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穎這一輩中壯年的大社人,幾乎都沒聽過大社事件,更不知道那份遷廠的政府公文。 1993年參加大社事件的祖輩、父輩也有上千人,但都沒有把村裏抗爭的歷史代代講述、流傳下來。 大社工業區的汙染歷史可上溯到70年代剛建廠沒多久,1978年發生洩漏氰氣事件,造成楠梓地區400多人中毒,1人死亡。 1983年,工業區內的大能公司發生氰化物外洩,造成上千民眾受傷,當地醫療資源不足,沒有大型醫院,大批傷者只能湧進外科診所。 氰化物有毒藥之王的稱號,也是有機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試劑。 早期無環評法規可監督,爆炸、毒氣外洩是家常便飯,沒經過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到河裡,常有野狗喝了溪水就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在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調查,從1971年至2010年的40年間,左楠仁大工業區的男性在40~49歲年齡層的癌症死亡比,顯著高於全臺。 而且不分性別,在高年齡層的癌症死亡率皆高於全臺灣和高雄市其他非石化曝露區。 大社臭 大社臭2025 在此區的空氣監測也發現,主要吸入致癌的有害空氣污染物為苯、乙苯、1,3-丁二烯、甲醛和乙醛。
大社臭: 負責人同名的公司
殘酷的是,五輕關廠讓後勁的房價直漲,沈建全所居住的楠梓區五常裏,緊鄰大社工業區,房價直落。 走不了的環境難民,如今已非刻板印象中的工農藍領階級,而是包括像沈建全這樣的中產白領階級。 利益之下,隨人顧性命,公共事務在其中沒有著根的土壤。 9年前升等教授的沈建全,已無後顧之憂,本想全心全意來對付工業區的汙染問題。 沈建全自印傳單,挨家挨戶投遞,組織早晚輪班的空汙巡守隊,只要聞到臭味,就循著軌跡去按工廠門鈴。
- 二輕的投產帶動大社工業區,1990年9月,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下令鎮壓已圍廠3年的後勁反五輕行動,五輕順利興建後,乙烯的年產能達到50萬噸,下游的大社廠商隨即準備擴廠。
- 來店絕不能錯過份量十足的好窩大雞排飯,外酥內軟又多汁的超大炸雞排要蓋住整碗,搭配底下白飯、醃小黃瓜片和半顆滷蛋,頗有古早味便當的風味。
- 因原料不足而導致停工,對於石化業是非常嚴重的事,停工一日將短少上千萬營收,是利潤至上的石化業必須要排除的。
- 這家的清蒸臭豆腐好繽紛,一樣是三大塊豆腐,佐以紅蘿蔔絲、青豆、香菇片、蝦米以及香菜,湯汁有點偏橘黃色。
- 另外,有著濃濃酸辣味的椒麻雞飯也超有人氣,淋上特製醬料的去骨雞腿肉酸甜可口,讓人胃口大開。
- 螺螄粉,是一種起源於廣西柳州的小喫,由石螺熬煮而成的湯頭,再搭配上幾樣專屬配料製成,而其酸酸臭臭的獨特口味,則引發了許多的關注與討論。
另外點了豬尾巴,外面薄酥裡面嫩,鹽酥鴨頭跟豬尾巴兩種口感推薦都點一份。 一份三個而已,不過一個份量就比常見的臭豆腐還要大一些了,一份不要太多也好,因為還要留胃容量來喫其他東西。 外面酥酥,裡面軟嫩,不是整個超酥脆的那種口感,加上一旁的泡菜、點有辣的選項,吼~好久沒喫臭豆腐了,真懷念。 另外還有飯類、麵類、湯類及滷味,一餐可以喫飽飽又不傷荷包。 來到新社或是大坑,可以將新社老街豆腐宗排進一日行程裡,下午喫個招牌當點心或是當晚餐都很適合。
大社臭: 大社美食#8 樓梯Louti -大社店
另外,也有人提到其用料非常豐富,很有飽足感,因而獲得許多討論。 《Social Lab社羣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羣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螺螄粉」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瞭解網友熱議的螺螄粉品牌與配料。 螺螄粉,是一種起源於廣西柳州的小喫,由石螺熬煮而成的湯頭,再搭配上幾樣專屬配料製成,而其酸酸臭臭的獨特口味,則引發了許多的關注與討論。 如果你想嘗試這獨特的口味卻無從下手,那不妨來參考看看有關於螺螄粉的討論吧。 周圍居民詢問環保局人員,難道空污不屬於環保局所管轄?
-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 經高雄縣議會1951年5月29日第二次會議決議,分仁武鄉分為大社、仁武兩鄉,並自該年八月生效。
- 日前有網友表示想嘗試螺螄粉,因此在網路上詢問是否有推薦的品牌,話題一出立刻引起廣大回覆,其中許多多人大力推薦「好歡螺」,並表示「口味又濃又酸很夠味」、「酸筍的味道超讚的」等,是重口味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一款螺螄粉品牌。
- 看介紹,這一家以前在楠梓火車站前有小攤車在賣臭豆腐,後來跑到左營中山堂旁開了一家中山堂臭豆腐世家,現在則是回到大社開店;以臭豆腐為主,有炸的、有蒸的、也有堡鍋類,平均一人約65元左右。
-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 逐臭留香的位置在八方民黃昏市場裡靠近三中路上,斗大喜氣的布條招牌相當顯眼,不用擔心找不到,這附近也蠻好停車的,可以選擇內用也可以外帶。
曾接受後勁居民委託檢測的沈建全,是不被收買的良心教授,有科學背景,也有熱情,他的投入可幫大社增加很多戰力,然而空汙巡守隊卻不到3個月就結束。 2014年高雄氣爆後從前鎮往大社的石化管線不再回填,2015年五輕關廠,狡兔三窟的確有其必要。 目前仁大工業區主要的原料來源,是管線拉最長,距離最遠的林園石化工業區,地下如血管縱橫交錯的高風險管線,將石化業的命脈繼續暢通下去。 大社工業區的開發可遠溯到1970年的第五期經濟建設四年計劃,配合中油在高雄煉油廠興建二輕。 相較於年產乙烯僅5萬噸的一輕(1968),二輕建好後,乙烯將大幅度提升到年產23萬噸;既然有充足的原料,石化產業中游的大社石化工業區也同時啟動。
大社臭: 高雄美食社團
臭大蔬總部設立在臺中大墩店,其分店為臺中精誠店;加盟店有桃園國際店和高雄楠梓店,目前實體店面一共有四間。 自翠屏巖拆除改建大覺寺之後,翠屏巖是「寺名」抑或「山名」,常有混淆不清。 ﹝昔時閩南一帶之「寺」或稱為「巖」,如打鼓巖、崗山岩、清水巖等﹞。 大社區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大社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 大社區地勢東高西平,平原帶除鄉街聚落外,均為農業區。
大社臭: 新社小喫臭豆腐
有著70年代懷舊外觀的「富貴冰菓室」,是時下網美超愛造訪的美食店家。 店外是灰色外牆加鐵窗,而店內櫃臺則以是方形白色磁磚拼貼而成,簡簡單單卻超有古早味,坐在店門口長椅上,怎麼拍都超有意境,就像搭著時光機回到從前那個純樸的年代。 店家主要販賣各式口味的刨冰、雪花冰,另外還提供水果拼盤及鍋燒麵。
大社臭: 公司資訊
1993年4月5日,大社周界籠罩在一片白茫毒氣中,造成大量居民嗆咳、嘔吐,甚至昏厥。 大社鄉長許正雄發動居民圍廠抗爭,縣議員林崑漢帶頭組成「大社鄉反石化毒害自救會」,將進出工業區的三個路口堵住。 第三個來源是位於高雄南邊的林園石化工業區,其中有中油的新三輕、四輕。 新三輕的前身是三輕,設備完全複製高煉廠的二輕,乙烯的年產量都是23萬噸。 從前鎮到北高雄的石化管線,輸送的乙烯、丙烯都極易燃,不適合用管線長途輸送。 高雄氣爆發生前,中央及地方都沒有任何監督機制,只讓廠商「自主管理」,最終釀成悲劇。
大社臭: 新社老街豆腐宗~超人氣小喫.新社街上的老店.便宜又大碗
另外,有著濃濃酸辣味的椒麻雞飯也超有人氣,淋上特製醬料的去骨雞腿肉酸甜可口,讓人胃口大開。 在夜深人靜時來到「好窩懷舊中式餐廳」,既能享用美味餐點,又能感受時空錯置的浪漫氛圍。 ,現炸的臭豆腐上頭放上蔥花與蒜泥,旁邊還有黃瓜與泡菜;臭豆腐是切塊後去炸,外皮很脆,裡頭也炸得略脆(可選擇直接不切,應該比較軟,下次再嘗試喫不切的…);泡菜跟黃瓜味道較淡,如果可以在濃厚一點更好(不夠酸)。 在專案小組會議前,照例要先在大社召開說明會,讓居民知情。
大社臭: 臭豆腐熱量查詢
田仔頂詹氏(觀音):位於三民路162巷底,昔日田仔頂地區由中華路14巷以南街為農田,僅有詹氏一家族臨林仔邊溝(柯安正,26:12)。 《鳳山縣採冊》觀音山108莊之一,地名原指嘉誠國小東北側之水潭。 大社臭 蜈蜞即水蛭,即水蛭很多的水潭所在而得名(參見安倍明義,1998:218)。 地名最早見於《雍正臺灣輿圖》(吳進喜等,1997:81-82)。
大社臭: 高雄最大社宅動土!1594戶全臺第二 陳其邁:研擬降租金
聽到小拱要去喫臭豆腐,阿益非常的排斥,不過我實在是很難抵擋美食的誘惑,所以還是決定去了。 這家店在大社丹丹漢堡旁邊的巷子裡,旁邊都沒有店家,聽阿益說之前有攤販看準了這家臭豆腐店客人很多,所以在對面開了一家雞排店,不到幾個月就因為生意太差倒店了,原因是太臭。 昨天去楠梓找好友小拱,難得他有工作空閒可以陪我們一起去喫飯,因為我實在是愛喫出了名,他每次都要絞盡腦汁帶我們去不同的地方大啖美食,這次他推薦的是大社的一家臭豆腐。 口感上臭豆腐的氣味沒有招牌口味的那麼重了,且因為較小塊的關係,可以喫到較多的酥脆口感,我其實比較喜歡這一款臭豆腐。 高雄市衛生局曾委託美和科技大學團隊進行高雄市左營、楠梓、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居民健康風險評估,在2012至2013年針對這四個地區3公里內的居民與環境進行監測,在2014年初公佈結果。
大社臭: 豆品香 臭豆腐製造廠
文和友是湖南文和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 文和友致力於傳統民俗餐飲文化的研究,挖掘地域民間小喫,結合潮流文化,形成“文和友餐飲模式”。 品牌擁有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文和友大香腸、文和友臭豆腐、MĀMĀCHÁ、文和友老長沙外賣等系列。
大社臭: 大社美食#6 富貴冰菓室
1975年二輕完工後,以乙烯、丙烯、丁二烯為原料的工廠相繼在大社設立。 大社臭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一家原本住在大樓裡,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後,「我爸媽說住13樓很危險,叫我們去買透天厝。」2001年,沈建全新居落成、歡喜入厝。 經過48小時的洗禮,這發酵威力真不是蓋的,味道極濃鬱,口感已經略不像臭豆腐,裡頭軟綿的口感有些黏糊,且每一口咬下去,那齒間溢出的濃鬱氣味,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呀!
大社臭: 公司福利
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1年底大社區戶數約1.3萬戶,人口約3.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裏分別是觀音裏與嘉誠裏,2021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202人與1,004人。 中裏裏:在地稱「林子邊」(Nâ-á-pinn),本屬觀音下里之一部分,亦屬《鳳山縣採冊》觀音山108莊之一。 戰後為仁武鄉中裏村,雖然本屬於觀音下里,卻以「中裏」為名,意旨舊仁武莊之中間聚落,與「觀音中裏」無關。 大社、仁武分鄉以後,劃歸大社至今,下轄林子邊、鹽埕等莊口。 期間曾經與之後莊(今屬仁武區後安裏)進行換地,使兩裏之裏界平順完整,避免過於破碎零散。 五州三廳時期(1920年-1945年):稱「仁武莊」。
大社臭: 大社臭豆腐
它是以黃豆、青豆、黑豆為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 的調查細節,並稱其報告「將令他所得出有關供水對流行病影響的結論變得不可抗拒」。 大社臭 泰晤士河以北人口較多,佔倫敦人口三分之二,因此工程人員必須在擁擠的街道上施工,並需要克服運河、橋樑和鐵路等城市障礙。 工程於1859年1月31日展開,但承建商在施工期間遇上許多問題,例如1859年至1860年的工潮、酷寒和特大降雨等。
大社臭: 臺中新社︱新社老街豆腐宗.在地營業超過50年老店,鹹酥鴨頭是招牌,鹹香酥脆連骨頭都可以喫,新社超人氣美食推薦
壇前與翠屏裏交界之「三角湧」地區為本鄉昔日政經中心。 碧雲宮:全臺奉祀三奶夫人之廟宇共八座,本區者創建於清康熙48年為全臺最古老,又大嬤陳靖姑右手持仙索、左手執印,身騎白馬,二嬤林紗娘身騎黑馬,三嬤李三娘騎赤兔馬,亦是全臺獨有之造型。 大社臭2025 上述大社、嘉誠、保社、翠屏、觀音、神農、中裏、三奶各村隨之改隸大社鄉。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高雄市大社區」(並非指較大的社區)(2010年12月25日-):目前屬直轄市之市轄區,不具公法人地位。 日治時期,大致為「鳳山(支)廳」→「楠梓坑支廳楠梓區」→「仁武莊三奶壇」: 1. 縣廳時期(1895年-1901年):經臺南縣鳳山支廳,臺南民政支部鳳山出張所,臺南縣鳳山支廳,鳳山縣鳳山辦務署,臺南縣鳳山辦務署等更迭。
東北角觀音山為內門丘陵的尾端,坡度約15-23度間,海拔 公尺。 本鄉土壤為臺灣黏土、砂頁巖老沖積土、新沖積土、黃壤、崩積土、石質土,土壤肥沃。 三奶壇:在地稱「三媽壇」(sann-má-tuânn,音變為sam-má-tuânn、sam-á-tuânn),《鳳山縣採冊》觀音山一百零八莊之一。 有高屏地區最早之黃昏市場,《鳳山縣採冊》記載:「三奶壇市,在觀音裏,縣北二十里,下午為市。」戰後自三奶壇大字劃出翠屏村、觀音村,民國39年村裏重整,再由觀音裏分出神農村。 三奶裏:舊稱「下尾角仔」,舊三奶壇大字第一保,原三奶壇西南。
1951~2010高雄縣大社鄉:成立之初轄大社、翠屏、觀音,三奶,中裏、神農、保舍,嘉誠等村。 2010~高雄市大社區明鄭時期:永曆十五年,明朝鄭氏據守臺灣島,規置府縣。 南部地區為萬年縣;縣下頒布八條屯田諭令,以養各鎮之兵。
大社臭: 新社臭豆腐
我是阿捷,普通上班族,以平日下班獨食,假日與朋友、家人聚餐的形式,記錄平日的各種美食、旅遊與生活的精彩瞬間,特愛探索鮮為人知的小店與祕境,希望與你一起分享。 這家的清蒸臭豆腐好繽紛,一樣是三大塊豆腐,佐以紅蘿蔔絲、青豆、香菇片、蝦米以及香菜,湯汁有點偏橘黃色。 不過也沒有孔讓我塞,所以我只好把他夾成兩半,用基本的沾醬方式去喫。 《報導者》是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教育 那些年,我們參與的失敗 邱毓斌、邱花妹這對活躍社運圈的夫妻檔,20多年前因反五輕運動而結緣。 1990年9月,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宣佈五輕動工,抗爭運動失敗。
教育 高雄煉油廠:人生與階級的命運交叉點 一個因為美麗島事件坐牢的工人作家,兩個奮發考上臺大的中油建教合作工人,在五輕關廠前夕重回高雄煉油廠,帶我們一睹這座屹立南臺灣數十年的神祕石化王國真面目。 除了年限往後延3年,在遷廠的主題之外又節外生枝,「並由縣政府依法定程序變更為乙種工業區」,本是遷廠和降編並行,然而到了2018年的大限,沒有人再提遷廠了,只談降編,甚至連降編一事都有變數。 大社臭2025 第二個來源是進口原料,從高雄港邊的前鎮儲運所到楠梓、大社、仁武,地下共埋設8條管線。 其中3條丙烯管線,正是導致2014年高雄氣爆的元兇,深埋地底的石化管線因嚴重腐蝕而洩漏,引發大爆炸,最後導致32人死亡。 管線的末端是位於大社工業區的李長榮化工,進口的丙烯先儲存於前鎮油槽,再沿著一條長達27公里的石化管線,加壓輸送過來。
大社臭: 高雄-大社-逐臭留香臭豆腐世家
戰後為大社村,自民國87年分以莊中大社路為界「保安」及「大社」二村,縣市合併再改制為裏。 保安裏:原大社莊北,以「『保』元宮」(又稱大社廟)保生大帝為名,護佑黎民平『安』(高雄市裏政資訊網)之意。 大社臭2025 地方自治後,獨立為「大社鄉」(1951年8月-2010年12月24日):民國38年底「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暨區域調整劃分辦法」公佈後,分鄉呼聲高漲。 經高雄縣議會1951年5月29日第二次會議決議,分仁武鄉分為大社、仁武兩鄉,並自該年八月生效。 建鄉之前有「三奶壇」及「大社」之鄉名競爭;(原始莊名「觀音山」無人提起),經表決以「大社」為名( 因大社為鄉內社政經中心,日治時期即有大社國小、大社分駐所)沿用至今。 個人喜歡寬麵條比較有口感,煮麵時間剛剛好不會太過軟爛,雖然只有添加幾片蔬菜,但搭配其他菜口味較重的餚味道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