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Book B5 最高可搭載先進的第 12 代 Intel® i7 處理器、Iris® Xe 顯示卡,加上雙SSD最高共 2 TB 且支援 RAID 技術4 的儲存空間,提供更高的可靠性或更快的存取速度。 一般尺寸為(寬 × 高 × 深):85 × 64 多硬碟機殼2025 × 175 mm (3.34 × 2.52 × 6.89 in)。 早期的戴爾電腦,尤其是使用Pentium II與Pentium III的型號,使用一種專屬的電源接腳方式。
- 您可自行重新定義三種不同的高度,或倒轉放置於左側板降低元件高度避免散熱風流乾擾問題,支援最大E-ATX 以及XL-ATX特規主機板尺寸。
- 內建此套數位風扇控制系統,讓Dark Base 900 Silver 系列成為一款最適合極限超頻玩家以及水冷改裝玩家的機殼產品。
- 不過目前的機殼主流是側透型(比較美觀),通常側邊是沒有散熱孔的。
- 答:目前新款的機殼,真的都是這樣設計的,如果你很在意這種問題,建議你還是買一般傳統型的機殼吧,就是前風扇可以直吹硬碟的機殼。
- 問9:請歐飛幫我比較一下A、B、C 這三款機殼的差異,比方說,硬碟架會不會用到、會不會擋到顯卡安裝、還有散熱之類的。
- 因為INTEL的設計將腳位歸於主板插槽中,特別容易使針腳歪掉,所以出貨一律會幫客戶安裝CPU+風扇,如果不同意請下單的時候跟客服特別備註。
- 通常有4檔電壓(+5V、+12V、-12V和+3.3V)SFX電源一般不提供-5V電壓,不過對於目前電腦來說影響不大,因為實用-5V的ISA插槽已被淘汰。
高效散熱:配備三個 120mm Aura Sync 可編程 RGB 燈效風扇及一個 120mm 後方風扇,外加多達六個風扇安裝點以提供所需的氣流。 機殼用久了也有老化的問題,例如前方電源開機、前方usb容易透逗,所以買新電腦建議還是連機殼一起換新比較保險。 答:目前新款的機殼,真的都是這樣設計的,如果你很在意這種問題,建議你還是買一般傳統型的機殼吧,就是前風扇可以直吹硬碟的機殼。
多硬碟機殼: 提供各種品牌及規格之電腦零組件,包含CPU,記憶體,硬碟,SSD,顯示卡,主機板,燒錄機,光碟機,電視盒,音效卡,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裝置,磁碟陣列…等零組件,讓您一次購足理想中的電腦零組件
注意:N400顯卡最多支援到31公分,但有一些RTX3070以上高階顯卡長度可能會超過31公分,這一點要注意。 通常會我會建議客戶選擇酷碼N400,優點是原裝前後12cm風扇各1,兩個側邊及上方都有散熱孔,散熱佳。 一般ATX機殼通常有支援到16cm塔扇,因此你在買塔扇的時候也要注意高度,最好不要超過16cm,以免側蓋蓋不上去。 補充:2018年以前的舊款機殼比較容易遇到這種問題,但後來出的新款機殼這種顯卡裝不進去的情況就比較少見了。 答:如果您是文書機,那麼用小一點的機殼還行,但如果是高階(有獨顯)的遊戲機或繪圖機,為了要擴充及散熱的問題,建議還是要用標準的ATX機殼會比較好,也會比較耐用。
ATX的電源供應器,並不直接連到電腦的電源開關,因此電腦可以通過軟件關機。 不過,部分的ATX電源供應器,背面具有一個手動開關,容許使用者將電腦完全關閉;電腦在此時將不會得到任何電力。 當這個開關打開的時候,就算表面上電腦已經「關機」,電力仍然會進入電腦各部件。 這種「軟體關機」或「待命」的特徵,可以用於遙控開機(例如通過調制解調器開機,即Wake-on-Ring,或通過網絡喚醒,即Wake-on-LAN),但一般而言,電腦仍然是通過前面的開關來開機。 開關的主要形式,是一個雙極式的開關,開關的四條針腳,連到對應的電線。
多硬碟機殼: Antec 安鈦克 P101 Silent 3.5 HDD 多硬碟 光碟機 防塵網 靜音機殼 隔音棉 E-ATX 機殼
先從電源供應器切入理線與熱流規劃,從左邊側板的方向看進去,COSMOS C700P 將電源安排在機殼最左下角,也就是高階機殼常見的下置式設計,並且以鐵殼隔離,讓電源的熱流獨立於其他區域之外,從機殼底部的通風口抽取冷空氣,然後直接將廢熱由後方排出。 主機版的 24PIN ATX 和 8PIN CPU 電線可以從背板拉至主機板,而顯示卡的 PCI-E 電線則可以從鐵殼的理線孔出線。 高階機殼為了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一定會具有完整的理線功能,好讓機殼內部的電線能夠井然有序的排列,避免造成雜亂感,並強化散熱對流的效果, COSMOS C700P 當然也沒有忘記這個重要的元素。 COSMOS C700P 的前置面板除了具備基本的電源以及重新開機按鍵之外,還有 4 組 USB 3.0、1 組 USB 3.1 Type-C、HD 音效、麥克風等插座,並貼心置於機殼上部,方便接續各種隨身碟、耳機等等裝置。 透明側板的主要功能就是炫耀,讓零組件、水冷套件與彩色燈光等玩家級內裝吸引眾人眼光,COSMOS C700P 除了能讓人看到機殼內部的景色外,還在頂部鋁質把手與底部腳架的邊緣設置了彩色 LED 燈,讓光彩奪目的燈光效果強化電腦所帶來的視覺感受。
答:並不是,你機殼買的再好,五年後換新電腦時一樣要換機殼,為何? 現在的高階顯卡大約在24~32公分左右,因此你在買機殼的時候要注意機殼支援的顯卡長度,一般來說最少要支援到30公分比較保險,如果你的顯卡超過31公分請特別注意機殼能不能裝的進去。 機殼最少都要有一個後置風扇,建議是前後風扇各1(前吸後排),因此在挑選機殼的時候建議挑有原裝前後風扇的機殼你會比較省事,否則你只要自行加裝散熱風扇。 再來就是3.5吋傳統硬碟的支援數量,很多新款機殼都只剩二個位置,也就是你最多隻能裝二顆傳統硬碟,這一點再挑選機殼的時候請特別注意。 機殼與電腦的性能好不好沒有關係,但機殼與電腦耐不耐用很有關係,為何?
多硬碟機殼: 酷碼 N300 電腦機殼 多硬碟 機架 黑化 電腦機箱
TUF Gaming GT301 是功能豐富且適合一般消費者的機殼,最多支援 4 個 2.5 吋 SSD、2 個 3.5 吋 HDD,並於正面、頂部及底部配備可快速拆卸的防塵濾網。 配備具可編程 RGB 功能的風扇,可與支援 ASUS Aura 的主機板完美搭配。 TUF Gaming GT301 憑藉獨家 Aura Sync 燈效技術,提供可與其他支援 Aura Sync 功能的周邊配件,同步展現一致的燈光效果。 有一些機殼是上方只有支援240mm水冷,前方纔有支援360mm水冷,但如果你是擺明瞭就是要360mm水冷,請一開始就選擇上方有支援360mm水冷的機殼。 答:我個人是喜歡側蓋有網孔的,優點是散熱佳,特別是含高階顯示卡的機型,建議要用有側邊有散熱孔的。
多硬碟機殼: 「多硬碟 機殼」商品搜尋結果共 43 筆
模組化設計,主機板託盤可依需求自行定位,也可作為獨立測試平臺託盤。 您可自行重新定義三種不同的高度,或倒轉放置於左側板降低元件高度避免散熱風流乾擾問題,支援最大E-ATX 多硬碟機殼 以及XL-ATX特規主機板尺寸。 多硬碟機殼 更特別的是,在光碟機的「標準位置」上,CS330並非設置5.25吋裝置空間,而是3組3.5吋硬碟抽取匣,不需拆開機殼就能快速抽換內接硬碟,對於常更換硬碟的使用者相當方便。
多硬碟機殼: 散熱通風好,多硬碟機殼?
以前ATX的機殼俗稱三大五小,三大是指能裝三臺光碟機,五小是指能裝五顆硬碟,但現在新款的機殼很多都已經取消5.25吋光碟機的位置了,這一點要注意。 太重要啦,我們買電腦基本上希望最少用三年,最好用五年以上,但散熱不佳的電腦,通常撐到三年左右就會開始不穩定了,會開始有莫名奇妙的故障狀況,例如:開機沒畫面、突然當機、突然重開機等等。 多硬碟機殼 機殼要買哪一種款式見人見智,看個人喜好,我個人是喜歡一般型就好,不要側透,不要RGB。
多硬碟機殼: 酷冷至尊 MC500多硬碟機箱 電腦檯式主機機箱 雙14CM風扇12硬碟位
沒差吧,電腦能開機能用就好,但幾年之後我發現沒加風扇還真的不行(機殼內熱氣無法有效排出),因此最少要在後方加裝一個8cm的風扇。 又過了幾年之後,我又發現其實後方風扇還不夠,前方風扇也要,為何? 另一個例子就是風扇和 LED 燈的電路板,可以整合機殼上所有風扇和 LED 燈,這樣只需插上一組 SATA 電源線,就可以供應所有電源,不需要一個一個分別安裝,可以省下很多麻煩。
多硬碟機殼: 電腦玩家的大玩具
如果想要安裝額外的 2.5 吋硬碟的話,電源供應器的鐵殼有 4 個螺絲孔,可以安裝 1 臺 2.5 吋硬碟,然後主機板後面的背板也有專門用來固定 2.5 吋硬碟的扣具,可以先將硬碟裝到扣具然後再鎖到背板上。 雖然背板有 2 組扣具,不過其中一組被前置 I/O 面板跟風扇的中控電路板佔走,所以其實只能安裝 1 臺 2.5 吋硬碟。 因為 COSMOS C700P 的尺寸相當雄偉的關係,所以能夠支援的硬碟安裝數量也是非常驚人,它的硬碟安裝區域採用類似機架的設計概念,可以先將 2.5 吋或 3.5 吋硬碟裝在硬碟框上,然後再將框鎖到機架上。 整個機架區可以容納 8 臺 2.5 吋或 3.5 吋硬碟,以及 2 臺光碟機,若不需安裝光碟機的話,還可以移除光碟機支架,額外安裝 1 臺 2.5 吋或 3.5 吋硬碟。 多硬碟機殼 最特別的安裝模式就是煙囪效應配置,它是把主機板旋轉 90 度,讓 CPU 位在右下方,而顯示卡是垂直吊掛,如此一來從下往上的熱流通道就不會被顯示卡擋住,可以讓冷空氣從機殼下方進入,然後一路向上流動,並在吸收廢熱後從頂部排出,算是很理想的散熱設計。 機殼側面設有可自由調整的控制面板,您可以完全關閉享受寧靜無噪音,也可以打開它讓更多風流進入散熱,或者完全移除並額外加裝兩組風扇的可能性。
多硬碟機殼: 多硬碟機殼 – 3C
到了2000年,顯示卡的電量需求大幅上升,一些高價顯示卡的電量需求,更超越了AGP與PCI Express的供電能力,因此高價顯示卡也開始備有與硬碟機電源類似的接頭,以取得額外的電力。 多硬碟機殼2025 2004年以後生產的PCI Express顯示卡,更開始使用一個標準的6針或8針接頭,從電源供應器直接取電。 舊式的AT電源供應器,使用兩個形狀相似的插頭連到主機板,由於易於錯接,主機板很容易會因為短路而受到永久損壞。 ATX則使用一個具方向性的插頭,反方向時不能插入主機板,此防呆設計免除損壞主機板的風險。 另外,ATX也提供一個3.3伏特的電源,主機板因此無須再使用其他的電源來「間接降壓」取得3.3伏特電源。 一些最後期生產的AT主機板,也同時支援AT與ATX的電源供應器。
不過目前的機殼主流是側透型(比較美觀),通常側邊是沒有散熱孔的。 如果是ATX機殼,基本上前後風扇各1就夠了,頂多就是前方或側邊再多加一個12公分風扇即可。 答:大約15年前還有很多上置電源機殼,但最近這10年大部份的機殼都做下置電源了,那就下置電源吧。 下置電源需注意底部腳墊的高度,要高一點比較好,或是您可以買一個附輪主機架。 如果你的電供超過16公分,有一些新款的機殼(如上圖) 電供空間並不大,可能會裝不進去,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多硬碟機殼: 多硬碟機殼知識摘要
由於電線是焊接到電源開關,因此,如果電源供應器損壞,更換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總結來說,如果將光碟機支架拆下後,總共可以安裝 9 臺 2.5 吋或 3.5 吋硬碟,外加 2 臺 2.5 吋硬碟,最大安裝總數為 11 臺。 多硬碟機殼2025 託盤總共具有三種不同的安裝模式,第一種是最基本的一般配置模式,與一般機殼的安裝方向相同,第二種就是有點類似 BTX 佈局的反向配置模式,等於是把主機板旋轉 180 度,讓 CPU 放到下方,顯示卡在上方,可以避免顯示卡的廢熱影響到 CPU。
外觀上電源接頭與標準的ATX類同(事實上也可以插進標準的電源供應器),接腳的定義卻並不相容;除了電線位置變更以外,使用某一電壓的電線數目也有所變化,令針腳不能輕易再行變更與改裝。 最新的ATX12VO規範,電源供應器僅輸出12V電壓,主接頭由24-Pin精簡為10-Pin,並沿用ATX12V 2.x的CPU接頭和PCIe接頭。 ATX電源供應器是通過主機板的開關來操作,理論上,只要將ATX插頭中的綠色電線接頭(開關訊號)與任何接頭中的黑色電線(接地)連接,即可以在不使用主機板的情況下開啟電源。 一些舊的電源供應器,可以用這種方式為電腦以外的裝置供電,不過改裝時,則需要留意電源供應器的最低負載需求。
多硬碟機殼: 電腦DIY零組件推薦
目前新款的機殼,大都是ARGB+(玻璃)側透、沒有光碟機空間,硬碟最多隻能裝2顆,優點是顯卡再長也不怕,而且還有支援水冷散熱。 最大可支援7顆3.5吋傳統硬碟,15顆SSD以及2臺光碟機的搭配。 這樣的安裝配置可允許您自由創造適合的空間,達到最大靈活應用的可能性。 CS330的寬高深各為21、37.4、38.5公分,卻最多能支援安裝8組3.5吋硬碟,若加上主機板上的1到2組M.2固態硬碟,便能安裝到多達10組內接硬碟,容納量甚至高於不少ATX尺寸機殼。 ASUS TUF Gaming GT301 ATX 中塔緊湊型機殼 配備強化玻璃側板、蜂巢狀前面板、120mm AURA 可編程 RGB 風扇、活動式耳機架,並支援 360 mm 散熱器。 問9:請歐飛幫我比較一下A、B、C 這三款機殼的差異,比方說,硬碟架會不會用到、會不會擋到顯卡安裝、還有散熱之類的。
多硬碟機殼: Cooler Master 超專業玩家級 COSMOS C700P 機殼,狂塞11顆硬碟
內建此套數位風扇控制系統,讓Dark Base 900 Silver 多硬碟機殼 系列成為一款最適合極限超頻玩家以及水冷改裝玩家的機殼產品。 它能控制四組的機殼散熱風扇,並在機殼周圍建有降噪音通風口,提供最有效率的冷卻風流。 答:你都要組到這種規格了,價格就不是重點了,主要還是要看機殼是否有支援上方360mm水冷,而且機殼肯定是越大越好,特別是上方的空間要夠大,這樣纔不會卡到(主機板或風扇)。 注意:目前新款的機殼大都沒有光碟機的空間,而且通常有玻璃側透,有一些還會原裝RGB風扇,這一點請注意。
SSD固態硬碟省很多 – 各式SSD固態硬碟 多硬碟機殼2025 【創捷採購網站】 SSD固態硬碟降很大,現在採購正是時候。 創捷電腦零組件專區給您最實惠的固態硬碟、SDD固態硬碟、SATA硬碟、IDE介面,MLC顆粒、SLC顆粒,品質有保障,價格最優惠。 ExpressCard ,USB介面,高穩定性資料儲存特色,省電、耐震,是您儲存資料的好 … 如果您的硬碟託盤上無法顯示LED燈號,我們建議您向硬碟製造商諮詢,您使用的硬碟是否有預留由SATA電源的第11針腳驅動LED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