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臺灣事實查覈中心指出,經詢問多位專家檢視後,認為照片物體比例不合理,有明顯合成痕跡,屬「錯誤」訊息。 即時中心/劉書旋報導環保署今(11)日公佈「老舊車輛汰舊換新」補助的新模式,未來民眾可將自家的老舊汽機車透過「廢車回收一站通」,取得環保署的「車輛汰舊換新」憑證,並將該憑證透過「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臺」抵換給需要碳權的地方政府、各企業部門,取得汰舊換新補助。 行政院長蘇貞昌傳今(11)日將向總統蔡英文報告辭職的決定,預計在本週五立法院會期的預算審完後率內閣總辭,但詳細的確切辭職時間點尚未確定,… 臺灣串流影音平臺KKTV今天公佈第4屆「K劇大賞-日劇賞」,邀請12位KOL針對2022年在平臺上架的66部新播日劇進行評選,川口春奈與「Snow Man」成員目黑蓮主演日劇《silent》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戲劇主題曲」與觀眾票選「最佳人氣作品」4獎項,成為本屆最大贏家。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之一,有著「戰狼」封號的趙立堅,日前傳出卸任新聞司副司長及發言人職務,調任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 蔡英文命名為塔江號的此型700噸級雙船體,匆忙於12月15日下水,據說是因為層峯的「催促」而成。
中華民國代號震海計畫前型成功級巡防艦、康定級巡防艦及濟陽級巡防艦同型無現況目前造艦計畫已暫停,先由輕型巡防艦取代,但待修改完成後會再重啟。 此外,臺船法說會上所公佈的臺灣海軍「震海計劃」新式巡防艦的構想圖,與2017年臺灣軍方所公佈者已經有許多不同。 但是,「震海計劃」是否能如期推行,目前因為科研技術、政治環境的改變,臺灣海軍日前透露出對於美國目前正在建造的星座級(Constellation Class)聯合打擊巡防艦(Joint Strike Frigate)有興趣引入臺灣打造,故整體局勢還未明。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惹怒中共,環繞臺灣多處海域實施演習;前海軍艦長呂禮詩今(7日)在《週末大爆卦》節目指出,共軍艦艇052D是近5年出來的,而國軍成功艦卻已20年,有很大的「代差」;此外,共軍東岸5艘、西岸10艘艦艇,我方扣除進廠維修的軍艦,數量上難以抗衡,派出600噸的塔江艦、沱江艦也無濟於事。
臺灣軍艦: 飛彈快艇(FABG/FACG)
先前臺灣海軍就曾規劃過2000噸級新一代「二級艦」;而2018年高雄海事展時,中科院與臺船還合作發展的1400噸級輕型巡防艦概念設計。 此外從2019年開始,海軍造船發展中心(海發中心)也持續進行2500噸級穿浪艏單體船型的概念設計工作。 2018年:中科院/臺船1400噸級輕巡防艦 到2016年,臺灣海軍正式開始推動「12項造艦計畫」,堪稱臺灣海軍的「三代艦」;其中,包括屬於一級艦的「震海案」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以及屬於三級艦的「承海案」(先前陀江型大型雙體飛彈快艇的後續量產),兩者的設計工作都在民國106年度(2017年)編列。 在此報告中,海軍規畫的未來15年新建兵力包括潛艦、新一代主戰艦、飛彈巡防艦、新型獵雷艦、高效能艦艇(陀江級)後續量產、救難艦、海洋測量艦、新型兩 棲船塢運輸艦、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等型艦艇,採用批量、循環及長期方式規畫。 此報告中盤點了國內現階段對於水面艦、潛艦的產製能量,以及相關計畫的執行 臺灣軍艦2025 狀況。
直到2021年中軍方高層人士異動、張冠羣在2021年7月1日轉總統府戰略顧問,海軍司令部才捨棄過去幾年的沉默與被動,在6月就主動尋求接觸國際廠商;聯合報稱,高層的人事調動有如前方的「大石頭」搬開,新一代巡防艦明年(2022年)應可順利招標,但已經損失的建軍時程仍難以彌補。 對於這則報導,臺灣海軍司令部於7月28日傍晚發佈新聞稿表示,此報導純屬臆測,與事實不符;海軍指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相關儎臺及戰系裝備構型,是依照海軍作戰需求設計規劃,相關程序依「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辦理,海軍將持續推動,以建立符合防衛作戰的制海戰力。 依照臺灣海軍在2022年10月在立法院專案報告的內容,首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原型艦(防空型)在2023年5月開工,2024年第一季(1至3月)安放龍骨,意味著從報告當日算起7個月內就要開始建造工作,細部設計到安放龍骨時需要完成相當程度而這時間只有至多14到17個月;而從開工算到交艦,防空型與反潛型都是預估26個月。 臺灣軍艦 依照外案例,噸位類似「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國外造艦案例中,設計與建造所需的時間都不只於此。 例如韓國FFX-1仁川級首艦仁川號2010年3月安放龍骨到2013年1月17日交艦,總共花費約34個月,而前期主承包商現代重工於2006年7月展開FFX的基本設計工作,到2008年12月26日正式獲得首艦的建造合約,期間就長達29個月。 接下來的FFX-II大邱級巡防艦首艦在2013年12月30日簽署細部設計與建造合約,2016年6月2日下水,間隔29個月(臺灣新一代輕巡防艦防空原型艦從開工到下水是16到19個月),下水到2018年3月6日交艦又花費21個月,總共從簽署合約到交艦花費長達50個月。
臺灣軍艦: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近日法國海軍艦隊航至西太平洋,與日、美等國聯合演習,所派出的拉法葉級巡防艦,都還未配備Aster對空導彈,可見其價格昂貴,而拉法葉級在法國海軍陣容中,也不扮演防空艦角色,與新加坡海軍的防空主力艦角色不同。 中科院耗費心血卻到頭來無法符合臺海軍的規格要求,導致臺海軍下一代主力震海神盾巡防艦難產,至今依舊無法解套,也引來臺灣監察院準備介入調查是否人謀不臧、資源浪費,也因此中科院近期動作頗大,連拉法葉艦的單純法國商售臺軍性能提升案,都要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軍武狂人夢介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海軍主要的補給艦,是AOE-530武夷軍艦,該艦162公尺,最大排水量17000噸,於1990年正式服役,成為海軍不可缺少的後勤角色,也是每一回遠洋敦睦艦隊的旗艦。 然而,一但武夷號進港修理,不管是例行維修或是遭遇故障,那麼海軍的遠洋作業就會大受影響。 沱江級艦為我國龍德造船場建造,自101年11月21日起開工,103年3月14日下水命名為「沱江軍艦」,駐地基隆港,隸屬海軍一三一艦隊。
- 比起2019年時的規劃(2019至2020年由中科院採辦戰系裝備與選商,2021至2024年建造原型艦以及艤裝,2025至2026年進行作戰測評),2020年底公佈的新進度進度延後了二年以上。
- 依照此報導,中科院在「迅達計畫」發展的艦載相位陣列雷達,仍是源流於陸基天弓飛彈 系列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為基礎;歷年來雖然陸續更換更新型的硬體設備,但這種被動相位陣列雷達的整體架構(例如後端集中式的行波管發射機,透過複雜的導波管將射頻能量傳遞到天線陣面)已經落後,先天上很難進一步提高性能與縮減尺寸重量。
- 空間能夠容納2架黑鷹直升機的機庫以及能夠停放大型契努克直升機的甲板,也可以讓玉山艦可以支援對海搜救等任務。
- 不過,軍方在規劃海軍未來建軍計畫時,仍將「小神盾」列入,並在規劃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時,明確列出一定要配備新型艦用戰鬥系統以及艦載相列雷達,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畫代號即為「震海計畫」,原型艦的建造計畫總金額達到245億元,臺船公司積極爭取這項國艦國造案,而臺船公司在本週舉行的法人說明會中,也曝光了「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新構型。
- 國防部希望照原時程進行,可能關係到先前各軍種已經協商的軍備計畫的排程(將不同案子的支出高峯期錯開),並非說改就改;此外,造艦拖越晚則成本會因通膨而越高,原訂編列的預算額度可能會不夠。
至於其他武裝(主砲、反艦飛彈、近迫防禦系統等)基本上都與700噸級的塔江艦相差無幾。 但從新的2000噸級規劃分為防空、反潛二種不同構型建造一事來看,似乎前述這二類(較佳雷達、反潛系統)能力又可能會是熊掌與魚難以充分兼得。 海軍「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原型艦上午在臺船公司造船船塢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總統蔡英文、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國防部長邱國正、參謀總長黃曙光上將、海軍司令劉志斌上將、海委會主委李仲威、臺船董事長鄭文隆、中科院長張忠誠等人出席(如下圖),並進行命名及擲瓶儀式。 由於中科院負責的相位陣列雷達性能遲遲未達中華民國海軍所要求的規格,海軍修改震海計畫時程,延後到預計2022年開始建造首艦。 反水面作戰的射控系統,以及電子戰EW的整合式電戰系統(ESM/ECM/ECCM),指管鏈路與通信、導航系統,仍是採用外購的方式來獲得,此一部分包括在戰鬥系統之內,由得標的國防廠商來統建。
臺灣軍艦: 中國軍艦部署「臺灣、與那國島」之間 去年底至今24小時連續巡航
由於雷松AN/SPY-6被美國海軍採用且管制,因此AN/SPY-7就成為美國專供外銷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列,允許輸出給等級較高的盟邦。 依照2022年6月3日「上報」報導,現階段臺灣建軍備戰方向是依照美國主導,先建構各項不對稱戰力;因此,海軍造艦計畫會優先以2000噸級輕型巡防艦為主,原規劃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以及「鴻運二階段」全通甲板多功能兩棲艦等案,都被先暫時擱置。 由以上觀之,原本中科院在新一代巡防艦「整體獲得規劃書」中規劃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並照程序獲得國防部覈准),後來海軍卻要求改要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導致實際上中科院的系統規劃必須進行重大變更,而且必須重頭研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依照2021年2月21日「上報」報導,隨著「迅聯專案」的進行,中科院結合臺灣本地六家廠商技術,試圖在不降低性能的情況下,縮減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的體積與重量,但與海軍要求的規格還是有一段差距。 這五家國外廠商均向臺灣海軍表達,關於方案的成本估算、與其他相關廠商合作、向各國政府申請輸出許可等作業,都需要時間(申請輸出許可至少需要6到12個月),因此不太可能如臺灣海軍規劃,在2020年年底前回覆建議書草案以及交運期程等資料。
臺灣軍艦: 美國史上最高齡的第一夫人…吉兒動癌症手術 醫師曝最新病況
由於臺灣海軍在1990年代就在規劃「光華五號」二代二級艦項目,後來沒有下文;1998年保七總隊打算建置2000噸級巡防艦,因為排水量與「二代二級艦」類似,為了節省公帑,兩者很可能使用相同的船型母型(包括海軍、內政部在內的臺灣政府用船,船型合約設計工作基本上都由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中心負責,完成後設計產權屬於公家,因此常有海軍與海巡船型使用共同船型的案例)。 臺灣軍艦 臺灣軍艦 到了2007年臺灣海巡署編列二千噸級救難巡防艦時,仍沿用先前保七總隊時代的船型階段成果,與最初「光華五號」二代二級艦有所關聯;而2021年年底當臺灣海軍再次考慮輕巡防艦時,同樣以相同船型系列繼續發展下去。 依照進一步消息,此種最初為「二代二級艦」發展的船型是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的RD-200高速排水型單體船,在1998年送至瑞典的SSPA船模中心進行非規則波斜浪試驗;此設計具有完整的設計產權和操作參數,不過缺乏雷達匿蹤外型。 在2018年11月中旬,消息傳出國防部向立法院提的民國108年度(2019年)預算書,海軍各造艦案被質疑太過倉促,且有許多程序爭議。
臺灣軍艦: 海軍動態MORE
從2002年開始,中船纔再度轉虧為盈,到2008年改為臺灣國際造船並完成民營化時,已經全部恢復「再生計畫」前的原本薪資。 臺灣軍艦2025 依照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的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資料,在2016年3月8日,臺灣海軍司令部計畫處函送一份名為「震平計畫」的文件,內容是關於「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合約設計國內產業承製能量評估說明資料。 臺灣軍艦 另外,2016年4月9日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一份的兵力整建規劃文件,提到「震平計畫」,是「鴻運二型」的專案代號,相關兵力整建規劃文件(作業、會議、簽呈、會稿及連繫等)都使用「震平計畫」稱之。
臺灣軍艦: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MV 驚見我國康定級軍艦
其火力除艦首76快砲與3組各8管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裝入海弓三、海劍二防空飛彈),合計仍24管飛彈發射管,艦身中段後方的四聯裝斜式發射箱,供雄二次音速反艦飛彈丶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使用,艦艉的BLK 1B2方陣快砲與遙控式砲塔的小口徑火砲。 建案程序方面,各軍種大型軍備案,軍種內部需完成必要建案流程並產出必要文件(包括作戰需求文件、系統分析評估、投資綱要計畫、工作計畫等),約在3至4月呈報國防部並交由行政院,行政院主計處約在5月會進行概算,通過後獲得國防部覈定,在7月納入下一個財政年度的預算書表審議,8月正式納入行政院對下一年度預算年度的「施政計畫與預算書表」,然後送交立法院審理。 臺灣軍艦 因此,如果軍種的軍備案希望在下一個預算年度排入執行,就需要在本年度上半年完成建案程序。
臺灣軍艦: 波音售華客機近乎清零 中國國產C919離航空霸主之路有多遠?
下星期就要農曆過年,不少蔬果肉品漁貨等民生物價已經喊漲,不少人擔心,越接近過年,可能還會再漲價,農委會宣佈,和超市合作成立平價專區,不僅抗漲,甚至還有買一送一促銷,主委陳吉仲強調,包括蔬菜、水果等,到過年前供應量都充足,雞蛋也會加以調度。 臺灣新聞主播、中英雙語節目主持人路怡珍,昨日於臉書PO文表示,因最近很常分享烏俄消息,有名以簡體字留言的網友,要求全球串連早安新聞、「浩爾譯世界」的「俄」羅斯念四聲,是不是可以改一下,理由是「不念鵝羅斯二聲『太難聽』」。 近來兩岸局勢逐漸升溫,美中臺關係詭譎,近日美國內閣政治位階排名第十二位的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將於9日訪問臺灣,這被外界視為臺美斷交40年以來最重大的外交突破,同時也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抗議與不滿。 共軍近日多次出動軍機、軍艦繞臺演訓,除了逼近臺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ADIZ),也曾逼近臺灣東部的防空艦別區,共軍威脅與日俱增,兩岸情勢也逐漸增溫,共軍是否派兵攻臺,一直是民眾關心的議題,近來有網友就問到「臺灣哪個軍種最強?」引起討論。 臺灣軍艦2025 發言人並表示,「他們(中國)的行動也與我們維護臺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長期目標不一致。而這個目標是世界所期望的」。 5.土耳其HAVELSAN國防科技公司:該公司表示,對於艦上武器系統,正在洽詢其他相觀供應商,此時正在估算各生產國輸出許可以及製造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