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威神之力, 巍巍如是. 觀世音菩薩, 神通之威力, 有如高山般地巍峨. 若有眾生, 多於淫慾, 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欲. 如有人, 當有太多慾望時, 時時恭念觀世音菩薩, 其慾望即可消散.
《妙法蓮華經》說的是一乘圓教,表達清淨之了義,究竟圓滿,無上微妙。 全經總共二十八品,前面十四品說唯一佛乘之原因,後十四品說唯一佛乘之結果。 在天台宗五味教中,屬於最上醍醐。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典原文
完整的「觀音法門修持法」,附上詳細的解說,讓有心修持「觀音法門」的佛弟子們有所依循,避免盲修瞎鍊或是誤入歧途,速得與觀世音菩薩感應,成就一切善願。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必須瞭解,不是有任何的苦惱就喊觀世音菩薩,而是於人無法辦到的苦惱,人幫不上忙,這時才求觀世音菩薩。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譬如買一張彩券,希望中獎而喊觀世音菩薩,他不會理會你的。 因為人的問題,先要以人的方法處理,當人不能處理時,再求佛、求菩薩。
-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
- 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
- 自餘支品、別偈,不無其流。
- 262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中的一品(即第二十五品)。
- 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 圖片轉載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全球資訊網「《法華經》及其美術」展覽介紹。
其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2025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慾。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佛教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現代白話直譯版
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2025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 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
是時釋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諸四眾、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 爾時四眾亦以佛神力故,見諸菩薩、遍滿無量百千萬億國土虛空。 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 當人們遇到災難時,隻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蓮花不同凡花,借作比喻,以譬妙法。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流行地域
能放下求名利地位的心,以利他心做每件事情,都是菩薩行,如務農、經商等。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發菩提心、行利他行,這個世界就會變成菩薩國土,一切苦難自然消失。 菩薩重在捨己利人、積極救世,無論禮拜、念誦、懺悔、坐禪、培福,將此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願災難消除、世界和平、眾生離苦得樂,就是發菩薩心、行菩薩道。 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 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12./ 無盡意!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觀音菩薩
惟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 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2025 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世尊為弟子授記
以上九界有情的門只能趣入有限境界,不能普入一切境界,因此不能叫普門。 觀世音菩薩圓證雙遮雙照的中道,現前一心圓融三觀,普入一切十法界,所以稱為普門。 雖然講了種種觀音,其實唯一是同一觀音,如一月在天,影現萬川一般,月亮終究只有一個。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一水,十法界有情所見千差萬別。 心量小見小觀音,心量大見大觀音,如同叩鐘,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全文注音版 下載 PDF 線上讀經 或 免費結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謂三界眾生為五濁八苦逼迫,不得安穩,就像大宅被火所燒不能安居。 又,天台宗特別重視安樂行品。 漢譯本現存三種全本:包括西晉竺法護所譯的十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七卷《妙法蓮華經》,隋闍那崛和達摩笈多所譯的七卷《添品妙法蓮華經》。 《薩曇分陀利經》為〈見寶塔品〉(含提婆達多品)的單行別譯。 ),簡稱《法華經》。 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思為「妙法」。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
妙法蓮華經菩薩普門品大悲咒: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真正的由來為何? 很多人對菩薩的看法,認為現菩薩相者,好像都是女人,譬如戴頭巾,留長髮。 其實以佛教法統的觀念,不管是男、是女,修養達到菩薩果位之後,沒有男女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