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了從另一個方向來的登山客,得知這一段是通往大溪,從大溪步行上來約3小時,看到這樣的景色,我真的有種想要走下去探險的慾望。 前面有說到這裡是牛兒放牧的好地方,所以牛大便也特別多,一路上都是濃濃的牛糞味,也是桃源谷的一大特色。 往大溪這一段可以望見龜山島,微笑的山稜線框起了大溪與大里的海岸線,龜山島就靜靜矗立在煙霧繚繞的海面上,原來在山谷上望見的龜山島,是這樣的景象。 雖然桃源谷(內寮線)算是蠻簡單的步道,非常適合健行新手。 但暴露在戶外,難免會遇到一些小狀況:蚊蟲叮咬、擦傷之類的,所以應該要備好的東西還是要先準備,以防不時之需。
- 另外步道途中常常可遇「牛檔石」,必須繞行纔可繼續前進。
- 布魯向左轉經虎字碑、雄鎮蠻煙碑、跌死馬橋、遠望坑親水公園,最後到達福隆車站。
- 這邊是個三岔路口,右轉是雪山尾稜路線,直走再右轉是去隆隆池,直走再左轉是去荖蘭山,我們直接右轉上雪山尾稜。
- 有時風勢強勁,稜線上行走困難,陡峭崖邊上的石樁就變身成為「風擋石」,確保行走安全。
- 國道5號於頭城交流道下,右轉青雲路(臺2庚線)至頭城,再接濱海公路(臺2線),行至臺2線里程123K過大溪橋後,左轉大溪河濱公園停車場。
- 桃源谷位於山海交會的山稜之上,舊稱「大牛埔」或「綑牛仔山」,早期農家在此放養牛隻,大草原綠意盎然,與湛藍的太平洋相映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如世外桃源,故名為「桃源谷」。
- 集結會玩又愛品嚐美食的資深編輯、採訪記者,站在趨勢前線,掌握閱聽需求,呈現最完整豐富的圖文報導。
- 與福容大飯店福隆相鄰的馬崗漁村,因海女文化受到關注,這座純樸的百年小漁村,保留昔日軍事管制區的遺跡和傳統石頭屋文化。
每到秋季,滿山遍野芒花隨風搖曳,有如一波波白浪襲捲而來,景色迷人,是東北角熱門的景點之一。 桃源穀草嶺線全程皆有石階步道修築,是說可防止登山客若走在天然坡地上導致土石流失。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另外步道途中常常可遇「牛檔石」,必須繞行纔可繼續前進。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桃源谷大溪線真實走訪
在上面的章節有介紹抵達桃源谷共有三種路線,所以登山口也會有三個。 通常,會選擇自行開車的山友多會直接開至路線最短的內寮線。 前往桃源谷有草嶺線、內寮線、石觀音線與大溪線等多條路線。 大溪線是最陡的一條路線,全程需登近 3000 個石階,陡上 500 多公尺,十足考驗腳力。
- 從登山口起登到桃源谷約一公里,大約只需要費時 30 分鐘就可以抵達。
- 來到最後一座涼亭,之後草嶺線繼續往南走就沒有涼亭可以遮陽休息,但暴露在天空下的綠色山脈步道將可一覽無遺,這段前往桃源谷的稜線步道之美為草嶺線的精華路段。
- 問了從另一個方向來的登山客,得知這一段是通往大溪,從大溪步行上來約3小時,看到這樣的景色,我真的有種想要走下去探險的慾望。
- 桃源穀草嶺線單程 4.5 公里,從啞口開始一路到桃源穀草原一帶,一旦上來就沒什麼回頭路啦(笑)。
- 這是今天唯一的叉路,要往右行,有詳細的指示牌,倒是不用擔心迷路,距離桃源谷只剩下不到一公里,還是沒有追上主力部隊啊。
來到最後一座涼亭,之後草嶺線繼續往南走就沒有涼亭可以遮陽休息,但暴露在天空下的綠色山脈步道將可一覽無遺,這段前往桃源谷的稜線步道之美為草嶺線的精華路段。 有多條路線可以抵達,想要練體力的可以草嶺線或是我們這種 A 進 B 出的方式;想要快速抵達的可以開車直達或是走內寮線。 桃源谷位於山海交會的山稜之上,舊稱「大牛埔」或「綑牛仔山」。 早期農家在此放養牛隻,大草原綠意盎然,與湛藍的太平洋相映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如世外桃源,故名為「桃源谷」。 桃源谷大草原的坡地,傾斜將近30度,綿長大約500公尺,綠草整齊均勻茂密的程度,真的就像一張大自然編織的綠色地毯,山坡上出現一層層綠色階梯狀的小階地。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草嶺古道,桃源谷
熟悉一下相對位置後,走的時候可以更認識自己所走過的路。 拜訪灣坑頭山後,我們選擇原路折返,到福隆享用小樂最愛的石花凍(比較了好幾家石花凍,頭城老街上的Hito石花凍清爽而完美調和的口感仍是我們的最愛,推薦給大家),結束這趟美好的山海之旅。 C2ad0d7f24863c97471aa74e38600fe5.jpg因稜線上的東北季風強勁,強大的風壓連木本植物皆難以生長,加上早期放牧的幹擾,也成就了這片山中的大草原,讓人想起放大版的擎天岡草原。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路旁的景象已經是桃源谷稜線芒草路徑樣貌,雖然海拔只有500m出頭,但是由於稜線東北季風北降現象,這和海拔接近1000m的擎天剛相當類似。 這個叉路就是下面地圖左邊橘色線位置,往右行,路邊的景觀開始呈現芒草原風格,之後會遇到一個之字型大轉彎,算是進入桃源穀草原的範圍。
單面山是地殼變動造成的皺摺,因為由東邊推擠過來,所以東面較陡峭。 由大溪車站經大溪川往大溪線步道,大溪川上的兩座圓臺是舊大溪橋遺址,而背景的尖山則是曾經熱門的鷹石尖。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桃源谷芒花開時間通常落在 11 月中,這時間來還可以賞芒草花,山頭上片片雪白芒花隨風搖曳,唯美到爆炸。 東北角 11 月的天氣常會遇到陰雨天,難得週日放晴,很多遊客來這踏青看山看海,還有正美麗盛開的芒花。 度的峭壁,另一面則是30度的緩坡,單面山上有一個標高石碑,單面山臨海,海天一色的草原美景!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桃源谷步道基本資訊
桃源谷位於新北貢寮與宜蘭頭城交界處,主要有四個登山入口都可以抵達,分別是經過草嶺古道的草嶺線、石觀音線、大溪線以及內寮線,這次我們前往則是從最簡單的內寮線登山入口前往,也會分享GPX軌跡圖以及其他路線的難度以及相關資訊。 「草嶺古道」位在臺灣東北角,全長約8.5公里,連接新北貢寮和宜蘭大里之間,亦是「淡蘭古道」(連接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一部分。 在宜蘭線鐵道修建完成前,這裡一直是臺北到基隆及宜蘭的重要道路。 之後在政府重新修建及推廣下,現在已經是許多人健行踏青的好去處,更是臺北地區一日遊不錯的選擇。 由於內寮線登山口位在較深山的地方,平日一天僅三班公車,假日公車未行駛,建議還是開車前往,登山口周邊能停車的地方有限,可以的話儘早出發。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東北角景點》桃源谷內寮線步道,360度山海祕境,療癒系草原小小擎天崗
兩山交會形成的凹地,此處視野遼闊,當季風吹拂,芒花浪海景緻迷人,佇立涼亭可眺望龜山島優美景色,遊覽草嶺古道時絕對不可錯過這裡的絕佳景觀。 秋天特別建議以草嶺線作為結尾,從其他登山口上山,經過一番跋涉苦行(內寮線上來除外)後,欣賞滿山芒花將疲勞一掃而空,慢慢走至大里天公廟,不但心境上比較舒適,下山的路線也較好走。 許多人會從其他登山口上來接到草嶺線,續走至草嶺古道大里段下山。 在秋季,這條線也是欣賞芒花的絕讚路線,剛好可以參加草嶺古道芒花季的趣味活動,且路線平緩好走,對辛苦了半天的山友來說不啻是放鬆的路段。 鞍部步道的頂端盡頭便是「草嶺古道埡口」,這裡是整條草嶺古道的最高點,亦是「大里」、「桃源谷」和「福隆」三條步道的交會處。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入口處有公廁,但是被封起來了,
看了這塊石牌介紹也才知道原來埡口就是鞍部,而且通常會有很強的風。 在此我建議所有登山小夥伴們一款很實用的 APP:Windy。 這款 APP 可以把各種氣象資訊很「精準」地整合,包含風向、氣溫、降雨、雲層高度(超實用!)...... 在正式開始介紹桃源谷的路線以前,就先讓我們來看看桃源谷一帶的地圖。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登山鞋的清潔與保養 這樣洗登山鞋補強防撥水跟新的一樣
內寮線是上桃源谷的捷徑,但僅適合自己有交通工具的人。 內寮線從吉林村蕭家莊登山口出發,步道僅長約1公里,階梯一路陡上,直達桃源谷,是最省時省力的路線。 因為Yen當天沒有早起,所以中午才緩緩抵達登山口,下午1點纔到山頂,當時太陽已經高高懸掛,比起早晨舒適的氣溫已經熱好多。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交通資訊:
灣坑頭山的山勢宏偉,東側陡峭峻拔,西側平緩秀麗,頗有高山之勢,登山前輩林宗聖將它選為臺灣百大名山之一。 道路的終點,兩座山的鞍部,桃源谷步道草嶺線與石觀音線的交叉口,右側往桃源谷的高點,左邊往草嶺古道鞍部,前方往石觀音寺,海中隱約可見龜山島。 特別注意,若行至啞口時已體力不濟或超過下午3點半,建議直接由啞口往大里車站方向撤退。 因時間推算,從啞口到福隆方向舊草嶺古道時可能已在日落時分,摸黑走一開始民宅後的竹林小徑會有安全疑慮。 第一段步道 5 KM 抵達桃源谷,第二段 4.5 KM 是桃源谷(草嶺線步道),走完就會到草嶺古道埡口。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桃源谷大草原
這種走法對我來說,始料未及的累,超出能力負荷,走到最後的幾公里路,每一次的上坡都是寸步難行。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雖然很累,但是這趟旅程卻讓我看到桃源谷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羣山環繞的山谷,映入眼簾的碧草、芒花、風衝矮林,一草一木在強勁東北季節的吹拂下,山坡上的短草就像獸皮上的絨毛,如波浪般翻騰。 高山草原或筆直、或起伏、或蜿蜒,以不同方式鋪展延伸,直往天際。 山海交會的美景,綠草如茵的大草原綿延近三公里,三百六十度的寬闊視野,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浮在海上的龜山島、大里的海蝕平臺,石城漁港、貢寮與雙溪的街屋、東北角的羣山層巒等都歷歷在目。 建議搭火車前往,享受雙鐵旅行的特殊味道,以雙溪或貢寮為起點,雙溪是鐵路局開放的雙鐵共乘車站,不拆車可以直接上下。 雙溪有山中威尼斯之稱,從這裡出發可以順道體驗一下山城昔日的風華。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臺北合歡山+類似擎天岡祕境的桃源谷!
注意事項:大溪步道超濕滑,又很早就昏暗不明,建議由此上山,不要由此下山。 桃源谷全線無遮蔭,夏天超級曬,要作好萬全防曬工作,多帶飲水。 建議可以帶小點心來這裡草地野餐,當天帶著我家滾滾一起出門曬太陽,坐在草地上遠眺龜山島,一整個悠閒舒暢。 Angela 走了 20 分鐘,抵達桃源谷大草原了。 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為介於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全長8.5公里,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兩縣市分界山的「草嶺」,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東北角地區因受斷層與東北方海浪侵蝕,所以常見單面山地形。 是草嶺古道在清領時期給予客旅落腳的休息點,曾經是重要的小客棧。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國光客運 1811(臺北-羅東)、1812(南方澳-臺北)、1737(鶯歌石-頭城)、1740(雙溪-宜蘭),在「蕃薯寮站」下車,往回(北)走約 200 公尺至「下蕃薯橋」。 而正好趁著這次清明連假高中同學們都回宜蘭之際一起去爬。
3.石觀音線步道(淺藍):3.5公里,沿途大都為舊石板階梯,部份路段階梯已損未修復,算所有路線裡最需要注意腳下的路線。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2025 步道入口在大里與大溪車站中間位置,可任擇一出發,沿濱海公路先健行約2.5公里左右至步道入口。 之後3.5公里陡上桃源谷,個人認為是所有路線裡最考驗體力的一段,也是最荒涼的一段。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首走草嶺古道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大溪線)
單面山再過去就是接草嶺線了,一直走就會接到草嶺古道。 山海交會的壯闊不是一張照片可以描繪的,只能抓好旋轉角度,手動設定焦距、光圈、快門,連拍三張,貼成一張全景圖(按我看大圖)。 左方的海岸線由進而遠分別可見大里的海蝕平臺、大溪漁港,山谷中的紅瓦建築就是石觀音寺。 不使用艱澀的語彙,高深的專有名詞,盡量回歸到文字內容本身的溝通功能。 舊文章通常也值得您回頭翻閱,因應當下時事,或許每次都會有不同心得,新讀者建議至少往前翻兩個月份的文章,比對當時盤勢及後來發展。 看我的文章不用期待大賺,甚至可能會少賺短期投機跟賭博橫財,但避掉無謂的大賠風險絕對綽綽有餘。
峭壁雄風溪底平臺左右即是清溪步道,往左是往小天梯,以前石壁地區盛產竹筍,這條路徑昔日即是石壁地區居民挑筍到市集的挑筍古道,沿途居民會將筍殺青後,平舖於巖壁上曬乾,以減輕翻山越嶺時的重量。 茄苳步道因途中有棵百年茄苳樹而得名,步道是一路向下很輕鬆,經持明寺和四面佛,白牆琉璃瓦的建築很壯麗,寺前廣場景觀一極棒,俯瞰清水溪,遠眺聖觀音峯及大塔山。 草嶺是我一直想去,但交通極為不便的地區,尤其921大地震後,好多步道景點都有毀損,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雲林縣政府再重新修復,已煥然一新。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2025 越過一個山頭這裡正好有一大片平緩的草原,坐在懸崖邊的草地上就可以輕鬆眺望下方的湛藍海景,又或是北邊層層交疊的翠綠山巒。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許多人索性就在這裡席地而坐野餐起來,又或是躺在草地上吹著徐徐微風。
稍作休息後眼看還有點時間我們繼續往前,不過不是往草嶺古道的方向,而是往南沿著稜線連走一小段「桃源谷」。 想要登高望遠眺望海天一色的景觀,只要爬上位在古道西側小山坡上的涼亭,就可以欣賞到整個大里海岸線及遠方的龜山島。 剛爬完一大段山路,許多人會在這涼亭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吹著山上來的微風,相當舒服。 上山約 1.8 公里左右可以到達「護管所」,原本是為了防護森林發生火災、盜伐、濫墾所興建的「林地護管所」,現在因應遊客的需求已經轉為旅遊解說服務站。 這裡有設置廁所和販賣部,許多人會選擇在此稍作停留休息。
內寮線環境
因山上天氣較不穩定,建議採洋蔥式穿法及穿可防滑的鞋子上山,並記得攜帶雨具及充足的飲水。 桃源谷位於山海交會的山稜之上,舊稱「大牛埔」或「綑牛仔山」,早期農家在此放養牛隻,大草原有如一條綠色地毯,迤邐400~500公尺綠意盎然,與湛藍的太平洋相映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如世外桃源,故名為「桃源谷」。 秋季,滿山遍野芒花隨風搖曳,有如一波波白浪襲捲而來,景色迷人. 在桃源谷上還可以看見許多成羣的水牛悠閒地在步道旁的草原上喫草,一點也都不怕人(不過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太靠近喔!)。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臺北|輪輪1976和食茶酒駅:日式餐酒館「蟹の巖泡飯」兩種喫法超特別!打卡絕美用餐環境
因貪戀桃源穀草原與稜線上的山海美景,這次規劃走上述第三條路線,將車停放於桃源穀草嶺線與大溪線交會處的停車場(停車空間不大,Google map上可以搜尋桃源谷觀景平臺),這應該也是至灣坑頭山最近的路程。 許多人則會選擇由蕭家莊起登,經桃源谷內寮線、桃源穀草嶺線,至灣坑頭山。 灣坑頭山,峯頂海拔高度616公尺,位於宜蘭縣頭城大里,與新北貢寮區吉林裏的交界處,為臺灣小百嶽之一。 位處雪山山脈北段的起點稜脈上,為雙溪與石門溪的分水嶺之一。
補給資訊:大溪步道3.2K、草嶺古道近虎字碑處及遠望坑有洗手間。 總計此行共走了17.7K,高低差約610M,累計爬升約900M,含休息用餐及拍很多照片約7小時。 但如果有機會,布魯是會想再走一趟的,因為桃源谷的草原山坡太抹茶,山景海景又太壯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