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瑜珈8大著數

主要包括對吸氣、呼氣、吸氣與呼氣之間的停頓(內懸息)、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的控制(外懸息)。 帕坦伽利大師在《瑜伽經》中提出了瑜伽的八分支,也可以說是瑜伽修習的八個步驟。 Prana是氣息、呼吸、風或者活力的意思,ayama是時間長短、徐徐吐氣或者擴張的意思,兩個字結合起來便成了吐納調息。 八支瑜珈 Dharana (धारणा ) 意味著心靈的集中,將心靈引向一個物件並將注意力投放於當中。 誠如大家所知,瑜珈的源頭是一門古印度流傳許久的哲學。 這門學問一直到 2000 多年前,才被一位名叫 Patanjali(帕坦伽利)的哲學家,用梵文將瑜珈系統化的方式整理出來,這本著作就是現在名聞世界的《瑜珈經》,後人也為此尊稱 Patanjali 為瑜珈之父。

3、體式 Asana,指讓人感覺舒適並能長久保持的身體姿勢。 體式給身體帶來健康和輕盈,穩定的體式也可以帶來我們內心和精神的寧靜。 不能強迫自己做感到困難的動作,學會和身體對話,逐漸地體會深呼吸的同時身體的舒展,從而體會穩定的體式帶來的愉悅。 通常意識心靈的活動藉由感官而產生情緒,同時也將影響到內在心靈的意識。

八支瑜珈: 瑜伽5個層次

第五肢 Pratyahara(感官收攝)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是將感官收斂,藉由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控制思緒使得不容易被外在所幹擾,就能更清淨照看自己的內心。 《瑜珈經》(Yoga Sutra)是一本重要的瑜珈書籍,雖然稱作「經」,但其實不像是佛經、聖經一樣篇幅繁多,具有濃厚宗教意涵。 相反地《瑜珈經》一書很短,全書總共分成四章,內容講述包括瑜珈的定義、瑜珈的修行內容還有瑜珈到達的最後境界與解脫等,精簡地傳達了「瑜珈」的綱要。

  • 提供了傳統器材如槓鈴以及啞鈴所無法比擬的訓練面向,看似簡單的變換身體動作,其實已經是肌力方面的挑戰。
  • 當持續的專注力未曾中斷、完美無缺,稱之爲冥想Dyhana。
  • 會造成肩膀、手臂痠痛的原因有長期姿勢不正確、過度操勞肩部、老化或是外傷後遺症所導致。
  • 想像成你的生活好像手機功能,當你轉到瑜珈體位法模式,大腦便將身體、生理反應、意識、心理、記憶、感覺至於細胞,全體連鎖與其他休眠、機能低下的部分連結起來,以至於創新出一些原本還以為不存在的東西。
  • 我們的脊椎爲“業脈”記錄着平時的生活習慣和行動方式。

來到八肢瑜珈中的最後一肢「Samadhi 三摩地」,當經過上述七肢的修煉後,便可以來到瑜珈修煉的最高境界——三摩地,使得瑜珈練習者的靈魂來到心靈最深處,也就是與內心真我連結,達到身心靈合一的狀態。 HELLOYOGIS All Rights Reserved.什麼是瑜珈? 在《瑜珈經》的開端,Patanjali(帕坦伽利)就寫明瞭瑜珈的定義。 在第一章第二條箴言中,他將瑜珈描述為:”yogash chitta vritti nirodhah“,意思是「瑜珈是可以控制千變萬化的意識」,這種精神狀態使人能克服外在威脅、戰勝內在恐懼,專注於自身而不受任何事情影響自己的心智。 靜態伸展課程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美麗洗滌,在靜態的瑜珈課程的世界裡可以練習找回自我與健康,享受與自己內心對話與獨處的空間,身體有動就會有靜,一正一反,一陰一陽,讓自己在高張力的狀態之後來一場心靈的饗宴。

八支瑜珈: 第一肢:Yama 持戒

2) 內律淨化(The Niyamas):指內在控制,通過自律進行自我淨化。 這樣的練習成爲自然,就如在生活中遇到煩躁,引起情緒難安的時候,我們不要抗拒和恐懼。 這恰恰是一個契機,如同敲開心靈的門,去覺知自己不安靜的原因。

此瑜伽的訓練較注重力量、肌耐力與柔軟度,非常需要消耗體能,建議初學者先將瑜伽基礎打好再來嘗試。 古往今來有許多偉人和聖賢達到了三摩地的境界,有些人是知足的,也有些人名不見經傳。 三摩地是靈性導師帕坦加利在《瑜伽經》中闡述的最後一個階段,是瑜珈修行者的終極追求。 進入這個階段,儘管心神早已在意識外,身體和感官處於睡眠般的休息狀態,但智力卻是活躍的,警覺心也與醒著無異。

八支瑜珈: 什麼是《瑜珈經》?

最後三支是心靈集中,禪定與三摩地,三者環環相扣節節上升;心靈集中努力將思慮聚焦於單一焦點。 禪定必先達到無壓力的狀態,有助於更長時間不間斷的專注於整體的身心靈;最後的三摩地境界,是天人合一與天地宇宙融合,構成最終圓融之瑜伽。 八支瑜珈 Samadhi (ध्यान) 三摩地,也稱為「三昧」,在三摩地的狀態下心靈會處於完全的平靜,身心在各個方面都保持保衡。 八支瑜珈2025 八支瑜珈 在瑜伽中,最高境界在於冥想,最終進入三摩地,這是一種最高意識的知覺狀態。

八支瑜珈: 動作是一樣的;張力與作用力是一樣的,經過上百次、上千次、上千萬次的練習之後,來自呼吸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結締組織乃至於全身每一處共享效應;謙卑地迎接、閱讀、反覆聆聽身心的回饋、反映、重建的訊息,這就是體位法。

一切情緒的根源是恐懼,而恐懼多是自我起心動念,無明遮蔽了自我覺知的能力。 通過身體的練習,觀察身體,在體驗和觀察中,培養自我覺知能力。 所以瑜伽是通過身體的練習,而非達到身體姿勢的練習。 6、專注 Dharana,指意識集中在一點,大腦不再波動,而是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是進入冥想的初始步驟。 滿足感官既簡單又愉快,然而控制慾望並將感官收攝向內、朝向自省是很困難的,練習瑜伽的人必須很有決心和毅力。 瑜伽後四支傾向愈來愈微妙的思維方式,收攝是由外轉為內的樞紐,把感官向內收攝,從物質世界中撤出你的感覺,就能體會平靜、安寧。

八支瑜珈: 動作難度:★

瑜伽有八支(或稱之為八肢),大約二千年前由瑜伽先知Patanjal在《瑜伽經》定義,八支有如蓮花的八瓣,是由外至內,實現健康、精神力量及純真的身心。 喬艾斯大師著作了兩本堪稱是阿斯湯加瑜伽的經典之作《瑜伽瑪拉》和《傳承》,都是由他親自撰寫,生前只留下這兩本寶貴的財富,引得全球數十個國家爭相翻譯成各國文字出版。 喬艾斯有一句名言:「練習、練習,一切都會來。」他告知大眾,閱讀此書我們會瞭解他所教導的阿斯坦加系統雖然辛苦、繁複,但卻蘊含了深奧的靈性修練。 通過身體觀呼吸,觀意念,觀當下,順應呼吸的引導,有步驟,安全的伸展身體,不盲從,也不攀比。 比如在你練習瑜伽體式的時候,要試着放下暴力之心,誠實對待自我身體,不貪婪求進,不攀比恐懼,這是“制戒”。

八支瑜珈: 瑜伽哲學 |《瑜伽經》八肢瑜伽的概念與淺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爲了要完成各種工作,會採取行動和做出很多動作,但是這些動作和瑜伽修行者以較高的自覺練習的瑜伽姿勢大不相同。 Yama 中文解作持戒和行為規範, 是一種道德約束,對外不言行過妄。 自我控制不僅限於行為上,更包括我們的言論和思想;對人的行為、說話與思想保持正直且善良。 YAMA 是修行的基礎,亦是每天的練習,人無完人,卻可以帶著這個概念到生活中。 警惕自己,提醒自己生活本來就是一場修練,瑜伽的修練絕對是超越瑜伽墊上的。

八支瑜珈: 短期輕鬆月繳 運動0負擔

最後三支是心靈集中,禪定與三摩地,三者環環相扣節節上升;心靈集中努力將思慮聚焦於單一焦點;禪定必先達到無壓力的狀態,有助於更長時間不間斷的專注於整體的身心靈;最後的三摩地境界,是天人合一與天地宇宙融合,構成最終圓融之瑜伽。 緊接著是舒適、穩定的體位法來為冥想做準備,用呼吸控制來平衡和增強體內能量,最後進行的是放鬆式感官內斂。 完成上述的動作之後,則轉入後三支,即內支練習,包括專注、冥想、入定。 阿斯坦加瑜伽共分為六系列,總共包含初級、中級及高級三個階段;其中高級又分為A、B、C、D四級,但每個系列在最前的暖身與站姿和最後結束階段的體位法完全相同。 八支瑜珈 人類在胚胎時期躺在母親子宮中的模樣,就是瑜伽體位的胚胎式garbhasana,而生命結束的時候,身體躺成攤屍式(Shava是死屍之意)。

八支瑜珈: 第四肢:Pranayama 呼吸調息

因此,必須將往外的心念從外在的世界收回到心靈內在的專注。 是對外在身、口、意的控制,需要修行者遵守以下五種道德規範:不殺生、不妄語、不貪、不盜、不淫,簡單地說就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的思想、行為、語言應以慈悲為懷,併合於中道。 因此不分年齡,每個人都能夠很自然地接近八肢串聯瑜珈,也有些人為之著迷,不僅從中體驗生命的根源何處,更體悟到生態自然的奧妙。 從一開始模仿體位法的動作跟著做,一邊覺察過程中的身心感受,到一邊思索著應對;體位動作將逐一建檔成為新的意識記憶。 持續練習體位法,辨明身心改變的過程,將會重建你對生活世界的理解力、想像力、甚至是創造出新的想法、記憶;因為過去的種種感受突然之間被調轉成新的內容,那種感動將有如重新建立起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一樣。

八支瑜珈: 瑜伽「八支分法」修練: 加強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自律淨化來關愛自身。

髖關節的旋轉能力時常遭到忽視,而且重要性也被低估,如果過於緊繃的話,除了會讓日常生活不便外,對於運動表現也會大幅降低。 透過坐姿寬腿前彎式可將我們髖關節打開,提升日常生活、運動表現。 阿斯坦加瑜伽特別強調重視呼吸與腹部的能量,有別於一般瑜珈練習的腹式呼吸法。 特別的是,每個體位法均用喉式呼吸法及明確的串聯動作來連結下一個體位法,進而產生優美的流動和充滿活力的成果,每個人的呼吸節奏不同,所以完成一次的練習約需90分鐘到2小時的時間。 Asana (आसन) 即體位法、瑜伽姿勢,即瑜伽課上的瑜伽動作。

八支瑜珈: 瑜伽的八支分法

瑜伽的姿勢大部分都是模仿動作的動作,除了能夠給予身體的刺激,更能達到安定身心的功效。 因此無論是靜靜地練習陰態伸展(類似陰瑜珈概念),或是有節奏地做串連流動,一定要在練習過程中嘗試內觀身心、反思行為與想法,要不然就算學會一千種體位法也是茫然;相反來說,如果放低身段,好好地做,就算只會重複做兩套拜日式體位法串聯,也能知足了。 當肌肉不需要再刻意放鬆或者用力,當關節不需要再刻意伸展、鬆動,從此之後,便可以注視著自己在瑜珈中如何作動。 就算是暫停下來練習呼吸法的片刻,一把內觀的火也不會輕易停息,憑藉著生命能量,使燭火光亮在黑暗中更容易顯現出來,一步接應一步,照亮前往腦海無垠的方向。 從基礎拜日式開始到進階第六套串聯動作,八肢串聯瑜珈大約包含上百個體位法需要練習,大約練到進階第三套的時候,練習者已經遊刃有餘,對體位法的訊息將另有解讀。 髖關節是人體中能保持穩定、控制旋轉的重要關節之一,對於許多運動員、愛跑步、足球的運動者都必須要有穩定且健康的髖關節。

八支瑜珈: Dhyani 入定 (冥想)

練習瑜伽姿勢,必然就能擁有良好的體格,身體既強健且柔軟,不會導致肌肉僵硬,且能夠免於種種疾病。 然而,練習瑜伽的最終目標,是要將心念訓練成穩定不多變。 在練習瑜伽時所保持的覺知,帶給我們圓滿、寧靜、和諧的感受,以及跟浩瀚宇宙相連的經驗。 看到這邊應該可以發現,八肢瑜珈中的每一肢都是環環相扣的。 當呼吸得以集中、也學會控制感官時,就離第六肢 Dharana(專注)不遠了。 八支瑜珈2025 從短時間專注再慢慢拉長時間,最終便能順利進入冥想狀態與到達最後的「三摩地」境界。

八支瑜珈: 什麼是八支瑜伽

2、內製 八支瑜珈 Niyama,指爲改善內心環境,每天實際應做到的行爲規範。 1、制戒 Yama,指爲改進外在行爲所需遵守的行爲規範,自制。 我自身的體驗當初也和學生是一樣的;剛開始都是在身體軟弱、僵硬、緊繃、不習慣、沒有自信、自卑中徘徊,可是這些不確定性終將在天天的練習中漸漸褪去,『我執』–誤解、偏見、成見、慾望、期待 (貪嗔癡) 和目的性,也會隨之消散。 一名網紅模特兒日前在個人IG發文說,到健身房被勒索3萬元,事後突然刪文,接著放上一段50秒的道歉影片,只見她雙眼無神說著道歉聲明,影片開始前還有聲音說「1…2…3…」,粉絲看完後批「我懷疑我們的國家正在柬埔寨化」。 5) 調心制感(The Pratyahara):指精神從感覺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解脫出來,控制內心,也稱調心。

達到三摩地有很多方法,可是透過對神的虔敬Bhakti(對神的奉愛)、好的業報Karma(好的行爲)、瑜伽唱頌Kirtana(獻給神的禱詞和神聖音樂),練習瑜伽也是方法之一。 如同江河由不同的途徑匯入大海,我們的靈性也一樣能從不同的途徑抵達最高的聖靈。 三摩地或三昧意即「甚深的禈定」,是隨著禪定功夫的深入,修習者及採用的方法、對象、與目標和過程三者完全融合,時間和空間、身體和心靈完全合一的境界。 日常生活中,三昧也指融入某對象,並陶醉在和它靈魂成為一體的狀態。 冥想是現代人釋放壓力的一大方式,所謂冥想指的是長時間的專注,擁有不同形式的詮釋,包含打坐冥想、呼吸冥想、走路冥想等。

哈達瑜伽,也就是最流行的瑜伽之一,透過一連串的動作,調整及平衡身體各個部份。 在《瑜伽經》中,帕坦加利只提及了三次Asana所相關的。 體位法的目的在於淨化身體 ,並為長時間的冥想做好準備,最終達第八肢三摩地,感受平靜的喜悅。

八支瑜珈: Pratyahara 控制感官 (知覺的抽離)

瑜伽透過呼吸的鍛鍊去開發潛藏的能量 ,喚起體內的覺醒的生命能量 ,即prana (प्राण)。 體位法則被列為第三支,體位法的練習,是在維持身體的力量與健康,讓軀體與自然和協一致,由具體的身體肌肉骨骼修練到心靈;因此體位法是瑜伽的基礎,無肉身則無靈性。 第一階級, 稱為瑜珈Chikitsa (瑜珈療法) 據說可以重新調整修復並為身體排毒。 第二階級,稱為氣脈 Shodana (清潔神經脈絡) 可以淨化增強神經系統及連接七個脈輪微妙的能量途徑。 接著的四個高級系列階級以 Sthira Bhaga (神奇的平衡)聞名。 這些系列更進一步的將基本系列與中級系列的力量、柔軟度、專注力、活力、各個方面作延伸。

念頭和風息是不可分開的, 念頭騎乘在風息上, 我們無法駕駛我們的念頭或負面情緒,身體的風息是混亂, 不平穩, 不順暢, 騷動亂竄, 呼吸失去控制, 急促, 不均勻, 導致老化或疾病. 呼吸會深長而規律,可安頓內在風息, 念頭自然平靜下來。 內脈中的流動是內在風息, 是力量非常強大的, 和呼吸緊密連系,促使風息流動的是我們的念頭, 風息能讓呼吸流動, 駕駛全體經脈, 整頓內脈所產生的問題, 第1和2層仰賴第3層, 一旦第3層的問題獲得安頓, 呼吸和健康也就水到渠或。 於瑜伽初學者 | 10最大常見問題(上) 中,我們提及過印度聖人帕坦加利 在大約2000多年前把瑜伽整理成《瑜伽經》,當中列出了八肢瑜伽 作為修練的基本和方向。 時至今日,主流瑜伽修練集中於第三肢Asana 體位法 (姿勢),但若視瑜伽為終生修練的話,其餘的七肢絕不能忽略。 Photo credit by Yan 在瑜珈名詞中有「八肢瑜珈」(梵文:Ashtanga Yoga)有哪個意涵,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很容易搞混,在這邊也特別拿出來向大家說明。

八支瑜珈: Asana 體位法 (瑜伽姿勢)

當持續的專注力未曾中斷、完美無缺,稱之爲冥想Dyhana。 瑜珈修行者唯有在心念真空的時候才能達到冥想的層次,此時內心通透,人性、身體、呼吸、感官、心念和靈性合爲一體,全都轉向喜悅與神聖,因此身體健康、性情穩定、聲音悅耳、體味怡人、心識透徹,脫離了任何慾望或渴求。 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爲是維持身體清潔的關鍵,同時也要攝取新鮮、純淨及有益於健康的食物。

這時候感覺平心靜氣,於是放下自我,不受物質的束縛,體會難以言述的靈恩,達到瑜伽真正的最高目標。 第四肢為 Pranayama(呼吸調息),在梵文中 Prana 泛指「生命能量」,ayama 則是擴張延伸的意思,因此呼吸調息法又稱為生命能量呼吸控制法。 如果你曾上過瑜珈課,應該會留意到老師總會提醒大家要記得「呼吸」,這是因為不僅在體式練習時需要搭配呼吸,在冥想的過程中也可以透過呼吸幫助心情更加澄靜、與內在合一。 我們常看到做出各種姿勢的瑜珈體位法,是八支中的一支,被列為第三支,體位法的練習是在維持身體的力量與健康,讓軀體與自然和協一致,由具體的身體肌肉骨骼修練到心靈;因此體位法是瑜珈的基礎,無肉身則無靈性。 我們常看到做出各種姿勢的瑜伽體位法,是八支中的一支,被列為第三支,體位法的練習,是在維持身體的力量與健康,讓軀體與自然和協一致,由具體的身體肌肉骨骼修練到心靈;因此體位法是瑜伽的基礎,無肉身則無靈性。 幾個世紀以來,瑜伽的體位法已經發展成能夠運動到全身上下每一個部分的肌肉、神經、腺體和器官。

八支瑜珈: 瑜伽

事實上,練習瑜伽應該要在空氣新鮮、氣氛寧靜的地方,可以在清淨的大自然或戶外,像是依山或傍水之處,也可以在家中一隅,衹要空氣清新、環境整潔、陽光和煦不直射,並且不會遭蚊蟲叮咬的環境都適合。 在任何乾淨的地方,我們的身體衹需要一張瑜伽墊,不必增添任何設備,都可以練習瑜伽. Pranayama (प्राणायाम),即瑜伽呼吸法(或稱調息法)。 透過有意識的呼吸,運用不同技巧去影響空氣在呼吸系統裡的流動、頻率和流量,最終使個人的心靈、身體和潛意識產生連結。

八支瑜珈: 第六肢:Dharana 專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