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還鼓勵開墾荒地,1370年並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 大明 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 在地方確立裏甲制,配合賦役黃冊戶籍登記簿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 克拉克:《自治、合法性與朝貢式的政治:高麗滅亡和李氏王朝建立後的中朝關係》,哈佛大學博士論文,1978年。 《明仁宗實錄》卷十五,洪熙元年六月辛丑條:「順則撫之,逆則御之,驅之而已,毋為首禍。違命獲功,吾所不賞。」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年。
或野□□□□□□□□□物,或以捕魚爲業,食肉而衣皮,好弓矢。 是以皇帝敕使三至其國,招安撫慰,□□安矣。 聖心以民安而未善,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一千餘人、巨船二十五艘復至其國,開設奴兒干都司。
大明: 明朝經濟
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六月甲辰,上皇祖考大行皇帝諡曰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建文書法儗一 大明2025 第98頁 (圖書館) -. 《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第二篇 第七章 土木之變與保衛京師 第八章 大明 天順與成化年間的政治變亂〉, 第46頁-第65頁。 伍躍,《外交的理念與外交的現實——以朱元璋對「不徵國」朝鮮的政策為中心》,《明史研究》, 2010。
- 在政治上,其統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賢臣輔佐朝政。
- 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兒干的流官駐軍,至萬曆年間衛所增加至384個。
- 明穆宗革弊即平反冤獄,宣佈“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後,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諫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
- 1550年,韃靼首領俺答進犯大同,宣大總兵仇鸞重金收買俺答,讓其轉向其他目標。
- 監察御史都駐在京師,有事帶印出巡,事畢回京繳印。
當時有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商人來明朝進行朝貢貿易。 有一位奧斯曼商人阿里・阿克巴撰寫了一本遊記,其中記載當時的明朝皇帝正德祕密信仰伊斯蘭教。 大明建立之後,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返社會經濟生產;一方面懲治貪官污吏,就算係皇親國戚,開國功臣都唔手軟。 又分封皇子鎮守各地,佢死咗之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第四仔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皇位。
大明: 明朝時期嘅名人
這次政治風波使反對者被罷官或被入獄,受杖者一百八十餘人,杖死者十七人。 大明初年,因為明初朝貢貿易厚往薄來,造成好多日本人冒充朝貢使者到大明呃錢。 日本實際上係處於割據狀態,冇統一嘅中央政權,好多到中國冒充朝貢使者嘅日本人冇日本政府嘅管轄,朝貢完咗之後佢哋滯留喺中國沿海搶劫。 大明嘅疆域雖然唔及大元,但喺大明前期極盛,北控內蒙古,西到新疆東部,東北控制住女真地區,西南方管轄雲南、貴州,南方建立交趾布政使司。 明朝喺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衛所制度同土司、土官制度。
- 無奈中,他不斷反省,四下罪己詔,減膳撤樂,又在宮中設壇,祈求上天降福消災。
- 其艦隊規模空前龐大,最遠到達東非索馬里地區,擴大明朝對南洋、西洋各國的影響力。
- 明王朝爲榨取更多白銀,加緊盤剝礦工,對閩、浙、贛部分山區實行封鎖,1444年,葉宗留、鄧茂七等發動起義,沉重打擊了明王朝在閩浙的統治勢力。
-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有名的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與倪元瑞等。
- 朱厚照先後任用劉瑾、錢寧、江彬等寵臣。
- 依土立興衛所,收集舊部人民,使之自相統屬。
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明熹宗早期大量啓用東林黨人,加劇東林黨爭,明熹宗因此對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賢趁機干預政治,拉攏齊楚浙黨,號爲閹黨。 1622年,山東爆發徐鴻儒領導的白蓮教起義。
大明: 大明
他們認爲文學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有各個不同的時代,即有各種不同的文學。 竟陵鍾惺、譚元春爲代表的竟陵派主張獨抒性靈,並且乞靈於古人,目的爲“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大明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爲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
大明: 萬曆年代
十一月,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設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品秩皆爲正五品。 朱棣登基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由此成立內閣。 1376年改行省爲承宣布政使司,但習慣上仍稱“省”。 大明 1370年於各省設置一都衛,1375年改爲都指揮使司。 共設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 其中十三個是與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個是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
大明: 人口遷移
王士禛,《池北偶談》:「明太祖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當時錢文中有[大中通寶]。」中華書局,1982年,第20頁。 第一次宗法的轉移,是以靖難後,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在南京稱帝。 大明 使得大明統續從太子朱標系轉入燕王朱棣系。 明代沿襲元代,將人戶分為民戶、軍戶、匠戶三等。 也就是規定全國技術好的手工業工人必須於官營手工業部門服務的制度。
大明: 社會福利
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 明中期,隨着蒙古復振,北方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爲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 鄭成功在南京之戰失敗後退回金廈,於1661年率軍攻佔荷蘭佔據的臺灣,定都東寧。 大明 大明2025 明鄭在政治上以明朝之一部自居,奉南明永曆帝爲正主,以永曆爲年號,但實際統治者爲延平郡王。 鄭成功抵臺約一年後便即亡逝,延平郡王之位續傳鄭經。
大明: 大明風華
朱常洛登基後,面臨着其父朱翊鈞遺留下的嚴峻形勢,朝綱腐敗,經濟凋落,宮內糾紛無休無止,軍力日衰,邊疆喫緊,後金崛起,封疆殘破,大明王朝的江山搖搖欲墜。 而體弱、孤僻、壓抑而又好色的朱常洛又無力挽回即將崩潰的局面。 明光宗僅在位一個月,朝內黨爭和宮闈糾紛更爲尖銳,先後發生了“紅丸案”和“移宮案”。 萬曆帝死後,貴妃鄭氏又竭力籠絡泰昌帝的寵妃李選侍,以獻美姬請封皇太后和皇后之號。 新皇帝朱常洛登基以後,每日沉於酒色,無幾日就一病不起。 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紅丸,九月一日五更時猝死。
大明: 明朝手工業
朱元璋與朱棣開疆拓土,明朝真正的領土版圖,究竟有多大? 永樂大帝朱棣,爲了自己更配得上“大明太宗皇帝”的榮耀,北伐大軍風馳電掣,破雲樓船七下南洋,水陸兩師開始了他疾風迅雷般的開疆拓土。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被稱爲倭寇。 大明 明朝中期,朝廷誤以爲“倭患起於市舶,遂罷之”。
大明: 明朝隆萬改革
徐有貞率軍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佔領東華門,立明英宗於奉天殿,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 明英宗復辟後,略有新政,廢除自明太祖恢復的殉葬。 之後因內部政變流放徐有貞,因曹石之亂誅殺石亨、曹吉祥等人。 明宣宗在仁宗奠定的基礎上,倚靠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及尚書蹇義、夏原吉,組成了志在守成的穩健的統治核心。 大明2025 在解決了前朝遺留的問題後,重點轉向治理內政方面。
大明: 明朝七下西洋
太祖曰:“二寇合,吾首尾受敵,惟速其來而先破之,則士誠膽落矣。 內閣只爲皇帝的顧問,奏章的批答爲皇帝的專責。 內閣大學士一職多以碩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擔任,只照皇帝意旨寫出,稱“傳旨當筆”。 宣宗時期,由於楊溥、楊士奇、楊榮等三楊入閣,宣宗批准內閣在奏章上以條旨陳述己見,稱爲“票擬”制度。 之後內閣地位逐漸升高,權限逐漸增大,到明世宗時,內閣終躍至六部之上。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等率吐蕃諸部歸降,後於青藏地區設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 在完成藏區的統一後,明太祖要求藏民輸馬作賦、承擔徭役[ ],或蒸造烏茶、輸納租米,強調“民之有庸,土之有賦,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劉昭、何銘等人前往藏區設置驛站[ ],1414年,又遣中官楊三寶往藏區招諭各土官恢復驛站,經多年努力終使往來西番的驛道安全暢通。 大明 明初於西北先後設有哈密、沙州、安定、阿端衛、曲先、赤斤蒙古、罕東左等衛。 明朝前期,西北疆界涵蓋今新疆東部哈密一帶。 弘光帝死後,同年六月,故明官吏、縉紳錢肅樂等扶植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建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