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四電一腦計劃,相關廢電器電子產品必須交由持牌回收設施作適當處理、循環再造及轉廢為材,長遠解決過往在運送、貯存和拆解過程不當處理而可能污染土地和環境的問題。 就算並非要買新「四電一腦」,也可以使用這個回收服務,經收集的舊電器將送交下游的循環再造商跟進處理。 涵蓋「四電一腦」產品(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統稱「受管制電器」)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廢電器計劃)已於2018年實施。
- 2018年12月31日起,廢電器計劃正式對被棄置受管制電器實施處置管制、進出口管制及堆填區棄置禁令。
- 上述相關作業仍須符合其他所有環保法例及其他適用的法例,環保署會加強巡查並對違規作業採取執法行動。
- 電器回收後,可以加工或分拆零件轉售及再用,減少電子廢物對環境的傷害。
- 到環保處回收網絡回收舊電器,更可參與「綠綠賞」計劃,儲分換領不同生活用品。
- 於2021年2月公佈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以「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為願景,提出應對至2035年廢物管理挑戰的策略、目標和措施。
- 循環再造徵費水平為:電腦、打印機、掃描器 每件15元;顯示器 每件45元;空調機、洗衣機 每件125元;雪櫃、電視機 每件165元。
政府回收服務營辦商已作好全面準備,額外加強人手,以達致在收到銷售商要求三個工作天後就能上門收集舊電器的服務承諾。 循環再造徵費水平為:電腦、打印機、掃描器 每件15元;顯示器 每件45元;空調機、洗衣機 每件125元;雪櫃、電視機 每件165元。 四電一腦的「四電」是指冷氣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而「一腦」即是電腦產品,包括電腦(上電腦、手提電腦和平板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 除了政府部門的回收計劃,如果你知道電器功能健全,也可以將它捐贈予有需要的家庭和人士!
回收四電一腦: 雪櫃
現時已有9個回收站投入服務,按下以下項目的超連結,可以去到相關環保站的Facebook平臺專頁,瞭解該站的開放時間及最新資訊。 (a) 舊件應獨立放置,脫離任何裝置、連接系統,以便易於取走; (b) 舊件應保持整潔。 如有嚴重的衞生問題(例如:有餿汁殘渣、蟑螂、螞蟻),收集人員有權拒絕移走該舊件,而消費者或不能再要求另一次免費除舊服務。
登記供應商須履行其法定責任,包括呈交申報、保留與申報有關的紀錄、繳付容器循環再造徵費及呈交週年審計報告等。 於同日起,任何人儲存、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玻璃容器廢物均須領有廢物處置牌照,以及任何人將這類廢物輸入或輸出香港亦須領有相關的進出口許可證。 四電一腦是一個生產者責任計劃,由2018年起開始實施,相關的電器及電子產品廢物都必須交由持牌的回收設施作適當處理、拆解及循環再造,以解決廢物處置及電子污染問題。 回收四電一腦 2018年起實施的「四電一腦」是一個生產者責任計劃,相關的電器及電子產品廢物,都必須交由持牌的回收設施作適當處理、拆解及循環再造,以解決廢物處置及電子污染問題。 自2010年10月起,聖雅各福羣會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加強回收服務,由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搬到較大的屯門環保園,推行「綠色家電環保園」項目及營運環保園家電再生中心。 回收四電一腦2025 此項目集中回收主要指定物品包括電視、雪櫃、洗衣機、影音器材、微波爐、電風扇、熱水壺、電飯煲、冷氣機、暖爐、電子遊戲機及手提電話,而其他一般家用電器亦會回收處理。
回收四電一腦: 舊電腦該換了!微軟終止兩大「免費升級」 Windows 11 管道
但銷售商可能會提供其他收費服務,例如拆除冷氣機,在購物當日送貨及同時搬走舊電器,顧客可按自己需要選擇合適的服務安排。 若環境保護署發現銷售商或其職員涉嫌違反有關的法例規定,例如就法定除舊服務所需的時間作出失實的說法誤導消費者,必定會跟進調查和採取所需的執法行動。 為了令回收過程更順暢,已預約歐綠保上門回收四電一腦服務的市民請細閱並跟從相關指引以確保回收順利進行。
為配合廢電器計劃而興建的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WEEEPARK)於2018年3月全面投入運作。 WEEEPARK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處理廢電器電子產品,透過除毒、拆解和循環再造等工序,把廢電器電子產品轉化為有價值的分類物料,例如塑膠和金屬。 上門的「除舊服務」只包括搬走舊電器,所以事前應該要先將需要棄置的 「四電一腦」電器,移除裝置接駁,以便回收人員收走。 送走舊電器前,應先作簡單清潔以保持衛生,方便要處理回收程序的前線工作人員。
回收四電一腦: 免費預約上門回收
經考慮收集到的意見、其他地方的相關經驗及本地回收市場的發展,政府計劃以「市場營運模式」來推行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並將紙包飲品盒納入計劃內一併處理,以達致更高效率及更具成本效益的回收安排。 我們正積極籌備推展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現正進行法律條文的草擬工作,以期最快在2024年年初將有關的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玻璃容器,而將廢玻璃容器回收再用或循環再造,在世界各地均非常普遍。
由2018年8月1日起,「四電一腦」產品(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統稱「受管制電器」)的供應商必須經環保署登記,方可分發受管制電器。 已登記供應商亦須履行其他法定責任,包括向環保署呈交申報及繳付循環再造徵費,以及在分發受管制電器時提供循環再造標籤。 同時,銷售商亦必須備有經環保署批註的除舊服務方案,方可銷售受管制電器。 銷售受管制電器時,如消費者欲棄置屬相同類別的電器,銷售商便須應消費者要求,按已獲批註的方案安排免費除舊服務。 銷售商亦有責任向購買受管制電器的消費者提供循環再造標籤,以及載有循環再造徵費訂明字句的收據。 涵蓋八種受管制電器(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 (「四電一腦」計劃)已於2018年全面實施,是香港減廢回收另一個重要里程碑。
回收四電一腦: 廢舊電器回收車
香港的地理環境狹小,卻要應付大量廢物,我們實在有需要了解如何可以改善這個情況。 如果你在街上有看過一些印有回收服務的貨車、攤位或是一些設計現代簡約的回收店,那就是為了這計劃而設的服務。 由2020年11月16日起,環保署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每次提交回收物,都可以賺取相應的「綠綠賞」電子積分以兌換禮品。 若選擇運送新件和移走舊件的日子是在購物當日之後的第三個工作天或以後,銷售商應可安排在同日送新件和移走舊件,而毋須就除舊服務額外付費。
回收四電一腦: 環保署設四電一腦免費回收熱線
如客戶未有跟從相關指引,歐綠保可保留取消該次回收服務的權利。 另一方面,由香港明愛推行的電腦用品回收試驗計劃大受巿民歡迎,回收和處理的廢電腦和電腦配件約有15萬件。 試驗計劃已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底圓滿結束,為接著推行的電腦回收計劃奠下基礎。 由二零一五年十月起, 電腦回收計劃正式改名為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回收的產品類別亦擴展至一般通訊產品。 根據這項計畫,南韓政府還承諾向國內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和擴展各種支援措施,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擴大南韓美容產品、食品和其他文化內容的全球銷售。 回收四電一腦2025 不過,供應商可能會沿着供應鏈分擔有關支出,這是供應商和銷售商的商業決定。
回收四電一腦: 回收指引
除了「四電一腦」電器,其他小型電器,如電飯煲、焗爐、多士爐、風扇、抽濕機、吸塵機、風筒、手機、相機等,全部都可以在「綠在區區」回收。 回收四電一腦2025 而且更可以登記「綠綠賞」智能積分卡或「綠綠賞」手機APP,一邊回收一邊儲積分換禮物,每件電器相等10分積分。 回收車會在週末輪流到訪全港18區,回收廢舊電器和「四電一腦」。 每一個地區大約每四個月會有回收車到訪一個星期六、日,回收車會在不同地點停泊, 回收車時間表和地點會不斷更新。 除了回收站,環保署還在全港18區設立22個「回收便利點」,所有「回收便利點」將於2020年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 回收四電一腦 同樣地,按下以下項目的超連結,可以去到相關環保站的Facebook平臺專頁,瞭解該站的開放時間及最新資訊。
回收四電一腦: 1 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
涵蓋「四電一腦」,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經已全面實施。 計劃提供方便的回收渠道之餘,亦促進廢棄「四電一腦」的妥善處理,轉廢為材。 多年來,環保署透過不同自願性回收及循環再造計劃累積實際經驗,亦提升了巿民對妥善處理廢電器電子產品的意識。
回收四電一腦: 電腦
生產者責任計劃是香港廢物管理策略的其中一項主要政策工具。 作為「四電一腦」受管制電器的用家和消費者,我們應考慮如何協助妥善處理需棄置的舊電器。 透過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廢電器計劃)的措施,可促進廢舊電器妥善循環再造,轉廢為材,從而減少有關產品使用後對環境的影響。 香港每年產生約七萬公噸的廢電器電子產品,過往大部分都會出口供重用或回收有用物料。 然而,近年國際間對廢電器電子產品貿易有收緊管制的趨勢,而香港以外的巿場亦會因應經濟發展而減少對二手產品的需求。
回收四電一腦: 回收電器方法4. 舊電器捐贈
2010年的公眾諮詢結果顯示,社會普遍支持就廢電器電子產品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廢電器計劃)。 回收四電一腦2025 有關廢電器計劃的賦權法例,即《2016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電氣設備及電子設備)(修訂)條例》已於2016年3月獲立法會通過。 及後在2017年7月,附屬法例《產品環保責任(受管制電器)規例》(第603B章)亦獲立法會通過,為計劃下若干運作細節訂定條文。
回收四電一腦: 1 回收環保站
同時要在收據上載明循環再造徵費的字句,和提供循環再造標籤。 回收四電一腦2025 香港人口眾多,加上廢物處置設施會在不久將來飽和,因此減少及回收廢物實在是非常重要。 本文將介紹回收再造的重要性、政府如何鼓勵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廢物回收的方法,以及獲取更多相關資料的途徑。 如果現時購買新的「四電一腦」電器,銷售商會提供免費的「一換一」除舊服務,送貨上門時會將同類的舊電器收走,非常方便。 廢舊電器回收車的服務已於2021年12月19日完滿結束。 回收車在週末日,輪流到訪全港18區,為公眾提供回收廢舊電器服務。
由於廢玻璃容器的回收價值低,以及收集及運輸成本高昂,本港產生的廢玻璃容器大多被棄置於堆填區,而非回收再用或循環再造。 推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玻璃飲料容器計劃)能讓相關人士承擔他們的環保責任,確保廢玻璃容器得到妥善收集及處理,善用資源,轉廢為材,並紓緩堆填區的壓力,這亦有助建立本地的循環經濟。 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計劃)是在《條例》下實施的首個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規定向塑膠購物袋徵收環保徵費,透過在零售層面向消費者收費這個直接的經濟誘因,以在源頭減少濫用塑膠購物袋的情況。 首階段計劃於2009年7月7日至2015年3月31日實施,涵蓋三千多個主要為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便利店及健康護理和化妝品店的零售點,對減少源自這些受規管零售類別的塑膠購物袋棄置量成效顯著。 回收四電一腦 2011年的公眾諮詢顯示社會普遍支持擴大計劃的涵蓋範圍。
環保署於2007年推出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物業管理公司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工商業處所內建立及推行合適的廢物回收機制,讓業戶/租戶可於工作場所內輕鬆地參與廢物分類回收。 當然,除了捐贈或是送到回收點外,你也可以將不要的舊電器出售,延續電器本身使命! 只要拍張相片,連同舊電器的資料放到二手交易平臺、社交網站,即可找到買家(或是同樣以免費方式捐出去),部分買家更願意自行上門取件,可以減卻不少麻煩。 但在捐贈前需要留意,部分機構可能會因為疫情關係而暫停回收,又或是對於回收物品有不同要求,想要捐錢電器前(特別是大型電器),可以先向心儀機構查詢。
市民現時購買「四電一腦」,可享有由銷售商提供的法定免費除舊服務,上門移走一件同類的舊電器。 此外,為未來推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作準備,我們分別於2021年及2022年先後推出兩期先導計劃 ,測試逆向自動售貨機(簡稱「入樽機」)在香港收集塑膠飲料容器的實地應用。 鑑於先導計劃推出後公眾反應正面,為繼續向市民提供入樽機服務,以及於實施相關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前作好準備,政府決定延長先導計劃。 第三期先導計劃的招標工作已完成,並於2023年8月批出合約。 承辦商的服務須順利銜接第二期先導計劃,並提供更優化的入樽機服務。 由2023年5月1日起,任何人在香港製造或進口玻璃樽裝飲品並在本地分發該飲品,必須先向環保署登記成為登記供應商。
回收四電一腦: 回收「四電一腦」注意事項
鑑於該計劃得到初步成功,環保署於2005年第4季在前身為九龍灣廢物轉運站的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設立一個電器和電子設備區域回收中心,配合當時推行的整體廢物源頭分類回收計劃。 因此,循環再造的工序在2005年開始遷往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進行。 自2018年起全面實施的「四電一腦」回收計劃,讓消費者在買新冷氣、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時,可輕鬆地處理好舊機。
回收四電一腦: 回收商
如果這兩年你有買過以上產品,相信你也曾收到商店給你的「銀色貼紙標籤」,只要有了它,就可以安排人上門收走舊機,免費又方便。 對方收走舊機後,會按合法程序處理,不再怕胡亂丟棄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為更加方便我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及乾淨回收,環保署於2020年第四季起,陸續在全港各區設立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每週定時於指定地點以街站形式運作。 回收四電一腦 香港每年產生約70,000公噸廢電器電子產品,過往大部分會出口供重用或回收有用物料。 然而,依賴出口處理本地產生的廢電器電子產品,長遠而言未必持續可行,因為隨着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經濟逐步發展,並收緊對廢電器電子產品的進口管制,香港以外市場對二手產品的需求終會減少。
截至「綠色家電環保園」項目於2016年10月完結時,該項目所收集到的各類廢電器電子產品約共1600公噸,全部都得以透過復修、轉贈、重用,或透過拆解,循環再造。 回收四電一腦2025 回收四電一腦2025 估計項目總共向7800個受助家庭送出超過25000件經修復的電器。 透過四電一腦計劃,相關廢電器電子產品必須交由持牌回收設施作適當處理、循環再造及轉廢為材。 這長遠解決了過往在運送、貯存和拆解過程不當處理而可能污染土地和環境的問題。 回收四電一腦2025 你也可以到環境保護署網頁,查看持牌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電器廢物人士或公司名單。 2018年12月31日起,廢電器計劃正式對被棄置受管制電器實施處置管制、進出口管制及堆填區棄置禁令。
經立法會討論及通過相關法例修訂後,計劃於2015年4月1日起在整個零售業界全面推行。 政府於2021年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公眾參與。 委員會其後於2022年4月提出了24項建議,當中包括12項有關優化計劃的建議。 政府接納委員會的建議並審視了計劃的實際運作情況,建議推展優化措施。 有關優化措施的附屬法例已於2022年10月19日立法會會議上獲得通過,並於2022年12月31日開始實施。 「四電一腦」計劃提供方便的回收渠道,妥善收集要棄置的舊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