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噴火預計可以達到18,500英尺423英里/小時(即5,639米681 km/h)的最高速度。 問題在於這種發動機還沒研製成功,所以直到1942年採用這種發動機的噴火Mk 噴火戰鬥機 IV試飛成功之前都沒有繼續這個計劃。 雖然在戰時有一架隸屬皇家空軍261中隊的噴火Vc被一次性改造和另一架蘇聯使用的噴火IX被轉用作教練機,但教練機計劃主要是戰後進行的。
- 噴火VI在低空的表現遠不如噴火V系列,而改進後的噴火V高空表現則幾乎和噴火VI一樣好。
- 發動機安裝在支撐架後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後便是半硬殼結構的中後部機身。
- 其他的改裝包括在駕駛艙前後各增加一個吊點,加裝一個螺旋迴復傘和尾舵輔助平衡器。
- F4U-1D與1C同時生產,但在1944年就開始進入戰場。
- (這次空襲牽制了德國的防禦力量,導致德國糧食大幅減產,為之後的「霸王行動」,即登陸諾曼第掃平障礙;同時這次還檢驗了「地震彈」的設想,由此開發出「高腳櫃」、「大滿貫」等超重型炸彈)。
其後的幾種次型也是以戰鬥機框架爲目的製造,D型是超級馬林製造的第一款專職長程偵查機。 噴火I繼續改進,德哈維蘭和羅託的螺旋槳被改進稱爲“通用”螺旋槳,於第175架噴火開始裝備。 隨後根據駕駛員的意見,將原本的平滑式座艙蓋改爲吹滴式座艙蓋(一種介於水滴式和平滑式之間的艙蓋形式。噴火除了使用淚滴式艙蓋的末期之外,量產服役期間幾乎都裝備此種艙蓋)以改善頭頂空間和視野,同時將手泵式起落架改爲液壓式。
噴火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氣動結構
這裏要說明型號並不說明生產順序,比如實際上噴火IX投入生產要早於噴火VII和VIII,有的型號下還有各種次型,飛機本身也會有一些變化,如第一款噴VB原型機是以噴火IB爲基礎改裝的,第一架噴火IX原本是噴火VC。 皇家空軍一般用羅馬數字標明改型編號,這樣一直標到噴火XVI,從17開始改用阿拉伯數字一直到最後一種噴火24。 另外文中還會標出型號數,這個是超級馬林公司的繪圖設計數字。 另外還有一些編號,K、L、N,這是皇家空軍給予的生產編號,每一架飛機都有自己的生產編號。
二戰結束後,在海噴火Mark XV的基礎上還發展出海噴火Mark XVII、Mark 45、Mark 46和Mark 47,並分別生產232、50、24和140架。 海噴火Mark XVII與Mark XV類似,但是進一步加強了起落架並採用了水滴型座艙蓋。 部分海噴火Mark VII的後部油箱被航空照相機取代,改裝為偵察機。 海噴火45型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動力裝置兀鷲61型發動機配以5葉螺旋槳或兀鷲85型發動機加上反轉螺旋槳,它的機身結構與噴火Mark 21型相同。 海噴火Mark 46是在海噴火Mark 45的基礎上加裝了水滴型座艙蓋的變型,它的後期型號還採用了類似怨恨式戰鬥機的機尾。
噴火戰鬥機: 瀏覽 3,738 項 噴火式戰鬥機 照片檔及圖像,或開展全新搜尋,發掘更多照片檔及圖像。
裝備反轉螺旋槳和液壓摺疊機翼的的海噴火Mark 47增加了機載燃油攜帶量,並參加了朝鮮戰爭,部分海噴火Mark 46和Mark 47還被改裝為偵察機。 1941年9月,經過之前不斷的協調,空軍同意海軍定購了首批250架基於噴火Mark VA和VB型的戰鬥機,但是在雙方簽訂訂單時,皇家海軍依舊沒有確定究竟要在這些飛機上作何修改以適應艦隊航空兵的需要。 在這些新生產戰鬥機可以服役以前,皇家空軍先期借給皇家海軍110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Mark VA和VB,以及3架Mark IIB型戰鬥機用於訓練。 在這113架戰鬥機中有59架(包括3架Mark IIB)加裝了着艦鈎,這是首批在皇家海軍中服役的噴火系列戰鬥機。 根據訓練中的經驗教訓,此後部分由空軍劃歸海軍的噴火Mark VB型戰鬥機和原來已在訓練中已經使用過的噴火進行了更徹底的改裝,並首次擁有了“SeaSpitfire”的稱呼,即“海噴火”,並被編為海噴火Mark IB。 當噴火V系列量產時,鑑於德國空軍可能開始量產活動在當時大多數戰鬥機無法活動的超高空轟炸機Ju 86,新的噴火改型被決定增強高空性能。
- 這一改進在測試中顯示爲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全方位視角,並在若干修改改進之後推廣到後期的各種噴火上。
- 這些顯著的增強主要是因爲將原先的灰背隼換成了新型兩級機械增壓2050馬力的格里風引擎,12缸V型發動機的格里風61賦予了噴火早期型號所不具備的絕佳高空高速性能。
- 早期的G型由噴火Mk I改進,將灰背隼II換成了灰背隼45。
- 外觀上,PR噴火XI有更長的機鼻以安放更大的油箱,還有環繞式照相偵察用風擋,機翼油箱的助推泵裝在機翼下氣泡整流罩內。
- PR Mk XIII是早前PR Mk I G型的改進型,照相裝置和G型相同,但是使用了新的發動機灰背隼32,。
- 噴火戰機的機械和空氣動力學設計同樣配得上它美麗的外表和高超的工藝。
VB熱帶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機鼻下方有一個沃克斯空氣過濾器,這導致的爬升率和最高空速的下降,不過這種性能的下降在可接受範圍內,這種飛機還裝備了更大的油箱和擺放在駕駛員座位後的沙漠生存套件,新型的沙漠迷彩準備好了。 很多VB熱帶型由位於埃及阿布基爾103MU(MU,維護隊,負責將新出廠的飛機根據目前的戰局需要進行適當改進的皇家空軍組織,有自己的工廠)負責改造,將沃克斯過濾器換成本地制更輕更流線型的“阿布基爾”過濾器。 這兩個能從照片上分辨出來,一個是笨重的方形過濾器,另一個則更俱流線型。
噴火戰鬥機: 高速型噴火(323型)
D型為無武裝的偵查型,機翼內藏有66.5英制加侖的油箱。 有的噴火式採用裁短翼來換取低空性能和滾轉能力,這些噴火有的會標註LF低空戰鬥機,而有的則沒有標註。 噴火式戰鬥機在二戰後至1950年代初期曾是香港的主要空中防衛機型。
噴火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衍生型號
1944年7月,駐印度的噴火式戰鬥機已增加到10個大隊。 不久,噴火式Mark 8和美國的P-47等先進飛機又相繼進入印、緬、南太平洋和澳洲等地區,使日本侵略者遇到了強勁的對手。 年底,英國海軍已擁有6箇中隊的海噴火飛機,其中大多數為海噴火Mark IIC。 PR噴火XI最高速度爲24,000英尺(約7,300米)417英里/小時(約671 km/h),可在32,000英尺(約9,800米)高度以395英里/小時(約636 km/h)巡航。 儘管一般情況下PR噴XI在這個高度之間巡航,但是萬一出現緊急情況,飛機可以爬升到44,000英尺(約合13,000米)。 但是駕駛員在這種高度若不使用增壓座艙則不能長時間而不受生理反應影響。
噴火戰鬥機: 噴火水上飛機(355和359型)
F4U-1是以原型機XF4U-1作為藍本,並作了部分改動。 不列顛空戰是F4U武裝改動的誘因:原本裝備在英軍噴火戰鬥機的.30機槍,對德軍具硬殼或裝甲結構的戰鬥機,破壞力極為有限(有趣的是,F4U本身就是採取硬殼結構),而這種機槍正是F4U的標準裝備。 噴火戰鬥機 結果製造商作了臨時改動,換上共6挺白朗寧M2 .50重機槍,裝置在左右兩翼。
噴火戰鬥機: 首款安裝「飛機發動機」的坦克,可「貼地飛行」,戰後卻被雪藏
空軍部提交了一份可用名稱名單給維克斯-阿姆斯壯公司來命名這種被稱為Type 300的新飛機。 噴火式這個名稱源自於當時維克斯公司的主席羅伯特麥克萊恩,因他暱稱他的女兒為「小噴火」。 因為Type 300在設計和試飛階段實在太纖細敏感,牽動一髮動全身的特質令改動量極其龐雜,使設計組傷透腦筋,也使試飛員幾經喪命危機。
噴火戰鬥機: 服役歷史
灰背隼70的最大出力爲11,000英尺1,710馬力(即3,353米1,275千瓦);HF IX最大速度爲全重7,320磅(約3,320公斤)下25,400英尺(約7,700米)405英里/小時(約652 km/h)。 F Mk VIII的最高速度爲25,000英尺(約合7,200米)408英里/小時(約657 km/h),實用升限爲43,000英尺(13,000米)。 機身自帶的兩個油箱共裝載90英制加侖(約410升)的燃油,可以讓噴VIII不使用副油箱最遠飛行660英里(約1,060公里),掛載90英制加侖可丟棄式副油箱最遠飛行1,180英里(約1,900公里)。
噴火戰鬥機: 英國禁止聖誕頌歌的那段歷史
(上圖)這幅畫作表現了西班牙內戰期間禿鷹軍團的He 51型戰鬥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情景。 德國空軍在西班牙戰場上充分探索了空地協同戰術,為閃電…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加蘭德的生活完全變了樣,他的工作不再是領導飛行員作戰,而是與陰謀、腐敗和政治幹預不停地鬥爭,不斷地奔波和力所能及地糾正統帥們犯下的愚蠢錯誤。
Mk 18沒有趕上戰爭,製造結束於1946年初,但是,直到1947年1月纔在新加坡實裏達基地的皇家空軍第60中隊服役。 它們只有在馬來西亞剿共(英國協政府和馬共領導的馬來西亞人民解放軍的武裝衝突,直到1960年緊急狀態才解除,1967年衝突再起,1989年,馬共的武裝鬥爭以失敗而告終)中參與了寥寥幾次對游擊隊的攻擊,其餘幾乎沒有實戰。 1947年印度皇家空軍購買了20架皇家空軍使用過的二手Mk 18。 Mk IV DP845首飛是在1941年11月27日,使用的是標準C型機翼,小尾翼和可收放尾輪,還配有外置鉸鏈可以放下減速襟翼(不是剎車襟翼)。 這架飛機之後被重命名爲Mk XX,爲了不和專用的照相偵察機版本混淆,又重新命名爲Mk XII。 驅動噴火IV的格里風IIB發動機是一種單速單段機械增壓的發動機,有1,735馬力(約1,293千瓦)。
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機啓動方式
基本型的噴火V是裝了灰背隼45的噴火I,這種引擎起飛功率達到了1,440馬力,並且配備了單速單段機械增壓。 在二戰開始之前,常規的做法是將轟炸機改裝成照相偵察機,這些轟炸機保留自衛火力,但是這並不能防止它們不被敵人截擊。 很快,改造的布倫亨和萊山德就成為了德國戰鬥機的靶子,造成大量的傷亡。 C型翼:為了減少工時和原料浪費而設計的通用機翼,三種武裝可用:和A型一樣的8挺機槍;和B型一樣的2門機炮加4挺機槍;全新的4門機炮。
這之後又有15架噴IX在維-阿沃賽當工廠被改裝成PR噴IX,除了照相機之外,該機型還安裝了PR用風擋和更大的油箱。 由於它沒有翼內油箱,所以只能依靠掛載可丟棄式副油箱來增加航程。 一架PR噴IX在作戰前偵查了各個大壩並在作戰後又對穆恩大壩(被摧毀的大壩中的一座)進行了攝影。 (這次空襲牽制了德國的防禦力量,導致德國糧食大幅減產,為之後的「霸王行動」,即登陸諾曼第掃平障礙;同時這次還檢驗了「地震彈」的設想,由此開發出「高腳櫃」、「大滿貫」等超重型炸彈)。
噴火戰鬥機: 美國
其他的改進和颶風式戰鬥機一樣,包括安裝防彈玻璃和輕型合金裝甲板以及後來被自封油箱取代的油箱防火套件。 噴火XVI幾乎和噴火IX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在於發動機。 噴火XVI使用的是灰背隼266,這是一款由美國帕卡德發動機公司獲得授權生產的灰背隼66型號,2加在前面以防止和原版的混淆,工藝上也有區別:美製灰背隼266在部份零件上作了加強,比原版能承受更長時間的緊急出力。 噴火戰鬥機 (即使使用手冊上仍套用Mk.IX的規範)所有的噴火XVI都是低空型,這並不取決於機翼(儘管大部分低空型噴火都採用了截梢翼),而取決於低空性能更出色的發動機。
部分關鍵部位採用了合金鋼和鈦,結構核心為一根T形縱梁,發動機弔掛縱梁支臂上。 那麼又有問題來了同樣是航空發動機,為什麼戰鬥機的發動機可以噴火,而客機的發動機就不能呢? 噴火戰鬥機 而尾噴管處的溫度在航空發動機整體中處於中下,但是開加力時,其尾噴管的溫度就會高達1500℃。 噴火戰鬥機2025 當然發動機並不是普通材料做成的,而是使用了耐高溫金屬和耐高溫塗層,這才保證了它超強的耐高溫能力。 一般來說,航空發動機尾噴管的材料為鎳或者鈦,由於戰鬥機的機體承受不了較高的溫度,所以,在設計在尾噴管時,還必須避免尾噴管中的高溫向戰鬥機的機體傳導。 也就是說,航空發動機尾噴管採取了多種措施,以隔絕熱量的傳導,論航空發動機開不開加力,都不會對戰鬥機的機體造成影響。
噴火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建造沿革
P9551和P9552兩架最早的D型出產之後,沿襲該型號的設計概念思路,又設計了PR Mk IV,這種飛機平衡感更好馬力也更強。 駕駛員座位後方的11號框架處安裝了一個穩壓器,從N30XX號開始這個安裝位置被提高了,因此影響了後方通透性。 其他的改進包括安裝防彈玻璃和輕型合金裝甲板以及後來被自封油箱取代的油箱防火套件(和颶風戰鬥機一樣)。 宛如棒球一般大小的冰雹從天而降,砸在飛機上的聲音震耳欲聾,飛機開始劇烈顫抖,乘客跟著飛機一起顫抖的同時,聽著震耳欲聾的聲音,內心感到無比的恐懼,在他們聽來,那就是死神的聲音。 飛機很快起飛,朝著目的地飛去,此時,美國氣象局發現天氣狀況正在急劇惡化,南方一直有龍捲風出現,風暴也在不斷增強,有些風暴就擋在242號班機的必經之路上。 話說回來,飛機上到處都是精密的電子儀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雷電的角度十分刁鑽,倒是飛機的電路短路,還是有可能造成一定危險的,不過,這種機率非常低。
早期型噴火使用的是機械式瞄準鏡,1938年下半年開始巴-斯(巴爾-斯特勞德有限公司,位於蘇格蘭,主要研發生產光學設備,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經常使用它的光學測距儀和瞄準鏡)GM 2型反射式瞄準鏡被選爲制式裝備並安裝在噴火上。 單引擎型戰機須為一種可以俱備高速、同時降落時速不得超過113公里/小時、續航距離1000英里(1610公里)的艦載機。 除了一般規格的要求以外,新飛機需要能攜帶4挺機槍、3個炸彈掛點、機翼的炸彈掛點需要能掛載小型反飛機炸彈-這種武裝是1930年代初期出現的概念,讓戰鬥機掛載小型炸彈並飛在敵機編隊上方並藉此攻擊轟炸機編隊。 錢斯沃特在同年4月以兩款構型投標,分別是使用1200匹馬力等級引擎的V-166A與2000匹馬力等級的V-166B。 1944年後期,一部分噴火XIV被改裝成向左或向右一門相機的偵察機型號,除了這些改變,它們和標準的噴火XIV幾乎一模一樣。
噴火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造型優美性能優異,被譽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E型翼:和C型翼的結構差不多,不過外側的機槍口被取消了,常用的武器配置爲2門西斯潘諾20毫米機炮(每門炮備彈120發)和2挺.50白朗寧M2機槍(每槍備彈250發),或4門機砲。 由於RAF此前一直以.303白朗寧M1919機槍爲制式武器,直到1945年.50白朗寧M2機槍才正式在RAF列裝,所以之前使用E型機翼裝.50機槍的只是戰地改裝。 噴火戰鬥機2025 飛行員在雷達上看到了一大片黑色區域,那是一片強大的暴風雨,他們要從中穿過去,就在他們開始穿行的時候突然接到航管中心的警報,風暴突然增強,同時下起冰雹。
放眼望向天空,豎起耳朵聆聽那持續不斷而又扣人心絃的律動,那聲音彰顯著純粹的機械魅力,凖來自於勞斯萊斯灰背隼引擎,那款能將飛機推向天空的最佳活塞引擎。 噴火戰鬥機2025 1945年1月,噴火21最終開始在第91中隊開始服役,這個中隊實戰並不多,不過還是有兩架噴火21報告說曾經在海面發現德國的微型潛艇,並最終擊毀了它。 1946年40架噴21被送到舒伯裏內斯解體,有的飛機飛行時間還不到5小時。 驅動飛機的是11英尺五葉螺旋槳,比以前用的直徑大了7英寸,爲了空出離地淨高,起落架增長了4.5英寸,起落架主輪寬了7.75英寸可以增強地面操控。 噴火戰鬥機2025 之後又縮短了收起起落架時的長度,因爲不縮短的話,收起起落架的時候沒有空間安置了,而放下的時候長度則一樣(類似伸縮腿)。
噴火PR Mk I B型(也被稱爲中程(MR))上F24航空相機的焦距被加長到8英寸(約203mm),這使得照相範圍擴大了三分之一。 這種飛機曾經設想在駕駛員位置的後方安裝更大的照相機,但是當時的皇家空軍工程師認爲這樣會破壞噴火的重心結構。 科頓通過減重和採用特製機身來保持飛機重心,這樣就能安裝更大的相機了。 這些早期的PR噴火都是由噴火II小幅改進後而來,採用的也是灰背隼XII發動機和羅託恆速螺旋槳。 早期的噴火作戰壽命很成問題,在15,000英尺(約4,572米)以上機槍很容易被凍結,這是因爲槍管加熱裝置直到第61架噴火Mk I型K5054才被引入。 之後又改進機槍位的設計使得機槍耐用性增加(灰塵污垢不容易阻塞槍管或者彈鏈),也使得加熱效率更高。
噴火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技術特點
“噴火”飛機的設計成功之處在於採用了大功率的活塞式發動機(如梅林63型的功率為1710馬力)和良好的氣動外形設計。 半紡錘形機頭,有別於當時大多數飛機的平禿粗大機頭,整流效果好,阻力小。 發動機安裝在支撐架後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後便是半硬殼結構的中後部機身。 機翼採用橢圓平面形狀的懸臂式下單翼,雖製造工藝複雜,費工費時,但氣動特性好,升阻比大。 “噴火”飛機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卻器等都裝在機翼內,單座座艙視野良好。
加蘭德早就注意到隨榮譽而來的是全面禁戰令,為避免戰績破百後被禁飛,他曾有意放慢了提升戰績的速度,甚至不再對空戰擊墜計數。 也有人說,希特勒是想借最高戰功勳章突出戰鬥機兵種總監的重要性。 俄羅斯米格航空器集團的 MiG-41是一款正在研發中的第六代攔截機,若被俄羅斯空軍採用,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2027年服役。 原本的設計理念是希望使F4U可在40,000英尺高空作戰,可是效果並不理想。
量產型噴火XVI使用了裁短翼和機身後油箱使得一共能裝載75英制加侖(約341升)燃料,其中很多使用了無背機身和氣泡艙蓋,這些飛機由於後油箱減小隻能裝載66英制加侖(約300升)的燃料。 1942年2月10日,第一架海噴火Mark IB型戰鬥機成功降落在光輝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這標誌着海噴火正式服役的開始。 先後總共有166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Mark VB型戰鬥機被改裝為海噴火Mark 噴火戰鬥機 IB,這些改裝主要包括加裝着艦鈎、對機身後部進行強化、加裝海軍標準的無線電、用於飛機彈射器的設備和摺疊式機翼(僅限於海噴火的部分型號)。 總體來講,早期型的海噴火在低強度作戰條件下使用還是合格的,但是其脆弱的結構制約了其能力的進一步發揮。 在上述計劃進行的同時,2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Mark V型戰鬥機被送往工廠作了徹底的改進。 這兩架飛機改裝完成後進行了多種項目的實驗,這為以後海噴火的設計和改造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
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鬥機 本文重定向自 噴火式戰鬥機
據統計,陸基型”噴火”飛機總產量力22907架(一説為22759架),艦載型”海噴火”總產量為2556架(一説為2408架)。 “噴火”式飛機連續生產了12年後,在英國本土於1947年10月關閉生產線;在國外,1954年4月1日,馬來西亞仿製的最後一架”噴火”Mkl9型飛機出廠。 「噴火」的外形與當時大多數飛機都不一樣,並不是平禿粗大的機頭,而是半紡錘形,整流效果很好,阻力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