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宮除為道教宮廟,亦按「三教合流」的理念,兼祀儒、釋二教聖賢。 地理位置海拔二八五公尺,地理環境優美,譽為「指示諸生行正路,南傳大道說玄機」的天下第一靈山。 從山下遙望指南宮、氣勢宏偉、殿宇縱空、有「深山藏古寺,蒼茫接雲霄」壯濶之感,沿著登山步道登臨而上,遠眺大臺北平原遠山近景,盡收眼底,秀麗風光,令人心曠神怡,確實是具足代表性的宗教聖地,而且也是遊客嚮往的觀光勝地。 指南宮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山麓,創建於1890年,由淡水知縣王斌林自山西永樂宮分靈來臺。 原為茅草建構,歷經前賢精心擘畫設計、重修擴建,成為現在的規模。
活動詳情可到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或親山步道主題網查詢。 山櫻花是暖溫帶的地理指標植物,早春開花、花凋謝後才會長出當年新芽的特性,都是暖溫帶植物的特色。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在臺灣地區原本要在海拔1,000公尺的山區,纔是屬於暖溫帶的生態環境,但臺北地區冬天因東北季風盛行,天氣常常陰雨綿綿,氣溫比臺灣其他地區平地寒冷,較接近中海拔的氣候,因此偶而可見原本在中、高海拔纔有的植物,此為所謂的北降現象。 在海拔200至300公尺左右的猴山嶽,能欣賞到櫻花盛開的景緻,歸因於季風氣候的北降現象,也是臺北市民得天獨厚的福氣。 「親山護照」詳細列出每一條步道的路程、交通及特色,讓市民朋友易於前往,同時在步道中設置打印臺,完成步道健行的朋友可以在護照上留下紀念。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附近可選擇的住宿飯店
指南宮步道沿途有造型典雅的石燈籠分列步道兩旁,加上從步道入口的牌坊、途中的終南亭等,不難發現步道的興建起於日治昭和年間,有著濃鬱的日式和風建築風格,極為古樸典雅而珍貴。 迎仙亭,位於指南宮站旁,它的特色除了涼亭周圍的噴水池是一條金龍以外,在廣場的地方,還有十二生肖的石雕座椅及涼亭身後的水濂洞,都是值得一拍的場景。 植物 步道兩旁古木參天,從終南亭到橫跨石階、如石柱拱門的大亭之間,種植著大排竹柏,有如綠色長廊。
在臺灣能夠搭乘纜車的機會真的不多,尤其又可以享受在天空中悠遊,俯覽臺北盆地之美的樂趣,所以貓纜本身就是一個不能錯過的貓空景點之一。 特色短評:樟樹步道全長約1.5公里,步道路況單純,單程約半個小時就可輕鬆走完,這裡保留舊有的農村設施,可以感受早期農家的簡樸生活,隨著步道階梯的高度逐漸上升,轉身後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茶園。 3月左右,還有機會看到黃澄澄的魯冰花,在中秋節前後,則有機會看到橘色與粉紅色交織的波斯菊花海。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臺北深度四日遊
沿途以營造古樸的農村風情為主題,如相思炭窯、豬舍、牛車、茶園、埤塘、穀倉、土角厝、茶園、菜園等羅列其中,蘊含著當地人文歷史,隨著季節、花卉、作物收成,步道呈現多元豐富的面貌,值得民眾前來品味體驗。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譬如指南茶路親山步道等,這些步道連結了人文史蹟、自然生態等各項觀光資源,同時也提供生態導覽解說、親近山林等活動,使民眾能有與大自然接觸、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在指南路、萬壽路等產業道路尚未修建前,居住在貓空、指南宮的居民,都以古道作為對外聯繫的路徑。
- 飛龍步道沿途綠意盎然,步道環境清幽,雖然目前沒開放,但還是有許多人在走這步道。
- 而粉色段就是當日的目的地,走過以後,才發現是一段極為好走且可以只走斜坡的路段,對於不喜歡爬階的老弱婦孺,也能輕易踏上指南宮站最高點來欣賞風景。
- Source:KKday|vera許多人到指南宮都會想要以爬山的方式進行,但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其實僅為臺北大縱走的一部分(臺北大縱走第七段),由許多的小步道構成,全長約1.92公里。
- 現有登山健行步道縱橫交錯,加以全區坡度不陡,安全易登,很適合全家一道輕鬆來爬山,為盛暑好去處。
- 奈何小朋友堅持要到山下喫麥當勞,本想說父子在山上混晚一點計畫也就泡湯。
指南宮千階親山步道,不像臺灣一般登山步道,而是有著濃濃日式寧靜、典雅、莊嚴、簡樸的神社氛圍。 步道建於日治時期,步道沿途有日式風情的石燈籠,走在 1200 階石階上,兩旁有竹柏、櫻花樹、楠樹等提供庇蔭,不時還有座椅供休息小憩,不只夏季涼爽,這裡還是賞櫻、賞桐花的好去處,是條親子皆宜的休閒登山步道。 貓空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亦有許多能夠親近自然的近山步道,貓空地區內目前主要有樟山寺步道、指南國小步道、三玄宮步道、樟湖步道及茶展中心步道等登山步道,沿途經過許多重要景點與寺廟。 而「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指南茶路親山步道」目前則為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為配合貓空地區發展所規劃之二格山系登山步道之一環。 位於新店碧潭旁的獅頭山,海拔約221公尺,由三個山峯相連,登山入口眾多,多數健行遊客會選擇從捷運碧潭站下,至能仁家商登山口上山。 步道以木階梯及石階梯組成,步行途中有濃密茂盛的大樹綠蔭遮蔽,溫度涼爽、空氣清新,三個峯頂皆設有觀景涼亭,分別為獅子壽亭、青年亭及長壽亭,可在涼亭欣賞碧潭、新店溪、青潭堰等景觀,下山後還可順遊碧潭,將山水風光一次享盡。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臺灣山系步道列表
特色 大成殿步道種植了數以百計的山櫻花,為木柵地區最著名的春遊賞櫻景點。 四、五月間還可來此賞「五月雪」桐花,落英繽紛地散落在鋪有碎石和枕木的步道上,更覺浪漫唯美。 地形地貌 從指南溪畔的指南宮牌樓起登,初始的「指南宮步道」大抵沿著「指南山」西北稜上升(34m~260m),上抵指南宮旁的指南山。 其後開始沿著「指南路三段157巷」腰繞,高度維持在260m~280m間。 然後從「大成殿步道」開始下切到指南溪底的「指南路三段」,沿溪續走一段公路後,接上「茶推中心步道」越過指南溪,開始從溪底爬升,繼續上行至步道最高點的「茶推廣中心」結束。 約1200級的石階,普通民眾若想一氣呵成走完,會是相當大的考驗。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貓空 交通方式
從茶展中心步道走過來,我們會先下到指南溪旁,這裡有一處「觀瀑亭」,指南溪在此出現高地落差而形成一處瀑布。 由於這一天我們父子下午3點才從政大出發,走到觀瀑亭已經下午5點,天色漸黑我們也就只能簡單遊憩一下,然後趕快往山上走。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過指南溪後,步道就一路陡上,大約600公尺的距離,上升150公尺高度,全程是階梯步道。 步到最終點是貓空土地公廟,至此就接上貓空一帶的山區道路。 臺北大縱走第七段,政大後山到貓空間的近乎環狀「倒C型步道」。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臺北大縱走第七段路線介紹
臺北近郊有許多親山步道,交通也很方便,無論是捷運或公車都可到達,是週休二日出外踏青的好去處,可選擇一條適合自己體能的步道健行走走,消除一下工作壓力,徹底舒暢身心。 從中間大殿的左側廊道,即通往貓空纜車指南宮站,若不打算走完臺北大縱走第七段,又不想走回原路,也可以從貓空纜車指南宮站搭乘纜車再轉乘公車下山。 指南宮步道全長約1.92公里,從指南宮牌樓登山口步行至貓空纜車指南宮站,不行經指南宮的自然園區約1.3公里,共1397階,又名指南宮千階親山步道。 不論是以指南宮步道,還是飛龍步道做為起登點,搭乘大眾運輸方式皆相同,Sora 是從捷運麟光站旁的「麟光站」搭乘指南客運282,至「政大站」下車,再步行至指南宮步道起點。 臺北大縱走第七段,由多條親子同遊等級的步道組成,如果想一口氣走完,也要一點體力與腳力。 但如果能拆開來走,我覺得也是挺不錯,不需要把爬山搞的像行軍打仗。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一) 指南宮竹柏參道(指南宮千階親山步道)
又一家寵物友善餐廳,這同時也是編輯個人很推薦的店家,以往週末與親戚聚會如果是在貓空,通常晚餐就一定會在這裡搞定,不用懷疑,因為就是菜好喫囉! 「貓空龍門客棧」是一家比較現代化的餐廳,沒有過度的裝潢,卻也不像一般鄉野自家餐廳比較隨意,個人覺得環境上相對舒適些,重點是料理水準,的確可以收服味蕾。 北部非常知名的「指南宮」又稱「仙公廟」,為道教聖地之一,大家如果有聽過「八仙過海」的故事,裡面有一位叫「呂洞賓」,就是這間廟的主祀神仙,相傳經常顯化民間,濟世渡人、解難救厄,因此擁有不少信徒前來參拜。 提供雙北敬老卡旅遊資訊,讓您一卡在手輕鬆就出門,專屬銀髮資訊、跨出家門感受、銀髮分享回饋。 土地公廟連接茶展中心步道與貓空壺穴步道,往下走即為壺穴,不過當天的壺穴步道過了吊橋後的路況在維修,因此很可惜的沒有看到壺穴景緻。 壺穴河谷地形是大自然神奇的傑作,溪水潺潺,歲月悠悠,讓人感受到力與美的展現,稍後原路折返至十字叉路,取右往指南路3段下山方向。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樟樹步道
幸好步階寬敞,兩旁還有櫻花樹、香楠、大葉楠等天然林夾峙,古木參天,蔭深歩道,環境清幽宜人,路旁也不時有座椅供人歇腳,因此成為登山健行、朝拜禮佛、享受芬多精洗禮的最佳路徑。 白鷺鷥山、明舉山、康樂山親山步道:三座山在大湖公園與老樹的簇擁下,形成三段串連的親山步道,也是內湖區居民經常運動、健身、聚會的地方。 上坡路可俯瞰臺北盆地,稜線主步道高低坡度變化極大,步道內多處需攀繩而過。 五指山系涵蓋內湖、士林與中山三區,其外型並不如名一樣有五指的形態,山勢較偏橢圓橫長的樣貌。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指南宮
從茶展中心路旁依山坡循著石階棧道而下到大坑溪,步道旁有解說牌,沿途包含許多低海拔植物與動物,提供市民親近大自然、認識生態環境的機會。 神靈赫濯世無儔,一上仙山景倍幽;暮色迷茫連夜雨,燈光萬盞眼中收。 (指南宮夜景─林天進)走完石階步道,來到臺北市極負盛名的指南宮。
告別大雄寶殿繞向後山,過了大成殿之後約百來公尺,有一條大成殿步道,是由碎石和枕木鋪成;登山口附近岔路是以香楠、大葉楠為主的天然林,還種植了數以百計的山櫻花,為木柵地區最著名的春遊賞櫻景點。 山上著名的指南宮,逢年過節更是湧入大量信徒,有著「天下第一靈山」的稱號。 多條完善的登山步道,加上貓纜通車後,交通更加方便,讓貓空成為臺北近郊熱門的一日遊景點。 茶展中心步道又稱為茶香環狀步道,與健康步道分別為不同路線,但皆會抵達馬路端即為指南路三段,步行一段可以抵達大成殿步道,大成殿步道之頂就是指南風景區,也就是綠光平臺。 雖然講起來很遠,但實際上走起來不算太累,除了大成殿步道較陡峭外,其他路線都是相當平緩好走的。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2025 銜接到樟樹步道後,大約步行10分鐘就可抵達,並不會太遠,沿途的風景也是相當漂亮的。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臺北市農業主題網
相傳指南宮奉祀的主神呂純陽祖師,係於光緒八年(1882),艋舺縣丞王斌林來臺履任時,自山西永樂宮分靈渡海迎奉來臺。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2025 初時呂仙祖由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剝皮寮王家崇奉於「玉清齋」,開堂濟世,仙鸞顯化,靈應著名,各地百姓紛踴前來,祈求神靈保佑,解厄消災。 特色短評:軍艦巖位於石牌的榮總正後方山區,嶺上突出的巨巖聳立在山巒之間,乍看如同海上艦艇,因此得名軍艦巖。
而「大成殿步道」、「茶香環狀步道」串起來的就是這段V型下切與上升路段。 從大成殿步道下方的出口處,接下來我們必須沿著指南路三段的車道走約550公尺,然後會抵達「茶展中心步道」入口。 從貓纜指南宮站後,我們必須沿著車道走約500公尺,這條路是「指南路三段157巷」,就是從指南路三段到貓空纜車指南宮站的車道。 而在馬路的旁邊,我們會發現一條不起眼的階梯登山步道,這條步道就是「大成殿步道」。 步道入口處有臺北大縱走指標,但沒看到大成殿步道的標示,因此走大縱走的朋友要小心錯過。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旅遊 熱門新聞
純陽寶殿爲呂祖在世間駐蹕的行宮,是祈福消災、廣化羣生的功德道場,配祀張延鞭祖師、王天君,中懸著「天下第一靈山」的牌匾。 指南宮的地理位置台山第一就是張延鞭祖師降乩擇定的,信眾尊稱張祖師為「護國禪師」。 從最早供奉呂祖的純陽寶殿外,陸續完成了大成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地藏王寶殿,可謂五殿同立。 隨著山勢而上,搭乘貓纜還有個特別的水晶車廂,大概3-4臺會有1臺紅色纜車的塗裝,地板是全透明,如果有機會遇上的話,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特色短評:在距離臺北信義區101不遠處就有這樣像翠綠仙境,老磚砌成的小拱橋,涓涓溪水流淌,岩石上遍佈或青或綠的苔蘚植物,倚靠橋樑上看像遠方,就像從古裝劇裡走來般的仙氣,而且,這個拍照點距離入口處不遠,相當容易到達。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貓空景點|指南宮站,走訪「指南宮」仙公廟,探訪臺北好風景
以貓空纜車站為出發點,步出貓空站左手邊即設有一處面積260平方公尺之站前廣場,可提供民眾集合停等,準備下一段遊程,再往下走入樟樹步道,進入人車分道空間,是目前全市第一條全平緩型式之步道,無論年長者或小朋友,都能輕鬆走完全程。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以指南宮為中心主軸的步道位於二格山系西北側的猴山嶽山上,是通往貓空、樟湖及二格山區必經之地。 沿途有造型典雅的石燈籠分列步道兩旁,加上從入口的牌坊、途中的終南亭等,不難發現步道的興建起於日治昭和年間,有著濃鬱的日式和風建築風格,極為古樸典雅而珍貴。 樟樹步道前身為貓空地區四通八達的保甲路線之一,近年搖身一變成為當地最具特色及最熱門的登山步道。 樟樹步道於規劃之初,考量當地農產運輸及民眾登山健行之用途,結合兩者所需規劃出平緩型步道,極適合各年齡層休憩、賞景、共遊。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旅遊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girlVSworld/
千階親山步道也十分適合拍照,就像置身宮崎駿的動畫裡,十分有意境~而一路上也會有許多針對臺北大縱走、指南風景的介紹簡介可以觀看,一點都不無聊。 Source:KKday|vera許多人到指南宮都會想要以爬山的方式進行,但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其實僅為臺北大縱走的一部分(臺北大縱走第七段),由許多的小步道構成,全長約1.92公里。 而實際要到指南宮,從牌樓出發,步行至指南宮的部分僅1397階石階(約1.3km),因此需要爬的地段又名指南宮千階親山步道。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Source:KKday|vera由萬芳交流道下北二高,接木柵路、木新路,然後往指南路方向(快接近目的地路上會有指示牌),抵達政治大學後,循萬壽路直行,再依指標前進即可。 在靠近政大門口附近有個三叉路口,就有指示牌寫指南宮前山停車場,不過假日時人潮眾多,比較不建議開車哦。
配合政府救濟政策,興辦貧民救助,各項急難救濟,冬令賬濟,免費供膳,設置獎學金,濟助清寒學子等慈善服務工作,均不遺餘力。 1995年,文山區成立老人輔導中心,指南宮專案挑起輔導事宜。 位於純陽寶殿右後方,背山而建,是一棟造形宏偉的宮殿式建築, 於1963年興工,1966年落成,全殿二千三百六十餘建坪,氣勢宏偉,直上雲霄,是指南宮中最高的殿宇,是各種法會之重要場所,終年香客不絕,煙香繚繞。 內有三清殿奉祀元始、靈寶、道德三清道祖,即道教之道、經、師三寶, 是道教崇奉的先天無極界最高靈神。 肫風社主幹,乃於光緒庚寅之歲(光緒十六年,1890年),眾善信敦請神諭擇地,穴選木柵猴山坑,因而披荊斬棘,啟建山林,在現址建指南宮,此是指南宮開基立祀的根源,即今日純陽寶殿;於今已逾百廿餘載。
今天我從茶展中心步道下來,出子善茶園登山口,續走指南路三段產道下山方向,然後在途中從大成殿步道上來,林蔭之間水泥階梯一路陡上。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以指南宮步道、大成殿步道及茶展中心步道為主,此步道以指南宮為中心主軸,位於二格山系西北側的猴山嶽山上,是貓空、樟湖及二格山區往來指南宮必經之路。 Source:KKday|vera在千階親山步道上,會一直出現各式各樣的石燈籠,這些燈籠年代久遠,最早是源於日本昭和時代所建的產物,如果是喜愛歷史文物的朋友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前往新竹遊山玩水!新竹尖石景點推薦 野人體驗全攻略
臺北大縱走第七段應該就是一條悠活漫步的步道,走累了可以從貓纜的指南宮站、或貓空站搭纜車離開。 在貓空上品個好茶、在樟樹步道中品農村的生活步調,甚至帶著小小朋友稍微流流汗也沒問題。 讓爬山也可以爬出生活品味,我想就是臺北大縱走第七段最迷人之處。 春天氣溫舒適、晴空萬裏的週六午後,樟樹步道盡是小朋友的歡笑聲。 春天的魯冰花海,埤塘中的水車與牛車造景,茭白筍與水芋濕地、樟樹與古厝,任何人都可以搭纜車至此,輕鬆逍遙半天。 而如果是前來走臺北大縱走第七段,在樟樹步道的彩雲亭有一根「趣」字活動柱,如果有在蒐集臺北大縱走12跟活動柱的朋友別錯過。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指南宮禁忌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維管臺北市圓山、仙跡巖及指南三. 處風景區,總面積約175公頃,位於本市中山、文山兩行政區,現. 喫完了飯接下來的行程就是散步看美景,左線沿途可經過天恩宮、茶葉推廣中心等小景點,但龔少覺得最值得一訪的還是步道尾的貓空壺穴平臺、沿途的風景明媚、人少清幽是貓空的優勢。 自從貓空纜車開通後,來往貓空又更顯得方便了,貴為臺北第一大茶葉產區,地處臺北盆地高處,可逛的貓空景點多不勝數,白天有多條親山步道可走、晚上則是可以喝茶看夜景,貓空美食最出名的就是以茶入菜,不管是山產海鮮,都做得相當有特色。 特色短評:位於二格山系西北側的猴山嶽山上,是通往貓空、樟湖及二格山區必經之地,全段約有1200級石階,步階寬敞好走,是一條適合親子一起前往的親山健行路線。
這個由水筆仔、彈塗魚、招潮蟹、水鳥等構成的河口溼地生態系,其實也有一條生態步道可供遊客一邊健走、一邊觀賞特殊環境生態呦! 紅樹林生態步道是條沿著紅樹林生態保留區邊緣所建造的木棧道,讓民眾近距離體驗林下生物動靜,健行之餘如果對紅樹林的生態極富興趣,一旁的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有提供志工導覽服務,可致電洽詢喔。 通過貓纜指南宮站,續走「通天大道」下往指南宮凌霄寶殿,沿途的松樹上繫有許多善男信女祈福金牌,也成為此處特殊奇觀。 水泥階梯下來續經過山坡間的綠竹園,步道清幽樹木遮蔭感覺涼爽宜人,約400公尺之後有十字叉路,左右路都是往指南路3段40巷,直行約70公尺即抵下方的壺穴河牀。 指南宮號稱天下第一靈山,「貓空」以文山包種茶園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打造出品茗的知名度;後山原有步道打造成「十二生肖景觀步道」,步道中除設有12生肖石雕地景,中間有穿梭於指南宮與貓空山谷之間的貓纜。 ♦ 活動方式:持身分證、駕照、戶口名簿或其他政府核發足以識別戶籍地等相關證件,前往貓空纜車車站任一詢問處,即可購買不限搭乘里程50元單程票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