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結果,Ki-44要和Bf109對戰,在空戰襟翼的使用上就可以迴避敵人的攻擊;Ki-60則和Bf109可以對等的戰鬥(這裡指的是格鬥戰)的結論。 也因為進口了Bf109的實機,使日本軍方對於國產重型戰鬥機的必要性有更深的認識,這點來說軍方的考察是非常成功的。 四、將九五式戰鬥機修改成有收納式腳架的輕型戰鬥機,採用馬力更大的引擎或者是德國的DB601液冷引擎。 再來看位於所澤航空發祥紀念館所擺設的「Ha-40」,這是一款仿造德國DB601Aa液冷引擎的日本版。
1888年再遷往現址廣島縣瀨戶內海安藝羣島的江田島。 海軍兵學校的錄取年齡為16-19歲的中學校畢業生。 學制起初是三年制,1927年改為3年8個月,1932年時改為4年制。 後來因為需要大量軍事人員擴充軍隊,兵學校的學制由第66期開始縮短為3年8個月,再後來又縮減為3年3個月(67期)、3年4個月(68期)、3年(69期~71期)、2年4個月(72期)。 海軍兵學校的最高年級生稱為「1號」,其下較低年級生則以「2號」、「3號」、「4號」分別稱呼之。
大日本帝國陸軍: 川崎Ki-45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
1893年(明治26年)5月19日,明治天皇頒布了《戰時大本營條例》(敕令第52號);甲午戰爭爆發後的1894年6月5日,首次設置了大本營。 根據1893年制定的《海軍軍令部條例》(敕令第37號),陸海軍的軍令部門在和平時期是對等的。 大日本帝國陸軍 而戰時大本營條例規定,戰時海軍軍令屬於作為幕僚長的陸軍參謀總長。
- 當時日本開始出現了數個影響日本經濟深遠的巨無霸公司:三井、三菱和住友。
- 憲法規定,天皇總攬統帥權,並賦予軍令長官“帷幄上奏權”,即凡有關軍令事項,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決。
- 甲午戰爭爆發,增設師團,憲兵兵力增加到5000名。
- 在與當時的主力戰鬥機91式戰鬥機對決時,上昇的比91戰慢,但是操縱性能同等優秀,不過發生了3次的空中解體事故而放棄了,這是因為格鬥主義的作祟阿。
- 日本軍方自1925年開始研製坦克,1929年組建坦克部隊。
- 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後,日本法西斯軍部完全控制了國家政府,制定出《國策基準》,宣佈要”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發展”。
這是全世界第一艘專門設計為登陸艇母艦的船隻,也是所有現代兩棲攻擊艦的鼻祖。 日本1940年9月派軍進駐維琪法國所控制的越南北部,切斷了中國賴以取得同盟國軍火的中越鐵路。 1941年4月,日本派遣外交官前往華盛頓特區談判,但談判破裂告終。 而美國則於7月25日凍結日本在美資產,並8月1日對「所有侵略國」實施石油禁運與經濟制裁,英國與荷蘭亦同時實施對日經濟制裁。 對於石油、鋼鐵、工具母機有70%從美國進口的日本來說,這政策極為致命,除非日本將軍隊撤出中南半島,否則日本國內儲存的石油資源將會耗盡。 日本不接受此條件,並稱這三國和中國為ABCD包圍網。
大日本帝國陸軍: 日本軍隊階級
總督府又大力推廣阿薩姆紅茶的種植,讓福爾摩沙茶外銷歐洲與美洲市場。 1900年,三井財閥設立臺灣第一家新式製糖工廠「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新式糖廠至1911年已有11家、1927年增為45家,其中臺灣、明治、鹽水港、大日本、新港、新高等糖廠佔總產量80%。 然而,從臺灣糖業圖(1934年)可見,有部份臺灣人的傳統製糖事業仍以改良糖廍的方式經營。
- 1885年4月,日本與清方簽訂《朝鮮撤兵條約》,雙方皆從朝鮮半島撤軍。
- 海軍兵學校、海軍機關學校與海軍經理學校是帝國海軍的三大軍校。
- 8月15日,日本放送協會播放由昭和天皇閱讀的終戰詔書,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 雖然日本也獲得遼東半島,但在俄國的逼迫下把其歸還給清國政府,之後俄國自己則接管這片地區。
- 1903年以勅令第294號為基礎設立的軍事參議院,是大日本帝國軍中回復天皇重要軍務諮詢的國家機關。
- 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同盟國實施軍事佔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至此“帝國”時期告終。
1868年以後,日本數百年來第一次向西方打開了貿易大門。 歐洲幾乎同時出現了對日本商品和文化迅速膨脹的需求。 富有的歐洲貴族們渾身上下滿戴著各色日本飾品回到國內。 大日本帝國陸軍2025 明治時代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大量外來文化也在這段時期被引進日本。 自由詩就是隨著歐洲文學引進日本的詩歌題栽之一,這種體裁主要是一些長篇的及體現新學術理念的作品。 年輕日本散文家及劇作家爭相獵取新思想,但小說家還是最早把這些理念融入其作品之中。
大日本帝國陸軍: 日本陸軍武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派遣軍隊在西伯利亞東面海岸登陸,直接武裝支援俄國白軍推翻在西伯利亞的布爾什維克政權。 大日本帝國陸軍 1920年協約國撤出俄國,日本軍隊鑑於1920年2月至3月發生廟街事件後與莫斯科布爾什維克政府交涉不果,一直駐守西伯利亞至1922年,並佔領庫頁島北部,直至1925年與蘇聯建交後才撤出該地。 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後,日本法西斯軍部完全控制了國家政府,制定出《國策基準》,宣佈要”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發展”。 最後終於通過發動1937年”七七事變”、1941年”偷襲珍珠港”,將整個東半球推入火海。 還先後將其要侵佔和控制的地域命名為”華北經濟圈”,”日滿華經濟圈”,”大東亞共榮圈”等等。 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一系侵略戰爭行動都是在其”生存空間”、 “戰爭萬能論”、 “民族協和”、 “化學結晶説”與”殖民解放説”等形形色色的、具有東方特色的擴張理論指導之下發動的。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軍服
不過整體來說日本海軍潛水艇部隊在戰爭中沒有取得太大戰果。 很多潛艇與其對商船進行攻擊,卻把目標定為了更加快速而且擁有更多保護措施的戰艦。 1942年(昭和20年),日本海軍的潛水艇擊沉了約克鎮和胡蜂號艦隊航母,一艘巡洋艦外加其它幾艘驅逐艦和艦艇,擊傷瞭如薩拉託加號等。 但是隨著敵方對於保護措施的加強未能保持如此的戰績。 日本海軍的一百八十四艘潛水艇隊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沉了大約一百萬噸(一百七十艘)的商船。
大日本帝國陸軍: 明治維新
部隊實習結束晉升為軍曹軍階,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本科或者陸軍航空士官學校一年零五個月,戰時縮短為一年半。 本科畢業後,以見習士官身份(佩戴曹長軍階)回原部隊實習數個月,實習結束後獲得現役少尉的任命書。 此外,乙未戰爭期間曾短暫命高島鞆之助為臺灣副總督,高島也是為期五十年之臺灣日治時期內的唯一副總督。
大日本帝國陸軍: 日本國憲法への移行
但隨著德軍進攻受阻,加上日本急需資源,大本營便考慮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最終決定向東南亞進發前往掠奪急需的石油資源。 統制派軍人東條英機掌權後,立刻策動了對外用兵,基於他是陸軍身份調動了東北亞的部隊,對中國開展大規模侵略。 此時日本尚處於地區戰爭階段,1937年,武見太郎建造了世界第一臺可攜式心電圖儀,並在1939年發明瞭心向量圖機。 1937年7月7日,日軍策動盧溝橋事變,全面入侵中國,引發中日戰爭。 1882年8月,山縣有朋在一份意見書中認為,目前不存在歐洲各國入侵日本的可能性。 就在這一時期,沙俄將其對外政策的重心從西方移到遠東,準備修建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企圖控制太平洋上的一切國際商業活動,這引起了日本的警覺。
大日本帝國陸軍: 獨立輜重兵聯隊
1903年12月,根據修改後的戰時大本營條例(敕令第293號),在戰爭時期,陸海軍的軍令部門也保持對等的地位。 大日本帝國陸軍2025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27日由大日本帝國與納粹德國及義大利王國在柏林簽署。 此項協定正式確立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同盟關係,並被認為是對美國的警告:要麼保持中立,要麼腹背受敵。 條約中,三國同意在未來10年他們會「支持及與對方互相合作……以期實現她們建立與維持新秩序的目標,以期提倡互惠互利與有關人民之福祉」 。 三國確認對方的勢力範圍,並承諾「以政經與軍事之力,協助任何仍未參與戰爭而被攻擊的一方」。 條約補充1936年的德日協定和反共產國際協定之不足,並消除德國與日本因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起的嫌隙。
大日本帝國陸軍: 日本陸軍發展歷史
引擎為「Ha-140」液冷倒立V型12汽缸,第一公稱出力為1250hp回轉數為2500rpm在高度1800m,第二公稱出力為1260hp回轉數為2500rpm在高度5100m,離昇出力為1350hp回轉數為2700rpm。 最大速度610km/hr在6000m飛出,上升至5000m需要6.5分,實用昇限為11000m,續航距離為1600m。 武裝為機身兩挺Ho-5(20mm)機砲,機翼各一挺Ho-103(12.7mm)機砲,主翼下方可各掛載一枚250kg炸彈。 至於Ki-61為什麼只是升級一些武裝,體重會爆肥這麼多? 德國原廠 DB 601 Aa 或是義大利授權生產版Alfa Romeo R.A.
1936年(昭和11年),1083名陸軍官兵發動「二二六事件」,駐紮在橫須賀鎮守府的海軍陸戰隊被派往東京鎮壓反叛軍,一度衝進首相官邸為救出被困的時任首相岡田啟介。 據說當時米內光政和井上成美參謀長在一年前就預料到陸軍的行為,並且特意把長門旗下的第一艦隊派遣到東京灣。 該校於日本明治維新期間開辦,前身是1868年8月開辦的「京都軍校」,於1874年正式成立。 大日本帝國陸軍2025 該校畢業生均是日本近代軍隊的骨幹,近代日本的陸軍軍官無論大將還是少尉,幾乎都曾是該校的畢業生。 當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學生一畢業即成為奏任官。 陸軍士官學校的學制是兩年預科,然後分兵科,以少尉候補生身份(佩戴上等兵軍階)進入部隊實習5個月,戰時縮短為3個月。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正民主
此外,時任大藏卿的大隈重信與自由民權運動組織互相呼應,也提出了自己的《憲法意見》,這使得他與伊藤博文不和。 而《日本國國憲按》規定了天皇需遵守憲法,並給予議會很大權力,亦遭到了伊藤博文、巖倉具視等人的反對,與大隈的意見一樣,未能獲得最終通過。 在明治十四年政變中,巖倉具視最終以財政政策失政為由褫奪大隈重信參議一職。 大隈垮臺後,松方正義接任大藏大臣和內務大臣,上任後推行松方通貨緊縮,削減政府開支,改革地稅改革、設置有權發行可兌換鈔票的央行日本銀行和兌換制度。 三年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好轉。 年代,日本海軍大概分艦隊派及條約派兩個對立派系,於海軍假日時期的日本政壇上挑起多次沖突。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
但是隨著海軍航空力量的成熟,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戰列艦常常隻能執行對岸襲擊和為航空母艦護航等任務。 大和和武藏在未能到達可以對敵方艦隊進行射擊的距離內就因對空襲而被擊沉。 大日本帝國陸軍 隨著科技技術的轉變,對更大噸位與口徑的戰列艦計畫如超大和型戰艦則被取消。 的建議下日本曾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強調維持達到美國海軍戰艦數量70%(給予日本在決戰中優勢)的要求,而對方則只希望保持在60%。 日本工業輸出的侷限性逼迫日本只能追求在戰艦品質,訓練和戰術上優於對手。
山本少校則測試戰機在猛烈G力下的空戰性能,因為當時陸軍明野戰機學校只會訓練上位、同位、劣位的迴旋戰鬥;經過測試,在水平面的橫向戰鬥中,Ki-43的馬力荷重與翼面荷重完勝九七式。 Ki-27改(九七式戰鬥機改)是因為作為後繼機的Ki-43(一式隼)量產而修改,將Ki-27的機體在減輕的機體。 最大速度為475km/hr,上昇至5000m需要5分40秒,只有試作兩架。
從有人操縱的迴天式魚雷,蚊龍與海龍式小型特殊潛水艇,中型潛水艇,補給潛水艇(大部分為陸軍所用),遠距離潛水艇(不少載有飛機),伊二〇一型高速潛水艇到可以攜帶三架晴嵐攻擊機的伊四〇〇型潛艦。 大日本帝國陸軍2025 1942年(昭和17年)9月9日,伊號第二五潛水艇的藤田信雄兵曹長執行了在整個戰爭中唯一次對北美大陸本土的空襲。 有些其它潛水艇如伊三〇,伊八,伊三四,伊二九和伊五二艦艇遠渡重洋到達了在德國控製下的歐洲戰場。 伊號第一〇潛水艦,伊一六和伊二〇參加了從1942年(昭和17年)5月份開始的馬達加斯加之戰。
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同盟國實施軍事佔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至此“帝國”時期告終。 1941年(昭和16年),日本海軍在戰列艦上的巨大投資促使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同年年底竣工。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後半期也是戰列艦之間進行的最後幾次較量。 1944年(昭和19年)10月25日凌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一隻增援部隊,包括了六艘戰列艦,四艘重型巡洋艦,四艘輕型巡洋艦,二十八艘驅逐艦和三十九艘魚雷艇,在萊特灣海戰中的”蘇裏高海峽之戰”裏開火並且擊沉了西村祥治中將指揮的山城號戰艦和扶桑號戰列艦。 同日在薩馬島之戰中,傈田健男中將旗下的大和,長門,金剛和榛名號戰艦四艘戰列艦在美國海軍驅逐艦與護衛驅逐艦的幹擾下,外加自己對於戰局的誤算未能有效的殲滅對方”塔非三”機動部隊中的護航航空母艦。 與其受到更大的傷亡,美國海軍最終隻損失了一艘護航航母,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