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問題意識產生的時候,所遇到的一切都會和你想研究的有關,每個地方都會出現想要的答案,這樣的研究就會覺得很有趣了。 當寫出來的文字沒有辦法感動自己,又有幾個人會看呢? 長久下去,不但宗教生命枯萎,沒有了活力,不要說利益他人,連自己都無法利益,這樣非常可惜。 厚觀2025 因世間是眾緣和合而成,並非孤立的;萬法互相影響,從而產生語言、文字、思想上的種種變化。 如要以研究宗派、教團為主題,不能侷限於單一宗派、教團的觀察,應留意到該宗派、教團與當時的時空背景互動,所產生的無論是對經典的詮釋方式,或是修行、儀規的適應調整等等。
第二法印是「諸法無我」,世間諸法沒有「獨存性」,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假合。 「人無我」也就是大家口口聲聲講的「客觀」,不要預設立場、抱持著成見來研究。 印順導師說,他不反對純客觀的、純知識的佛學,但他認為:佛法是宗教之一,重視信、解、行、證,智慧與慈悲,如果忽略這一特性,以非宗教者的心態來研究的話,那縱使有良好的成就,也難保正確。 如此想,就更容易像厚觀和尚所開示,能夠修忍辱。 其實大家都在苦海,彼此相害,冤冤相報,永無止境。 厚觀2025 在忍辱仙人的本生故事當中,說明菩薩道中,忍辱波羅蜜的重要。
厚觀: 成佛之道
即使同樣一個人,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心理變化都會千差萬別,更何況是多數人在一個共業中。 佛學研究探究的是不同時代人們對佛法的理解,或佛教在歷史中的興衰,因此涉及的議題非常複雜。 研究的對象包含了一切教、理、行、果,涵蓋了經典、律典、論典、教派、僧團、佛教史的演變,如何修行、如何斷除煩惱、如何利益眾生,以及如何成就聲聞、菩薩果位直到圓滿的佛果都是。 不用特別指佛學研究,就算是一般研究也是希望能夠對人類有所貢獻,學術研究並不是堆砌文字而已,作為一個佛教研究者應該要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研究? 所從事的研究能不能感動自己和引起他人的共鳴? 印順導師早年的作品《妙雲集》,被學者批評沒有學術的寫作格式,如引證、出處等,認為不具價值。
剛剛教授和尚厚觀和尚談了很多精彩要領。 我們從剛剛受的四個波羅夷戒(重戒)來看,當然各位在常住教授之下,應該都對戒條都很瞭解。 四個波羅夷戒裡面,大家看起來好像很輕鬆。 我們推究裡面的要義,第一個,不毀謗他人戒。 就是我們瞋恨心會起,可是你起瞋恨心,當人家來懺悔,你要跟人家解除。
厚觀: 厚觀法師說故事
這也是我們西蓮淨苑開山五十週年,大家學習的目標。 厚觀2025 莫忘初心,初心其實是利人,利人就是利己。 惠空和尚有提到,怎麼去攝受眾生,還強調不要忘失慈悲心。 慈悲心中,以「慈」或者「悲」為重呢? 眾生苦有苦苦,我們比較容易感受到苦受的苦。
- 為紀念印順導師圓寂,於福嚴精舍舉行「金剛般若法會」。
- 提到小沙彌發心,能夠莫忘初心,成佛有餘。
- 使藏傳佛法與漢傳佛教生活化、心靈化、科學化、藝術化且倡導釋迦牟尼佛傳承之正法,使眾生有正確成佛之道,佛法蓬蓽生輝,永續發展。
- 像導師這樣思想融貫之後,方法學也不用特別學,要用就可以用了。
- 《成佛之道》這本書也沒有說讀了它您就可以成佛了,只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是喜歡“找梗”挑起話題,混淆、愚弄大家罷了。
- 導師平日閱藏那麼多,只要記錄一下很簡單,之後還以《中國禪宗史》一書獲頒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
- 其實大家都在苦海,彼此相害,冤冤相報,永無止境。
「初果」是入聖位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斷除薩迦耶見(有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結。 凡夫與聖人的差別在於有沒有我執,即使再多的學問,如果沒有徹底斷除「我執」,未能體證三法印的「諸法無我」,都還是凡夫。 印順導師指出,佛學研究做為一個學科,研究的方法、動機應該以「佛法研究佛法」,也就是必須符合「三法印」。
厚觀: 厚觀法師
但是一個肥沃的田,只是除了雜草,什麼都不種,那也沒有意思,不能收成,不能利益眾生。 因此修善有兩個,「未生善令速生,如鑽木取火。」我們要一鼓作氣,把善法實行出來。 「未生善令速生,如鑽木取火。」而已生善還要令增長,不斷不斷的增長。 厚觀2025 厚觀2025 如果我們懶惰懈怠的話,什麼時候纔能夠累積足夠的資糧呢? 我們要如何精進對治懶惰懈怠,《十住毘婆沙論》裡面舉了一個很好的譬喻。
厚觀: 厚觀教授師開示
《成佛之道》、印順導師、和我們所有的人,當然都不可能有資格直接的指導他人達到究竟解脫成佛的目標。 我們也只不過是整理和分享我們所得到的資料給大家分享罷了,給有心學佛的人們作參考。 《成佛之道》這本書也沒有說讀了它您就可以成佛了,只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是喜歡“找梗”挑起話題,混淆、愚弄大家罷了。 如希望成就佛道,應發菩提心、以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空慧為方便,修六度,嚴淨佛土、度化眾生,漸次得菩薩十地,最後斷盡煩惱、習氣而成佛。 甫接任慧日講堂住持的厚觀法師表示,印順導師創建了福嚴精舍、慧日講堂,是希望大家能福慧雙修、內修外弘。
厚觀: B129 修行應自己精進,不可依賴他人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東山再起,有的人不行? 可以東山再起的,可能他自己本身的應變能力非常強。 雲怎麼來的,它是大自然中水的循環,如果只看到水,就障礙住了;如果看到水有無量無邊的變化,因為有循環,所以能令萬物生長。 水,陽光照耀下蒸發成雲,雲下雨,普潤所有眾生。
厚觀: 佛學研習
P4 與 P5 只是格式不同,並不會改變 CBReader 的呈現,所以暫時並沒有考慮將程式移植成支援 P5 的版本。 目前 CBReader 所使用的版本並不是 TEI P5 的版本,它只是 TEI P4, TEI P5 的版本可以在CBETA 首頁下載(包括各映像站)。 當日住持交接典禮恭請真華長老送位,並在真華長老監交之下,前任住持慈忍法師將慧日講堂印信交付新任住持厚觀法師,完成交接儀式,四眾弟子虔敬合掌祝福。
厚觀: 「厚觀法師開示集」播經機(SD卡播放器)結緣
進一步看後,就知道「欣求菩提心」的重要。 有一塊「沒有競爭者、價值又高」的大乘心地—菩薩地,一旦開發,無憂自在。 所以受菩薩戒,確立目標,先要發起菩提心—厭離有為心、欣求菩提心、深念眾生心。 ● 戒會中,厚觀教授師以忍辱仙人的故事告訴戒子,作為一位菩薩,不僅對傷害自己的眾生不起瞋恨心,還要發心度他一同離苦得樂。 惠空阿闍梨教導戒子,菩薩的核心精神,在大悲心。
厚觀: 厚觀法師講佛典故事
你要饒益有情,必須建立在攝律儀、攝善法上面。 厚觀2025 比如說我們比丘戒,這個叫解脫戒,也就是律儀戒。 你看它的戒條,它只有把我們個人的內心,就是你不可以怎麼樣,不可以怎麼樣……從戒條上面講,當然它也有作持,我們不談那麼多。
厚觀: 成佛之道
縱使是樂受的眾生,我們也觀察到樂受有什麼苦啊? 這也是四聖諦,苦聖諦第一個重要的啟發點。 悲之所以稱為「大悲」,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一個阿羅漢帶著一個八歲的小沙彌出門。
厚觀: 厚觀教授師開示
惠敏得戒和尚提醒新戒菩薩,要時時記住自己今日已發菩提心,只要不忘初心,成佛有餘。 三師殷殷教導,啟發戒子行菩薩道的重點與要訣。 CBETA 厚觀 與慧日講堂有著極深厚的因緣,如今厚觀法師新上任慧日講堂住持,相信必有一番新的作為,我們深願大眾能珍惜慧日講堂與眾生所結下的佛法之緣。 其他佛學課程還包括∶印順老法師的著作《妙雲集》、《成佛之道》等。
我們從四重戒的前三條就看到,菩薩戒它不是叫你不可以怎麼,而是你怎麼去和其他所有的情共處。 第四條,就是你的知見,你認為這樣是對的,這是菩薩的精神。 厚觀2025 恭喜各位戒子,今天各位完成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大事,得到非常廣大珍寶。
厚觀: 佛學研習
我們不如意的事有很多,譬如:要物資,沒物資;要資糧,沒資糧;要智慧,沒智慧;要善知識,沒善知識。 這些不如意的事情該怎麼來對治才能事事如意? 針對這個問題,《大智度論》裡面有提到幾個方法,值得參考。 同時本網站提供最新版本 隱私權政策 及 使用者條款 ,詳情請點擊上述連結深入瞭解。 必須更換,有折損的一天看來,莊子似乎也提醒我們,政治社會依然有我們所不可測的因素,即使我們再小心,技巧再高明,仍免不了會有漸漸折損的一天。
要想寫出一手好文章,蘇東坡的那種「厚積而薄發」的心態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我們從對金錢的觀待,可以看出菩薩戒跟比丘戒的精神,差異點在什麼地方。 厚觀 它不是說不要律儀,它在律儀戒之上,要求得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