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我購買的這臺華為Mate X2 5G典藏版儘管售價高達18499元人民幣,卻並未附贈充電器。 這一部分說得可能有些細碎,但在我看來,正是這些細節才體現出摺疊屏產品間的體驗差異。 總體來看,現在在摺疊屏手機的軟件層面,留給手機廠商這些第一方的工作已經不多了,無論是在大屏的利用還是形態玩法上,大多數摺疊屏用戶急需的功能都已經實現。 廠商們無疑也看出了這一點,米OV聯合BAT成立的「金標聯盟」就是廠商努力的體現之一,至於成效如何,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如果將外屏所顯示的桌面稱為一頁的話,OPPO Find N與華為Mate X2在展開內屏後會直接拉伸這一頁,而vivo X Fold+與小米MIX Fold 2則會顯示兩頁的內容,並且四款產品均無法切換這一設定。
- 這臺摺疊屏手機同樣價格不菲,起售價1980美元,約合人民幣13377元(約15,240港元),將推出LTE和5G版,預計於4月26日開賣。
- Galaxy Z Fold3 5G擁有7.6吋[7] Infinity Flex特大的主屏幕,用戶工作時無需再屈就於小屏幕上,能夠利用大屏幕同時處理多項工作,更能夠同時最多打開三個App進行不同任務[8],加上配備屏幕下鏡頭,即使開啟多個視窗亦不用煩惱被鏡頭阻擋。
- ▲在設定中亦有一些影片效果增強功能,供用家自行選擇是否開啟,筆者就覺得開啟了欣賞影片效果確實更為吸引。
- ▲ 實際可用記憶體可因手機/平板電腦/相機/電腦出廠配置而有所不同,出廠配置包括已預載之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
- 不過與 12S Ultra 時一樣,筆者覺得 Mix Fold 2 的相機,拍攝出來的效果也仍然維持在小米一向旗艦手機的相機水平,未見有太大突破,也不太感受到採用 LEICA 鏡頭後的「奶味」,同樣筆者也只能寄望下代如果仍然使用 LEICA 鏡頭的話,這方面可以有所突破吧。
Galaxy Z Fold4 擁有 120Hz 動態熒幕刷新率與更高亮度。 我們會在不同情景下使用手機,當然重視智能手機的耐用程度,特別關心的是這些摺疊式手機都有中間的對摺鉸位。 最新推出的 Samsung Galaxy Z Fold4 與 Z Flip4 均配備了極為堅固的 Armor Aluminum 鋁合金邊框隱藏式鉸位,以及採用獨有的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玻璃作為機面屏幕及機背,令耐用和抗跌度程度獲得提升12%。 Samsung 更為兩款手機的對摺位置,做過嚴格的耐久性摺疊測試,屏幕可作 20 萬次摺疊,日常使用更可長達 5 年,成為目前最堅固的摺疊屏幕手機。 而兩部手機都配備 IPX8 抗水認證,在不同情況下都讓用家安心使用。
摺手機: 網絡生活
▲另外,與其他摺機一樣,當大家想以主相機進行自拍,或者拍攝別人時也想讓對方預覽拍攝效果是否符合心意,也可以在主屏操作相機,並在外屏顯示實時預覽畫面。 ▲作為採用 LEICA 鏡頭的小米手機,Mix Fold 2 與 12S Ultra 一樣,也設有「徠卡生動(下文稱生動)」及「徠卡經典(下文稱經典)」兩種拍攝風格。 ▲而以外屏瀏覽影片,正面瀏覽時效果算是不錯,但當側面瀏覽時,似乎色彩會變得有輕微偏藍,但對整體瀏覽觀感影響不算十分大。 ▲至於主屏方面,就採用了 8.02 吋可摺式柔性熒幕,同樣採用了幼邊框設計,而熒幕邊位亦明顯為了保護熒幕而加入了加固膠邊。
▲另外,主屏的鍵盤亦經過特別設計,像英文鍵盤中,較接近中間的 G、V 及空白鍵,在左、右兩邊的鍵盤都設有,方便大家以雙手打字時更舒服。 摺手機2025 ▲機背就用上了強化玻璃物料並加入磨砂工藝,拿在手上手感不錯,而且可以防黏上指紋,不過就比較易黏塵,而且會比較跣手。 適逢香港政府派發消費券的第一期 $2000,《香港01》科技玩物記者就另外精選了市場上現價$2000 以下、性價比不俗的 10 部智能手機供大家參考一下。
摺手機: 單手錄影,更好
Galaxy Fold打開狀態下屏幕為7.3吋,摺疊狀態下小屏幕為4.6吋。 試用過Galaxy Z Fold5後,筆者覺得單是雙軌式鉸位設計的改進,已經比上代的Galaxy Z Fold4出色,主熒幕亮度的增加,也加強了觀看的體驗。 總括來說,Galaxy Z Fold5是現時功能最全面的「大摺」手機,無論工作或娛樂用途也勝任。
霧光黑延續了Samsung獨特的設計傳統,而霧光綠則反映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此外,Galaxy Z Fold3 5G及Z Flip3 5G用戶更可獲尊享服務[5],包括提供7日24小時全面支援服務的Galaxy Z禮賓服務、提供一次免費原廠主螢幕保護貼服務[6]、手機資料轉移和為Galaxy Z 客戶到訪服務中心時提供預留快線服務等。 ▲Find N 的主介面,與其他 Oppo 手機分別不大,同樣是採用最新的 ColorOS 12 介面。 ▲Oppo Find N 亦支援自家的記憶體招展功能,在有需要時,用家可將內置儲存空間最少 3GB 最多 7GB 撥作記憶體使用,令系統可以擁有更佳的多工作業能力。 ▲至於遠攝鏡方面,同樣在日間或室內進行拍攝,效果依然不俗,但在低光或夜間進行拍攝,相質就明顯差了一截,相信應與光圈較細,吸光較少有關。 ▲至於用超廣角鏡進行拍攝,日間及室內拍攝效果仍然十分不錯,但在夜間或低光環境下拍攝,細緻度就明顯下降了。
摺手機: 產品操作模擬器
一個普遍的疑慮是耐用性,手機這樣摺來摺去,屏幕和鉸鏈看起來很容易壞。 而且柔性屏如果沒法像傳統屏幕那樣在表面覆蓋玻璃,怎麼保護屏幕也是個大問題。 這款nubia α採用了一塊4吋的柔性屏,為了滿足彎曲需要屏幕共有11個分層,屏幕厚度卻只有0.64mm。 摺疊屏幕後,手機支持「鏡像智拍」雙屏預覽功能,比如你用手機給對像拍照,她能從手機背面的小屏看到自己的實時影像,方便擺pose。
全新的Rotate All Apps功能更能把所有應用程式隨時轉換成不同的UX,讓用戶即使橫放或直放手機時都能夠享用最佳的使用界面。 於全新的One UI 3.1.1上,用戶亦可以首次在摺疊屏幕手機為應用程式設定長寬比,在瀏覽朋友的動態及照片時,屏幕邊緣將不會再出現黑色邊框,讓用戶能夠享用特大屏幕的每一吋空間。 於通訊或電子郵件應用程式上,App Split View更能在屏幕左方顯示訊息列表,而右方則會顯示用戶所選擇的對話框,讓用戶在手機上亦能獲得與平板電腦一般的使用體驗。 Galaxy Z Fold3 5G及Z Flip3 5G與普通手機最大的區別,莫過於其摺疊式的屏幕。 Galaxy Z Fold3 5G擁有7.6吋[7] Infinity Flex特大的主屏幕,用戶工作時無需再屈就於小屏幕上,能夠利用大屏幕同時處理多項工作,更能夠同時最多打開三個App進行不同任務[8],加上配備屏幕下鏡頭,即使開啟多個視窗亦不用煩惱被鏡頭阻擋。
摺手機: 摺屏加 Pop-Up 相機!Oppo 全新手機專利曝光
▲今次小米 Mix Fold 2 的鉸位,設計上其實與 Lenovo 之前應用在 Moto 摺機的摺法差不多,而鉸位外方自然也是採用了金屬物料保護。 Galaxy Z Fold3 在加入 S Pen 支援之後,其定位更傾向於 Note 系列的實用/商務定位,但如果是面向大眾的摺機產品,新推出的 Galaxy Z Flip3 或會是更多人的摺機入手選擇。 首先要講的是 Samsung 摺機的原點、Galaxy Fold 系譜的新成員 Galaxy Z Fold3,其繼續採用雙屏內摺式設計,裡面的主屏幕展開為 7.6”、外面的副屏則繼續是 6.2”。 該機相機配置獲Leica影像加持,搭載5,000萬像素主鏡頭、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以及2倍變焦長焦鏡頭。
摺手機: 三星 Galaxy Fold
▲Oppo Find N 的主相機採用 3 鏡頭設計,分別是:最高拍攝 5,000 萬像素的主攝鏡、1,600 萬像素可拍攝 123 度視角的超廣角鏡、以及 1,300 萬像素的遠攝鏡。 ▲在此模式中,上方會展示拍攝即時畫面,而下方黑色面板會展示不同設定參數,包括:倍速、時長及更多專業參數,而設定倍速及時長時,前者系統會顯示拍攝哪種類型影片需要使用何種倍速;而後者就會展示採用指定時長時可拍攝多長時間的縮時影片,這些提示都令大家可以直覺式拍攝縮時影片,極為細心。 ▲至於播放音樂時,當屈曲熒幕時,就可以在上方顯示歌詞,下方就用於操控音樂播放,但同樣此功能只支援少量音樂播放程式。 ▲不過這個懸停模式,支援的軟件極少,基本上現時只有中國推出的影片串流平臺纔可支援(例如:優酷視頻),筆者試過在 Find N 上以 YouTube 播放影片,是用不到這項功能的。 而在充電速度上,由於四款產品的電池容量接近,因此充電功率的大小就成了影響成績的主要因素。 Vivo X Fold+憑藉80W快充在30分鐘內即可將手機從1%充至98%,緊隨其後的小米MIX Fold 2則在30分鐘將手機充至86%。
摺手機: LEICA 相機加持成像中上
▲平常單手操控,Find N 由於機身較闊,所以較難按到熒幕另一邊,但 Z Fold3 機身較窄,要點到就輕鬆得多。 夜景模式下,OPPO Find N有輕微的過曝傾向,華為Mate 摺手機2025 X2的色彩依舊寡淡,而小米MIX Fold 2的成片中房檐處的暗部細節有明顯的丟失,整體觀感最為舒適的還是vivo X Fold+。 雖然一些便宜的型號可能提供的規格和整體性能不如價格高的選項,但如果它們滿足你的所有其他標準(螢幕尺寸/解像度、電池壽命等),它們仍然值得考慮。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電訊商提供上臺月費買機計劃,因此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付清你的設備,而不是必須拿出所有的錢來預付。
摺手機: 操控手感與 Z Fold3 各有優點
不過相片仍算十分乾淨,未見有明顯雜訊,不過超廣角鏡的色溫仍然未能與其他兩個鏡頭同步,而且亮度亦相對較低。 ▲在日間時,筆者以主攝鏡,並分別是「生動」(第一張)及「經典」(第二張)風格拍攝,大家可以見到兩者分別其實不大,不過生動風格中,相片會比較「利」,而且色彩會比較濃;而經典風格中,相片的 HDR 效果就不會太過份,色彩亦屬自然風格。 ▲至於顯示質素方面,筆者先測試外屏,大家可以見到採用了 OLED 熒幕的外屏,顯示質素十分不錯,文字顯示清晰銳利,可視角度亦高,表現不俗。 ▲以主屏使用手機時,它設有不同提升多工作業效率的模式,像上圖般,用家可以用全熒幕開啟一個程式,再以浮動視窗瀏覽另一個程式的內容。 Samsung Galaxy Z Fold4 配備有 7.6 吋的主屏幕,在對摺時是面積與一部傳統手機相約,但打開之後可給用家更大屏幕面積的使用體驗。 更纖薄的隱藏式鉸位、更輕的重量和收窄的邊框令手機更為輕便,用家攜帶外出更為輕便,而屏幕亦同時變得更為寬闊。
摺手機: 訂單 & 服務資訊
▲至於相機介面,筆者就覺得它的設計做得比較好,像使用外屏(第一張)時,介面就與一般小米手機的相機介面差不多;但當使用主屏(第二張)時,介面就會變成較方便雙手操控,而且瀏覽影像的區域亦大得多,更方便進行取景。 市場上的摺機,有些用家仍然在猶豫是否入手,其實原因不一定是定價,更重要的可能是柔性熒幕摺起時會出現摺痕,影響瀏覽觀感。 Oppo Find N 就採用了全新的擬推式鉸鏈設計,鉸鏈當中含有 136 個組件,不但令開合時十分暢順,而且攤開使用時摺痕確實很難察覺得到,筆者拿來 Samsung 的 Z 摺手機 Fold3 來比較,確實是發現了 Oppo Find N 摺疊熒幕設計確實十分優異。 換言之,Oppo Find N 的摺疊熒幕,確能展示出與一般直板手機幾乎無異的視覺體驗,擔心有摺痕的用家就不用再有此憂慮了。
摺手機: 特別鉸位 + 不同摺法 = 近乎隱形摺痕
Galaxy Fold的外形和華為Mate X整體類似,最大的不同是摺疊方向——Mate X是向外摺疊,Galaxy Fold則是向內摺疊,像一本書一樣打開,從小屏變大屏。 三星的摺疊屏手機比華為早幾天亮相,在MWC前一週,三星在Galaxy S10的發布會上冷不丁掏出了Galaxy Fold,給了三爽粉一個大驚喜。 ▲筆者在沙田,將 csl 5G SIM 卡放入 Mix Fold 2,並以 Speedtest 測試速度,結果下載及上載速度,分別錄得 150Mbps 及 35.8Mbps,算是合理水平。 ▲SIM 卡槽可放入最多兩張實體 Nano SIM,並支援雙卡雙待功能,不過就不支援以記憶卡擴充儲存空間了。
摺手機: 小米12、iPhone14未算驚喜!摺機陸續有來 2022值得期待10大手機
雖然我們本次選擇的四款摺疊屏機型都採用了橫折設計,但它們的相同之處也就僅限於此了。 考慮到摺疊屏產品的結構更加複雜,我這次會從尺吋、重量、摺痕這幾方面來分開討論。 一般來說,在選擇螢幕尺寸時,越大越好;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你必須購買一個巨大的設備,如果你不想要或不需要。 考慮你的使用情況 – 主要是做網頁瀏覽或在線遊戲,你可能想要一個更大的螢幕和更高的解像度,因為這將使一切看起來更清晰、更生動。 說到底,大眾消費品最終還是要放到市場上檢驗的,等三星和華為的摺疊屏手機真的開賣發貨了,我們再來看看這個黑科技產品是否代表着未來趨勢吧。
▲Find N 基本上只有在熒幕摺曲時,才會在摺位見到少許波浪紋,此時才會發現摺位,所以基本上是完全不影響日常使用觀感,這方面 Oppo Find N 做得十分出色。 ▲至於打開機身後,Z Fold3(左)與 Find N(右)其實差不多大,相比之下 Z Fold3 採用較直身的設計,而 Find N 取向就較橫身。 ▲在未打開機身時,單手拿機 Find N 與 Z Fold3 其實分別不大,但 Find N 由於機身較短,所以單手拿機手感更實在安心一點。 近年不少廠商都開始進軍摺疊熒幕手機市場,亦視摺機纔是新一代的旗艦手機,而中國品牌 Oppo 亦在近日宣佈正式進軍摺機市場,推出旗下首部相關機款 Find N,外型就夠特別,用起來又感受如何呢? 截至文章發布,OPPO Find N提供定金優惠活動,100元定金可抵700元,8GB+256GB版本到手價為6999元人民幣,還可以額外獲贈官方保護殼及80W SuperVOOC車充。
摺手機: 手機情報站
就我們已有的手機使用場景來說,我們現在還無法想像在甚麼場合下會用到摺疊屏手機,以及有哪些我們日常必備的app需要使用到摺疊屏。 此前摩托羅拉申請的摺疊屏專利也展示了類似Razr V3系列的摺疊模式,和上文其他品牌邏輯相反的是,摩托羅拉專利顯示的是把一個正常大小的屏幕摺疊成體積更小的手機,便攜性將成為最大優勢。 由於在MWC上展出了實物(技術展示用機)供媒體上手試玩,Mate X目前還是走在了所有品牌摺疊屏手機的前頭。
不過大家要留意的是,小米 Mix Fold 2 雖然一般使用時問題不大,但在高效運作時手機仍會出現容易發熱的情況,這一點大家使用時就要留意了。 至於電量方面,它內建了 4,500mAh 容量電池,官方表示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上一日以上,而筆者個人使用體驗中,亦確實發現在一般使用情況下,只要不是瘋狂追劇或者打機,用上一日問題不算太大。 而且即使無電,它亦可支援 67W 有線快充功能,只需要 40 分鐘就可以將電量充滿至 100%(使用原裝火牛及 USB-C 線),所以使用上大家亦不用太擔心。 時下不少的摺機,都是主打以不同的使用模式,迎合不同場合下的需要,令多工作業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而一般的模式就是:折疊時單以外屏使用手機,方便進行單手操控;完全展開較大的主熒幕,方便以大熒幕打機或瀏覽內容,或者分割大熒幕為 2 至 3 部分,並同時執行數個程式,並在程式之間進行內容互動。
▲Galaxy Z Fold4全新工作列,提供類似個人電腦的操作介面,只需在屏幕下方的捷徑欄就可打開常用或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 Galaxy Z 摺手機2025 Flip4和Galaxy Z Fold4均採用高通(Qualcomm)最新推出的芯片Snadragon 8+ 摺手機2025 Gen 1,是目前的Android手機中效能最好的處理器。 兩者的外觀設計均與其上一代差不多,但據三星指,由於Galaxy Z Fold4的轉軸更纖薄,其重量較上一代輕了8克,只有263克。
摺手機: 比較不同型號
▲另外,Find N 亦設有夜攝模式,筆者試用後見到,在低光或夜間拍攝,使用夜攝模式拍攝明顯可獲得更好質素的相片,連天空的雲都可見到,這在一般模式下拍攝是拍不到的。 ▲上述兩張日間拍攝相片,第一張是一般模式下拍攝,而第二張就採用 50MP 模式拍攝,大家可以見到在不放大情況下,兩者質素差不多。 ▲在設定中亦有一些影片效果增強功能,供用家自行選擇是否開啟,筆者就覺得開啟了欣賞影片效果確實更為吸引。 ▲至於主熒幕方面,尺吋為 7.1 吋,也是採用幼邊框設計,不過相比機外副熒幕,由於較為脆弱,所以就加入了膠邊作保護。 摺手機2025 ▲要提升工作效率,在大熒幕上同時使用多於一個程式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所以 Find N 亦設有分割熒幕的功能。
摺手機: 華為/小米/OPPO/vivo 摺疊屏手機全面比較 價格高低各取所需
華為 Mate Xs 2 作為華為推出的摺疊手機,採用了跟 Samsung 不一樣的設計,手機是使用了外屏設計,好處是用家可以直接把螢幕打開而不用在手機配置兩塊螢幕。 手機採用了上代的 Snapdragon 888 4G,還支持 66W HUAWEI SuperCharge 快充,可說是現時摺疊手機中擁有最快快充的手機。 在最近一段時間,可折疊手機一直是熱門話題,特別是自從 Samsung 和 Motorola 等發佈了他們的手機。 雖然對可折疊設備的長期可靠性和耐用性仍有疑問,但許多消費者都渴望得到他們的手,但購買一個可能很棘手。
摺手機: 設計
也要考慮你需要多少內部存儲空間;64GB 一般足以滿足日常使用,但如果影相或拍片較多,那麼 128GB可能會是更好選擇。 這可能是如今選擇任何設備時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更不用說可折疊手機了。 電池壽命將取決於你的設備使用多少電力,以及你是否利用了省電功能,如 Dark Mode 或 Android 10 起具備的電池限制設定。 「目前這個階段看來,摺疊後屏幕變大,和可以摺疊,並沒有帶來用戶體驗上的巨大提升。」沈義人說,如果想買的人足夠多的話,OPPO會考慮量產。 和華為、三星的方案不同,柔派只有一塊7.8吋大屏,向外翻摺變成手機尺寸。 從現場上手畫面來看手機流暢度還不錯,但是摺疊之後機身中間的空隙非常大,整個厚度達到15mm。
摺手機: 服務資訊
在預算範圍內找到完美的可折疊手機並不容易;有太多的選擇和功能需要考慮。 為了使這個過程更容易,我們總結了一些標準,也提供一些推薦,希望可以幫助你選擇合適的可折疊手機。 ▲至於夜間拍攝時,大家即使未放大相片,都會見到以 50MP 模式(第二張)拍攝的相片,清晰度及亮度也比一般模式(第一張)高,色彩亦同樣較自然。 ▲而當筆者放大一般模式(左)及 50MP 模式(右)拍攝的相片來瀏覽,大家就會見到兩者的分別仍然十分輕微。 ▲此外,在打機或者睇片時,這個「全局側邊欄」就會變身與遊戲或影片相關的功能,例如:瀏覽影片時,除了可以快速開啟常用程式外,更設有影片工具箱,當中可以截取影片圖片、辨識影片中的 BGM、甚至開關 2K 極清播放、Dolby Atmos 音效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