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本願寺6大優勢
尤其是臨夜幕漸低垂時,禪寺輕透著月光及洗牆燈光的含蓄醞射,更顯一份莊嚴與清淨。 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臺南關廟菩提寺禮請德養遠播的雲老禪師晉山主寺,出任菩提寺住持。 這時的千佛山,正像日益茁壯的幼苗,隨著雲老禪師對弟子全心全意雕琢培育的腳步,一步步邁向崢嶸歲月。 本願寺成立以來極重視佛法流佈,教育文化是活動主流;共修、法會圓具菩提種子;交流聯誼拉近與信眾的距離;公益慈善培養柔軟慈悲心,期望透過種種活動內涵與信眾搭起法身慧命的橋樑 , 並成為社區居民精神寄託的伽藍聖地 。 1591年,在豐臣秀吉幫助下,於京都崛川六條重新建立新本山,此後直到今天,都為本願寺之本山所在。 當時,顯如之子教如因不滿其父同信長議和,乃與顯如脫離父子關係,在京都自立山門,為東本願寺,而準如之本願寺,稱西本願寺。 準如一脈的西本願寺法統,被稱為“真宗本願寺派”,仍以正統自居;教如一脈的東本願寺法統,被稱為“真宗大谷派”。 兩寺並列為日本國寶,而西寺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千佛山本願寺: 日本料理「紫水」 通過菩薩的考驗,開光安座典禮在有驚無險中圓滿順利,這是所有人的一份願心所成。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法會結束隔天,常住大眾師在殿堂上心香三柱,虔誠向觀世音菩薩頂禮三拜,願將此功德迴向所有眾生,觀世音菩薩不僅救苦救難,更印證了祂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威德之力。 十九日上午開光安座準時進行,一切如常,甚少人知道數日前與天奮 戰的煎熬。 法會其間雖然偶飄細雨,但間歇性的露出陽光,反倒讓空氣瀰漫一股清涼,原本估計四百多人的活動,卻擠進七八百人,小小廳堂水洩不通,梵音繚繞。 現代又稱歷山,春秋時稱「靡笄山」,戰國時稱「靡山」,傳說舜曾經躬耕於此山腳下,所以也叫做舜耕山,曾建有舜祠。 千佛山本願寺 隋開皇年間(581年-600年),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山,並建「千佛寺」。 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將千佛寺重新修葺,並改稱「興國禪寺」。 緬懷先祖,並在因代代相傳的緣份而與淨土真宗教義相遇感到喜悅之中聽聞佛法。 雅樂是流傳自中國,用管樂器、打擊樂器與弦樂器演奏的傳統音樂。 千佛山本願寺: 千 佛山 淨 業 林 大殿上與會信眾接受老和尚的慈悲加持,當智旭法師拉開布幔的剎那,心中的悸動不可言喻。 千佛山本願寺 受卡玫基颱風影響,七月十六日已連續下了兩天大雨,一切相安無事,只煩惱大雨給法會帶來的不方便,十七日雨勢更大,從早就不曾停歇。 不知是滿潮還是鄰近的曹公圳抽水系統故障,下午兩點多鐘馬路開始積水,水像海浪般一波一波湧進地下室,不消兩個小時,整個地下室成為一片汪洋,水深及頂,所有機具泡在水裡,電停了、心也沈了。 雨還是不停的下,距離開光安座算一算不到三十六個小時。 八代法主蓮如在京都山科建山科本願寺,但不久就因教派鬥爭被比睿山僧人聯合六角家軍隊焚燬。 千佛山本願寺為神曲型的寺院,因此規劃多元活動:教育文化是活動主流;共修、法會深耕菩提種子;交流聯誼拉近與信眾的距離:工藝慈善培養柔軟慈悲新,期望透過種種活動內涵與信眾搭其法身慧命的橋樑,併成為社區居民精神寄託的伽藍聖地。 千佛山菩提寺,依山傍水,緊鄰著大潭埤,是關廟區宗教聖地之一,寺廟大佛壯觀,在國三往關廟休息區都可以看見的大佛,就是千佛山大佛,有空來禮佛參拜,洗滌心靈,是去關廟區,一個很棒的景點選擇。 千佛山,舊名香洋山、大潭山,位於關廟區大潭埤後方的一羣小山丘,山上原為臺南軍人公墓,後白雲禪師在菩提寺擔任住持,將此地改名為千佛山,成為臨濟宗臺灣千佛山派的總本山。 監造團隊在琉璃瓦的製作上費了一番用心,特別在業界打聽到國內一家堅持品質又可以依客需求施作的屋瓦專業廠商,指定由日本一家百年老窯場、經驗老到的老師傅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窯燒出寺方要的瓦色與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