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艦於2014年12月23日在蘇澳港13號碼頭舉行交艦典禮,並被命名為「沱江」,以紀念1958年在九二海戰立下戰功的沱江號驅潛艦。 次年1月,沱江軍艦於春節戰備巡弋時首度公開展示高達41節的航速,海軍艦隊指揮部指揮官黃曙光中將也向媒體表示沱江級巡邏艦將與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及錦江級巡邏艦共同擔負近海快速反應部隊的角色。 遠自上古時期,便有海洋活動的遺跡,歷經各朝的演進發展,傳到明代,終於達到 … 海軍蘇澳後勤支援指揮部位於蘇澳鎮北方澳,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地勢險峻,為一風景優美之狹地。 海軍全球資訊網 民國58年依本軍精誠2、3號兵棋推演結論建議:「海軍兵力運用重點應部份轉移至臺灣東北部,並考量蘇澳港為海軍基地」。
- 然隨著中國大陸海權擴張,及沿海多項填島工程,大陸漁船越過海峽中線非法捕魚、抽砂的情況越益嚴重,冬季正是高價土魠魚產季,隨著大陸沿海漁業資源枯竭,大陸漁船經常性以避風為由,錨泊於南方四島海域,待海巡船隻返港避風後越界撈捕,其中更有不乏傷害珊瑚礁極大的底拖網漁船。
- 1996年後,中華民國海軍裝備已非50年代可比擬,海峽兩岸的緊張態勢亦日趨緩和。
- 港務局除了作為所在國際港口的營運機構外,也同時分區管理臺灣各座國內商港,港口的管理與經營實為一體;而為了方便經營,上述各港務局由中華民國交通部委託臺灣省政府管理,成為臺灣省政府交通處主管的事業機構。
- 1995年3月25日,太平島守軍對於越界的越南貨船施以警告性射擊,越南方面隨即對我國提出抗議,我國外交部表示該射擊行為是維護主權的行為,同時強調主權屬我的立場。
- 首先是對「資訊作戰」重新給予定義,並且刪除了「資訊戰」的說法,同時不再將資訊作戰分割為「攻擊型」與「防禦型」,另一方面則是加入了一個章節來說明資訊作戰中多國部隊的注意事項。
- 因此,美國學者約翰‧柯林斯曾說過,弱點就是一個國家或軍隊禁不起對方採取任何手段和任何行動打擊的薄弱點。
但這種層次劃分一直缺乏令人信服的標準,也很可能會有能力發展不均衡的情形,但事實上,許多支援能力或相關能力在資訊作戰的應用中卻常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而2012年版本中取消了這種層次劃分,並將其統一稱為「資訊相關能力」,其用意在避免人為區分各種能力的主從或重要性,有利於所有能力的綜合運用,發揮出最大效用。 同時還特別說明,這列舉的14種能力並無法囊括可用於資訊作戰的所有能力39,這表示美軍已充分意識到隨著未來科技的演變與作戰需求的發展,資訊相關能力的範疇會持續的擴展與變化。 三、美軍並非將資訊作戰作為一種獨立的戰爭形態實施,而是將資訊作戰中定義的各種能力貫穿於整場戰爭之中,大幅度的提高作戰能力,也顯示出美軍已將資訊作戰作為一種核心能力並應用於戰場之中。 註16:鬱瑞麟,〈從島嶼在海洋劃界中的可能效力探討我國在南海諸島的戰略選項〉,《國防雜誌》,第29卷,第1期,民國103年1月,頁14-15。 註11:鬱瑞麟,〈從島嶼在海洋劃界中的可能效力探討我國在南海諸島的戰略選項〉,《國防雜誌》,第29卷,第1期,民國103年1月,頁4。
海軍全球資訊網: 10-07 航船佈告第157(暫)號—臺灣東南部海域 - 操演
依大氣海洋局於民國99年12月編訂《中華民國海軍水道圖-海圖圖例》規範,南沙羣島中部分島嶼具有高度的以黃色顯示,另綠色部分則是低潮高地,而其綠色部分的外界線即是低潮線,亦即正常基線法所律定的領海基線。 島嶼的領海基線可以主張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若低潮高地位在12浬的領海外部界線內,或位於領海外部界線外,而其上建有經常高於海平面之燈塔或類似設置的低潮高地,則可做為延伸領海外部界線的基點。 南沙羣島舊稱團沙羣島,為中華民國南海四羣島(東沙、西沙、中沙、南沙)中最南的一羣,故改稱南沙羣島,其間的曾母暗沙定為中華民國南疆國界。 海軍全球資訊網2025 地理範圍介於北緯4度至北緯12度、東經110度至117度之間,位居南海之地理中央位置,東距菲律賓巴拉旺羣島約200浬、西距越南約330浬、距中共海南島550浬、南距馬來西亞約240浬、北距東沙羣島約640浬、距臺灣本島左營港約860浬(如圖一),其中島、礁、灘、暗沙共計102個,全部面積共約64,000平方浬。
基隆級飛彈驅逐艦原為美海軍紀德級艦,分於2005年至2006年間交艦,分別命名為「基隆」、「蘇澳」、「左營」與「馬公」軍艦,目前駐地於海軍蘇澳軍港,隸屬海軍一六八艦隊。 2013年1月28日,海軍「合永專案」,自行研發建造的首艘艇「合永艇」、第二艘艇「合茂艇」及第三艘艇「合壽艇」在左營軍港東碼頭編成,未來正式加入兩棲登陸作戰序列,為海軍增添重要戰力。 沱江級巡邏艦配備T-MASS幹擾彈系統,可幹擾敵方反艦飛彈的尋標器以保護艦艇。 該系統由萊茵金屬公司生產之多彈種軟殺系統(Multi Ammunition Softkill System, MASS)發展而來,曾以「衛江威脅預警自動反制系統」的名義於鄱江軍艦(PGG-614)上進行測試。 其配備的CS/SWR-6電偵系統與光電感測器可接收敵方雷達或雷射訊號並提供預警,再由整合於艦體內部的12具幹擾彈發射器發射干擾彈以阻絕雷達波、紅外線、紫外線、雷射與可見光,使來襲飛彈的尋標器無法正常鎖定艦體。 海軍全球資訊網2025 2021年10月6日,龍德造船六廠舉行「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第二艦開工典禮」,海軍司令劉志斌也在開工典禮上表示將於2023年前完成6艘沱江級巡邏艦,以提升國軍整體防衛作戰能力。
海軍全球資訊網: 09-09 航船佈告第174號—臺灣海域 - 海洋浮標資訊更新
下列漁港是委託當地政府管理:前鎮漁港(高雄市政府)、南方澳漁港(宜蘭縣政府)、八斗子漁港及正濱漁港(基隆市政府)、新竹漁港(新竹市政府)、梧棲漁港(臺中市政府)、東港鹽埔漁港(屏東縣政府)。 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當局選定基隆、高雄兩港作為臺灣南北的聯外港口,除實施現代化的築港計畫外,並建立起完整的港埠管理體系。 港口的管理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海務部負責,並在兩港所在的臺北州、高雄州設立「港務部」做為營運機關;1943年,當時臺灣處於戰時體制,日本當局為統一港口的管理事宜,在基隆、高雄兩港設立直屬於臺灣總督府的「港務局」,將港口管理的事權統合起來。 註29:胡光曲,〈國海軍護航編隊四年錘鍊遠海兵力投送能力〉,《解放軍報》,(北京),2012年12月26日,版11。
若共軍制導武器無法完全摧毀時,將改以常規武器續行全面性「壓制」,以航空兵與砲兵實施大面積覆蓋射擊,以澈底破壞我火力配置及幹擾地面部隊機動。 不過其彈藥消耗數量甚為龐大,現階段共軍尚無足夠能力,可將我灘岸陣地完全摧毀情況下,登陸作戰火力支援極可能以壓制為優先手段。 共軍在爭奪制海權時,不排除同時以大、中型水面艦艇,以掩護登陸部隊進行航渡及登島作戰。 海軍全球資訊網2025 我國和介入外力之海、空反制力量將予以全面相抗衡,其海、空主戰兵力將會以「以空制海」和「以海制海」立體化協同作戰方式與我爭奪。
海軍全球資訊網: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 –
中華民國海軍司令及海軍上將登雙桅軍艦時,懸其官職(官階)旗於主桅頂,中將以下海軍將官及海軍戰隊長登軍艦時,其官階旗及海軍戰隊長旗懸於前桅頂。 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各省代表會及臨時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取五族共和之意),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6月8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公佈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並頒佈海陸軍旗式。 11月7日,袁世凱頒行「海軍旗章條列」,明定五色旗為艦首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公佈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
海軍全球資訊網: 06-01 航船佈告第104號—臺灣及金門海域 - 燈標修正
但遠洋護航任務和單純的海上訓練航行、環球航行、友好訪問仍有很大區別,尤其是要在陌生海域承擔某種程度的作戰任務,這對中共海軍不能不說是一種考驗。 尤其參與亞丁灣護航是一項跨越第一島鏈所進行的遠洋行動,也是一項以軍事行動為主的綜合性任務,從陌生海域的水文、天氣、海盜的情報資訊到部隊編組、人員訓練、物資籌備、輪換輸送、後勤支援、執行任務等每個環節都有其複雜性。 透過護航這種實戰環境,中共海軍裝備接受了考驗,官兵得到了鍛鍊,無論在指揮、通信、導航定位、後勤支援、多兵種合同行動(指參與的艦艇、直升機、特戰隊等)、及部隊安全管理等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9。 另外,透過護航行動與其他參與國家的海軍進行合作交流及聯合行動,亦可瞭解和學習外軍的先進經驗、作戰思想、管理方式、訓練方法等。 常態性、長期性的護航行動,提高了中共海軍官兵素質,也提高了中共海軍在遠海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完成多樣化任務的能力,進而向遠洋「藍水海軍」 邁進了一步30。
海軍全球資訊網: 07-06 航船佈告第97號—麥寮港 - 燈標更新工程竣工
中共為確保來自中東的石油供應無虞,不受美國等因素阻撓,從中東海域沿著海上油路,一路延伸到中國大陸南方海域,建立一系列的海軍據點。 除了在確保石油海上通道外,其在南海、印度洋地區蓄積海軍能量及緩解它所面臨「麻六甲困局」的企圖,更不容忽視33。 中共海軍結合亞丁灣護航任務,來回穿梭南海、印度洋地區,並挾著打擊海盜英雄之姿,順道訪問上述這些「珍珠鏈」上的國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要鞏固「珍珠鏈」戰略佈局,為其爾後海權擴張奠下基石。
海軍全球資訊網: 04-01 航船佈告第44號—臺灣海峽 - 船沉沒
本文使用的海圖中,比例尺最大的為1:750,000之「南沙羣島」海圖,依我國所公告之領海基線基點的經緯度標準,可精確到「秒」,而本文表列的基點經緯度僅可準確到「分」,缺乏可量測更精確經緯度的大比例尺海圖。 故建議運用海測船,邀集各專家學者,並尋求與國外相關科研組織合作的機會,針對南沙羣島實施地形及水文的精確量測,建立相關資料庫,供相關單位製作南沙羣島單一島礁之大比例尺海圖,以利我政府在未來公告領海基線時,有更精確、更有可信度的科學數據實施領海基線的繪製,未來在劃界或國際仲裁上,也較具法理地位。 「海軍大氣海洋局」成立於94年1月1日,以「精實組織」及「功能導向」為原則,由功能性之整合及組織架構之整併,提升組織效能。 海軍全球資訊網 配合本軍策略指導,整合「海軍氣象中心」及「海軍海洋測量局」,成立「海軍大氣海洋局」,未來可充分掌握本軍戰場環境資訊能量,提高戰場透明度,縮短決策反應時間,建立新一代遠洋截擊兵力之「情報優勢」戰力,達成各項戰演訓任務需求。
海軍全球資訊網: 11-01 航船佈告第175(暫)號—臺灣東部海域 - 操演
國際社會主張「直線基線」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可獲得較為平整的領海基線,以簡化領海外部界線,進而使沿海國家在行使管轄權時較易判定,亦使航經船舶較易遵循;另一個則是基於擴張利益的心態,因與以低潮高地為依據的「正常基線」相比,「直線基線法」可以獲得較大面積的領海海域,致而獲得更大的鄰接區及專屬經濟海域等管轄海域20。 我國《土地法》第一條規定:「本法所稱土地,謂水陸及天然富源。」,係我國領土的範圍不僅是陸地,亦包含水域及所有的自然資源。 海軍全球資訊網2025 如孫子的「以柔克剛」、「如水無形」及講求爭取「勢」(奇與正、運用最大潛能塑造有利情勢、創造壓倒性力量)的用兵哲學30,這些不對稱作戰特性,正可以與傳統制海決戰之兵學互補,並融入未來聯合作戰軍事決策流程之中,達成以弱勝強之目的。 1999年,喬良、王湘穗兩位中共空軍大校發表了「超限戰」,此概念涵括了戰爭與戰法兩個部分,可以超越實力侷限和約制的戰爭方式,並強調不對稱對於強者和弱者國家都具有多樣的價與意義。
海軍全球資訊網: 01-19 航船佈告第7(暫)號—臺灣海域 - 射擊操演
註18:巫乾煌,〈「不對稱戰爭」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5月21日),頁37。 註13:巫乾煌,〈「不對稱戰爭」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1年5月21日),頁39。 註11: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臺北:時英,2001年5月),頁 。 孫子主張「兵情主速」,而西方的腓特烈則是在戰略、作戰層次,都是積極的主動權擁護者76,包含兩次西利西亞戰爭、七年戰爭皆為普魯士在察覺外交情勢不利後主動發起,而在各次會戰中腓特烈也都大膽採取攻勢。
海軍全球資訊網: 12-02 航船佈告第192(暫)號—高雄外海 - 測波儀佈放
6年來,中共海軍共派出19批護航編隊、58艘次艦艇、42架次直升機、1,300餘名特戰隊員和16,000餘名官兵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達成798批5,800餘艘中外船舶護航任務,成果相當可觀11。 部隊應儘速達到先期戰場經營之兵火力位置,以建制之直、曲射火砲及制海飛彈構成綿密之制海火網,殲敵於水際灘頭。 另可研究運用城鎮「森林」實施城鎮攻防作戰,並運用機動步兵部隊在攜行式防空、反裝甲及榴彈發射器等武器支援下,增加共軍攻擊時奪取要點之難度,有效箝制共軍擴張戰果。 共軍實施海上封鎖最經濟之作法是以潛艦封鎖,因潛艦具隱密性且能較長,可於重要海域伏擊軍艦及重要物資商船。
海軍全球資訊網: 10-29 航船佈告第205號—臺中港錨泊區 - 錨斷落
戰爭初期,軍事委員會對我海軍所負任務之指示:「海軍在淞滬方面實行作戰之同時,以閉塞吳淞口,擊滅在吳淞口以內之敵艦,並絕對防止其通過江陰以西為主,另以一部協力要塞及陸地部隊之作戰」。 海軍對全般作戰之考量,首在集中兵力,專事長江防務,俾防範日軍溯江西進,以達成持久戰與消耗戰之目的。 日本海軍侵華兵力,以其聯合艦隊所屬之第3艦隊組成,艦隊司令為海軍中將長谷川清,旗艦為出雲號。 海軍全球資訊網 其主要任務為保護日本在華權益及日僑,兼負對華作戰之任務,並指揮駐泊中國近海之日本軍艦,如旅順、馬公等要港附屬之艦船40(中日海軍戰力比較如表一、二)。
海軍全球資訊網: 02-27 航船佈告第14號—專案海圖發行通告
美軍認為,各盟國有不同的資訊戰概念,且某些國家有完整的教則、程序及能力來計畫及執行資訊戰,因此擔任多國聯合部隊指揮官必須解決各國資訊作戰的計畫與聯盟的目標與計畫的可能衝突。 並且儘早將所有盟軍及聯合部隊的資訊作戰計畫整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而此一整合包含釐清盟軍的資訊作戰目標,瞭解其他國家的資訊作戰,以及打算如何執行資訊作戰,同時可以早期發現聯合部隊的弱點及對敵人可能運用這些弱點的對策27。 到了90年代中後期,美軍逐漸以「資訊作戰」來取代「資訊戰」一詞,並釐清兩詞彙之間在理論上的差異。 美國國防部參謀聯席會議在1998年給予「資訊作戰」非常完整和清晰的定義:「包括戰時和平時任何用來影響敵方資訊系統、資訊作戰應用在所有作戰步驟、所有軍事行動範圍和每一層級戰爭。……資訊作戰是聯合軍種作戰指揮司令官達成和維持資訊優勢所需決定性聯合作戰的關鍵因素」7。 首先我國應研析周邊國家的國情與文化,預擬各個國家在我國宣告南沙羣島領海基線後的可能反映,妥備各種因應策略。 另可思考與美、日及歐美等先進國家合作,在太平島建立衛星接收站、氣象、海洋科學調查研究站等,以擴大國際的參與,並藉此適時公告我南沙羣島領海基線,表達該舉是為了維護友邦設施與人員的安全。
海軍全球資訊網: 04-14 航船佈告第61(暫)號—臺灣海域 - 操演
然隨著中國大陸海權擴張,及沿海多項填島工程,大陸漁船越過海峽中線非法捕魚、抽砂的情況越益嚴重,冬季正是高價土魠魚產季,隨著大陸沿海漁業資源枯竭,大陸漁船經常性以避風為由,錨泊於南方四島海域,待海巡船隻返港避風後越界撈捕,其中更有不乏傷害珊瑚礁極大的底拖網漁船。 自2018年12月國家公園警察隊小隊長蕭再泉,於網路公開20餘艘大陸漁船集結非法捕魚的畫面,每年冬天澎湖海域的護漁工作都成為新聞關注焦點,每每讓大陸漁船得手都令海巡署臉上無光,遂有「200噸中國拖網漁船可以再10級風浪下作業、3000噸高雄艦出不了門?」「光是漁船就贏你海軍(海巡)了,還期待你怎麼保衛臺灣顧主權。」…等批判。 然當時海巡署千噸以上巡防艦數量不多,馬公港大型泊位不足,若未趁海象轉壞前確實驅離大陸漁船,實難以在10級風浪中由臺灣本島派遣大型巡防艦支援。
中共利用媒體管道向其國人宣揚海軍亞丁灣護航的良好形象,對於提升民心士氣應有加分作用。 索馬利亞海盜成為世界公敵,對其進行打擊是維護國際秩序,有能力的國家皆義不容辭,但在圍剿海盜的背後,儘管各國都存在著自身的戰略意圖,如俄國為擴展戰略版圖、美國為反恐及石油、日本為突破憲法限制、印度為樹立海軍強國之名等23。 對於中共而言,無論其背後的真正意圖為何,在這場「大國博弈」的舞臺上,中共的確獲取相當的戰略利益。 海軍全球資訊網2025 中共海軍在實際操作上,分別在亞丁港西南和索柯特拉島以北海域各設一個「接護點」,使得護航編隊與被護船舶按約定時間在接護點會合,組成護航船隊通過亞丁灣。 2008年12月26日,中共海軍派出首批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開啟了海軍常態遂行遠海任務的新紀元。
海軍全球資訊網: 01-06 航船佈告第5(暫)號—臺灣西部海域 - 海上工程完工日期展延
中共先後研製出若干種小型地效翼船試驗船,如「DXF100」型、「信天翁」、「天翼一型」等。 「野牛級氣墊船」即為中共近年購買的裝備之一,目前向烏克蘭訂製的4艘中已有2艘完成運抵中國大陸7,剩下2艘將在中國大陸製造,並在2014年向希臘購買了4艘8,總數8艘。 野牛級氣墊船能搭載500名武裝士兵、3輛中型坦克,或是10輛BTR-70運兵車。
另外,產製原型艦的目的即為找出設計及性能的缺失,並對各項裝備與設計進行驗證,作為後續精進的參據。 核生化防護採氣密設計,重要艙間設置防護區,防護區採內循環通風增長滯留能力;另設置人員沖洗站及噴灑系統。 多年前在報上讀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報導左營的「中正堂」電影院有一位綽號「大鼻子」的管理主任,非常盡忠職守,如果播放國歌和海軍軍歌時,有人不起身肅立,或依然走動,必被他大聲斥喝。 此外,他不準攜帶飲食進場,服裝不整也被拒之門外,唯有張貼「兒童電影」的影片,纔準許孩童觀看。 30日,鄭軍從澎湖出航,趁季節順風和漲潮之利,在何斌的領航下通過鹿耳門的水道,在洲子尾登陸後,立即切斷兩城堡之間的聯繫,攻克普羅民遮城。 5月間,荷軍在海上遭火船攻擊,損失慘重;但陸地戰事因熱蘭遮城易守難攻,並無進展,鄭軍遂以屯兵圍城的策略消耗其實力,後來雖有巴達維亞的援軍抵達,因無法登陸接濟,以致無功而返。
海軍全球資訊網: 08-29 航船佈告第47(暫)號—東吉嶼燈塔暫停發光
中華民國公共工程資訊學會於民國78年5月28日成立,以資訊軟體服務、資料處理服務、交通建設與電子地圖資訊供應等業務,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 高雄市左營區某住宅大樓工地,13日下午4點多,一名57歲許姓工人突然墜樓,消防局獲報後立刻趕到現場,但救護人員抵達時,許男已無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 《威海計畫》預計2025年完成,內容包括在左營軍港北側新建第二港口與新增另一條進出航路,提供更多軍艦停泊與後勤協助,另一部分則是左營二港口陸域設施先期規劃,在陸上腹地配置官兵辦公、修護與生活設施。
海軍全球資訊網: 07-05 航船佈告第96(暫)號—臺灣東部海域 - 操演
再者,我國在繪製南沙羣島領海基線後,可視南海的局勢調整海巡署的執法作為,且海巡署也執法有據,可有效增添南海政策的槓桿工具。 《海洋法公約》第14條規範沿海國家可適應不同情況,交替使用正常基線法及直線基線法繪製領海基線,不論第5條或第6條在規範上針對領海基線長度均未予以限制,亦有部分沿岸國家以其最大利益考量實施領海基線劃定,而未按相關規範單方面立法實踐22。 然在遵循法理的原則上,南沙羣島領海基線若將(圖三)基點N14直接與基點N29相連,在實踐上能更貼近《海洋法公約》第6條第3款「直線基線的劃定不應在任何明顯的程度上偏離海岸的一般方向…」的規範,而南威島、安波沙洲及彈丸礁則以正常基線繪製領海基線,如此,除在法理上更具支撐,亦可避免掉如圖三基點N28至基點N29連線因距離過長的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公告內容中,並未標示南沙羣島領海基線基點經緯度,西沙羣島更未列入其中,究其原因,西沙羣島自1950年起已由中共實質佔領、控制3,為避免爭議故暫時不予公告。 至於南沙羣島,除避免現實狀況下的主權爭議外,我國內政部亦僅以「因島礁數量眾多,須經全面勘測後,研議符合國際海洋法及國內法,以及我國最大利益之適當方案,另案公告領海基點名稱、地理坐標及海圖」概述說明4。 註24:翟曉敏,〈新戰爭形態對中國傳統戰略的挑戰〉,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2000年,頁36。
海軍全球資訊網: 海上進行曲
在確定預先登陸的時間與地點之後,集結登陸艦船,裝載登陸部隊,海空兵力在互相支援掩護下,航渡到目標海域,最後把登陸部隊、裝備換乘到登陸艇等小型輸送工具上,在目標離岸數公里之處,以舟波運輸至岸邊,進行強行登陸,而由於缺乏完善的戰術與援護,往往會演變為雙方的消耗戰。 1990年代以來,中共為強化空降戰力不惜斥巨資提升空降部隊的武器及裝備素質,是近期中共發展最快的兵種,支援空降作戰的空運13師擁有主要運輸機約250架,判斷可空降6,000餘人(約10個營)或1,000噸物資。 若調集四軍各型運輸機共約375架,則總共可同時空降8,900餘人或1,400噸物資;另陸軍航空兵編有直升機團,運輸直升機包含購自俄羅斯的Mi-8、Mi-17;購自美國的24架S70C-2直升機;以及自製的直5型、直8型直升機,約700架,判斷可空運著陸13,000人。 此外,裝甲步兵配備63C型兩棲裝甲輸送車或86B型兩棲步兵戰車,砲兵裝備可加裝浮桶的89式122公釐自行榴彈砲,可具備水上機動作戰能力,自上岸後可迅速解脫附加裝置;另有新型後勤兩棲裝甲救護車、兩棲裝甲加油車、兩棲裝甲搶救車、兩棲裝甲補給車等,均配套列裝部隊。
不僅如此,參與護航行動給中共海軍提供瞭解世界的機遇和展示形象的舞臺,也給世界提供瞭解中共海軍的視窗。 海軍全球資訊網 海軍全球資訊網 )是中華民國國軍的海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轄下有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校等單位,共有4萬1,000千餘人,包含海軍陸戰隊10,000人。 主要武器裝備是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隊等核心戰力為主,以建立現代化海軍,並且以「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之海軍戰力作為目標,包括反封鎖能力、保存戰力等等。
在登陸與空降兵部隊開始向縱深突擊時,特種部隊更可對敵後方地區執行破壞與目標指引任務,或搶佔敵後方要點阻擊增援。 在空降部隊完成集結,將迅速向灘岸方向實施突擊作戰,試圖在所攜行有限油料與彈藥耗盡前,與登陸部隊完成會師。 共軍為避免遭受我陸上各種火力攻擊,其展開、換乘或泛水海域通常約距岸20至30公里處,而兩棲車輛泛水區亦在4至8公里處,登陸兵換乘氣墊船和機降部隊乘載海區,則約40至60公里。 各級登陸部隊完成換乘與泛水後,登陸兵力與兩棲車輛將按其戰鬥編組行進間完成突擊上陸編成波次。 超地平線主要特點在於從敵方視野外的突襲,是充分發揮大型登陸艦的機動性和艦載的氣墊登陸艇、重型運輸直升機等現代高速上陸工具技術優勢的戰法。
註42:馬煥棟,〈抗日戰爭中海軍作戰之戰略運用研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3期,2013年6月,頁85。 註35:馬煥棟,〈抗日戰爭中海軍作戰之戰略運用研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3期,2013年6月,頁83。 、張瑞麟,〈「不對稱作戰」之發展探討〉,《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3期,2012年6月,頁51。 、張瑞麟,〈「不對稱作戰」之發展探討〉,《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3期,2012年6月,頁50。
1998年1月21日,我國政府正式對外公告《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以及《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並於隔年2月10日公告「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 2009年11月20日另行公告修訂至現行涵蓋臺灣本島及其附屬島嶼、東沙羣島等地區之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2。 除此之外,持續強化整合三軍的指管通情繫統更是未來戰場的決勝指標,其目的在於整合不同軍、兵種的兵力、火力與奇襲,並因應臺海戰場縱深淺、預警短、決戰速度快的特性,透過C4ISR可以增加我方反應時間與準備事宜。 至於強化電子戰與資訊戰戰力亦是未來的軍事能力發展的關鍵,電子戰是使用電磁頻譜的一種軍事行動,其主要目地在於阻斷敵人的指揮、管制與通信,未來戰爭決勝的關鍵就在於首戰時的制電磁權的掌控問題83。 簡單來說,不對稱作戰並非積極追求更大、更多的軍力,而是力求在有限資源下,將力量集中在對手的弱點、己方的長處,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使打擊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