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行山途中受傷,應該要盡快得到急救治療,以免加劇傷勢或傷口受感染, 故此登山急救包或戶外急救包在這時就能起到作用。 行山裝備 戶外急救包應以輕便為原則,隨了基本急救用品外,亦可因應個人需要加入其他藥物,如止瀉藥、抗敏藥等。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港人不能外出旅行,紛紛轉戰享受行山樂趣。 對於行山新手而言,安全一定是首要注意的因素,想既安全又輕鬆地行山就要謹記以下行山注意事項,在行山衣著及行山裝備方面都要做足準備。
- 除運動Bra Top外,瑜珈褲亦是女生行山最愛穿搭,而Sandy就建議穿著有彈性又鬆身的防曬褲,可減少因流汗所造成的悶焗感,保持涼爽之餘,可避免汗疹和濕疹發作。
- (上圖)Decathlon 這款快調式登山杖用上鋁合金和泡棉握把,三段式可伸縮設計易於收納。
- 西貢麥理浩徑有市民疑獨自行山期間遇到意外,昏迷送院搶救。
- 其中一名警員曾嘗試扯開黑色私家車車門,更曾擎槍示警,但過程中未有開槍;另一名警員則拿警棍敲向該輛黑色私家車。
- 香港濕度高企,具透氣、快乾功能至為重要,尤其是烈日當空的夏天,覆蓋度高的行山衣著可阻隔紫外線,減低曬傷、中暑的機會。
銀包入面只放八達通,提款卡、信用卡我就不會帶。 可選一般運動衫褲、運動鞋(最好是行山鞋)。 時代廣場的4條孤形扶手電梯,具流線形設計,充滿動感。 孤形的動綫不但具夢幻感,而且方便人欣賞不同方向的風景。 孤形電梯的建立,打破了當時社會大眾對電梯只能有垂直動綫的認知。 行山裝備 時至今日,這4條電梯至今還是香港唯一一批孤形扶手電梯。
行山裝備: 【行山抗疫】出發遠足前check list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一覽
大抵是行山新手最常問的問題,而行山鞋是最重要、難度也屬最高的一環。 行山裝備 行山裝備2025 行山裝備2025 各人有各人需要,沒有單一個品牌、單一個型號可滿足全部人,入手選購行山鞋、跑山鞋前必須做資料蒐集。 首先以個人的喜惡和需要作為最重要的考量,其次再加入外在環境的條件因素,如目標行程的距離、山徑路面結構(石屎、沙、泥、澗、雪)等。
坊間有好多選擇,例如毛巾都有「棉質」或者「濕水變冷毛巾」,總之以「用得舒服」同「輕便」為大前提,因為上到山,明明1分的不舒服都會變成10分,為甚麼不要著牛仔褲行山也是這個原因。 行山裝備2025 就算沒有預計會中途休息喫東西,都要帶備少許乾糧,以防有意外要留在山野,或是突然血糖低。 這張小小保溫毯在戶外用品店有售,也不昂貴,但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分分鐘能夠保你一命。 最近日夜溫差大,如果晚上滯留山上的話,所帶衣服不夠,就可以開了這張毯,蓋在身上,有助你保持體溫。 下山時,全身濕透,一上交通工具遇冷氣,就很容易著涼,而且換件上衣,減少一點汗味,對其他乘客也是一件好事。
行山裝備: 行山衣著推介2. 必須帶定行山風褸
綜合之前訪問山藝教練及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的資料,整理了以下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而挑選時最好選擇色彩鮮豔的,因為萬一有意外,這可讓人容易看到你、發現你的位置。 現時不少輕便行山風褸,摺起來也不過一個手掌大小,不要怕麻煩而不帶。 西貢麥理浩徑有市民疑獨自行山期間遇到意外,昏迷送院搶救。
- 如果直上大嶺峒,更可俯瞰龍蝦灣和西貢無敵大海景,是一個適合夜攝、享受郊遊樂趣的好地方。
- 有部份專業的行山帽更有可拆式防曬裙設計,保護後頸免受曬傷。
- 盡量以輕便為主,值得一提嘅係,山頂比較凍,所以最好就帶番件風褸,而鞋就最好著行山鞋,或者係抓地力強嘅運動鞋。
- 喜歡打卡的你,可以到山上的海豚雕像、紅色山徑圍欄(紅橋)拍照留念。
- 「老生常談:千萬別一個人行山,應要結伴同行,互相照應。」他指不少行山意外,都因為事主過分高估自己能力,加上對路線瞭解不足,貿貿然出發,可能因錯判環境地勢,增加意外風險。
野外天氣變幻莫測,建議行山時帶備一件可防風防水的功能風褸,可以隨時保暖之餘又可以遮風擋雨。 市場上風褸布料種類眾多,可選擇物料輕巧,摺起時只有一部智能電話的大小,方便收納攜帶。 很多新手誤以為穿著普通的運動衣服和運動鞋便是標準的行山衣著,能足以應付簡單的行山路線。 事實上真正的行山衣著由行山帽到行山鞋都十分講究。 行山裝備 合適的行山衣著有助排汗散熱,可阻隔紫外線,減低在戶外曬傷的機會,同時可以避免蚊叮蟲咬,讓你在野外地方有足夠保護。 不論男女,選擇行山衣褲時,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考慮必須是輕巧,才能輕鬆行山,質地也要舒適和透氣,褲子也可以選一些脫去拉鏈即可變為短褲的款式,增加彈性。
行山裝備: OSPREY ESCAPIST 25 運動背囊
如果只是兩小時的半日行程,帶點零食就可以,但如果是整日的行程,跨越中午的話,出發前就應該計劃好山上的午餐,例如帶麵包上山。 上山時熱,通常不用穿的,但行到上山頂及山脊,可能十分大風,加上你本身汗流浹背,很容易冷到。 若你迷路,在山上留在黑夜,最好有件照明工具隨身。 有人說,手提電話都有電筒,但手機的電筒耗電量高,在緊急的時候,你手機的電十分珍貴,應該用來求救而非照明。 有地圖,最好還要帶指南針,方能做到準確的定位。 定向用的指南針絕不難買,在戶外用品店有過百元一個,而在日本城都有幾十元一個。
到回到市區或者家中後,將所有垃圾妥善地扔到垃圾桶。 哨子是行山必備的求救物品,普通文具店都買到一個。 要求救的時候,可使用國際山難求救訊號,在一分鐘內吹6次,停頓一分鐘,再在一分鐘6次,不斷重覆,直至救援人員來到。 此外,別要在山上亂吹哨子,這樣做有可能影響搜救人員拯救其他人。 行山裝備 紙及筆是用來求救的,當同行者受傷,你可以先將傷者的症狀及身處的位置等資料先寫在紙上,報警時就跟住紙上的記錄照講。 行山裝備 個人習慣將紙筆放在急救包之內,而急救包就放在防水袋入面,那就不怕雨水淋濕紙張。
行山裝備: 準備足夠糧水
山嶺以英軍少將威廉金馬倫(William Gordon Cameron)命名,位於香港島中部,土名飛鵝嶺,高海拔439米。 沿路有不少分叉路、斜路,需要手腳並用、有一定平衡力及閱讀地圖技巧,最好和有經驗的朋友同行,安全小心為上。 不少女生都喜歡直接單穿運動Bra Top,Sandy建議在外面多加一件UPF 50 防曬T恤,阻擋UVA/UVB有害紫外線之餘,快乾排汗功能亦可保持舒適。 相信很多女性山友也遇過,當計劃好行山旅程後,卻遇上生理期,心裏掙扎是否如期出發? Vivien建議,若明知自己在生理期期間會有腹痛等不適,最好留在家中休息,「如果沒有經痛等問題,個人覺得可以如常行山,但始終女士在這段時間會較易疲憊,應選上短途及輕鬆的路線」。 帶多少錢不重要(當然沒有理由拎幾萬元上山吧),最緊要出門前放下所有硬幣、會員卡、八折卡,以免加重負重。
行山裝備: 背囊
除了手持的風扇款式,現時坊間也有仿耳機造型的掛頸式風扇,一來不會加重行裝,二來又可空出雙手拍照,非常方便。
行山裝備: 背囊仲要帶咩?
不少人都會趁著放假親親大自然,而行山裝備準備充足,除了可以享受郊遊樂趣,在必要時更可保障人身安全。 今集《靚太安樂窩》請來Columbia戶外裝備專家Sandy教大家揀選合適的行山裝備,及為行山初哥推介4條簡易行山路線。 行山裝備2025 行山裝備 天氣轉熱,但很多山友郊遊遠足的雅興仍然熾熱。 琛sir建議夏天選擇路線時,最好找沿途多樹蔭,或者靠近水源,體感會較清涼。 再者,全程上落坡幅度不應太大,新手宜以平路為主,避免太過喫力。
行山裝備: 颱風小犬|將升級超強颱風 天文臺:或沿廣東沿岸海域移動並減弱
多口袋設計或間隔好的背囊可方便新手輕易在行山過程中拿到想要的物品,或是有可放水樽位置,方便隨時補充水分。 而褲款則應按行山的程度去挑選,一般運動leggings或是行山褲已可,最重要都是以輕便、可簡單保護自己為主。 風力部分,受到颱風環流及海峽地形狹管效應影響,西半部沿海及臺灣海峽風力明顯偏強,已有多處觀測到9至11級強陣風。 風浪部分,蘭嶼、綠島、臺東及恆春半島沿岸更已達6米以上浪高,隨著颱風通過,各海面浪高均有機會達到5米以上,蘭嶼、綠島更可能有7米以上巨浪,勿觀浪或從事海上活動。 氣象署今晚已觀測到蘭嶼15級、綠島13級強陣風,風勢越晚越強。
行山裝備: 電話 + 外置充電器
銀包入面,只放八達通,提款卡、信用卡我就唔會帶。 就算冇預計會中途休息食嘢,都要帶備少許乾糧,以防有意外要留在山野。 延伸閱讀:【暑假去處】5個香港電影中的打卡勝地/景點! 【香港本地遊】發掘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此文章純屬 Blogger 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誌立場。 好多人會問究竟行山要帶幾多水先夠,好多山友帶水公式係:每行10km帶1L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