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亞洲人很常有扁平足問題,跑步時足弓位置必須擁有足夠的承託,不然雙腳以致膝蓋均會收到強烈震盪而埋下受傷隱患,或者令趾外翻問題惡化等,因此跑手必須選擇中底位置微凸的承託型跑鞋。 值得一提,Nike的王牌跑步鞋系列Air Zoom Alphafly Next%及ZoomX Vaporfly 4%因為所採用的技術一直備受爭議。 世界田徑總會於去年修例,鞋底最大厚度為20毫米至25毫米,可以參與不同田徑跑道賽事,而鞋底最大厚度為40毫米內則可參加道路賽事,包括跑步及競走。 而Nike Air Zoom 長跑鞋2025 Alphafly NEXT%的鞋底厚度為39.5毫米(剛好符合世界田徑總會40毫米上限的規定),可以參與道路賽事,但禁止參與任何田徑跑道賽事,跑手們就要注意了。 作為香港最大型的跑步賽事,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2023年2月12日舉行,而且名額將會由2.5萬個新增至3.7萬個,並繼續設有全馬、半馬,以及10公里三個距離組別。 而今次有參賽的你想取得好成績,除了平日訓練之外,跑鞋的選擇也最為重要。
Nike Zoom Vomero 14 :這是頂級跑鞋,性價比其實我覺得是比飛馬系列更加要好的,因爲對它的宣傳沒有太多,所以也造成了很多人都對它的瞭解不多。 「Saucony Ride 7」及「Saucony Guide 8」的樣本在2.5萬次磨擦後,鞋墊位置已出現嚴重磨損,因此鞋墊的耐磨程度只有1.5分評分。 測試中,有12位跑手屬足踝內旋過多(又稱扁平足),其餘跑手的足部則正常。 測試要求每位跑手跑5公里後,就跑步鞋的避震、腳部承託、防滑、合腳程度等項目評分。
長跑鞋: 跑鞋有哪幾種類型?而扁平足適合哪種類型的跑鞋?
部分跑鞋中底更內置智能晶片,可連結手機 App 進行運動紀錄。 挑選一雙舒適的跑步鞋,對運動新手及專業選手都是重要的環節,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少人都有每天跑步的習慣,每天都會穿的跑步鞋當然不能隨意亂選,多個運動品牌如 Nike、Hoka、ASICS、Under Armour 都有推出功能性及時尚外型兼備的跑鞋。
跑步講求速度,以保護性為大前提下,跑鞋一般都是愈輕愈好。 有研究指出跑步時,足部每增加100g負重,能量消耗便會增加1%,因此大部分跑鞋都標榜「輕巧舒適」,用作平時訓練的跑鞋約重300g,而真正參賽的款式就約重200g~230g,其重量主要與採用的物料成正比。 首先要介紹到的就是Nike的鞋款,Air Zoom Pegasus 39。 而鞋底的部分採用的是耐磨的橡膠,讓用戶在戶外可以體驗到良好的抓地力。 Nike Air Zoom Tempo NEXT%在鞋底的部分採用了耐磨橡膠,其前腳掌和後腳掌的位置有明顯的厚度,大大提升了這雙跑鞋的耐用性和抓地力。 當我們長時間跑步,腳會很容易出汗,所以選擇透氣好的跑步鞋,可以讓我們在跑步的過程中更加的舒適。
長跑鞋: 扁平足是如何造成的? 扁平足症狀?
此外,它還具備一流的抓地力、耐用性和穩定性,能輕鬆征服任何艱難的戶外挑戰。 總的來說,Hoka Speedgoat 5 長跑鞋 是那些希望快速覆蓋路程的人的絕佳選擇。 ASICS Novablast 系列跑鞋被外國跑手評為年度跑鞋之一,以輕量回彈為賣點,穿上後跑步猶如跳彈牀的感覺。 腳掌利用 FF BLAST+ 輕彈中底科技,令運動鞋更有回彈力。
- 這款Nike React Infinity Run是一款非常優秀的訓練鞋和跑鞋,鞋子為扁平足的跑者提供了絕佳的足弓支撐和緩震效果。
- Adidas將TPU(熱克塑性聚氨酯)拆成數以千計的微型能量膠囊,再將這些膠囊結合起來作為中底,而這些膠囊擁有強韌的回彈和避震效果,每個小膠囊都能在運動中有效的擠壓、膨脹和反彈,而釋放出能量。
- Kayano Lite的Flytefoam中底很有彈性和反應性,同時也提供很好的緩震。
- 測試顯示,「Nike Zoom Structure 18」及「Mizuno Wave Inspire 11」的效果最好,消委會均評為效果「非常顯著」。
- 在選擇跑鞋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懂自己的腳究竟適合怎麼樣的鞋款。
- 不僅僅是鞋子的某一個部位耐用耐磨,而是整雙鞋子,包括鞋面,中底、外底等。
因為將衝擊力有效吸收和分散了,大大減少因為內旋帶來的影響和受傷的機率。 中底的腳掌和後跟部分都採用了GEL緩震,你能感受到每一步腳跟落地到腳尖落地,都有舒服、平穩的過度和緩震。 再加上ASICS FluidRide 中底有非常優秀的腳感回饋和緩震,這使得整體穩定性很棒。 鞋子採用了雙重密度中底, 擁有兩層海綿橡膠,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密度,由New Balance的TruFuse技術連接。 這款雙密度中底在不犧牲鞋子反應性的前提下,提供了厚實可靠的緩震效果。 尋找一雙好的跑鞋並不簡單,尤其是你有扁平足的話,在市面上茫茫多的鞋款找到一款適合扁平足的跑步鞋更加困難。
長跑鞋: 跑鞋推薦,6款平價又好穿的慢跑鞋就在這!
在市面上成千上萬款跑鞋裡,找到最適合的一款,其實挺困難的,因此我們寫了這篇文章,希望你幫助你找到適合的跑鞋。 下面是我們認為20222年最適合大體重跑者的跑鞋以及評測總結,後面我們還會總結出選擇適合大體重跑鞋時的選購指南。 然而,那些擁有非常寬的腳的人警告說,鞋面可能會“壓”到小腳趾。 然而,根據我們的測量(96.3 毫米),它仍然非常寬敞。 與 Speedgoat 4 和 Evo Speedgoat 相反,Hoka Speedgoat 5 的鞋面更具靈活性,也更加寬容。
- 因長時間賽跑,跑手最容易出現過勞的情況,然後受傷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 而鞋款也配備了全長碳纖維板,除了產生推進力,也可為每一步帶來回彈觸感。
- 而且這雙扁平足跑鞋有很多細節上的設計是提升了整體舒適度,例如鞋領口和鞋舌都有額外的填充和減震材料,設計上也保持了透氣性。
- HOKA ONE ONE跑鞋以高效防緩跑鞋及輕盈見稱,不少腳部曾有傷患的跑者,都認為HOKA ONE ONE跑鞋的緩震效果佳,所以作為日常訓練跑鞋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相較前一代,增加了 80% 的中底材料,同時提升了 6% 的能量回饋,而加寬設計的鞋底,提供全掌最優異緩震的同時,卻又不失穩定,達成邁步間和諧性。
除此之外,因馬拉松跑鞋強調輕量化設計,因此一般跑鞋在避震性及穩定性方面會相對較低。 如果你沒有像長跑選手一樣的腿部肌力,在穿著時就會很容易受傷,所不太建議一般跑手穿著! 長跑鞋 不過,隨着造鞋科技日新月異,現今的跑鞋亦以多功能設計為主,以滿足不同跑手的需要。
長跑鞋: 跑步鞋推薦!迎戰馬拉松長跑 編輯分享3大挑選跑鞋要點
中底利用 Zoom X 泡綿及 Flyknit 技術的高度彈性纖維製作出鞋面,每一步都有回彈輕巧的感覺。 很多人都認為日常出門的波鞋也可穿來跑步,其實跑步鞋的功能性比想像中更多。 選擇時可針對具有減震緩衝效果、柔軟度較高、鞋身輕巧、透氣鞋面布料、氣墊支撐等多種功能的跑鞋。 最新上架的跑鞋是NORTH FACE的VECTIV ENDURIS 3。 這對是越野跑鞋,內藏3D TPU板,雖然碳纖製造,但回彈力依然有驚喜。 人人的腳形各有不同,即使大家的尺碼一樣,也不一定適合穿同一款鞋。
長跑鞋: 慢跑鞋怎麼挑
我們很驚訝跑步者沒有抱怨鞋帶咬痕,因為 Hoka Speedgoat 5 的舌頭相當薄。 在2.3 毫米的厚度下,它比平均厚度 5.8 毫米要薄得多。 在崎嶇的地形上跑了 30 多英里後,跑步者報告說它沒有顯示出任何被壓縮的跡象。
長跑鞋: 跑鞋推薦:New Balance Fresh Foam X 880
有跑鞋中的「勞斯萊斯」之稱的Saucony,於1898年創立於美國。 品牌全新的Endorphin Pro 2跑鞋設計像賽車的衝線旗幟,非常型格。 跑鞋採用獨家發泡高科技中底PWRRUN PB,有助提供避震性及回彈性,而且較傳統EVA能量回饋多出88%,輕量40%,能達到高效避震效果。 另外, Endorphin Pro 2跑鞋更加入3D立體全掌式碳纖維板,有效增加起腳後的彈性;再配合獨家驅動科技SPEEDROLL,增加跑手向前的推進力。
長跑鞋: Nike 跑鞋推薦:升級版 4% 跑鞋
GEL-NIMBUS 23跑鞋以舒適性和透氣性為設計理念,採用更柔軟的面料設計,適合長時間跑步。 而FyteFoam雙層中底,除了輕量及提供足夠的支撐外,亦提供了很好的回彈力。 另外,於鞋跟位置結合GEL緩震科技,幫助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可保護腳部免受地面的衝擊力影響。
長跑鞋: 慢跑鞋選購原則
適合在任何地形跑步,無論是正規跑道,還是越野跑或公路,這雙鞋都能很好地應對,而且鞋底超耐磨。 內置鞋墊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撐,有效緩解扁平足帶來的不適感。 扁平足是一種常見的情況,但會給人帶來不少的困擾,尤其是跑步的時候,沒有合適的跑鞋會給腳乃至膝蓋帶來疼痛和損傷。 為了找到2021年市面上最好的扁平足跑鞋,我們對扁平足跑鞋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評測,並總結了7款我們認為目前為止最好的扁平足跑鞋,推薦給你。 透氣材料可以降低腳出汗的程度,幫助你的腳保持涼爽,一般來說會帶來更舒適的跑步體驗。 比較胖的跑者,尤其是沒有多少肌肉的大重量跑者,會比正常體重的跑者多出很多汗,而腳出汗既不舒服,有時甚至會刺激皮膚。
長跑鞋: 扁平足跑鞋推薦排行榜(2022年版)
鞋身近腳踝領位置比較高,包裹整個足踝關節,減低足踝關節扭傷的機會。 為應付突然加速、減速及轉換方向,籃球鞋有橫向支撐(如加裝穩定片),減低「拗柴」的機會。 長跑鞋2025 長跑鞋 長跑鞋 這裡推薦的鞋子是我們覺得最適合胖的、大體重跑者的跑鞋,但請記住,每個人的要求、跑步習慣和喜好都不一樣。
長跑鞋: 扁平足跑鞋推薦:ASICS Gel-Kayano 29 跑鞋 $1,390
一款完美表現ASICS I.G.S.系統的鞋,就是說鞋子性能全面,從緩震、抓地、輕重量、包覆性、抓地力等都有出色的表現和重視。 ASICS跑鞋一直都有先進和好用的設計,這款ASICS 長跑鞋2025 GT 跑鞋有著先進的鞋底結構設計,使其能夠為扁平足提供相當出色的支撐。 整雙鞋是一個完美ASICS I.G.S.系統的體現,簡單來說就是鞋子擁有多技術和全面的性能。 一雙穿起來非常舒服的扁平足跑鞋,寬敞的鞋內空間和直鞋楦設計,完美地匹配扁平足跑者,中底也提供了很好的緩震,dual arch 長跑鞋 pods顧及了足弓部位的支撐,鞋子的空間還允許你放進你專門定製的扁平足鞋墊。
這雙跑鞋可以應對各種路面,有不同跑步習慣的大重量跑者,無論是喜歡跑山路、公路、沙地,或是長跑、馬拉松等,都會滿意這雙鞋。 鞋面是工程用網布,包覆性不錯,最重要的很透氣,不容易讓腳感到悶熱。 搭載著 New Balance回饋效能最強大的FuelCell中底科技,革新的雙層中底結合 TPU 推進板,大幅超越前代的能量回饋,更有效地將著地能量轉化為推進動能。 此外,中底採用空心設計,型塑出具有適度反彈和柔韌性的結構。 平日會行山的人應該對 Hoka One One 系列的鞋也很熟悉,當中多款跑鞋都有做特殊的防水加工, Vibram® Megagrip 鞋底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提供優良的抓地力,即使下雨天也能穿著進行戶外運動。 專為女性足部結構而設計的 UA HOVR™ Omnia 跑鞋,四分一模塑鑲面及內部搭帶設計令運動期間更穩定,透氣網眼布舒適又富彈性,讓人穿上後健步如飛。
長跑鞋: 跑鞋推薦:New Balance FuelCell Propel v4
在 276 克或 9.7 盎司(美國M9)的重量下,Hoka Speedgoat 5 非常輕。 相比之下,市場上越野跑鞋的平均重量為 300 克(10.6 盎司)。 大多數人都認為,在手上和腳上,它都不會讓你感覺沉重。 在快速轉彎和傾斜路面行進時,評論家稱他們感覺不會失去平衡。 ASICS GEL-Trabuco 10 GTX 跑鞋以 Gore-Tex 面料製成,適用於潮濕環境跑步或行山。
長跑鞋: 長跑
而且這雙扁平足跑鞋有很多細節上的設計是提升了整體舒適度,例如鞋領口和鞋舌都有額外的填充和減震材料,設計上也保持了透氣性。 鞋底用的是HPR橡膠,不僅有一流的防滑能力,也能保證鞋底因扁平足承受最大壓力的位置保持耐磨耐用。 喜歡「奶茶色」的男士注意,這款跑鞋是為了響應世界地球日而推出,是一雙的環保鞋款。
後跟的GEL緩震,提供強力有效的緩衝效果,很好的減少你腳跟、膝蓋和腰因體重受到的壓力,在中遠距離跑步時作用最為明顯。 長跑鞋 這面對平時硬邦邦的地面時,很好地吸收衝擊力,同時鞋底也使用了一體式膠質橡膠鞋底來應對較軟的地面,例如在沙灘跑步。 對腳有很全面的緩震,從腳跟到腳趾的整個過程都有完美的緩震過渡。
以一課快慢兼備的15公里訓練實測,雖然TAKUMI SEN 8昔日賣點不再,但訓練數據證明回彈力效果顯著,連帶的副產品卻是加重小腿負荷,而且還要注意不少細微祕技,方能發揮今代TAKUMI的最強實力。 MERRELL於2022年第四季宣傳多款跑山鞋,一改以往主打行山鞋的形象。 在紫羅蘭山跑了三課測試MERRELL Agility Peak 4,路徑中有石屎路、樓梯、泥路和崎嶇路段,初階越野跑手以Peak 4應付中距離訓練,跑鞋絕對勝任有餘。 在我的鞋櫃中,THE NORTH FACE VECTIV ENDURIS 3是推進最勁的越野跑鞋,內藏中底的3D 長跑鞋2025 TPU板雖非碳纖維製造,但回彈力依然有驚喜。
長跑鞋: 慢跑鞋推薦:Nike Air Zoom Pegasus 39 跑鞋 $899
不過,跑鞋優點鮮明,缺點同樣明顯,PRO系列未來要繼續升級,必先改善鞋面包覆力。 Skechers的GO RUN MAXROAD 5是碳板跑鞋,但對於入門跑手太高階。 GO RUN Pulse有別於現今大行其道那種既厚又軟的中底,跑鞋四平八穩亦具保護性,足以應付日常訓練,更有助鍛煉腳掌肌肉與基本功,適合長跑初哥,或以跑步減肥的初階跑手。 MAGIC SPEED是ASICS旗艦「神鞋」META 長跑鞋 SPEED的「梯隊」,練習及比賽兩用。
長跑鞋: adidas 跑鞋推薦:運動科技代表作 ALPHAEDGE 4D
雖然你可能會認為支撐和穩定性是同一件事,但它們可以被分解成兩個定義。 穩定性是關於保持你直立和腳部穩定,而支撐是確保你在跑步過程中不會因為你的跑步姿勢或腳部姿勢而對腳造成損傷。 好的支撐會糾正你腳部姿勢的錯誤:一個比較胖的跑者跑步時足弓部位可能會保持在一個錯的位置,因此傷到足弓部位,但正確的足弓部位支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那些可能無意中調整腳的角度,或腳的施力或受力點錯誤。 如果你是一個胖子,或是一個大體重的跑步愛好者,找到一雙適合的鞋並不是那麼容易。 或許你根本不清楚,選擇一雙適合大重量跑者的跑鞋的時候,有什麼地方需要留意,如鞋子的材料、設計或性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