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徒手肌力訓練全身肌羣、節拍超慢跑、腿部間歇有氧訓練到運動後的緩和伸展,透過文字、圖解說明與QRCode掃描我親自示範的動作,整套課程能確實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幫你儲存健康。 為讓運動變成日常、開心的事,好的運動訓練處方不可少,本書也整理提供初階與進階版的訓練菜單。 徐棟英 很多因為跑步而受傷的人,常是步伐太大,核心肌肉跟不上,而可能造成膝蓋受傷的狀況。 關於「節拍超慢跑」的完整教學,在本書的 Chapter3 會有仔細的說明與示範。
上課時,徐棟英會先講解或示範動作,然後告訴學員,這個動作是要訓練那塊肌肉,這塊肌肉強壯了,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這是104高年級與體適能教官徐棟英合作開課,帶領熟齡朋友揮汗運動練核心課程結束後,徐棟英和學員們的對話。 身體平躺、兩腳屈膝打開約肩寬,腳後跟在臀部正後方,雙手放在大腿上。
徐棟英: 因為您查詢了關鍵字: 徐棟英,推薦您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徐棟英老師要出書了,這是一件重要又影響深遠的大事,因為這本書會改變讀者的人生,徐老師在書中叮嚀:「寧可在瑜伽墊上流汗,不要臥在病牀上流淚」,找到簡單、有效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健康存摺。 面對銀髮族的肌力訓練,我追求的目標不是要讓這些長者成為超級運動員,訓練出肥碩的肌肉,而是「以安全為前提,溫和有效地訓練,維持住一定的肌肉量」,纔是最重要的。 她當初走進教室,要做「伏地推撐」的動作時,完全無法把自己的身體撐起來,我只好改請她做瑜伽,讓雙手靠近身體、大腿貼地,讓上半身可以勉強撐起來;做「棒式(平板撐)」時,她的膝蓋完全無法離地,一離地就會倒下來。
-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肌羣就是「側腹斜肌」,負責身體的轉體、翻身。
- 至於速度步頻,可以搭上節拍器的韻律感,讓你在跑步的時候盡量跟上它,跑起來很有節奏,建議把節拍器定在速度180,節律2拍。
- 內兒科醫師曾文智補充,如超過0.7的話,不只會燃燒脂肪,身體還會燃燒蛋白質,也即是肌肉,反而會更易出現肌少症的問題。
- 徐棟英說明,當人體前腳掌落地時,膝蓋就會自然彎曲,一旦膝蓋彎曲就能保持彈性,自然減緩對於腳和膝蓋的衝擊力量。
-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無法送達,經電話或 E-mail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 有路跑習慣的人,他的步頻每分鐘大概就150到170,很難達到180,而且會越跑越慢、跑越累,「會累」表示落地的遲滯時間變久,力量流失也越多;但跟上節拍器跑起來就輕鬆很多。
訓練時類 似仰臥起坐的動作,捲腹向上時,手指慢慢往膝蓋方向爬,啟動後頭和肩不落地,用腹部力量,把頭、肩往上抬起。 不論是鍛鍊核心肌羣或是節拍超慢跑,徐棟英都強調「不需花大錢、免輔具、無場地限制、受傷機率小,有張瑜伽墊就能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更能親近且持續運動,才能鍛鍊出功效。 徐棟英表示,足底筋膜炎做復健物理治療,通通常會做一個足跟蹬牆的動作,其實就是在伸展小腿肌肉,讓它放鬆。 其次,還會再做一個提足跟的動作,而這些動作與超慢跑時的動作類似,加上超慢跑的步幅不大,很適合患者運動。 有路跑習慣的人,他的步頻每分鐘大概就150到170,很難達到180,而且會越跑越慢、跑越累,「會累」表示落地的遲滯時間變久,力量流失也越多;但跟上節拍器跑起來就輕鬆很多。 徐棟英 「節拍超慢跑」不受環境限制,可以到戶外跑,亦可在家舖個瑜伽墊原地進行超慢跑,而且在室內的話,就算不穿鞋子也能跑。
徐棟英: 商品評價
徐棟英指出,有很多跑者會膝蓋受損,原因在跑步時髖關節一直晃,他的膝蓋就伸直了。 試想,以這個姿勢跑個5公里、10公里,對膝蓋的衝擊力道很大,所以基本上骨盆要保持穩定,盡量不要晃動。 徐棟英指出,人類最原始的跑姿就是赤足跑,絕對不會是腳後跟跑步,赤足時一定是腳掌先著地,所以腳掌落地是最安全的。 同時利用節拍器來輔助,只要用手機下載節拍器相關的APP 就可以了,設定步頻為180 步/分鐘,這是最節省力氣的步頻,對心臟也不會過度負擔。
我細問她平時的活動狀況,才發現她非常害怕上下樓梯,曾經在下上樓梯時,摔倒過兩次,在電梯不普遍的國中校園裡,她的行動力十分受限,就連上下公車,都必須拉著扶手,行動緩慢,經常被公車司機罵;跟著我上課半年後,她上下樓梯不再擔心受怕,甚至可以追公車了。 政戰學校體育系畢業、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國防大學體育室講師,於91年起投入軍人體能訓練,對運動訓練方法有著濃厚興趣,並因訓練成效佳於98年退役後仍獲國防部邀請擔任「精進體能訓練巡迴講習」講座。 ★美國國家級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教練,傾畢生實務經驗和研究集大成! ★6大常見傷害好發位置 X 80張全綵肌骨解剖圖 徐棟英 X 240招動作示範,深入淺出講解傷害成因與根治方法,破除諸多復健和訓練迷思! 徐棟英2025 ★無論是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醫療保健人員、肌力與體能教練、運動員、舉重/健力/健美選…
體適能教練徐棟英分享小步伐、快節奏,可以在家邊追劇追動的節拍超慢跑。 超慢跑算是一種有氧運動,耗氧量大;相比跑步,步伐小很多,步幅沒有跑步大,但步頻快,每分鐘 步。 而超慢跑和跑步最不同的是,其口訣是「不痠、不痛、不硬、不喘」;平日跑步易喘,就是代表你速度太快,身體僵硬;超慢跑卻是相反,切忌喘氣。 因此我回答朋友問超慢跑是否真的這麼神奇時,我說退休的人比較適合用超慢跑來減重,理由就是需要2小時以上長時間的超慢跑纔有減去脂肪的效果,我們一般上班族較難抽出兩個小時以上時間,同時因為強度不強,總消耗的卡路里有限,需要運動的次數很頻繁,幾乎每天實施,才會有效果。 退休的人比較適合用超慢跑來減重,因為需要2小時以上長時間的超慢跑纔有減去脂肪的效果,我們一般上班族較難抽出兩個小時以上時間,同時因為強度不強,總消耗的卡路里有限,需要運動的次數很頻繁,幾乎每天實施,才會有效果。
徐棟英: EP77 徐棟英-從訓練軍人體能的教官到為長者生活品質著想的教練,動就對了! (本集有贈書活動)
內兒科醫師曾文智指,超慢跑雖然不會很明顯看到體重下降,但脂肪、體脂率會開始下降,加上有做肌力訓練,有助你增肌減脂。 當一個人肥胖時,血管外的筋膜層,就會被脂肪包住;血管會被壓住,其實逐漸變硬,血壓就會上升。 因此,當你的體脂率,或脂肪減少,就可以減少以上情況發生。
徐棟英: 學員遠從香港而來
相較於上一個碰腳跟捲腹的動作,腳踏車捲腹訓練較適合進階者,每兩天訓練1次,每次做2至3組,每組10下,組間休息約20秒。 捲腹上來,手指頭往膝蓋方向爬,腹部收緊,上來吐氣、下去吸氣,請維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氣。 基礎版的動作,第1組等張訓練做10下,第2組等長訓練,每一下持續60秒,組間休息20秒。
徐棟英: 【搜尋「徐棟英」的人,同時也搜尋……】核心逆齡 節拍超慢跑
對身體的幫助與影響:原地超慢跑時間達 60 至 90 分鐘(約 10,000 步至 15,000 步),減重效果會大幅提升,並能降低血壓、血脂、血糖。 徐棟英教練表示,慢肌力訓練其實對肌肉的修補、訓練效果都是比較好的。 當然,剛開始訓練也會有良性的延遲性肌肉痠痛,但是2到3天這些痠痛就會漸漸回復到正常。 此外,平時較少運動的人,如果突然接受快速、大量的肌肉刺激、訓練,通常都會有3至5天的肌肉疲乏和痠痛的回饋,身體一不舒服,每天想要運動的意願也就會降低。 假如腰椎有問題的人,如果訓練導致相關肌羣快速收縮,反而腰椎滑脫的機會就更容易。
徐棟英: 看更多「破解50後迷惘 ! 人生下半場,轉型再出發」專題內容
● 簡明設計的 54 種伸展教學,不管是上班族、銀髮族、運動愛好者都輕易上手。 ● 每種動作都整理出適用的族羣與身體不適的狀況,可優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動作,不浪費時間。 ● Complete Anatomy授權使用的3D肌肉解剖圖,清楚看見人體結構。 ● 跳脫圖文的傳統教學模式,QR 碼一掃看見真人示範動作。 關於「節拍超慢跑」的完整教學,在本書的Chapter3會有仔細的說明與示範。
徐棟英: 「節拍超慢跑」不傷膝卻有效!預防骨鬆、肌少症、延緩失智 降血脂又降血糖
除此之外,他認為步頻180步/分鐘能有效地減小落地時的衝擊,因此丹尼爾斯博士在書中不斷強調跑步時的步頻一定要落在180步/分鐘以上。 也有相關運動科學家研究表明,步頻達到這種狀態時,能使落地更加接近重心下方,提升跑步效率,無論是降低受傷風險和恢復能力都有正面影響。 徐棟英2025 我們會明顯感覺到跑步的節奏感,這也是肌肉肌腱發揮彈性的結果。 人體的能量供應系統有三大類,其中會產生乳酸的是「乳酸系統」(Lactate),所提供運動的能源大概數十秒至兩、三分鐘完成之短而激烈的運動,例如八百公尺競賽就是使用這能量系統供應比賽時肌肉所需的。
徐棟英: 訓練核心動作
今天的來賓是5年級生徐棟英,人生上半場他是位職業軍人,40多歲正值壯年時就退伍了,現在的他56歲,今年出了一本新書:「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他上節目推廣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他所開設的「居家核心肌力.心肺訓練」課程廣受銀髮族、上班族好評。 今天的來賓是5年級生徐棟英,人生上半場他是位職業軍人,40多歲正值壯年時就退伍了,現在56歲。 今年他出了一本新書:「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他上節目推廣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他所開設的「居家核心肌力.心肺訓練」課程廣受銀髮族、上班族好評。 正念悠遊跑Easy Jogging–常照(跑)3.0,悠遊慢跑救健保一、心法悠遊取代優秀享受不必忍受跑步不再需要意志力1、跑步無法持續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運動的好處,最好能夠終身運動保持健康,但是有在運動的人好像不多,為什麼運動那麼好卻很少人在做?
徐棟英: 節目版權銷售
進行節拍超慢跑時,請在心裡謹記4口訣:「不酸、不痛、不硬、不喘」,一邊聽節拍器,讓身體保持在舒適狀態、呼吸順暢不憋氣,不斷「傾聽身體回饋」。 如果覺得會酸、喘不過氣時,試著再縮小步幅,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體力比較不好的長輩先在家裡平坦的地板上原地超慢跑練習,當自己已經非常嫻熟地沉浸於步頻,就可以一邊看電視、追劇或電影,甚至到校園操場、公園裡超慢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場域每天跑、長期跑,一定會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銀髮族羣、受過傷的族羣、擔心體力不好的人、工作時間有限的忙碌族羣,都很適合用「慢」的觀念來做運動,另外三餐飯後也很適合進行這套運動。
教練進而要求改為更進階的掌撐棒式,也能做足1分鐘。 許多人膝蓋會痛,是因為髖關節出問題,而髖關節的源頭就是下腹部。 下腹部核心不好,就會限縮腿部能力,造成大腿代償作用,就會引發膝關節疼痛。 教練分析,許多人因為上腹部肌肉弱化,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收縮,導致頭跟肩膀無法自己抬起,需要人家幫忙攙扶才能起牀。 因此,這一塊肌肉不多訓練,臥病在牀的機會也就大增,這就是功能性的重要。
徐棟英: 健身毀了我的身體:55個懂了一定不會受傷的健康運動法
國建署2019年公佈國人不健康餘命創下歷史新高,達到8.47年,意即生活無法自理,必須依賴他人照顧的時間。 徐棟英教練指出,相隔不到3、5年的時間,國人不健康餘命就從7.2年增加到8.47年,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人體有個有趣的機制,如果不刻意破壞肌肉,肌肉是不會持續生長、增加的。
徐棟英: 商品定價
現年56歲的徐棟英退伍前在國防大學擔任體育教官,對運動訓練方法有著濃厚興趣,退伍後致力推廣銀髮族與上班族體適能訓練,他常受邀到社區分享銀髮族體適能運動,場場爆滿,許多學員更是幕名而來。 徐棟英努力收集和閱讀國內外熟齡族羣體適能相關的書籍和影片,也瞭解中高齡常見的疾病,如三高、骨質疏鬆、肌少症……等致病原因和機轉;他還躺在牀上模擬臥牀的老人家,瞭解是哪些肌肉無力才會導致失能。 徐棟英 徐棟英舉例,從牀上起身時要用到上腹部核心肌羣、翻身時要用到側腹部核心肌羣、腰痠背痛與下腹部核心肌羣有關,肌力不足,連帶會對膝關節造成影響,除此之外,一些攸關生活的行為,如上下樓梯腳無力、蹲式馬桶不敢上、不敢坐矮櫈……都跟「肌少症」有關。
徐棟英: 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
徐棟英教練表示,當你的核心肌肉平時有訓練,在危機的時候它是有力量,且可以自然保護身體的,要是一般沒有訓練的長者,這一跌下去,可能就不得了。 而這位學員當時家中沒有別人,在地板躺了幾分鐘後,稍微動動腰跟大腿,發現腰部還可以慢慢移動,才緩緩支撐自己站起來,趕快出門搭車就醫。 安全性高:教練也指出,徒手訓練還有一項好處,相較靠器材、器具等方式訓練,有較高的可能一個不小心受傷。 如果是以徒手訓練的方式,一個動作萬一做不起來,並不會壓傷自己,反而可以再設計更簡易的動作,訓練到同樣的肌肉。 重量適中足夠:徐棟英教練本身訓練過許多軍人,8年前退伍後,接受邀請前往社區,教導中、老年長者體適能訓練,選擇以徒手肌力訓練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徒手肌力訓練的重量其實很足夠,也不容易會因為重量過重而導致肌肉拉傷、受傷。 徐棟英教練以捲腹(仰臥起坐)訓練姿勢為例,這個姿勢本身就可以承受頭部5、6公斤,再加上半身胸大肌、手臂等肌肉大概約15至20公斤。
徐棟英: 中文書 / 健身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肌羣就是「側腹斜肌」,負責身體的轉體、翻身。 徐棟英指出,許多人臥病在牀需要別人幫忙翻身、拍背,就是因為核心的側腹部弱化,不會收縮,導致不能自己翻身。 他觀察,當一個人的上腹部核心不好,肩頸也會跟著不好。
徐棟英: 為什麼要說「核心逆齡」?練核心肌羣的重要性
一早從桃園楊梅開車北上的楊先生和楊太太,這次是第3次來上課,楊太太說,以前多是練瑜珈,比較沒有鍛鍊到肌肉,再加上兩年前和先生雙雙退休後,先生不太運動,就拉著他一起來。 「剛開始有些動作跟不上,有時候做到一半就累得想休息,回家還會肌肉痠痛,但我在家還是有空就練,現在慢慢的跟得上了,而且運動完流汗很舒服。」楊先生說。 三、平板撐(棒式) :主要訓練腹肌、胸肌、臀大肌等核心肌羣。
超慢跑時速4-6公里,而慢跑時速7-8公里,馬拉松時速則10公里以上。 我推薦退休的人做超慢跑的另一個理由,是對體能要求較低,慢速前進較不容易受傷。 對於青壯輩的人來說要減重,還是把身體肌羣鍊結實,然後常常進行一般慢跑,效果較佳。
徐棟英: 核心逆齡 節拍超慢跑
為了增加長者們的運動意願,他設計的一系列徒手訓練動作完全不用上健身房、不需器材,也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銀髮族的職業欄,應該改為『職業運動員』,把運動像三餐一樣當作生活必需品!」今(2022)年56歲的徐棟英說起話來聲音宏亮,他過去在軍校擔任體育教官,在退休後原想繼續兼職做體育老師,在因緣際會下,開始帶著社區裡的高齡長者們上運動課。 徐棟英 許多人不喜歡跑步,因為跑步給身體的感覺是不舒服的,若能提升跑步技巧,讓跑步不再是件苦差事,反而能沉浸在節拍之中,「高步頻」就是重要的跑步技巧。 高步頻不但減輕了運動傷害,還可以提升跑步效率,在相同的配速下,過低的步頻意味著步幅較大,這會帶來較大的傷害,並且跨步會使得落地點超出重心前方過多,造成剎車效應,使跑步效率大打折扣。
徐棟英: 訓練核心避免意外,75歲靠這招「保密防跌」
於是學體育的徐棟英運用解剖學和運動科學的基本功,設計出「上腹部-捲腹」、「下腹部-屈膝與直膝伸腿」等多套訓練核心肌羣的動作,協助改善肌少症的問題。 退伍前在國防大學擔任體育教官的許棟英,原本就具備體能訓練專業。 徐棟英 經過大量研究國外資料、觀察長者們日常生活的動作和真實經驗,徐棟英發現最常有的困擾包括:起牀和蹲下、坐在比較低的平面或是打地舖時會不容易起身、長期腰痠背痛,以及上下樓梯時會感覺費力、需要扶著物品等等。
當人體前腳掌落地時,膝蓋就會自然彎曲,一旦膝蓋彎曲就能保持彈性,自然減緩對於腳和膝蓋的衝擊力量。 設定步頻為 180 步/分鐘,是因為步伐小會比步伐大減少更多的阻力,不會加重膝蓋與足踝部的負擔,還能減少身體上下晃動,身體起伏晃動越小的話,落地阻力就會變輕,更不會增加心臟負荷;落地重的話,心跳會加快,如此對人體的負荷也會增加。 我也閱讀了俄羅斯的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與約翰・羅伯遜合著的作品《跑步,該怎麼跑?:認識完美的跑步技術,姿勢跑法的概念、理論與心法》(2018 年,臉譜出版),那本書更深入介紹跑步姿勢對於身體的影響,如何減少負擔,避免身體受傷。 同時,也參閱馬拉松頂尖選手的相關研究,研究說明馬拉松選手的步頻是 170 至 190 步/分鐘,這是最節省能量的跑步速度,這樣的步頻是他們從事馬拉松運動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同時又擁有高度耐受力的最佳速度。 很多長輩的身體機能開始老化,所以高強度運動對於他們來說是負擔,更會有受傷的風險,但在我的課程中,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享受運動,同時達到肌力訓練的好處。 長期培養習慣運動後,開始睡得著、睡得好,還能行動自如,心情也跟著開朗起來,這些都是身體的正向回饋,讓學習者能真正接受且願意持續訓練自己,這纔是這整套課程的終極目標。
徐棟英: 初學者教戰 膝蓋彎曲、腳步放輕,節拍器輔助
很多簡單的日常動作都會牽動肌肉,現代人生活習慣不良、運動少,促使肌少症提早找上你,透過徒手訓練及早鍜練增加保護力,從此告別肌肉不足、痠痛、失眠、退化、骨質疏鬆的風險。 徐棟英 徐棟英2025 事教學銀髮族練肌力課程已有8年時間,教過的學員有千人以上、主講過千場講座,包含上班族和中高年族羣,很多人的退化與身體勞累困擾都透過正確運動訓練而實際改善。 以上這些「肌少症」的狀況,都是因為核心肌羣無力,如何鍛鍊核心肌羣,徐棟英說,不用到健身房,也無需使用昂貴的健身器材,因而他提出不需花大錢、免輔具、無場地限制、受傷機率小,有張瑜伽墊就能開始的「徒手練核心」運動。 為了讓更多人受惠於「徒手肌力訓練+節拍超慢跑」,徐棟英還出書,並親自示範每個動作拍攝成影片放到網路上,開放讓民眾學習。 他說,以前訓練軍人和學生,那是職份,他們是為了體測合格,為了成績才做體能訓練,但現在跟著我一起做體適能和肌力訓練的民眾,是主動前來,而且是為了身體健康,「我感覺責任重大」徐棟英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