,邊感受海風吹拂,看著夕陽餘暉與滿佈星光的夜空,靜靜地放空發呆。 這裡主要提供義大利麵、焗烤、鬆餅、炸物、輕食與飲品,不怕會餓肚子,特別適合不喜歡緊促行程、喜歡慵懶度假的旅客。 來澎湖玩,千萬別早早就回民宿睡覺,不妨到海邊看夜景、喝杯咖啡,感受清新涼爽的微風。 位在漁港邊的「吹吹風精品咖啡館-碼頭館」是不少旅客的好選擇,無論在戶外露臺區或有著整片落地窗的室內區,都很適合欣賞海景、落日餘暉與夜景。 ▶︎交通:從澎湖機場出發,由公車招呼站設於航廈南側出口處,搭乘至馬公總站下車後徒步3分鐘;由馬公港出發,沿中正路轉民生路及介壽路,徒步至活動會場約15分鐘。 隨著時代演進、船體材料之變革,目前我們所使用的休閒獨木舟乃特地為體驗者量身打造,船身輕巧、四平八穩,非常適合闔家大小乘坐遊樂,不論是祖孫戲水、夫妻共遊、同儕競速或是甜蜜情侶的兩人世界,男女老少都非常合宜且充滿樂趣。
小門鯨魚洞: 澎湖西嶼 夢幻沙灘 可口冰城 小門嶼鯨魚洞 阿挺海鮮小喫
澎管處接獲通報立即派人前往排除步道落石,為了維護旅遊安全,並考量現況仍存有崩塌風險,決定暫時封閉出入步道。 澎管處大聲疾呼遊客前往小門鯨魚洞參訪,務必多注意安全切勿靠近巖壁,尤其勿恣意在巖壁下方步道處逗留,避免釀生意外。 小門鯨魚洞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的小門村,鯨魚洞原本是一處玄武岩岬頭,但長期受到東北季風,以及海水的不斷沖蝕之後,最後因為海蝕作用,而貫穿出一個如海岬般的海蝕拱門,外型就好像是一隻擱淺在海灘上的鯨魚,因此得名「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 網站人氣統計
這裡銷路最好的是一顆顆的馬糞海膽,像長了刺的皮球,因為我不敢喫生食,同行的朋友買了一顆,時價100元,老闆用鐵鎚將外殼敲出一個洞,清洗一下,用湯匙挖出五條黃色的生殖線,再用冰塊冰鎮,讓甜度出來就可以直接喫了。 總統冰(三球55元)可以同時喫到仙人掌的果實(紅色)、葉子(淡黃色)和花(黃色)所製成三種口味的冰淇淋,這裡的仙人掌冰淇淋口味比較清爽,奶味比較濃,口感綿密,不會過甜,還不錯喫。 如果你是專程到澎湖想喫小管的小管控,我相信你喫完一碗小管麵線一定還會覺得還是不過癮,那我一定要大推你絕對要試試看阿挺海鮮的小管二喫,小管二喫就是做成川燙小管、生食小管兩種喫法,而新鮮小管就擺在店門口讓你可以親眼看見,現點現殺尚青的最讚~! 小管生魚片搭配醬油跟哇沙米油油嫩嫩在嘴巴裡頭超級潤口,川燙小管沾上一點五味醬喫起來鮮美度更是大大躍進,小管兩喫真的可以讓你爽爆炸。 可惜我們來的時候又是陰天,還飄了點小雨,四月份的澎湖天氣還不是很穩定,七八九月暑假來應該都是超級大晴天到你會被曬到哭著叫媽媽。 平日下午離峯時間來到小萍的店,避開觀光客人潮旅遊就是愜意,可惜旁邊的阿枝炸粿沒營業是這次旅程小遺憾。
小門鯨魚洞: 澎湖夜景景點推薦
澎湖令人驚豔的玄武岩地形,是經過火山熔岩噴發,隨著地形漫流冷卻後所形成,各島嶼海邊常見的峭壁是地表略為平坦的火山熔岩臺地,如果邊緣受波浪侵蝕,便 成為陡峭的海崖。 巖漿從地層中的裂隙湧出地面,之後依著地勢由高處往低處流動,慢慢的冷卻凝固之後,就形成今天我們在澎湖隨處可見的熔岩臺地的基底。 澎湖人的老記憶:關於鯨魚洞的傳說,其實當地人比較接受的說法是百年以前小門住家少(現在還是很少,只有70人不到),經濟生活不富裕,平日鮮少有機會喫到肉,有日一隻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村民就聯手割魚肉大啖,據說喫了好幾天才喫完,後來這件事情被美化為母鯨殉難的佳話。 據說當時鯨魚的骨頭一部份現在就是安在西嶼竹灣大義宮地下珊瑚洞的牆壁上(還看得到),另外一半則是埋藏在村辦公處的地下。 遊客對小門的印象就是鯨魚洞,關於鯨魚洞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條小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母鯨極力搶救卻無力迴天,母鯨因悲傷過度而撞山壁自盡,於是撞擊出了這樣一個類似鯨魚身體形貌的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 澎湖夜景推薦2:小門鯨魚洞
在澎湖花火節期間,想看眩麗的煙火秀,但又不想人擠人,可以考慮搭乘「花火節限定花火船」出海,不僅能從海上各個角度欣賞煙火與馬公夜景,還不用怕跟其他旅客搶位置。 這裡不只白天的景色很美,在夕陽西下、入夜時分,點燈後的漁村與港灣顯得更加浪漫夢幻,是澎湖超人氣的夜晚景點。 由於通往三仙塔的路程較為崎嶇,入夜後又沒有路燈照明,一定要小心腳步或騎車。 鯨魚洞位於小島西北海岸,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海崖,因受海蝕作用而形成一巨形海蝕洞,遠觀彷若擱淺海灘的鯨魚,置身洞中,可聽海濤怒吼,盪氣迴腸。
鯨魚洞有一個傳說故事有條小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母鯨極力搶救卻無力迴天,母鯨因悲傷過度而撞山壁自盡,於是撞擊出了這樣一個類似鯨魚身體形貌的鯨魚洞。 小門嶼SUP獨木舟體驗,看夕陽也是人氣首選,同時飽覽柱狀玄武岩、海蝕拱門、海蝕崖、海蝕柱等海上風光。 所以我每次回來澎湖老家,小時候最愛喫的就是阿嬤煮的麵線糊、清粥,因為澎湖水質就是很神奇的一種天然調味。 欣賞著浪花拍打鯨魚洞的風景,嗅著岸邊不斷飄來的”海味”,這高約7.8公尺的鯨魚洞近看還挺壯觀的呢!
小門鯨魚洞: 地質
小門山上佈滿了澎湖傳統的菜宅景觀,就是大家口中的蜂巢田,以咾咕石圍成方形菜牆以抵禦東北季風對於作物的破壞。 喫飽喝足了就可以來爬爬山運動一下,路旁可以看到澎湖以咾咕石圍成方形的菜宅,以抵禦東北季風對於農作物的破壞,因為整片看起來像一格格的蜂巢,所以又被稱為蜂巢田。 天氣這麼熱,正餐喫不下,都只想喫冰,可口冰城是以澎湖在地的水果及植物為素材,研發獨特口味的冰淇淋,如今店內已有多逹20多種澎湖當地特色冰淇淋。 阿挺海鮮與小門其他專賣小管麵線的小喫店最大不同處,就是阿挺海鮮有自己的漁船所以比較多各式各樣的生猛海鮮,擺在店家門口的活跳跳海鮮真的是讓你新鮮看的見。 整體來說小萍的店真的也是蠻好喫,新鮮爽脆的小管麵線很不賴喫起來很順口,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臺南的小卷米粉比較厲害啦哈哈哈!
其前身則是早期人類賴以生存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因此輕艇常被泛稱為獨木舟。 以前總讓人感覺有距離感,現在身段卻相當柔軟,81歲的林艷子因為投入慈濟個性改變不少,她和媳婦情同母女,今年更一起參加經藏演繹。 「我們今天在靜思堂一整天,到下午5,6點纔回到家。」 婆媳如母女般攜手… 澎湖羣島的地層,依年代久遠的排序分別是:花嶼羣最古老,接著是通梁層、白沙層、漁翁島羣、東衛紅土層、小門嶼層、湖西層,最新的則是海濱堆積層與沖積層。 相傳20世紀初時,一頭巨大的母藍鯨為搶救擱淺在小門嶼海濱的小鯨,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將己被侵蝕的玄武岩撞破了一個洞,自盡而亡,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照顧小鯨魚。
小門鯨魚洞: 澎湖北環景點鯨魚洞、小門地質館。三間小管麵線哪一間比較好喫?
園區裡除了鯨魚洞,右邊由石英砂所構成的臺地也是地質奇景,由於現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形成半乾燥地形「滿地金砂」的景觀,也可以順道賞景。 小門鯨魚洞2025 小管的產季約從4月開始到10月結束,又以6月到8月的產量最大,剛好與澎湖花火節期間有所重疊。 澎湖夜釣小管是當地超夯的休閒活動,整趟行程大多從晚上7點左右開始,約2個小時左右,適合情侶、朋友與全家大小共同參與。 澎湖的夕陽餘暉、滿天星空總是非常迷人,不妨到夜景餐廳「青灣360海岸歐亞料理」坐一會,或是先到附近的IG熱搜景點風櫃洞玩,累了再回來餐廳休息用餐。
不管來幾次鯨魚洞,總被眼前這座巨大的海蝕洞美景給震撼到,尤其是在不同天氣前來,更能感受到周邊海域與這座鯨魚洞共構出的不同風景。 05|高約7.8公尺的鯨魚洞,退潮時遊客可以走進洞內觀潮聽濤,站在洞內能拍攝到非常漂亮的洞口剪影畫面,因此吸引許多網美入洞取景。 浪潮較大時,也能近距離欣賞巨浪拍打洞口的景象,但由於石頭溼滑、加上洞口有落石可能,風浪過大時我建議不要入洞,以免發生危險。 小門鯨魚洞2025 菜宅是先人為了抵禦澎湖特有的強風,特別撿拾珊瑚礁石將菜園圍起,是蔬菜的堡壘,也是「蔬菜的住宅」,才稱之為菜宅。
就是很多旅人們來澎湖玩耍時必拍的風景,美麗海岸線與壯觀海蝕洞超級吸引人。 而且鯨魚洞聚落裡還有間小萍的店,他們家小管麵線值得品嚐,搭配周邊二崁聚落、大義宮海龜拍點、澎湖跨海大橋等景點一起玩,豐富澎湖北環一日遊,欣賞鯨魚洞美景打卡去。 ▶︎交通:搭船至馬公港下轉搭「臺灣好行媽宮-北環線」或「澎湖縣公車藍線-外垵線」,至小門鯨魚洞站下。 島上最著名的景點「鯨魚洞」,因外型近似鯨魚頭露出水面而得名。 鯨魚洞原為一玄武岩海崖,經過海水侵蝕作用,不斷的侵蝕,終成現今的「海蝕拱門」,讓人認識了海蝕地形的演進過程。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一般遊客走到鯨魚洞就會折返,其實繼續前進就會到了小門潮間帶,有木棧道可以步行下潮間帶,退潮時可以看到當地人在附近撿螺。 小門嶼以前是和西嶼連結在一塊,因海水長期侵蝕,將一段窄短的陸塊吞蝕,所以小門便和西嶼切割開,後來才需要搭小門橋將小門和西嶼再度銜接。 所以要到小門村得經過永安橋、中正橋、澎湖跨海大橋、以及最後一座小門橋。 小門這個地名的遊來是因為小門村東邊有一小道,剛好夾臥於兩旁的高山之間,以前小門村的人出入村子都得經過這條小徑,遠看像個門,因此就較這個地方為小門。 看到一些遊客會沿著步道爬進鯨魚洞裡,可以遮陽,也可以聆聽海浪拍打著岸邊的聲音,不過如果海浪比較大時,可不能這樣玩,大海無情,一個大浪來襲,可能人就不見了,很危險的。
巨大海蝕巖洞名稱的由來也有多種說法,最常聽見的為相傳過去有一條巨鯨受困於此而得名。 如想感受不同的鯨魚洞,推薦在退潮時前往,可在洞窟旁聆聽潮音,風大的時候更能感受到海岸線的駭浪。 過了澎湖跨海大橋,隨即來到了古名為「漁翁島」之稱的西嶼鄉,接著沿著前往鯨魚洞的指標前進,再穿越一座「跨海小橋」,這是許多人進入到西嶼鄉的第一站「小門嶼」。
小門鯨魚洞: 交通資訊
全島面積雖然只有0.5平方公里,但小門嶼的地質地形景觀,卻是澎湖羣島的縮影,有活的戶外地質教室之稱。 因為地形危險加上鯨魚洞是懸崖,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但是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照片上車子停放的地點和鯨魚洞還有一段距離,不在管轄範圍內,但如果像這樣。 小門鯨魚洞是澎湖知名的觀光景點,為了維護環境當地禁止車輛進出,但還是不時有遊客直接把汽機車開進去,但是這裡地形危險加上鯨魚洞就是懸崖,一個不小心很容易發生意外,而且這樣破壞設備環境,可能罰到新臺幣50萬元,如果復原不了甚至可達500萬。 藻類或是細菌病毒,死亡後會形成溶解性有機質,海水撞擊海岸時遇到空氣,變成微小的氣泡,再加上澎湖小門,海蝕平臺的地形,東北季風加上海浪不斷拍打,讓空氣不停被小氣泡覆蓋,才會看起來就像是雪花一樣,而且氣溫越低,海沫就會持續越久。 一旁階梯和仙人掌,也有白色小點,看起來好像下雪一樣,浪漫景象,就出現在澎湖海洋地質公園的,小門鯨魚洞,許多居民和遊客,來到這裡都以為下雪了。
西嶼鄉包括漁翁島和小門嶼,大多由玄武岩所構成,屬於巖岸地形,但是有一個當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夢幻沙灘,卻是西嶼鄉難得一見的沙灘地形,因為一天只出現三個小時,要算準潮夕纔看得到,我們去的那一天剛好出現在中午一點到三點的時間,離開漁翁島燈塔後,我們便飛奔前往。 小門鯨魚洞 來到西嶼鯨魚洞景點必定就會順道喫一波小管麵線,阿挺海鮮是小門這裡40年的海鮮小喫老字號店家,店家裝潢簡單素雅一點也不花俏,但因為是路口第一家很多遊客總是先去看完鯨魚洞,就懶得往回走直接在最裡面的其他餐館喫一喫,因此阿挺海鮮反而都是在地澎湖鄉親比較會去喫的小管麵線。 鯨魚洞在地質上屬海蝕地形,是小門嶼上最特殊的地形景觀;鯨魚洞原為玄武岩的海崖,經過海蝕作用的侵蝕後,形成一個海蝕門。
澎湖羣島低陷入海的部分,受流水的分割而逐漸形成今日島嶼四散的面貌,之後因海進、海退、侵蝕、斷裂與部分隆起,於是原本在海中沉積的小門嶼層殼灰 巖便又在陸地上與我們見面了,因此我們腳下的土地也可說是歷盡滄桑才成就今日的地貌。 「小門嶼層」可以分成上下兩小層,上面一層是殼灰巖,下面一層是鐵質石英砂岩,或疏鬆的沙泥岩互層,相互混雜一起。 因為這種地形以小門地區的露頭最完整, 所以命名為「小門嶼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