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臺積電斥資自行建廠,使客戶放心交出訂單,不用擔心商業機密被盜取外,還能充分發揮產線產能。 臺積電資訊科技和自動化系統已經成為智慧企業的公用事業(utilities),盡其所能地滿足公司內外部顧客的需求。 臺積電資訊長將推動智慧製造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年進入全自動和電子企業,第二階段是2012年發展大數據分析和整合平臺,第三階段是2016年透過人工智慧、高效能雲端運算和團隊協作創新,以展開全面數位轉型。
美國對中國祭出嚴厲晶片禁令,雙方的緊張關係令外界日益憂心,全球科技供應鏈恐分裂成為兩個陣營。 華府打擊北京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野心,10月又有新限制措施推出,導致諸如臺積電等公司越來越難對中國客戶提供服務。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新加坡Hinrich基金會研究員卡普里(Alex Capri)則指出,全球化沒有死,而是透過「再全球化」,促進半導體產業復興,進而改變世界。 他認為,半導體「五國集團」(美國、日本、南韓、荷蘭和臺灣)擁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和地緣政治利益,建構半導體「再全球化」的核心,並打造可信賴合作夥伴關係網絡。
張忠謀: 期交所論壇登場 財經專家傳授投資心法
之後,張忠謀的學習材料大部分轉移到當時發表的學術論文,還有一部分的學習是經由日常研發工作中獲得。 的半導體部門少了一美元的月薪,所以選擇進入希凡尼亞公司工作,從此踏入半導體產業。 張忠謀2025 1958年到德州儀器事業部工作,三年後成為工程部經理。
- 半導體供應鏈留下大量碳足跡,一片矽晶圓製造過程,涉及多次跨國運輸成本。
- 由於聯準會採取激烈升息對抗高通膨,許多華爾街專家都預測今年將出現經濟衰退,整體景氣相當低迷,但一向樂觀的學者Jeremy Siegel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美股在上半年就會上漲2成,走勢可能會跟多數人預測的完全相反。
- 圖為臺積電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晶圓十二廠以及公司總部「張忠謀大樓」。
- 接下來數十年,臺積電聚焦在其國內巿場打造最先進產能,此一策略既幫助臺積電拉低成本,同時在技術上繼續精進。
- 胡正大說,當時很多人擔心,全球對SARS都很緊張,臺積電赴美可能造成國外客戶疑慮,但張忠謀認為既然美國並未禁止入境,業務推廣、客戶服務就沒有理由停下來,因此決定照常「出團」。
- 不過,他並不會直接命令我,總是說:「也許可以如何做……,但先和總經理商量。」海格底不希望因為他的命令造成部屬不理會總經理。
- 日媒披露拆解報告,發現華為5G小型基地臺,陸製零件佔比超過5成,美製零件只剩下1%,顯見在美中科技戰角力之下,華為大突破加速採用大陸在地零組件。
他説那時候他才剛剛到美國,英文還不太懂,就開始念英美古典文學,念莎士比亞、羅馬史詩、荷馬史詩,就好比一個外國人剛到中國,大學一年級就給他讀孟子、詩經一樣。 結果就是因為他修讀了這門課,給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讓他產生了一種對人的關懷與關注。 因其在半導體業的突出貢獻,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曆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經理人之一。 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而臺灣人則尊他為“半導體教父”,因為是他開創了半導體專業代工的先河。 當時作為競爭對手的美國英特爾在美國表示,美國的補貼應優先提供給美國企業,張忠謀隨即反擊,指出美國已很難重新成為過去那樣的(半導體產業強大的)國家。 美國拜登政府正在遊説國會針對晶片設置520億美元的補貼制度,但目前參眾兩院仍未敲定法案,甚至沒有表決通過的時間表。
張忠謀: 天鵝 葛林斯班直指「中國、臺灣衝突」
通常博士生除了為找工作外,與業界接觸不多,但我因為做了幾年事,又是公司資助讀博士,對公司有學成服務的承諾,所以自我定位為業者甚於學生。 過去的執業經驗,包括曾發表論文的經驗,更使我能與業界自然交往。 我們在一九四二年乘船的上海,停留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
然後像是ABS工程塑膠,則是由聚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按照特定比例共聚而成的,它們是具有苯乙烯的光澤性以及良好的成型加工特性,又具有一定的剛性、耐化學腐蝕性、耐油性,還有像是丁二烯的橡膠韌性和耐衝擊性。 張忠謀 因此,ABS工程塑料工程塑膠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器、傢俱、建材等各個方面。 但從生命全程來看,真可以說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他從根本上對自己進行了一次重新塑造。
張忠謀: 北一女舉國旗加州迪士尼演出 臺灣遊客驚喜衝出紀念品店喊加油
2018年6月5日,在臺積電股東常會上宣佈「不續任董事、不接顧問、不擔任榮董」正式退休,由劉德音與魏哲家任董事長及總裁一職。
張忠謀: 張忠謀「全球化已死」引震撼 知名專家提出1疑點:有問題
包括蘋果公司(Apple Inc.)執行長庫克(Tim Cook)、超微公司(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豐等臺積電美系客戶都親自出席典禮。 蘇姿豐在場邊告訴日經亞洲,供應鏈的持續性是AMD這類公司當前要務之一。 張忠謀表示,新廠要成功,還有許多「艱鉅工作」等待進行。 張忠謀2025 有著「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頭腦清晰、思考犀利,今年已經91歲的他,在鏡頭前面依舊目光如炬,日前還能與裴洛西流利對話,看得出來保養有道。 對此,有營養師就統整張忠謀的養生絕招,「講話速度」也是長壽祕訣之一。 張忠謀說,「為什麼要讀Sherlock Holmes(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不是莎士比亞,因為作者柯南道爾(Conan Doyle)的英文很好,偵探小說又容易讀,而且這部作品的邏輯非常好」,他到現在還常常拿出來讀。
張忠謀: 張忠謀人物評價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張忠謀 1958年任職於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前後達二十五年。 歷任美國德州儀器公司IC部門總經理、全球半導體集團總經理以及總公司資深副總裁。 以他為董事長的臺灣積體電路公司,無論從掌握的資金、還是每年獲利,在臺灣都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在民意調查中,成為最受尊敬的十大企業家之一。 但奇異的是,十大企業家中只有他一人並非成長於臺灣,而是五十四歲時,才單槍匹馬從美國回來。
張忠謀: 張忠謀退休》妻子張淑芬:我們討論過,錢帶不走,不會留財富給小孩
張忠謀在臺積電開創出晶圓專業代工模式,徹底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運作模式,也帶動新興的晶片設計公司,即所謂的「無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和晶圓代工公司彼此合作的新模式。 在美國製定了新的晶片標準之後,很多公司都被迫調整了自己的行業結構,降低了自己的成本。 臺積電之所以在美國設立工廠,就是因為美國政府的補貼,以及美國的市場。 在產品的製造、加工中,其製造與使用都會伴隨著大量的費用積累。 由於技術、原材料、零部件、人力、物力、物流、倉庫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
張忠謀: 張忠謀譜浪漫黃昏戀 古稀之年迎娶張淑芬
決定在一起之後,生活不外乎一起看看電影、喫喫飯或看看書,對於結婚也沒有特別的計畫,就是自然而然決定一起過日子。 張淑芬曾回憶,回臺接任工研院院長的張忠謀比他們晚1個月返臺,由於兩家都剛從美國來,所以很自然就成為朋友,逢年過節都會聚在一起喫飯。. 不過當時張忠謀特別要求所有團員,行前都要健檢以確認「沒生病」,在飛機上必須全程戴口罩,同時,抵達美國立即入住旅館「自主隔離」3天,確定未受感染才能出席活動;胡正大說,這些自律的做法,有效消除客戶的疑慮,達到推廣業務的效果。 他喜歡引用海明威的話,把自己在哈佛的獲得說成是「可帶走的盛宴」,並認為這餐盛宴滋補了他一生,包括他所從事的那些似乎與人文領域關係不大的科技工作,直到今天。 許多中國留學生熟悉了西方語言,習慣了西方生活,又掌握了專業技能,乍一看好像也完成了文化轉型,其實未必,因為他們把持的只是「術」而不是「道」,而術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取代道與道之間的對峙和對話。
張忠謀: 拜登:美國將重回全球製造龍頭地位 張忠謀警告 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2.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指出,持續創新,要先做到4個重點:認清公司知識資產,發揮最大功效;增加決策、執行、反應速度;利用科技重新定義服務,提升客戶最大總合利益;利用網路與大數據,減低市場的不確定和交易成本。 資通訊科技的進步讓跨國企業可以進行各地區事業的整合協調,運輸科技的進步讓全球運輸效率提高,產品與製程技術的進步讓產品與製程可以分散在海外不同地區生產或代工等;尤其是數位科技無遠弗屆的穿透力,更是成了驅動現代全球化的主軸。 日前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移機典禮當著拜登總統的面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立刻引起媒體和國人的熱烈討論。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上週在臺積電AZ廠的移機典禮上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引起熱議,知名學者、書籍《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則認為,此看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全球化是一個趨勢,而不是單選題。 臺灣總統蔡英文今天在社羣媒體上向張忠謀致謝,她指出,張忠謀在APEC期間與美國副總統哈裡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國家領導人及高階官員互動晤談,「在這個重要國際場合為臺灣發聲,也圓滿完成任務」。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袖峯會上週末在泰國曼谷落幕,臺灣總統府11月21日上午舉行「2022 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團返國記者會,本次代表臺灣出席的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記者會上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期間的互動是他自己的主意。
不少學者認為砷化鎵可能會繼鍺及矽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半導體。 毛爾教授建議我做此題目,當然也與時髦趨勢有關,論文內容兼具理論計算及實驗證明。 實驗工作相當重,記得有一年多的時間,每週至少五、六天,每天至少幾小時,我都在做論文的實驗。
雖然張忠謀2018年已從臺積電退休,但仍在臺灣芯片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的上機典禮將於12月6日舉行,屆時預計張忠謀會和夫人張淑芬一同出席。 另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將參加典禮。
“Intel設計一個CPU很厲害,但是生產CPU不厲害,我的成本是他的一半,我的品質比他的好兩倍,我可以幫你去代工。 ”張忠謀當初講這句話,在臺灣基本上沒有人相信,沒有遠見的人都不相信。 快閃記憶體大廠旺宏董事長吳敏求8日表示,臺灣擁有好的工程師與良好的工作態度,是最適合半導體生產的地方,並認同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瀕臨死亡的論點,因美、中的半導體投資都已變成國家出錢。 至於明年市況,吳敏求認為在俄烏戰爭、美中貿易、疫情三大變數影響下已無法預測。
俄烏戰爭催化綠能需求,臺塑(1301)、臺聚(1304)、亞聚(1308)、上緯(3708)EVA、碳纖維、風電樹脂營運添利。 俄烏戰爭持續,能源價格高漲,太陽能需求火熱,市場預期2023年第一季歐洲綠能需求持續;另2023年為大陸十四五太陽能裝機規畫第三年,目標90GW,較2022年增加15GW,預期整體訂單增加10~30%。 這次,劉德音在致詞中,對於技術前進,他說「臺積電將持續保持技術領先」,還預告2奈米計畫落腳新竹與中科,且依計畫持續進展,更透露將進駐8000人的研發中心明年第二季開幕。
我做這個(指公益)已經20幾年,我發現,我也學習到,一個團隊的做,跟個人的力量差太多了,你看八八水災那麼短時間,我們可以把98個學校復原。 今年曹興誠受訪時談到這段關係,稱他和張忠謀並沒有什麼「瑜亮情結」,只是因為工作關係,各自立場不同而已。 他形容,兩人就像拳擊比賽記者會時,雙方都一副要把對方喫掉的樣子,但其實私底下很好,只是比較少聯絡。 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或許不知道美國的情況,但張忠謀的眼光卻是毋庸置疑的。 以他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瞭解,他對美國的晶片生產和生產,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張忠謀: 退休前最後一場 張忠謀法說感性謝幕:我會想念大家
直到近年營運策略轉向,不再追逐先進製程技術,加上半導體產能嚴重短缺,價格不斷調漲,聯電營運好轉,股價跟著上來。 顯然態度的大反轉,肯定是老美從中幹預的,在自由出貨上受到了限制,只要晶片限制一天不解除,就不可能恢復出貨許可,想要恢復華為訂單也就不可能,將大量產能轉移,證明臺積電已經放棄了獲取許可了。 張忠謀 《iThome 電腦報週刊》針對臺積電數位轉型有更完整報導,以生產力提升為例,導入全自動化的12吋晶圓廠,較8吋廠提升3倍;第二階段隨著大數據收集和大數據分析,生產力再提升62%;第三階段導入人工智慧,生產力預估將可以再提升19%以上。 然而,和其他結構化的製程技術不同的是,製造管理是半結構化的技術。
原CEO蔡力行轉而擔任臺積電新成立的“新事業組織”總經理,直接向張忠謀彙報。 張忠謀重任CEO後表示,臺積電過去專注代工本業,但半導體產業成長趨緩,三年後最多也只會回覆到2008年的水準,未來即使景氣稍好,成長也有限。 為找出未來成長之道,臺積電決定建立一個或是多個“新事業”,交由蔡力行負責,正因為新事業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派最優秀經理人專心投入”。 不過因為聯電當時找上美國、加拿大等地11家IC設計公司合資成立聯誠、聯瑞、聯嘉晶圓代工廠,使不少客戶擔憂會有技術外流的風險,不願將設計圖交予聯電代工,導致聯電客戶羣多以中小型IC設計廠為主。
最近為了寫這本自傳,把博士論文從書架裡拿出來又翻了一遍。 滿張滿頁的方程式,現在已毫無記憶,倒是當年做實驗的辛苦恍如昨日。 張忠謀在他的自傳上冊內詳述自己兩次博士考試落第後所受的挫折。 張忠謀2025 他以「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形容當時的心情;但在德儀工作期間,卻讓他一圓博士夢。 因為張忠謀的表現引起海格底注意,1961年時,海格底讓公司出錢培植張忠謀取得史丹佛大學博士學位。
張忠謀: 「你官位夠大嗎?」張忠謀妻這樣質疑官員 員工捏冷汗
張忠謀對媒體表示,在美國的生產芯片的成本確實比在臺灣高,而且至少高50%,但並不排斥把一部分產能移到美國去。 其次,當時張忠謀講了三個承諾,包括,一、未來技術繼續前進,並說3奈米很有把握做出來。 而官方應允對於水電土地與技術人才面會用洪荒之力協助。
張忠謀: 財經雲
美國現在要將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美國,而忽略了全球範圍內的晶片生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公司在美市場建立工廠的原因。 《商業週刊》曾專章報導臺積電的經營管理,這篇報導的標題是「鐵血臺積電」,原來創造高績效源於紀律的堅持與實踐;臺積電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龍頭,如果沒有在經營管理、研發、生產、業務及人才發展等方面,建立鋼鐵般的紀律,是無法對抗激烈的市場競爭及挑戰的。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12日)赴立院備詢,被質詢問及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提到「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楊回說未必。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還說臺積電總裁魏哲家的話如果都不信,可以離開臺灣了。
新冠疫情一波再起,這是國內繼前年四月及去年五月以來,第三波本土疫情,預估高點會落在春節期間,一天就有四萬人確診。 主要就是過年過節人流流動量大,像是元旦開始實施的,中國大陸直飛臺灣航班唾液篩檢,目前… 巴隆週刊(Barron’s)報導,卡普里在撰寫即將出版的《科技民族主義:如何重塑貿易、地緣政治和社會》書中提到,地緣政治和其他因素擾亂了全球化,導致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支離破碎,但同時也帶來創新和成長的契機。 張忠謀在1985年回臺,受聘為工研院院長,當時和在工研院工作的張淑芬認識;而此時張淑芬和前夫、時任工研院化工所所長吳丁凱貌合神離,成為朋友關係。 2年後,張忠謀創辦臺積電,隔年辭去工研院院長、轉任工研院董事長,張淑芬也辭去工研院臺北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