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恨心放不下、對某人不滿,不說幾句簡直要他的命! 慧律法師開示 所以說學佛也並不難,把口業守好(亦即口業要清淨),凡事以圓滿為主。 例如:我們修行,若選擇修淨土,就應當堅持下去,不會被別人左右,東參西參,到最後一事無成。 修行若像蘸醬油般,終究是蜻蜓點水,是不會有成就的。
不論你過去造多少惡業都不用擔憂,只要好好求懺悔,時間若夠,可加修安樂妙寶。 若要品位高、若有犯戒,一定要持安樂妙寶,裡面有令戒體清淨的咒。 今天學佛,只求往生,下下品亦無妨,那麼,好好唸佛即可,若要求上品,一定要持戒、求懺悔並加上觀想——觀想西方三聖。 話說回來,世間人會在一念之間殺死人,由此可見,念頭的力量很大。 在座諸位,切莫小看打佛七這七天的時間。 人的念力非常大,貪瞋癡的念頭一動,往往會做出駭人聽聞的事情來。
慧律法師開示: 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現在已經年初了,漸漸、漸漸好運就到了。 「唸佛一聲功德無量」 慧律法師開示2025 慧律法師開示2025 ,這是要專從自性來。 自性就是說心不生不滅,心不增不減,心不來不去,不一也不異。 所有的心,都保持跟佛的心一樣。 佈施不是為了別人的感恩,佈施是為了要破除我們的慳貪。
- 因為我幫大家算過了,一天大概多少?
- 1,100 ,0 ,1,這個樣子。
- 有許多人學禪,學得非常好,臨命終卻不自在。
- 雖然是求生極樂淨土,但還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就是極樂世界,是自他不二的東西。
- 所以,我們學佛要有般若的智慧,惟有大般若智慧,才能斷煩惱。
統統放得下,這顆心像摩尼寶珠,不會被污染到。 你再怎麼說,都不會被污染到;你怎麼講好話,我也是如如不動。 失去一千萬,他是一覺到天明;中了一億萬、中了樂透,他也是一覺到天明,不會高興到睡不著。 這種都是生滅法的世間,執的東西都顛倒了。
慧律法師開示: 唸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修任何一種法,都必須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我們這幾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發生了很多事,報上刊載的事,有時也能啟發我們,對修行亦頗有助益。 日前,據報載,有一個調查局的員工已娶妾生子,但夫妻感情不睦,後來,這丈夫結識了一名護士,並進而同居。 一次,他在極度鬱悶下,寫了一封信,信上表明,若護士離他而去,必定要手刃對方,然後自殺。
這些比丘、沙彌,怎麼有辦法接受這種事情? 出家以後每天喝酒,還一次喝三、四瓶 …… 那種觀念絕對沒有辦法接受。 媒體再寫一下、報導一下,這個人他怎麼修行? 佛陀的目標絕對沒有改變,但是方式就是這麼厲害。
慧律法師開示: 往生被能否重複使用
《雜阿含經》(七八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又作禪法諦定,有別於外教法的禪定修證,而特別要求佛弟子對佛法要有堅定不疑的定見見諦。 指經由以上的階段修學佛法,而發起了正念定見,對於如實如理佛法決定不疑,而正身端作,專心一志,身心寂靜,深入一心,精進禪法與禪定的修證。 正思惟指正確思惟,以引導生如理如實的智慧。
慧律法師開示: 師父您出家時家人反對嗎
尊重、禮敬三寶,乃入門的根本要法。 所以,我們要先體認到‘無常’,就不會覺得修行太辛苦,纔有辦法來用功。 慧律法師開示2025 你說一天拜這麼多枝香很辛苦,可是,比起那些肩挑重擔和作苦工的人,實在是輕鬆太多了。 所以,若說修行辛苦,比起世間以體力工作的人,那他們的辛苦更甚於我們十倍。
慧律法師開示: 極樂世界的漏盡比丘
定是在眼見任何事物的動態當中,他都能解脫,這才稱之為「定」。 本性具足,有慧的解脫,這個才稱為大定。 你那個是輕安,不叫作定,感覺很舒服,是暫時的,定是「內無所惑,外無所擾,內外一如。」這才稱之為定,纔是真功夫。
慧律法師開示: 妄想造就了我們的業力
事相就是因果,心性就是無生。 因、緣、果宛然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破壞事相,顛倒因果。 修行人即因果而超越因果,越瞭解佛法的人,就越瞭解因果,而徹見因緣法的人,那就有消息了。 所以,唯有見性的人,才能不昧因果。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比丘還沒有出家以前,喝酒喝得很嚴重,就是天天醉,醉得不省人事倒在地上。
慧律法師開示: 一直起煩惱又一直放下,這樣有機會突破嗎
佛陀在談到如何證得須陀洹果時開示了四種方法,這種方法同樣可於獲得正見。 其中包括: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法隨法行”,是指按八正道修行。 ),又譯為八正道、八聖道、八支正道、八支聖道、八聖支道,佛教術語,是指佛教徒修行達到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故又稱八船、八筏。
慧律法師開示: 煩惱不懂得擺平,有誰能保佑你呢
凡夫所見則是千差萬別的假相,所以會著相。 看到這,執著這;看到那,執著那。 所以,自古以來,參禪而能肯定往生是很困難的。 慧律法師開示 有許多人學禪,學得非常好,臨命終卻不自在。 就算臨終無法出聲念,仍可用憶唸的方式,往生極樂世界。
慧律法師開示: 唸佛法門要注意些什麼
我說近代所有的聖人,都被媒體殺死了。 今天,釋迦牟尼佛如果出世在這個世間,在兩千幾百年後的今天,外道、報紙、電視不知道要怎麼攻擊。 因此我們就瞭解到這個世間,有天亮就有黑夜,有是就有非,有對就有不對,有優點就一定有缺點。
慧律法師開示: 佛法對感情的看法是什麼
我們懂得這種觀念, 用大智慧來持戒,用大智慧來忍辱,用大智慧來精進,用大智慧來佈施,用大智慧來修習禪定。 相同地,我們也要用大智慧來唸佛。 要用清淨的自性,這樣你念一句佛,就通達本性,本性就具足。 沒有煩惱的那顆心,叫做本性。 沒有執著、沒有顛倒、沒有分別的那顆心,叫做本性。 簡單講,就是他 萬緣統統放得下,放得下就是了。
凡事自有因果,個人作,個人負因果,你又何須瞎操心? 更何況在你的角度看是是非,在其他眾生的角度看卻又未必如是。 慧律法師開示2025 所以,是非要全盤放下,若要護持三寶,又不能擺平是非,必然會非常困擾。
所以,放下再放下,不要留戀這假相,不要執著金錢、女色或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應當一心念佛。 一定要了解因果的連鎖性,它比電腦還準。 種何因得何果,在道場中,一定要注意因果。 因果就是戒律,持何戒就得何種果報。 有唸佛的因,自會感得成佛的果。 因果一定要分清楚,凡有不知道的,一定要請教法師。
一切都是假相,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無常法。 有的人說:師父,有看到你在法界衛星電視臺,怎麼現在沒有了? 101臺很多人按不出來,我自己也按不出來,再怎麼按都是10 , 101都按不出來。 廖銘信也按了兩天,按101都按不出來,最後他兒子教他。 廖阿公昨天才教我,因為我也按不出來。 我現在教你怎麼按,你回去就有法界衛星可看了。
如此著相而修,光憑這一點,就會著魔。 慧律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也曾經針對這一點,警惕過我們。 修行不要執意去求感應,即使有感應,也是自然發生的。 我念大學時,修行很精進,二十四小時都在唸佛,所以常常聞到香味。
慧律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錄 慧律法師述
學佛最怕一種人,師父問他:「你有甚麼問題?」他說:「師父,我都沒有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問題才大,他的問題就是不曉得自己的問題在那裡? 學佛的人沒有問題,這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大徹大悟、通達三藏十二部經典,否則,就應該會有問題。 沒有問題,從另一方面來說是自己觀照得不夠透徹,那就需要因緣的啟發。
昔日的英雄美人,於今何在? 到最後,都是一壞黃土,沒甚麼。 慢慢、慢慢地,去觀照這個無常,就能對金錢、名利、得失的觀念,漸漸放得下。 所以,奉勸在座的女眾,如果踫到有婦之夫,一定要保持距離,否則終究是自己喫虧。
慧律法師開示: 出家的真實義
明年來的時候,看到你滿面春風,活得快快樂樂,活得很超越,這樣你來拜三千佛纔有意義。 不然你來拜三千佛,拜一拜,拜下去爬起來,拜下去爬起來,法不入心,煩惱不會斷,習氣也不會斷。 叫做運動,只是讓他流汗,種一些善根。 法不能入,煩惱重、執著重、是非心重,整天都被是非心搞得昏頭轉向的,不會一下子就勇敢地放掉。 剩下的就很自在了,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情了。
答:初學佛的過程,都是這樣,重複的掙扎;重複的創傷、挫折;重複的憂鬱感;重複的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失落感、無力感。 慧律法師開示2025 然後,才慢慢地體悟出真理的東西,這是個正常的過程。 如果一下子就開悟了,那你就是再來人。
慧律法師開示: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度眾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無非是要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甚麼是「佛之知見」呢? 就是「覺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如果我們一切的修行,無論誦經、拜佛、參禪、打坐、唸佛、持咒,若是不能匯入不生不滅的本性,那麼都還是生滅的對立法。
不是早課爬起來念一些佛,執著還在;不是晚課念一些佛、念一些觀世音菩薩,做一些功課,這個 「 著 」 還一直放著。 這樣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死不冥目。 所以要與佛相應,要與淨土相應,要心先清淨,讓人家攻不倒。
慧律法師開示: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傷害到了誰
到後來,還是紅顏會老,人比花黃,還是要死,都是一樣的。 她不瞭解,不能把生命拉長,再觀照這每一個動點上的無常性:如果你能瞭解生命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那就對這個世間,也無所謂的得與失的觀唸了。 失去的東西會得,得到的東西也會失。 感情上的執著也是這樣,人家離開你,不要怪別人啊! 縱使擁有萬貫的家財,內心裡面要常想,這些都是短暫的,都不是永恆的。
慧律法師開示: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現在我想問你們:剛才講的這句話什麼意思? 「 唸佛一聲功德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 。 我請問你們:你們拜了多少佛? 為什麼都沒有感到有什麼功德? 用意識修行叫做福德,福報喔 —— 用意識、分別心、執著心、高低、是非心。 你肯佈施,但是沒有辦法擺脫是非、恩怨,這樣子雖然你有行佈施,你沒有辦法轉這個念頭,這樣子是人天福報,這樣子叫做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