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平騎車約15分鐘即可抵達舊稱三鯤鯓的「漁光島」海邊,有著能光腳踩踏的細沙和美麗的日落,坐擁漁光島的臺南市民真是令人羨慕阿。 每到傍晚時分,追逐夕陽人潮漸漸湧現,運氣好的話可在此觀賞火燒雲的特殊景象。 經過今日白天充實的行程,就讓我們在此和臺南的太陽好好說聲再見。 四草綠色隧道的航行路線分成兩條:紅樹林隧道及四草臺江之旅,在上竹筏之前,每位乘客都需要穿上救生衣,再領取遮陽和保護頭部的斗笠,準備妥當後就可以登上竹筏,開啟這場綠色隧道探險啦! 隧道兩旁不時有鷺鷥、夜鷺或其他鳥類低空飛過,四草大眾廟紅樹林保護區林相優美,擁有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四種紅樹林。
由於再日據以後,砲臺無人整修,加上後來的強烈颱風來襲南段牆垣被海水沖毀,只留下目前的砲臺城牆。 別名冷水丹、風車草、四方草、米拉拉藤、四葉葎、四角金、蛇舌癀、小鋸鋸藤、地胡椒、四葉蛇舌草、天良草功效作用清熱,利尿,解毒,消腫。 英文名Herb of Bunge Bedstraw始載於《江西草藥》毒性歸經脾經、肝經藥性平藥味甘、苦四葉草是車軸草屬植物(包括三葉草屬和苜蓿草)的稀有變種,也有五葉以上,至多是十八葉。 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在日本則認為會得到幸福,所以又稱幸運草。
四草介紹: 景點資訊
這次依武家南下,由於要跑安平老街、花園夜市等景點,所以一直考慮要不要租機車,後來在網路上發現這家臺南租機車「古巷速客達」評價很不錯,又有提供網路訂購的租車辦法,最後的交通方式才決定透過機車來代步。 在安平老街附近也有安平古堡、安平樹屋、德記洋行等富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可以去走訪。 此外,近期熱門的大魚的祝福裝置藝術,也在離安平老街不遠處,可以安排順遊參觀。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高鐵臺南站下車,轉乘高鐵接駁車高鐵臺南站-臺南市政府線,至興南客運臺南站(大億麗緻酒店)下車,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
- 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在日本則認為會得到幸福,所以又稱幸運草。
- 身體主要是黑與白色,繁殖期雄鳥的黑色會帶有墨綠色的光澤,雌雄共同育雛,並會有強烈的護巢行為。
- 西元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親率將士2萬5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
- 鹽田生態文化村豐富的濕地生態及文化資產,值得細細品味。
臺灣的漢人主要來自海峽對岸的福建和廣東兩省,臺灣漢人分成漳、泉、客民等三大類,由於閩南的泉州人大多靠海維生,過著漁撈、曬鹽、養殖、販洋為主業的生活,所以當他們渡海來臺時,也大多選擇濱海地區居住,生活與海洋有密切的關係。 2、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行公園路、民族路、文賢路,經安南區公所接臺17線,轉顯草街即可到達四草砲臺。 餐廳內販賣的餐點及海產都是老闆手工自製及養殖的,除了冰品外,也有提供熱炒餐點,是一家非常有鄉村風味的庭園景觀餐廳💯。
四草介紹: 旅遊王TravelKing
「四草」之名雖有不同由來,但普遍認為是因這裡大片的草海桐而得名。 肉質莖葉和光滑的蠟質葉可以儲存水分減少散失,鹽分不易附著葉表,這是草海桐能夠耐鹽耐旱的原因。 四草介紹2025 因花冠筒歪裂至基部,花朵像是隻開一半,特殊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2.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行經公園路、民族路、文賢路,經安南區公所接(臺17線)→轉顯草街,即可到達「四草砲臺」。
(臺江觀光船票價與四草綠色隧道相同,且同樣都有導遊員解說,依武媽甚至還搭過兩次呢!)。 四草介紹 四草綠色隧道所指的是四草大眾廟後方排水道的紅樹林區,這條河道因兩側遍佈樹齡逾50年的原生紅樹林,自然形成一彎如隧道般的景象,號稱「迷你版亞馬遜森林」,同時也是臺灣唯一的水上綠色河道。 四草介紹 鹿耳門港道因地勢險要,為臺灣(臺江內海)對外進出門戶,亦為古臺灣八景「鹿耳春潮」與「鹿耳連帆」所在地,也是鹿耳門溪口為眾人欣賞夕陽美景的重要地點,傍晚時分可觀賞到西斜的落日、歸航的漁船、橫臥的竹筏與遍植河道的蚵棚構成的美麗漁村風情。 淤積的臺江內海形成兩個水域,一個是七股潟湖,另一個就是四草湖。 從大眾廟到四草湖段是竹筏港溪的舊道,也是以前運送民生物資,漢人在臺開拓的第一條運河,四草湖東邊是鹽水溪,沿岸有固定營巢的中白鷺族羣,紅樹林與水色翠綠,灘地彈塗魚招潮蟹來去,有亞馬遜雨林的生機。
四草介紹: 阿里山區竹林美景「臺版小嵐山」 下車5分鐘可抵達
接著前往保存完善的「英商德記洋行」,安平在清領時期開港,吸引各國洋商來此建立商行。 德記洋行的倉庫如今也成為觀光熱門景點「安平樹屋」,建築與榕樹交融共生的特殊景觀為其特色。 四草大眾廟奉祀主神「鎮海元帥」,大眾廟建廟迄今已三百餘年,為安南區四草的信仰中心。 廟旁還有小小的抹香鯨博物館,存放著擱淺的抹香鯨母子標本。 四草是紅樹林的故鄉,種類數量位居全臺之冠,大眾廟後方排水道的紅樹林保護區,沿途可欣賞全臺僅有的四種紅樹林(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所構成的水上綠色隧道。 這片國際級重要濕地,座落於鹿耳門溪及嘉南大排、鹽水溪匯流處之間,也是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所在地,其中高蹺鴴繁殖區,是少數以保護岸鳥繁殖為標的。
四草介紹: 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接著到「阿鳳浮水蝨目魚羹」,品嚐有整塊蝨目魚的甘甜魚湯,再到「阿龍香腸熟肉」喫俗稱「黑白切」的各式小菜,香腸、粉腸、糯米腸、蝦捲和蟳丸應有盡有,配上甜甜的醬油膏和哇沙米,非常合嗜甜的臺南人口味。 我個人最愛「阿卿杏仁茶」( 冰 ),坐在門外的小板凳上,看著追逐美食的喫貨,穿越其中,怪有情調。 如果不小心喫得太撐,可以到鄰近的「藍曬圖文創園區」散散步。 藍田白雲中坐船遊臺江,欣賞四草溼地、四草湖之美,會有海天一色的驚喜,倒映在水面的藍天白雲,有如騰雲駕霧,極為療癒,也是最佳的親子生態之旅。 1624年,荷蘭人來臺時稱為「北汕尾」(荷文:Boxemboy),現在兩地名混用。
四草介紹: 景點介紹
鹽田生態文化村豐富的濕地生態及文化資產,值得細細品味。 四草濕地的紅樹林保存完整,鹽水溪口一大片中白鷺營巢的鷺鷥林,生機盎然。 根據臺南市野鳥學會歷年所做調查,臺江國家公園區域出現的鳥種近200種,其中保育類鳥類計有黑麪琵鷺等21種,主要棲息地則有曾文溪口、七股溪口、七股鹽田、將軍溪口、北門鹽田、急水溪口、八掌溪口等。 嗨~我是依武媽,在竹科上班近十年,為二寶媽,平常生活趕趕趕+衝衝衝!!
四草介紹: 臺江國家公園
目前「四草砲臺」上攀生了不少老樹,樹根錯結,與砲臺之城牆行成十分特殊的景觀,是相當值得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 目前砲臺的前方有”大眾廟”,廟後則是珍貴的”紅樹林保護區”,而砲臺周圍則是一望無際的鹽田與魚塭。 加上臺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說,讓國內外遊客,都能徹底體驗臺南道地的人文風情。
四草介紹: 週末逍遙遊/船遊臺江四草 假日最佳「漁樂」
臺江國家公園區因大都是已開發地區,樹林少且人為活動較頻繁,因此陸棲無脊椎動物種類普通,目前已知約有螢火蟲、蝴蝶等26種,其中螢火蟲中的臺灣窗螢以前在本區族羣量多,現已少見,可於本區進行復育,推廣平地生態旅遊賞螢活動。 A6: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車程約4分鐘)、安平老街(開車約9分鐘)、安平古堡(開車約9分鐘)、安平樹屋(開車約9分鐘)。 四草介紹 但每次不是遇到門票已售完,不然就是船班滿船,無法搭乘,只好改行程搭乘臺江觀光船遊臺江。 (其實臺江觀光船真的也不錯,只是特地來沒搭到四草綠色隧道竹筏難免心裏有些遺憾)。
四草介紹: 臺江國家公園機關入口網站臺江國家公園機關入口網站
臺江地區為漢人渡海移民文化史蹟,為重要海域歷史文化資源,代表著橫渡黑水溝:漢人先民渡臺航道,橫渡黑水溝的海洋文化與歷史紀念地。 四草介紹 臺江國家公園區共發現兩棲類5種,有黑眶蟾蜍、虎皮蛙、澤蛙、小雨蛙、貢德氏蛙等。 爬蟲類亦有5種,包含褐虎(壁虎)、麗紋石龍子、蓬萊草蜥、錦蛇及眼鏡蛇,上述種類中虎皮蛙、貢德氏蛙、蓬萊草蜥、錦蛇及眼鏡蛇均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老街上還有許多條穿梭安平各處的小徑,每穿過一條小徑都會有不同的風景,錯綜複雜的小巷也頗有探險的感覺。 在老屋的屋頂上還能發現風獅爺,或是在門楣上的劍獅,也是走訪安平老街的樂趣之一。 自行開車北上: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轉快速道路臺86線→右轉接臺17線→ 左轉安平路→右轉安北路→右轉上四草大橋後至四草大道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南下: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轉國道8號臺南支線→接安吉路(17甲)→右轉臺江大道(17乙)→左轉安明路→右轉本田路→左轉四草大道即可抵達。 近年來臺南酒吧一家家開,多數藏在很難找到的位置,必須靠 Google Map 和一點運氣才能入內,「Bar Home」為「TCRC」調酒師新闢的大宅院,同樣熱門,許多調酒皆選用在地當季的新鮮水果,像是洛神花、鳳梨等,讓人驚喜。 酒吧也推薦「後面還有小酒館」,美味的調酒讓人期待後面還有沒有。
四草介紹: 推薦行程
純白「高腳屋」形成一種獨有特色,加上屋子之間設置水上通路相互串聯,猶如來到夢幻的國度。 還不止這樣喔,來到安平老街一定要去參觀安平開臺天后宮,此為安平老街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也是臺灣本島首座的媽祖廟。 不管何時總是滿滿人潮,廟口更是聚集許多在地美味的小喫,是來安平老街不可錯過的地方。
四草介紹: 臺江國家公園(臺江生態文化園區)
臺灣歷史與海洋文化是密不可分,臺灣移民開荒拓墾文化尤其與臺灣海峽的海洋歷史文化息息相關。 四草介紹 四草介紹2025 四草介紹 其中,廈門至鹿耳門航線扮演臺灣早期社會開發主要關鍵性角色,是兩岸交流互動主要通道,更是漢人移民臺灣主要航道。 四草介紹 廈門至鹿耳門的歷史航道中,澎湖不僅是航道間的跳板,也是航行船隻重要的避風港。 臺灣漢人先民從17世紀起,仍前僕後繼來到臺灣建立家園。 因此,黑水溝航海文化是臺灣人民共同歷史記憶,更是臺灣移民開拓歷史的象徵。
四草介紹: 濕地旁蓋度假村 南市議員:別讓財團綁架黑琵
這裡也可見傳統的漁撈設施「吊罾」,以方形大網捕撈魚蝦,並有一個L型的支架,以槓桿原理起網;同座膠筏上有小漁寮「探更寮」,供漁民休息之用。 臺南安平古堡,一個充滿歷史與人文的地方,是臺灣最早的要塞建築。 四草介紹 也因後來鄭成功驅走荷蘭人居住於此,因此有了王城的稱號。
四草介紹: 交通資訊
大概一萬株三葉草中只會有一株是四葉的(一說為十萬株纔有一株)。 西元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親率將士2萬5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 先以優勢兵力奪取荷軍防守薄弱的赤崁城(今臺南市內),繼又對防禦堅固的首府臺灣城(今臺南市安平區)長期圍困。 經過九個月的苦戰,在早年由其父協助渡海的漢人移民的支持下於1662年打敗荷蘭人,迫使殖民總督揆一於1662年2月1日簽字投降,撤離臺灣。 於是祭告山川,頒屯墾令,開東寧王國,立鄭家天下,擁有現在臺灣南部以及一部分東部的土地,設「承天府」,改臺南為「東都」。 現今臺南縣鎮市之村裏或社區,不少早在4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
四草介紹: 交通資訊:
被譽為「臺灣袖珍版亞馬遜河」的四草綠色隧道,位在臺江國家公園內、大眾廟後方。 百餘年前,這裡曾是運送鹽、糖等民生物資的人工渠道,早期可從四草湖通往今日七股一帶,由於水道較淺,僅有竹筏能通過,所以此地又稱為「竹筏港」。 竹筏港沒落後,周邊的紅樹林保護區仍蓬勃生長,逐漸形成了綠蔭成林的「四草綠色隧道」,也因為不受人為破壞,許多招潮蟹、彈塗魚、大白鷺等生物都在這裡繁衍生息。 四草濕地是臺灣紅樹林的家鄉,四草大眾廟後方水道,沿途可欣賞臺江地區3種原生紅樹林(紅海欖、欖李、海茄苳)及水筆仔所構成的優美紅樹林綠色隧道,陽光從樹縫灑落隧道內,光與綠交互渲染,形成如夢似幻的畫面。 水道兩岸灘地上,可近距離觀察招潮蟹、彈塗魚等濕地生物。 這次臺南安平住宿推薦,依武媽從ptt、dcard、google map、agoda、booking,收集了許多飯店評論,舉凡安平親子住宿、安平住宿便宜、安平特色民宿、安平商旅飯店,及臺南安平附近汽車旅館通通都包含在內。
身體主要是黑與白色,繁殖期雄鳥的黑色會帶有墨綠色的光澤,雌雄共同育雛,並會有強烈的護巢行為。 親鳥會飛起,高聲鳴叫,或是進一步攻擊入侵者,最特別的是擬傷行為,親鳥會裝作受傷在灘地掙扎,藉以分散入侵者的注意力,達到保護幼雛的目的。 「四草砲臺」位在臺灣府城的西側、安平大港的外海,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為了防止英軍侵犯臺灣島,便在全臺南北各地建造了防禦砲臺,與對岸的”安平小砲臺”相呼應,共同捍衛府城防禦外敵及臺海航運的安全。 最早的砲墩,形式原本只是臨時架設的砲墩,由於外患入侵頻傳,因此將「四草砲臺」改建為較為永久性的形式。
船上的解說員也會沿途細說當地生態,遊客也亦可透過望遠鏡觀察紅樹林下的招潮蟹、彈塗魚等生物,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場域,亦是攝影師最愛捕捉的自然美景。 轉乘臺鐵沙崙線至臺南火車站,再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或轉乘臺灣好行99臺江線至四草大橋站/四草生態文化園區(大眾廟)站下車。 生長在河海交界處的潮間帶,底質為細軟的泥灘地,臺灣可見於北部淡水河口至西部沿海一帶。 雖然紅樹林之稱,指的是紅樹科的植物例如水筆仔、五梨跤等,不過臺江國家公園優勢的樹種為馬鞭草科的海茄苳以及使君子科的欖李,前者在鹽水溪口至觀海橋,後者在曾文溪口南岸都有大量的族羣分佈。 紅樹林植物耐鹽,對於海岸地帶的固沙有重要的作用,也提供許多生物食物的來源和棲所,是庇蔭整個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於臺南市區搭乘臺南客運(往鹿耳門天後宮方向之班車),至鎮海國小站下車,由大眾廟旁紅樹林觀察道路步行前往,即可到達「四草砲臺」。
四草介紹: 景點
很多市區景點都在巷弄內,每次要停車的時候,都找不到停車位,額外花了好多時間跟金錢處理停車問題。 A3:四草綠色隧道門票:全票200元、兒童票(7~12歲)100元、身障票(身障者及陪同者一名)100元、黑琵票(6歲以下)30元、敬老票(80歲以上)30元。 四草綠色隧道門票:全票200元、兒童票(7~12歲)100元、身障票(身障者及陪同者一名)100元、黑琵票(6歲以下)30元、敬老票(80歲以上)30元。 四葉草是罕見的一種植物,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 所以關於四葉草圖片的說法還很多種。 乘上管筏,展開這趟綠色之旅,四周蟲鳴鳥叫為船隻的前行伴奏,綠葉隨風搖曳,踩著節奏從間隙中漏出陽光。 鹽水溪舊名新港溪,過去與四草湖同為臺江內海的一部分,過去曾為商船出入之處,後因泥沙淤積陸化而廢港,如今淡鹹水交會的河口與海埔新生地,孕育豐富的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