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派一中將特使到臺灣,以專機邀請孫立人到東京會談。 孫立人通過臺灣省政府主席、警備總司令陳誠先取得蔣介石許可後,才飛往日本。 孫立人紀念館2025 麥克阿瑟告訴孫立人,希望孫承擔防衛臺灣的責任,美國將給予他全力支持,但孫立人表明他支持蔣介石。 當回到臺灣後,孫立人立即向陳誠如實呈報,並要求陳誠向蔣介石報告此事。
張美英,1928年12月19日出生於臺灣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今臺南市麻豆區),護士出身,和張晶英非親戚關係。 張晶英因為一直未能生育,感到愧疚,於是安排與孫立人年紀有段差距的張美英嫁入作妾,膝下四子女皆為她所生。 孫立人紀念館2025 2016年1月15日卒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醫院。 孫過去在對如作戰策略或佈局等諸多處置作法之會議上,常會為一件事情的看法而與自身意見相左的長官或同軍階將領發生爭執,即便從事後觀點來看孫之意見看似是較為有利或正確,但當下之堅持己見的固執行為已令與孫共事過的長官、同軍階將領感到不悅。
孫立人紀念館: 紀念
4月14日,英軍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陷於絕境。 孫立人紀念館 18日凌晨向日軍發動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解除了7000英軍之危,並救出被俘的美國傳教士、各國記者及婦女500餘人。 孫曾在美國留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率領中國遠徵軍,獲得美國軍方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當時中國最優秀、最具國際觀的將領。 總統府前參軍長除役陸軍二級上將孫立人,學精韜略,性稟剛方,早歲自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歸國陳力,歷經剿匪、抗戰、戡亂諸役,南北馳騁,戰績彪炳,洊膺團、師、軍長、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等職,勳猷卓著。 尤以抗戰時遠徵緬甸,解仁安羌盟軍之圍,復破頑敵,打通中印公路,揚威異域,馳聲宇內﹔來臺後,組訓新軍,鞏固復興基地,益宏靖獻。
在國民黨政府尚未遷臺前,孫立人將軍便已來臺,於鳳山成立軍官訓練學校、女青年大隊及幼年軍,培育人才,對於臺灣無論是在軍事或政治上,皆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國共內戰前期,孫立人在東北戰場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林彪所轄部隊相持,參與了第二次四平戰役和臨江戰役等,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於1947年4月被調閒職,未參與第二階段作戰。 1947年11月,孫立人被被調臺灣,主要負責在位於臺灣高雄鳳山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訓練和整編軍隊。 1955年,孫立人遭蔣中正指控涉嫌孫立人兵變案,被軟禁33年。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為1905年(明治38年)啟用的臺灣日治時期臺灣軍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昭和19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建物拆卸,此地曾成為陸軍總司令部、聯勤總司令部與憲兵司令部所在地。
孫立人紀念館: 孫立人將軍官邸 陸軍聯誼廳
許多老臺中人都知道,當年庭院深深的孫宅有著濃厚的神祕色彩,總是大門深鎖,連臺中市長胡志強都對它印象深刻。 童年時的胡志強,住在距離孫立人故居不到二百公尺的地方,上學經過時,對這棟漂亮的大房子、卻不像有住人而感到疑惑,門前的雜貨店則每天都坐著二到四個人在「泡茶下棋」,隨著年事漸長,才得知原來是「禁地」。 胡志強上任後、歷經九年時間,終於完成孫立人將軍紀念館,胡志強昨日指出,一路走來,解決土地複雜性及敏感性的問題。 童年的他,沒想過會當上臺中市長,更沒想到因升格延任一年,有機會參與紀念館揭牌,成立紀念館應是「天意如此」。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於民國99年11月21日揭牌,總統馬英九先生於民國100年1月22日蒞臨紀念館匾額揭起儀式。 為2015年中正紀念堂銅像汙損事件,大廳銅像首次遭人為破壞。
- 5月15日夜,孫立人趕到新一軍軍部,一見軍長後士氣大振,士兵奮勇猛擊林彪部隊防線。
- 孫立人將軍(1900~1990年)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是當時極少數從美國軍校畢業的高階將領,曾任國軍新三十八師師長、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等職。
- 孫立人兒子孫天平回憶,電話都是門口的哨站先接聽、也會盤查來他家的小學同學,以致同學誤以為他父親很兇悍。
- 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
- 但孫立人在撤退路線上與杜聿明產生分歧,杜拒納孫立人不要撤往野人山區的忠告,堅持要經野人山區回國,命令孫立人率新38師在完成斷後任務後,也向野人山區集結。
- 原先內部僅陳列了蔣中正生前文物及文獻、照片,2022年起改為左右側分開展示,左側為「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展;右側則改為由二二八事件基金會策展的「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
- 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機,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 進入故居,標準的日式庭園居家建築,仿若時光轉換,走在故居內,建議放慢腳步聽悉孫將軍和故居的故事,感受日式家庭建築裡的每個故事,坐在地上望著落地窗外的庭院,享受城市裡不同風情的時光。
10月中共軍進入朝鮮參戰,為了減緩韓戰的壓力,美方對蔣介石的態度轉變,美國希望中華民國在中國邊境進行遊擊戰,奪回並控制廣西、雲南等西南省分,以達到削弱甚至推翻中共的目的。 此為「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也是同盟國聯軍在緬甸戰場中,唯一沒打過敗仗的部隊。 孫立人以不及一個團約800人兵力,擊敗日軍4300餘人,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一舉名震海內外,獲美方高度評價,被認為是中華民國當時最優秀、最具國際觀的將領。 孫立人紀念館2025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典璽官 孫立人紀念館 甯紀坤喪禮由總統府資政鄭為元主祭,參謀本部、三軍總司令部等陸海空高級軍官皆出席。
孫立人紀念館: 被軟禁33年故居 孫立人紀念館揭牌
孫主張軍隊國家化,對於曾留學蘇聯而時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的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對當時主管警備總部的彭孟緝也不假辭色。 曾在1950年12月,孫召開「新年第一次年終擴大良心會」時,致詞說:「現在社會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騙人,說話也騙人,所以社會動盪不安,就是彼此不能開誠相見,埋沒了良心之故。」因此也與蔣經國的政工系統埋下衝突之因。 蔣經國向蔣構陷孫,認為孫希望藉由反攻大陸計劃,獲得更多軍事力量,會威脅到蔣的權力,主張拔除他所有軍權。 1947年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司令部遷到臺灣省高雄縣鳳山鎮,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臺灣訓練新兵,在臺灣建立新軍。 孫立人紀念館2025 德惠之役後,新一軍扼守松花江南岸的一個連及堅守德惠的第五十師第一四九團獲蔣中正賜名「中正連」、「中正團」。
孫立人紀念館: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孫立人因球場上迅捷出色的表現,被冠以「球場飛將軍」封號,是中國最早的運動明星。 在《孫立人言論選集》中,孫多次強調做人要腳踏實地,以「誠」與「拙」自許,主張誠懇,反對以小聰明奉承上級。 前駐泰大使、曾隨孫擔任祕書四年的沈克勤,在日後公開的蔣介石日記中關於孫一案記載,以自對孫一生的觀察,用「直性而行,率性而為」八字,作為孫個性與行事作風的評價。 沈克勤表示,「孫立人的精忠報國是不容懷疑的。」他回憶,1974年,他偷偷前去病牀探視長期遭軟禁而臥病的孫,提及以佛家忘我來平撫被監禁與生病的苦難,遭孫指責:「如此,誰來救國?」他始終不曾忘記對國家的責任。 但孫對於當時以政府為主所力行「以黨領軍」與兩蔣希望推動個人威權崇拜之理念作風頗有不贊同的微詞,造成他受到蔣整肅的結局。 孫在臺中寓所被軟禁時,出入都遭到特務監視,不能與人交談。
孫立人紀念館: 臺北日式古蹟餐廳【孫立人將軍官邸】日式古蹟建築、絕美森林系浪漫玻璃屋植物溫室餐廳
1923年清大畢業後赴美留學,直入普渡大學3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2年即取得學士學位畢業。 期間曾被美國橋梁公司(American Bridge Company)聘任設計繪圖師。 1926年孫立人進入維吉尼亞軍校(該校被譽為南方西點軍校),至今孫立人將軍的留影、文物還陳列在該校中,以表彰與尊崇這位傑出校友與中國將軍。 1927年該校畢業後,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體制。 美軍顧問團至臺灣對蔣提供建議,蔣曾經詢問過美軍顧問,對國軍將領的評價。
孫立人紀念館: 大選 辦餐會、招待食宿、補助機票費用// 中國金援替國民黨買票 臺商判3年2…
孫立人雖是良將,但並非「黃埔系」,且未加入國民黨,因此始終都不為蔣介石完全信任。 由於臺海危機情況,加上美國人的情面,蔣介石不得不重用孫立人以防衛臺灣,並藉由他與美國的良好關係爭取美援。 孫立人紀念館 但在孫立人就任陸軍總司令的同時,時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的蔣經國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已將特務網絡滲透至陸軍總司令部,孫的一舉一動盡在其監視之下。 為此,蔣介石頒發四等雲麾勛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小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英帝國司令勛章,據稱,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將這種勛章頒給外籍將領。 1942年第一次中緬印作戰,中華民國組成遠徵軍,孫立人率新38師,兼任衛戍司令參加「曼德勒會戰」。
孫立人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
在孫家人同意下,臺中市政府將孫家整修為「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廿一日紀念館揭牌,逾二百名舊部屬到場見證歷史時刻,更有人遠自中國廣州前來,撿了院中的樹葉,表示要帶回給不克前來的人留念;孫立人的次子孫天平哽咽地說,「盼父親被大家永遠記住」。 1990年3月發生野百合學運,學生集結於中正紀念堂前廣場(今自由廣場)靜坐,並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 但在救援海城的問題上,孫立人與與杜聿明發生了矛盾,孫立人向蔣介石抗議杜聿明調度有失,因而埋下失和伏筆。 至此1946年4、5月間,東北第一次「四平街會戰」國軍大勝,但此時馬歇爾卻來華調停,不斷向蔣介石施壓,並不惜以美國援華5億貸款為要挾,此舉讓林彪潰敗之軍,得以喘息。 1946年3月孫立人被派往美國參加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 由於抗戰後國共關係迅速惡化,國共兩黨爭奪東北戰事受阻,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
孫立人紀念館: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清華歷來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鍛鍊,孫立人在校風薰陶下,熱衷於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手球、棒球等各項球類運動,在眾多項目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 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 1921年入選中國男子籃球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 當時籃球項目有菲律賓、中國、日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先以32-29擊敗日本,再以30-27擊敗菲律賓,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 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癒,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
孫立人紀念館: 臺中觀光旅遊網
牌樓之上的牌匾題字原為「大中至正」,故此牌樓也被稱為「大中至正門」;2007年12月8日之後,被更換為「自由廣場」四字。 孫立人紀念館2025 昔日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為歐陽詢體,由秦孝儀指定,出處是蔣最崇拜的思想家王陽明講學語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說明出處,廿餘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甚至謠傳為蔣中正親筆墨跡。 直至2007年牌樓存廢爭議時,書法家楊家麟出面表示原字係由棍棒、鐵絲縛以麻繩沾紅土水而寫成。 而當時招募書法家時即規定需以歐陽體書寫、不得落款,且需配合八卦占卜出時辰,當場揮毫。 2021年9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預計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室內建築的入口,門口兩邊懸掛著金底黑字的「陸軍司令部臺北辦事處」與「陸軍聯誼廳」,順著樓梯往上內門兩側有紅底黑字的鼠年門聯,今年農曆應該會更換以牛年為題的新對聯。
孫通過臺灣省政府主席、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誠先要求蔣的許可,蔣同意後,孫搭乘麥克阿瑟的飛機飛往日本。 麥克阿瑟告訴孫,美國希望孫承擔防衛臺灣的責任,美國將給予他全力支持,但孫表明他支持蔣。 當回到臺灣後,孫立即向陳誠報告麥克阿瑟與他的談話,並要求陳向蔣報告此事。 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 孫立人紀念館 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
孫立人紀念館: 故居
2009年7月,行政院覈定中正紀念堂將連同國父紀念館等國立文教機構改由文建會管理。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後,改隸屬文化部。 空間大致可分為玄關、座敷(客廳)、應接室、緣側、臺所、風呂、廊下等空間;其屋頂為切妻式小屋,主要由東西向以及南北向各一組切妻屋根組成。 保存區範圍外附屬建築為近年增建,除西側水泥房及東北側倉庫為家族住居及儲物空間,西北側之樓房早期曾為監控孫立人將軍使用,現仍為公務機關之辦公室。 故居內部留存孫立人將軍文物及其過去生活的足跡,除了補足臺灣近代歷史的缺口外,也可以透過孫將軍的相關研究與文物展示,彰顯其對臺灣歷史的重要性,突顯孫立人將軍及其故居之時代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