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詳言之,倘若執政黨認為《戶籍法》「身分證強制按指紋」有違憲嫌疑而不贊同時,扁政府理論上可一方面提出《戶籍法》修法提案,藉以導正違憲法律。 另一方面則可命令內政部暫緩政策推動,不用硬幫《戶籍法》第8條背書,更不用去憲法法庭充當蒐集人民生物特徵的擁護者。 儘管內政部試圖頂住壓力,但 2020 年 12 月 25 日,連唯一同意在隔年元旦試行換發數位身分證的新竹市政府,也冷不防宣佈「若中央無法針對資安問題釋疑,市府傾向暫緩試辦」;再加上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隨後承諾「若資安疑慮未消除,不會貿然推動」,形同宣告政策觸礁,短期內難再有進展。

  • 就計畫的實質內容而言,民間也出現不少質疑聲浪,並且展開連署,試圖督促政府公開更多資訊,並暫緩政策的施行。
  • 徐國勇強調,數位身分證是國家重大的政策,將會先盤整法制等相關的問題,內政部一切依照行政院的指示做相關處理;此外,國發會、科技部、經管會、財政部、資安處等,也是數位身分證政策的團隊,需要互相研議,也包括法制面都會補強。
  • 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國內IC設計廠商積極搶攻相關商機,法人預期,聯發科、聯詠、瑞昱及羣聯等業者最有機會,可以從運算處理器、驅動IC、網通及記憶體等領域切入,營運有機會再向上成長。
  •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將接蔣市府副市長,但她卻要到明年二月才上任,大安區也因此不用補選,被轟是「沒收補選」,除了綠營痛批機關算盡,連藍營黨內都有雜音,蔣萬安則說,林奕華只是在不同崗位,為民服務。
  • 評論 劉致昕/在民主癱瘓之前──從買粉專事件看臺灣該補強的網路學分 如果社交網站已被武器化,成為政治勢力的戰場,那麼要對抗藏鏡人發起的資訊戰,包容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家庭裡的開放對話等,都是「戰略」的一環。
  • 內政部長徐國勇收到國際認證機構「國際印刷產業聯盟」(Intergraf)來信,內容提及東元的證書未經認證。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從2011年至2015年間,筆者有幸曾參與撰寫蔡英文兩次參選總統政策白皮書工作。 記憶所及,有關數位身分證的推動,並不在當時積極倡議的政見清單之列。 針對25日直轄市、縣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結果,國民黨表示,對各議會黨團成員展現團結共同支持國民黨提出的候選人表達欣慰,…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證踩煞車 行政院:推動時程、方式將重新評估

因此Intergraf聯盟籲請臺灣政府應特別審慎檢視並提出質疑。 依第一美卡取得的訊息,Intergraf聯盟已向包括中央印製廠、法務部、內政部等單位發出由該聯盟祕書長Beatrice Klose署名的書面聲明,指臺灣有廠商以非Intergraf聯盟簽發的防偽印刷安全「政府等級」證書,用於政府標案投標。 但截至目前為止,Intergraf還沒有收到有關單位的任何回應。 據瞭解,該證書是用於行政院委託中央印製廠採購空白身分證,並由東元集團得標的約33億元標案。 綜觀此份針對亞洲五國數位身分識別議題的深度探訪,可知多數對於身分證數位化抱持懷疑態度的民眾,起因皆因政府資安與技術能力的不信任,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備。

  •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民眾黨新竹市長當選人高虹安,今天(25日)在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羣的監交下,由代理市長陳章賢交接印信,宣誓就職新竹市長。
  • 此外,樣本上的有效期限只有一年,但理論上應該不會是如此,而目前他也找不到有效期的相關資料。
  • 一直到11月中,數位身分證試辦前兩個月,卡片都已經接近完成,相關文件才釋出。
  • 據瞭解,在宣佈暫緩之前,內政部提供了測試卡片給幾位資安專家進行測試,希望在得標廠商做出的既有軟硬體規格上,測試可能的風險,進而滾動式調整數位身分證的使用方式、乘載數據等。
  • 在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臺大風險中心)最近舉辦的工作坊上,聚集了來自新創企業的創辦人、科技業專業人員以及數位隱私倡議者們,一起討論臺灣如何克服因數位身分證計畫突顯出來的對資料蒐集隱私保護的不信任。

當時這個比賽引發了一些爭議,我們頻道那時剛創立還沒多久,就做了兩集來談這個比賽。 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 兩年過後的現在,新設計的那個身分證,已經跑到最後的「印製」階段了。 唐鳳的國際媒體曝光率偏高,近日更登上富比世(Forbes)雜誌日本版最新一期封面。 Intergraf聯盟是發起於歐洲的非營利組織,並制訂各國印製身分證件、鈔券所需具備的ISO14298防偽印刷安全「政府等級」認證。 據瞭解,中央印製廠連幾年均赴歐參加Intergraf聯盟年會。

數位身分證爭議: 換發數位身分證 專家籲應考量國安問題

他舉例,德國法律在數位簽章有專法,對於eID的規範更是有10部法典與之有關,具體內容上,包括eID遺失變賣等,都已經有詳細的罰則。 他認為,這是國內需要重視的面向,否則大家都很容易輕忽自己需遵守的規範。 以比利時發行的eID而言,從卡面的個人資訊來看,該國民眾可選擇是否填上個人婚姻狀態,算是較特別之處,而卡面的資料也會儲存到卡片的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該國在2004年發行後,在2014年進行一次升級,也就是第二代eID。

民視新聞/黃美慧、廖錦雄、呂鎌顯 高雄市報導高雄市正副議長選舉,前國民黨議員曾俊傑帶槍投靠,與民進黨的康裕成,組成民無配,遇襲的國民黨在混亂中仍然推出陸淑美與陳美雅搭配檔角逐。 民進黨光復議會,外界認為策反曾俊傑的幕後功臣是陳其邁,不過陳其邁否認有推一把。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累積超過10億筆以上的網路數據庫,其內容涵蓋新聞媒體、社羣平臺、討論區、部落格、地圖評論等網站。 聲量第3高峯,則是9月15日《鏡週刊》報導數位身分證得標廠商東元集團陷入「防偽認證造假」疑雲,造成1,896筆聲量。 新式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原訂今(2020)年10月全面換發,但受新冠肺炎影響而延後,10月5日內政部長徐國勇宣佈確定將在明年7月全面換發,並會在明年1月於3縣市試辦,引起網友熱議,一度登上Google熱門搜尋關鍵字,有超過1萬筆搜尋。

數位身分證爭議: 從被迫喊卡的數位身分證政策,看臺灣與「數位國家」的距離

近日臺灣駭客年會(HITCON 2020)的一場演講上,難得有人完整介紹他國經驗,或許能提供一些方向,讓大家對於臺灣eID的問題,能有更多觀察面向。 第三大問題則是點出欠缺符合可課責性的設計與做法,研議小組指出,行政院通過以晶片身分證及跨機關資料交換網路通道T-Road作為智慧政府基礎架構,但是T-Road僅著重公部門間資料介接的技術工程,輕忽資料串接交換所需的法制基礎與管理規範。 「這造成什麼結果?或許是政府機關自己沒有掌管《個資法》的能力,民間也不知道政府對個資保護的作為是什麼、如何一致性的遵守規範,」蔡明翰遺憾地表示。 以個資保護最嚴格而聞名的歐盟,在2018年通過了《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要求各會員國設立個資專責獨立機關,來保障數位時代下人民的隱私權與資料自主性;同時,臺灣政府卻遲遲沒有具體的規畫,與推動數位身分證換發之「積極」,成為諷刺的對比。

數位身分證爭議: Tags: AWS 雲端科技發表會 AWS re:Invent 雲端服務 雲端技術 數位轉型

檢舉信中提及,一家臺灣企業提出不是Intergraf聯盟簽發的ISO 14298「政府等級」防偽認證書,用以承包我國的數位身分證業務,因「政府等級」是由Intergraf進行認證,但得標我國數位身分證的東元公司並未通過Intergraf聯盟的防偽印刷安全認證,因而引起檢調單位的注意。 由內政部委託中央印製廠辦理的數位身分證(New eID),今年二月由東元集團得標,原本預定十月就要換發,沒想到卻爆發防偽安全國際認證涉嫌造假的重大爭議。 預定十月換發的數位晶片身分證( New eID)波折不斷,先是遇上武漢肺炎疫情,得標的東元集團無法向外國廠商進貨製造晶片卡,內政部因此公告無限期暫緩實施,如今再爆出得標爭議。 回憶當時場景,此案在2005年7月憲法法庭舉行言詞辯論時,時任民進黨立委蔡英文還是反對按捺指紋政策的代表人之一,與贊成按捺指紋政策的扁政府內政部,進行法理攻防。 蔡英文當時表示,一旦指紋檔案資料庫建立,對於人權的侵犯就存有高度危險性,這是提出釋憲案的主要理由等語。

數位身分證爭議: 身分證功用,各國大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女性,男性在感染HPV後,產生抗體機率較低,研究發現,約20%女性在感染HPV後會產生抗體,而男性僅有小於10%能夠自主產生抗體對抗下一次感染4。 因此,男性在重複感染風險較高,若又無法自行產生抗體清除HPV病毒下,則更容易導致病變的發生,故無論男女都應該共同積極預防HPV感染。 另一篇由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發布的資料則顯示,18以上至60歲以下男性生殖器感染HPV的平均比例為45.2%,將近每2位男性就有一位感染HPV,可偏偏多數男性常是HPV帶原者而不自知。 根據發表於美國《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一項自統計2011年到2014年針對18到69歲美國男女性,所進行的口腔HPV盛行率與性別之關聯研究3發現,男性感染HPV的機率為11.5%、女性則為3.2%,男性是女性近4倍。 早年大眾普遍將HPV疫苗和子宮頸癌疫苗劃上等號,但其實不然! HPV1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已被發現超過200多種型別,男性若感染後也有可能出現病變,是非常普遍的疾病,且根據類型不同可分為低致癌型與高致癌型。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證標案遭質疑 東元駁斥抹黑擬提告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如所周知,2005年9月作成的司法院釋字603號解釋,明確闡述《戶籍法》第8條第2項、第3項「強制人民按捺指紋並予錄存否則不予發給國民身分證」規定,與憲法第22條、第23條規定意旨不符,自解釋公佈之日起不再適用。 只是若更進一步觀察,領銜提起本號釋憲者,乃以民進黨立委賴清德為首的85位立委;至於被指摘違憲推動強制按指紋換身分證的一方,卻也是由民進黨執政的陳水扁政府。

數位身分證爭議: 自由日日Shoot》戶政系統頻出包 數位身分證資安惹疑慮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已經落成,蘋果、超微和輝達等廠商已經確定為首波客戶,有消息指出,特斯拉捨棄三星,將4奈米晶片訂單給臺積電,且訂單交易已經完成,業內人士預估,這筆交易在未來幾年將衝擊三星營收,對其將是不小的打擊。 數位身分證爭議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總統請辭黨主席,並認為經濟數據與人民實際感受有落差,執政團隊需深切檢討。 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今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財政部長卻說不考慮還財於民,不禁直言「跟人… 受國際情勢動盪拖累,美股2022年主要股指下挫,隨著今年即將進入尾聲,市場普遍樂觀預測明年續跌的可能性不大,但觀察近百年的歷史,第二年的跌勢往往更加劇烈,所以一旦明年不幸續跌,投資人將不得不為另一個不愉快的12個月做準備。 ▲內政部長徐國勇收到國際認證機構「國際印刷產業聯盟」(Intergraf)來信,內容提及東元的證書未經認證。 2022九合一選舉剛結束,2024總統大選緊接登場,《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若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競選,…

數位身分證爭議: 新聞深探

在沒有法律限制身分資料蒐集,沒有法律管制數位足跡的情況下,數位身分證有極大可能「方便」政府和各種私人單位更快速、更方便地蒐集個資。 內政部指出,晶片具有電子防偽機制,較現行紙本身分證更能提升防偽功能及保護個資。 新式身分證支援自然人憑證功能以後,國人使用其功能的頻度將可望出現爆炸性增加。 然新式身分證被讀取機會越多,若使用不安全第三方的中介軟體,就有可能出現密碼或卡片個資被側錄產生風險。 教導民眾安全使用第三方中介軟體,也是未來新式身分證普及後的重要課題。 臺灣「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的「卡面資料」比現行國民身分證更少,正面欄位資訊僅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個人大頭照等 4 項目個資,背面有:結婚狀態、製證日期、應換領日期、證件號碼條碼、身分證字號條碼、機讀區(MRZ)。

目前新北市板橋中和、澎湖縣相繼退出試辦後,新竹市也於去年底表態傾向暫緩試辦。 晶片身分證訴訟召集人林煜騰律師指出,關乎人民身分辨識與資訊自主的措施,應交由立法機關充分辯論、理解風險、建立配套,不應由內政部自行決定。 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 黃世傑說,未來組織改造後,資安業務會從行政院資安處提升到數位發展部;如果採用數位身分證希望能結合更多政府服務,這並不是內政部戶政司可以單獨管控,建議等未來國家數位發展相關組織及專法整合後,再來推動。 民進黨立委黃世傑表示,換發新身分證是要串連政府資料傳輸平臺(T-Road),不是隻做個人身分證明,結合數位應用是串連到政府所有資料庫,內政部雖說這只是一把鑰匙,資安在管控範圍內,顯然社會不這麼認為。

數位身分證爭議: 新聞留言

至於有網友抱怨為何不整合客莊券、動滋券、藝 FUN 券、農遊券等,唐鳳舉例表示,客莊券有使用地點限制、藝 FUN 券需考量使用性質,而有些券只能用於店家 POS 機,有些則可用於街頭藝人,「使用場景不同,當然可以有不同的遞送管道」。 數位身份證換發計劃本預計在 2021年 1 月於澎湖縣、新竹市、新北市板橋區及永和區試辦,但在民間團體反應的諸多隱私與資安疑慮尚未解決之下,新北市的板橋區及永和區與澎湖縣陸續退出試辦。 圖片來源: Business Korea南韓現有的實體駕照上透露了持卡者的身份證字號和住址等個人資料,與之相比,數位駕照上只會出現使用者的姓名、大頭照以及可掃描的條碼和 QR 碼。

數位身分證爭議: 國民黨議員跑票 民進黨首次拿下基隆議長

內政部原本規畫在今年1月試辦數位身分證(New eID),首先在澎湖縣、新北市、新竹市三個縣市試辦,7月將全面換發,沒想到不只有民團大力反對,連民進黨部分立委也反對,要求政府暫緩數位身分證的發行,最後試辧紛紛喊停。 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 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 下一篇將討論身分證數位化的關鍵問題(紙本vs.晶片身分證之異同);外國法制的借鏡:愛沙尼亞、德國、日本;臺灣建設數位智慧國家的前景及未來。 近來因防疫需求,可能到餐廳要採取實名制、實聯制,也需要客人出示身分證。 但是,在法律制度面上,身分證還是隻有「戶籍管理」的功能,以及界定國家和人民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身分識別」功能,兩者而已。 戶籍法制訂於1931年,一開始完全沒有身分證或身分證字號的相關規定,純粹只有戶籍管理的功能。 「身分證」一詞首見於1942年國民政府在戰時首都重慶市實施的《重慶市居民登記實施辦法》,才開始有結合戶籍及身分證件的制度。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證備受爭議,唐鳳提設立個資保護專責機構!

廖子齊說,是否真的需要建立將所有國民個資儲存於一張晶片內的身分證系統,實有疑義,未來應保留民眾選擇無晶片身分證的權利。 陳椒華、時代力量祕書長白卿芬、時代力量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臺灣人權促進會數位人權專員周冠汝以及中央印製廠副總經理喻家聲,今日以「試辦喊卡然後呢?沒有專法沒有eID」為題召開記者會,不過受邀出席的內政部與行政院資安處均缺席。 該份連署呼籲政府「針對晶片身分證可能帶來的風險,應先透過明確的立法或修法予以避免後,再確認本次換發作業的全貌」,而這項立法應類似於「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證以外的資料規範

其中HPV第1、2、4型,與第6、11型,男性感染分別可能會引起扁平疣、尖形濕疣,致癌機率相對較小;而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與男性口咽癌、頭頸癌、肛門癌發生成因有關。 東元表示,Idemia是法國公司,承做本案卡體生產在歐洲捷克執行;Entrust Datacard是美國公司,設備都在美國及英國生產。 內政部長徐國勇六天前稱因為健康因素請辭,行政院長蘇貞昌慰留不成,今天表達尊重同意,內政部長職缺將由次長花敬羣暫代。 從外資今日買賣超排名前十名來看,賣超第一名是元大臺灣50反1(00632R),個股方面以永豐金(2890)被賣16989張最多,其次是聯電(2303)的1.4萬張。 買最多的是生技股富齡富錦(1760)的6084張,沒有一檔買超逾上萬張。 投信年底作帳,航運股成為盤面焦點,這一波行情可以持續多久,該怎操作?

數位身分證爭議: 網站搜尋

還有一些比較項目,也是很值得關注之處,例如,關於系統開源方面,愛沙尼亞是完全開源,比利時是針對中介軟體開源,至於德國與克羅埃西亞沒有開源,臺灣eID狀況不明,他推測是不會開源。 此外,他也提到TLS層面的攻擊,包括從使用者端網頁瀏覽器,到服務業者端網頁應用程式及eID伺服器,還有從卡片API Client到eID Server端的面向。 在eID製造方面,卡片晶片是法國Idemia,個人化製卡則是愛沙尼亞一家Hansab負責,憑證也是由該國1家是 SK ID Solutions(SK)負責。 在他們的統計中,排除北歐一些國家是由金融單位發行,至今已有47個國家發行eID,以歐洲國家數量最多,亞洲次之。 而第一個發展eID的國家,多數人會想到2002年的愛沙尼亞(Estonia),其實不然,他說,馬來西亞在2001年就已經率先發布。 接下來是2003年的比利時、2006年的西班牙,以及2008年的摩洛哥與2009年的拉脫維亞,到了2010年後,國際間發行eID的風潮更盛,大概每年都有3到4個國家施行。

去年4月,有超過百位的公民、學者、專家、非政府組織、政黨等,簽署了臺灣人權促進會發起的連署,呼籲政府暫緩數位身分證的換發作業。 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 儘管行政院於2019年1月批准了該行動方案,但工作坊的參與者指出,即使在兩年之後,仍然缺乏對資料使用和蒐集的監督以及跨部會數位協調,特別是行動計畫所包含的數位身分證。 東元指出,團隊依照政府規劃的內容執行,確保卡片符合中央印製廠規劃的資安等級施做,且非中國出廠。

數位身分證爭議: 什麼是「數位身分識別證」?

臺灣科技大學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查士朝是其中一位測試專家,他在我們面前解釋了數位身分證透過遠端存取可能被盜用的風險和方式。 他提出的建議,包括在考量智慧型手機只能透過非接觸式方式讀取卡片的情況下,評估需要提供非接觸式存取的功能或資料,以兼顧安全和便利;避免一定要讀取新國民身分證纔可以使用證件的情境,以保留人民不使用國民身分證數位功能的選擇;針對需要進行高風險操作的機關,採用金鑰資料不落地的方式,對新國民身分證進行存取。 數位身分證爭議2025 「政府更多的數位化,意味著你會有更多資安領域的風險存在,」他解釋,按照行政院拋出的藍圖,臺灣在換發數位身分證之後,公部門接上T-Road系統,將提供更多元的數位服務,每個人使用數位身分證作為識別之後,就能完成所有公民享有的權利跟服務。

而數位身分證之後須透過T-Road平臺,與政府各個部門進行各種個資存取和服務串連,同時,也必須符合個資法的規範,王仁甫認為,如果數位身分證要真正做到有完整的法律授權,應該要制定數位身分證專法,或者是在現有的法律中,另外製定數位身分專章,力求法律授權的完整性。 數位身分證爭議 關於漏洞檢測的部分,12月21日內政部在網路公共政策參與平臺網站,公佈了數位身分識別證賞金獵人活動計畫草案。 政府此舉,不僅引發各界不滿,連原本預計在今年一月由澎湖縣、新北市和新竹市率先推動數位身分證試辦的政策,在彼此信任不足的狀況下,澎湖縣、新北市率先退出試辦活動,而最後一個試辦縣市新竹市,雖然放寬為小規模、自願申辦數位身分證,能在難抵內部壓力下,最後仍決定陣前縮手,決定暫緩新竹市數位身分證的小規模試辦活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