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表民眾使用數位身分證夠不夠安不安全,還得看機關各自的資安能力與水準;乍聽之下好像很合理,因為現況不是也如此嗎? 但就在去年,臺北市衛生局才發生駭客竊取 298 萬筆市民個資、牽連十數個公部門企業網站,以及銓敘部爆出 71% 公務人員個資遭到外洩等兩起重大資安事件,顯示國內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機關的資安能力有相當的落差,也代表臺灣缺乏高強度且統一的資安策略。 將身分證結合自然人憑證,以往需要證件辦理的業務,都可以直接在線上直接辦理,省去到各單位奔波的時間,只要能夠確認個人身分,就不必臨櫃申辦業務。
它的前身最早可回朔到 1998 年,行政院研考會(國發會的前身之一)就決定推行「國民身分健保合一智慧卡」,一口氣把戶政資料、健保資料、指紋資訊、電子簽章、電子錢包等功能全部整合重新發行;但因民間團體強力反彈,最後無疾而終。 內政部部長徐國勇也針對相關的資安、個資保護問題表示,其實數位身分證卡面揭露的訊息,比現行紙本揭露的資訊還要少,且新式身分證的防偽措施遠比紙本身分證來得高規,再者,數位身分證比較像是一把「鑰匙」,不像勞保、健保等(所有資料都在上面),大家不用過度擔憂。 對此,內政部解釋,這16項憑證僅是「目前已有」以及內政部「未來規畫」可行的支援方向,民眾換發新版數位身分證之後,這16大憑證支援是不是真的就能應用,還得視各管轄單位或業者,是否有意願或資源開發系統平臺,讓民眾透過數位身分證的憑證功能,取得相關服務。 〔記者黃欣柏/臺北報導〕內政部長徐國勇今為新版數位身分證事宜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進行報告,他指出,新版數位身分證將具有「虛實世界身分識別」、「一卡多功」、「數位簽章」等8大功能,全部經費約40多億元,相關計畫已於今年1月底報請行政院審議,預計明年10月可全面啟動換發作業。 2020年12月21日,內政部部長徐國勇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說,數位身分證政策從馬英九政府到蔡英文政府已經推動十多年,是行政院重要政策;任何國民到哪使用、怎麼使用晶片身分證,只有使用的機關才會有數位足跡,數位足跡不會傳回內政部。 為打造智慧政府藍圖所稱之數位身分識別證(英文為New eID),內政部將國民身分證數位化,並可選擇附加自然人憑證,著手規劃全面換發工作,爰擬具「數位身分識別證-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據以執行。
數位身分證功能: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反對「數位身分識別證」民眾理由之一是認為數位身分識別證將擁有”巨無霸”的功能,將具備個人隱私資料、健保、財產、稅務、駕照、悠遊卡、聯屬公投、手機…等等。 不過,根據目前內政部釋出訊息,因民眾對資安的疑慮,臺灣數位身分識別証只有身分證+個人自然人憑證功能,並無成為”巨無霸”功能規劃,這個反對理由有些無限上綱、 杞人憂天。 因為有個資安全的疑慮,「數位身分證辦不辦」也引發正反論戰,而內政部也強調,新式身分證的「資安成本」遠遠超出紙本身分證,也比健保卡、信用卡或金融卡的級別還要高,安全標準可以說是達到「軍事機密等級」,晶片也保證不是「中國製造」的。 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表示,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都使用數位身分證,身為「科技大國」的臺灣也理應跟上,不過政府會先採「試辦」的方式,並設立賞金鼓勵駭客揪出系統漏洞,一直到確認安全無虞後,才會全國換發「新式數位身分證」。
- 目前臺灣民眾對於臺灣「數位身分識別證」資安的疑慮,除了內政部的宣傳有待加強外,關鍵還是在於有些民眾或政治人物對於政府的不信任,與臺灣防疫該不該採取普篩的爭論類似。
- 1954年5月,整理戶籍時第一次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給14歲以上國民,形成藍色雙頁折疊式第二代身分證。
-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內政部的數位身分證規劃案,數位身分證將結合國民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預計明年10月起換發,卡面上將有國旗與「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字樣,總經費新臺幣48億元。
- 相比之下,臺灣目前無任何法律能規範數位足跡的利用,也沒有個人對政府的監督機制。
- 預定於民國 110 年 1 至 6 月陸續在澎湖縣、新竹市及新北市進行小規模的換發作業,並於 110 年 7 月啟動全面換發作業。
除此,1949年12月24日,大批外省人開始以各地良民證與居留證,換發標明「外省」字樣的身分證。 數位身分證功能2025 來臺人員換發臺灣身分證較臺籍人士困難,不僅須申報表和一張保證書,也須找兩家店號作保。 外省籍人士若無身分證,遭中華民國憲、軍、警盤問,可能被迫入伍服兵役,成為補充兵員。 數位身分證功能 例如臺灣省政府發行的一張國民身分證「市城文字第003號之5」,「市」字代表臺北市,「城」代表是城中區,「文」為文武裏,「003之5」則是持證者所屬戶號。
數位身分證功能: 基隆議長藍變綠 國民黨張芳麗跑票:明天退黨
新加坡自 2016 年啟動國家級數位轉型戰略開始至今,為國際公認政府數位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電子化政府國際評比歷年穩居前三名,成為世界各國標竿學習的焦點。 數位身分證功能 其實,綜觀世界各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愛沙尼亞皆已是數位身分證的使用國,其中,愛沙尼亞更號稱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數位身分證。 3、若您於元大投信有開立有效之基金理財帳戶,並選擇對帳單寄送方式為電子信箱(email),則本公司將優先以元大投信基金理財帳戶所留存資料為主。 技嘉 Z790 AORUS XTREME 旗艦級主機板搭載新一代 SMD 架構儲存配置,包括 1 組 PCIe 5.0 x4 M.2、4 組 PCIe 4.0 x4 M.2 插槽,確保與未來幾年的固態硬碟與顯示卡完全相容。
討論許久的全新身分證:「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就快來了,除了清爽版面,還更注重隱私與個資安全,快搶先來認識。 關於這件備受爭議的細節,最新版的數位身份證設計已確定會在左上印中華民國旗與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NATIONAL IDENTITY CARD」的字樣。 而透過今年的實習計畫,遠創智慧就媒合到兩位泰籍學生與一位越南籍學生,在他們畢業之後,遠創智慧也樂於提供海外分公司的工作機會,藉由公司內部部門與政府計畫的相輔助,擴大尋找海外人才的效益。 遠創智慧資深經理楊德婷積極投入海外人才培育,透過深度合作激發團隊潛力,並協助企業走入海外市場。 數位身分證功能 而致力於打造智慧交通系統、並將臺灣經驗複製到海外的遠創智慧,也分享了參與 TCA 計畫所帶來的優勢。 遠創智慧資深經理楊德婷提到,外籍人纔可以為企業帶來五個優勢:第一個是幫助企業在進入海外國家時,能快速瞭解當地文化與價值觀;第二個是協助進行當地的溝通;第三個是幫助臺灣辦公室建立國際化的環境;第四則是建立多元文化的團隊;第五個則是幫助企業培養國際幹部,成為更堅實的基石。
數位身分證功能: Dcard 需要確認您的連線是安全的
將現行紙本國民身分證改為PC晶片卡的數位身分證,屬於國民身分證格式的變更,並未逾越戶籍法的授權範圍,且目前正依據該條之授權,研修國民身分證及戶口名簿製發相片影像檔建置管理辦法,使數位身分證的規範更加完善。 這次新式身分證可能為杜悠悠之口,將新式身分證的卡面上資訊最小化,弱化身分證原本認證功能,朝自然人憑證IC卡化方向設計。 然而身分證是目前許多商業行為(如申辦門號或信用卡)最重要的認證工具,將現行紙本身分證的許多重要資訊埋入必須使用密碼的公開區或加密區後,反而會造成擾民且導致個資更容易被洩漏。 新式身分證支援自然人憑證功能以後,國人使用其功能的頻度將可望出現爆炸性增加。 然新式身分證被讀取機會越多,若使用不安全第三方的中介軟體,就有可能出現密碼或卡片個資被側錄產生風險。
數位身分證功能: 【科技新知】2022年世足賽直播/轉播觀看!電視.手機App免費線上看整理!
雖然初領數位身分證、或是舊證換新證者,都不會額外收取任何費用,但未來若是遺失數位身分證,補領費用將可能從原本的200元漲價到900元。 除了銓敘部59萬筆公務人員個資在國外網站上被揭露,今年初則爆出超過兩千萬筆的戶政資料被賣到暗網上。 「我自己認為外包本身不是這件事情(管理不佳、資安風險高)的原因,我覺得根本原因是在於,政府裡面承辦人員不懂技術,資安的管理沒辦法落實。因為當承辦人員不懂這些的時候,不管在外包規格書,還是在驗收的時候,(即使)你正常的外包環節流程走完,你也是沒辦法驗證裡面有沒有資安問題存在的,」Howard說。 另一項不公開的關鍵資訊,是2019年初「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工作小組」的成員名單。 數位身分證功能 抹去受爭議的晶片二字更名之後,數位身分證的4個外包案也在此時陸續發包。
數位身分證功能: 整理包/印尼罕見無地震海嘯 災情成因一次看
根據內政部規劃,數位身分識別證結合國民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但暫未結合健保卡跟駕照功能。 明年4到5月將公佈數位身分證正式樣張,9月完成建置製卡中心及製發系統,10月起進行全面換發作業,預計將於民國112年3月完成全臺2359萬人換證,計畫總經費約為48億元。 別怕個資被政府追蹤,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只有辨識功能,不具備定位功能,健保、勞保、財稅都經由晶片加密保護、存放在各機關資料庫,線上驗證是直接與晶片確認,內政部不會追蹤、蒐集使用紀錄,因此不怕用留下軌跡,只用民眾自己才知道使用歷程。 受疫情影響,原定今(2020)年10月換發數位身分證(New eID),延後至明年7月全面換發。 與傳統紙本身分證最大的不同是,新版的數位身分證將結合自然人憑證功能,未來個人辦理相關業務時,不必再臨櫃奔波,只要透過數位身分證的憑證功能,就能直接線上完成作業。 依照內政部的說法,他們只是把原本放在紙本身分證上的個資從紙本放到數位晶片裡面,而數位晶片很安全,有強度夠的加密機制,要讀取加密區的資料,需要使用者提供密碼。
數位身分證功能: 新版身分證8大功能 明年10月開始換發
臺灣「數位身分識別證」並無儲存功能,並不會有多餘原本紙本身分證可揭露資訊以外更多資訊會被揭露,這與現行健保卡或勞保卡可以直接讀取個人就醫或勞退保相關資訊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研院院士李德財則表示,內政部在推動數位身分證New eID計畫時,在缺乏完整的法制規範基礎,加上各種包括晶片卡、讀卡機、系統面、平臺和API等資安考量未完備,也沒有獨立的個資主管機關下,強推數位身分證成了問題所在。 「資訊自主」功能方面,民眾可選擇是否使用自然人憑證功能,且加密區資料必須民眾同意並輸入密碼才能讀取,並可享受智慧政府各項便利服務。
數位身分證功能: 數位身分識別證 Q2|和傳統身分證差在哪?
內政部長徐國勇今年五月至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進行報告指出,新版數位身分證將具有「虛實世界身分識別」、「一卡多功」、「數位簽章」等八大功能,全部經費約四十多億元,預計明年十月可全面啟動換發作業。 張琬宜指出,數位身分證的功能其實很單純,就是把自然人憑證跟身分證結合,結合網路身分證跟實體身分證。 透過與身分證結合,讓自然人憑證的普及率擴大,再搭配國發會的 T-Road,未來民眾可以免臨櫃,直接透過網路,在線上確認個人身分後可向各機關申請相關服務。 數位身分證功能 張琬宜指出,數位身分證的功能其實很單純,就是把自然人憑證跟身分證結合,把網路的身分證跟實體的身分證結合。 透過與身分證的結合,讓自然人憑證的普及率擴大,再搭配國發會的T-Road,未來民眾可以免臨櫃,直接透過網路,在線上確認個人身分後可向各機關申請相關的服務。
數位身分證功能: 俄女暴瘦「臺灣人欺負妳?」母:差點哭了
其一,是在法律中明定身分證的用途,並制止或限制收集及使用身分證形成的數位足跡,像是日本與德國。 人們可以隨時檢查是誰,在何時,為了什麼查看了自己的資料,若有異常活動,便可馬上反應、甚至提告。 相比之下,臺灣目前無任何法律能規範數位足跡的利用,也沒有個人對政府的監督機制。 當時,在數位身分證政策宣告暫緩之前,內政部曾表示,現有的《戶籍法》、《電子簽章法》、《資通安全管理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已經足夠。 數位身分證之卡面存放於晶片之隱私資料也跟現行紙本身分證相同,依據不同層級採取相對應之資安防護措施,例如公開區需輸入讀取碼纔可讀取,加密區則需經本人同意並輸入密碼,而需用機關須先向內政部申請,經內政部審核同意後,始可讀取加密區特定欄位資。 政府準備發行數位身分證可說是未來十餘年內,臺灣整體在談論數位轉型、智慧政府的一等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