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而認識什麼是「慈濟環保一條龍」及瞭解什麼是「慈悲科技」,在「慈悲科技館」可以看到慈濟多年來,在全球許多災難當中,為賑災行動所研發出來的各種救災智慧的利器及創新的設備。 慈濟高雄靜思堂位於高雄市河堤南路,緊鄰運河與河堤公園,從廣場到建築物本身,都是綠建築的環保工法打造。 志工漢娜說在烏克蘭平常爺爺奶奶就有包餃子給家人喫的習慣,不限於節日,就像日常的國民美食一樣。 餃子餡有鹹的馬鈴薯、酸白菜口味,也有櫻桃口味,酸酸甜甜很好喫。 土耳其慈濟志工們也準備臺灣傳統的素餃子餡,有白菜加素肉、青江菜加豆腐以及菠菜加蛋三種口味,這些材料在波蘭當地都買得到,其他志工們也紛紛幫忙擀餃子皮、包餃子,做完煮好之後和「餃子俱樂部」的老人家們一起分享著各式各樣不同口味的餃子,享受著異國的美食交流。
環保站主體建材,百分之八十是回收物——九二一地震後,慈濟為受災民眾搭建的臨時組合屋、組合教室,功成身退便一一回收、編號整理;有的搖身變作照顧戶新家,各地環保站更迎接這一批退役老兵駐站,搭建成莊嚴的佛堂或作為集會、上課使用。 住在臺中市黎明社區的慈濟志工簡素絹,在自家門口設立了環保點收回收物,「黎明」之名,寓含著環保志業曙光乍現的意義;彰化員林的施淑吟,為了載回收物學開貨車,即使變賣所得善款不夠付油錢也不氣餒,堅持做下去。 慈濟站高雄2025 但同時期的臺灣,政府與民間對於環境保護都沒有足夠的認知,脆弱的島嶼環境,隨著經濟蓬勃發展,也付出沉重代價。 《寂靜的春天》出版後,美國環保運動大盛,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兩千萬民眾走上街頭,推動首屆「世界地球日」。 聯邦政府成立了環保署,國會通過了多項環保法律,危害生態甚鉅的農藥DDT,也終於在一九七二年被禁用。 談到環保,許多慈濟人都會想到三十年前,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呼籲。
慈濟站高雄: 環保30 回首現場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把自己打扮得好看,是不少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但卻有許多長輩看不懂現今年輕人的穿搭,甚至口出惡言! 慈濟站高雄2025 近日1位女網友發文,表示自己這天上班時「戴腳環」遭到1名阿伯批評是「賺喫查某(臺語:有賣身的女性)」讓她十分不滿,文章曝光後,就有網友意外發現,早期確實有這種說法,引發熱烈討論。 臺北一羣慈青到淡水淨灘,許多社會人士響應,將近80人,清出30袋垃圾。
-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在臺中市新民商工演講。
- 志工將略為故障、破損的物品加以修繕,部分送給有需要的照顧戶;其餘包括衣、鞋、杯、盤、家電、文具和傢俱等,就放在二手貨「惜福區」義賣,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尋寶,成為目前全臺環保站中最具規模的「跳蚤巿場」。
- 但同時期的臺灣,政府與民間對於環境保護都沒有足夠的認知,脆弱的島嶼環境,隨著經濟蓬勃發展,也付出沉重代價。
- 《寂靜的春天》出版後,美國環保運動大盛,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兩千萬民眾走上街頭,推動首屆「世界地球日」。
- 澎湖環保志工置身堆積如山的瓶罐中,將不同材質分類回收;這並不是撿拾垃圾,而是物資再生為資源的前奏曲。
[週刊王CTWANT] 滿5歲至11歲兒童追加劑接種首度登場! 教育部近日發文各縣市教育局處及學校,莫德納雙價疫苗(原病毒株BA.4/5)擴及提供滿6歲至11歲兒童追加劑接種,及BNT單價疫苗提供滿5歲至6歲兒童追加劑接種。 小小走道取名為「互愛走廊」;參訪者聆聽導覽及雙向交流最常使用的空間叫作「分享學堂」;讓人喝杯茶、歇腳的地方為「心靈茶棧」;「感恩食堂」一看就知道是齋堂,柱子張貼著「口中有德福報多」、「耳根清淨吉祥多」、「眼中有人助緣多」等句子,讓志工邊喫飯,邊咀嚼其中法味。 慈濟站高雄 八德環保站留有日式房舍斷垣殘壁,建物破舊面臨改建;志工將以念舊、懷舊心情啟建慈濟第一座「環保博物館」。
慈濟站高雄: 臺灣旅行趣
一九六二年美國作家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讓許多美國民眾驚覺,人類若隨意使用化學藥劑破壞生態環境,終將危及自身。 身為「吹哨人」的瑞秋‧卡森也因此遭受化工業巨頭攻訐打壓,但終究憑藉嚴謹的科學證據站住腳,並發揮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上人講環保,不只是有形的回收,還有心靈的教育。我們把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變清流,一步一步都有脈絡。」資深環保志工陳金海說。 對此,慈濟高雄靜思堂工作人員表示,不僅高雄市,全臺的靜思堂若設為社區接種站,都有準備一些平安禮祝長輩們平安,這次是平安吊飾、杏仁糕、豆漿粉等,讓長輩自行拿取,只是一點小心意和一個緣分,原則上,日後在做為社區接種站期間也會持續提供,也歡迎民眾踴躍接種、大家平安。 由於最近要準備搬離高雄,開始整理在高雄生活幾年累積下來的物品,這時才發現~~衣櫃裡好多穿了幾次就再也沒穿過的衣服,實在很可惜但是斷捨離的最大原則就是要捨得放下,進而想到就把它們資源回收放入舊衣物回收箱吧。 慈悲科技也回收寶特瓶再製為衣物、生活用品,不只製程低碳,更能協助救援工作,也在平日生活創造環保善循環。
許多相關法規,如《水污染防治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廢棄物清理法》,也都在八○、九○年代之交修訂,以更嚴謹的規範遏止環境破壞。 澎湖環保志工置身堆積如山的瓶罐中,將不同材質分類回收;這並不是撿拾垃圾,而是物資再生為資源的前奏曲。 他們落實簡樸生活,惜水、省電、節約消費,撿起點滴可以回收的物資,在各地環保站點,將物資分類回收。 同時將其結合生物材料聚酸酐,成為 Cerebraca wafer晶片,達到藥物緩釋、長時效的特性,有效的抑制腦瘤細胞的生長,並且對正常細胞毒性很低,Cerebra Wafer在對抗人類惡性腦膠質瘤,取得多國專利,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並技轉長弘科技公司。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荷蘭在臺辦事處希望找到可以讓荷蘭籍學生假日期間接受母國教育的校園環境,教育局便請日新國小協助出借教室,荷蘭在臺學校3日舉辦聖尼古拉日慶祝活動時,並向日新國小表達感謝。 所長鄭明昌表示,「施比受更有福」,感謝慈濟基金會共同關懷這羣弱勢的外籍朋友,並以實際行動給予協助。
慈濟站高雄: 臺灣好新聞
慈濟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志業,就從一九九○年的下半年啟動。 慈濟站高雄 北、中、南部乃至花蓮玉里,都有慈濟人進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早年臺灣自荷蘭引進的外星寶寶回收桶,短暫使用不到四年的時間便遭到汰除,但也播下環保概念的種子,外星寶寶成了臺灣推行資源分類回收過程中的鮮明形象。 隨著國民生活、知識水準提升,臺灣自一九八○年代中期後,也進入環保運動高峯期。 反公害、反污染、反核、保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等訴求風起雲湧。 促使政府於一九八七年將隸屬於衛生署的環保局,升格為中央部會級的環保署。
慈濟站高雄: 分類
當天一早,他乘車經過市區,但見夜市結束後留下垃圾滿地、塑膠袋隨風亂飛,心中不免感嘆。 不少外商看中當時臺灣工資低廉、環保標準寬鬆的「優越」條件前來設廠,省下了應該付出的污染防治成本,卻對土地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不在乎付出多少時間體力,不管回收物變賣之後,能換成多少善款,即使必須自掏腰包付油錢、餐費也甘之如飴。 套句流行語來形容,慈濟人做的是真「佛系」環保:如果不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從做中學、學中覺,不可能數十年如一日。 來到「慈悲科技館」,可以看到多年來,慈濟在國內外許多災難當中,為賑災行動所研發出各種的救災工具及設備,這些救災利器稱為「慈悲科技」。
慈濟站高雄: 花蓮慈院、麗晶診所攜手 打造美麗健康細胞治療平臺
記者吳康瑋/臺北報導臺灣中油公司自明(5)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各調漲0.2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3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8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2. 消波塊果真隱藏許多垃圾,幾乎都是寶特瓶,如果沒有清理,最後就是流到海洋。 中職中信兄弟臺北封王遊行感謝祭3日登場,與球迷粉絲開心分享2連霸喜悅,球團估有超過20萬人次參與。 「志工歡喜而來,不只來做事,心靈上也要有所提升與收穫。」志工江淑清說。 八十臺回收的舊電腦,經過志工拼湊、組裝,終於變出八臺可用電腦,讓一羣中老年志工在此接受生平第一次E化課程。
慈濟站高雄: 環保知識
「這是充滿愛的毛毯,有環保菩薩、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所以當民眾拿到它時,會感受到滿滿的愛。」實業家志工李鼎銘說。 特別是二○○六年,慈濟實業家志工突破技術瓶頸,成功將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製成賑災毛毯並量產,自此,慈濟人說環保,就有了強而有力的實物憑證。 當年三月的第一階段主軸為「思想的淨土」,以「淨化人心、淨化家庭、淨化社會」為目標,舉辦講座、音樂會、園遊會等,長達三個月的活動,被《遠見》雜誌譽為當年臺灣最大的羣眾運動。 一九九六年賀伯風災後,《天下雜誌》推動「美麗臺灣、清淨家園」行動,全臺慈濟人護持,高雄紅毛港沙灘上,高雄志工、居民展開淨灘行動(左下圖;攝影/陳玉芳)。
慈濟站高雄: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先學開機、關機,再學習上網看電子月刊。」陳松田指出,上人大力推動《慈濟》月刊電子書,紙本減量可減少砍伐樹木;志工不以年齡當藉口,以身作則帶動會員響應。 臺北市緊臨八德路、建國南路交叉路口的八德環保站,從大門望出去,車潮川流不息,都會物質被淘汰的速度遠比車流還快。 嘉義太保環保站有兩座以太陽能板發電的路燈,由志工自行架設組裝;綠地除種有蔬菜、水果,還以假山做成「土石流」實驗展示區,提醒來訪者注意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慈濟站高雄: 健康醫療網
舊衣新穿不僅落實資源循環利用的價值,更讓所內受收容人能夠安然渡過凜冽的寒冬,同時也讓臺灣民眾的愛,伴隨這羣外籍朋友返家,成為心中最溫暖的印記。 病毒無情,但人間有愛;防疫期間,人人保持社交距離,但愛與關懷,讓人心沒有距離。 來自越南的「阿哲」害羞地說,被移民署人員查獲的時候正在田裡工作,身上都是泥巴,腳上還穿著雨鞋,還以為要這樣回印尼了,剛剛挑到喜歡的衣服,可以很帥的「衣錦返鄉」了! 來自印尼的「妮妮」說,這陣子晚上每天真的好冷,多虧了暖呼呼的外套和毯子,又輕又保暖!
慈濟基金會鄭楊慶師兄說,接到高雄收容所聯繫有衣物需求,慈濟立即動員志工們盤點物資,休旅車有多大就塞多滿,希望能將滿載的愛傳遞給這羣外國朋友,也感恩移民署讓我們有機會和他們結這份善緣。 志工將略為故障、破損的物品加以修繕,部分送給有需要的照顧戶;其餘包括衣、鞋、杯、盤、家電、文具和傢俱等,就放在二手貨「惜福區」義賣,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尋寶,成為目前全臺環保站中最具規模的「跳蚤巿場」。 因此園區內大面積的連鎖磚,便是分別從高雄、屏東等地取得,分三批拼湊鋪設完成。 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二階段「預約人間淨土」結合更多民間組織,以植樹、資源回收,喚醒民眾對環境的尊重,實踐「生活的淨土」。
為了吸引民眾關注,當時的重要環保政策,都被賦予一個有趣的代號,例如清除廢輪胎的「拿破輪計畫」、對治海岸廢棄物的「海豹計畫」等;環保署並從歐洲引進大型資源回收桶「外星寶寶」,教民眾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但一開始並不順利。 過年前的大掃除會清出很多不需要的舊衣服,或是搬家時也會整理出許多再也不會穿的衣服,而這些舊衣服除了當睡衣或是轉送給有需要的親朋友好以外,高雄市政府設置的廢棄舊衣物回收箱也是一個選擇喔。 高雄靜思堂有三個環境教育館,「氣候變遷館」、「低碳生活館」及最具有特色的「慈悲科技館」,此館可學習從一支寶特瓶的省思,到如何提升資源回收的成效,再帶入「搖籃到搖籃」及「循環經濟」觀念,並導入以自然為師,效法自然界零廢料的概念。 在「打造無圍牆醫院專案」中,微軟偕同緯謙科技、寬橋,共同開發與建置新一代的數位基礎平臺。 緯謙科技利用雲端技術與豐富的場域落地經驗,協助評估數位環境架構,並以Azure Stack HCI為底層基礎,建置靈活的混合雲平臺,快速佈署並整合客戶端應用微服務,完成雲端遷移與跨雲資料串接。 寬橋則提供微服務、容器技術等專業顧問服務,並結合AI人工智慧,構建數據中臺及業務中臺,使用數據網格、服務網格與分散式交易技術,旨在提升客戶的整體商業價值,並提供即時支援服務,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進而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挑戰。
慈濟站高雄: 教育廣播電臺
俄烏戰爭以後許多烏克蘭難民流離失所、逃離家園,波蘭政府及人民張開雙手擁抱這些難民,讓他們免費住在家裡、提供免費食物、二手衣物等等。 慈濟基金會在第一時間到盧布林、華沙、波茲南等城市進行人道援助,發放購物卡,現金卡,幫助人數超過八萬人。 慈濟站高雄 現在在首都華沙與「波蘭婦女協會」合作繼續進行幫助烏克蘭難民的工作。 除了固定家訪、給予志工學習波蘭語、輔導志工心靈課程,教導烏克蘭兒童品格教育以外,最近也新推展「餃子俱樂部」的活動,讓這些孤寂的老人們可以一起做餃子,同時也撫慰他們的心靈。 慈濟站高雄2025 本持證嚴法師的慈悲心,造福更多人,林碧玉副總表示,從前需要靠醫師親身去接觸病人才能問診或治病,現在因資通訊科技的發達,距離的障礙減少了;很感謝花蓮慈院與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也期勉花蓮慈院繼續成為守護東臺灣民眾健康的燈塔。
慈濟站高雄: 生活熱門新聞
他們自行整地,利用廢棄磚石泥塊填高基地,節省購買土方的費用;接著以三間組合屋建材拼湊成一間半的空間作為佛堂;廚房的流理臺、瓦斯爐也有來歷——話說某天,志工謝惠芬經過一處預售屋服務站,鼓起勇氣走進去詢問業主:未來能否將樣品屋陳設的廚具提供慈濟環保站使用? 那一年,慈濟人呼應「世界地球日」,於四月十九日在八個縣市九個定點,同步舉辦「知福惜福再造福── 回收廢紙救臺灣林木」活動。 在六小時的活動時間內,各地居民送來了一百六十多公噸回收紙,變賣所得全數捐作慈濟醫學院的建設基金。 有感於環境問題的癥結在人心,且當時臺灣投機盛行,「大家樂」賭風猖獗,慈濟與金車文教基金會合作,於一九九一年展開「預約人間淨土」系列活動。 上人肯定楊順苓的發心,並讚許她「破除我相」,不畏髒臭投入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值得大眾學習。
慈濟站高雄: 臺灣英文新聞
為使這羣離鄉背井,來臺打拼的外籍朋友順利返國,慈濟基金會將慈濟環保站募集而得的愛心物品和衣物運送到所,品項及種類琳瑯滿目,讓有衣物需求的受收容人不可置信竟然可以「送」他們,無不興奮地試穿衣服、鞋子,收容所作業中心瞬間變成時尚伸展臺。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以及美國腦瘤病例登錄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CBTRUS)的統計報告顯示,每年估計約有二萬筆的腦瘤新病人被確診,臺灣每年約有四百名惡性膠質腦瘤新病例。 其中,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是相當惡性的原發性腦部腫瘤,一個月內最快可長大十六倍,且手術切除腫瘤後的復發率高,常使病人需要反覆進出醫院接受治療。 合作約定項目除了要建立細胞治療轉介平臺,雙方也約定透過定期經驗交流、臨牀服務合作、臨牀研究合作……等,擴展細胞治療項目之臨牀應用與治療;以及擴展細胞相關製品的臨牀應用與服務。
於是,環保站的一石一瓦、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身世由來,雜花莊嚴。 為高雄林園及苓雅區「喜捨」環保站做景觀綠化的志工葉錦銘,憑著業餘的興趣和不輸專業的水準,成果有口皆碑。 回收物品經分類整理,三天內送交回收廠商;回收量大的紙類更直接堆放在環保車上,一裝滿就載去變賣,絲毫不佔空間。 附近居民清早或傍晚來此散步、做運動,順手拎來回收物;晚間或假日開辦讀書會、書法班及佛法共修等課程,更為心靈帶來陣陣清涼。
劉麗琳院長說,花蓮慈院在林欣榮院長的帶領下,在臺灣細胞治療領域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除了有臨牀醫療團隊,包含細胞培育與研製方面,也有先進的GTP實驗室與專業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團隊,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與花蓮慈院合作。 花蓮慈濟醫院與高雄麗晶診所攜手合作,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麗晶診所院長劉麗琳代表簽下合作約定,要建立細胞治療項目轉介平臺,嘉惠南臺灣有需求的病患,雙方成為牽起東臺灣與南臺灣細胞治療的重要策略合作夥伴,麗晶診所也是花蓮慈院在臺灣第一家簽署合作約定的診所。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本院近年積極投入智慧醫療領域,希望藉由資訊科技的力量,逐步改善偏鄉就醫可近性,更加便利有醫療求的民眾。 為使醫療服務不再受建築限制而能實現行動化,本院以「無牆醫院」為目標概念,結合資通訊技術打造APP,整合「雲地資源」,提供更具有彈性、易維護的病患服務。
二○一九年間,已進入第二期臨牀試驗的 Cerebraca wafer標靶新藥再獲國家新創獎續獎「新創精進獎」。 林欣榮院長表示,以一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的角度,幫助病人找回尊嚴的方式之一,就是讓不能站的人能重新站起來,不只要有效,還要有生活品質,因為守護健康是要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所以,這次透過細胞治療轉介平臺,希望讓大家擁有美麗自信的笑容,積極健康地面對人生。 大選落幕,立法委員趙天麟偕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出品人姚文智先生舉辦電影包場活動,姚文智親自出席映前座談會,姚文智感謝電影上映以來,受到許多民眾肯定,希望大家持續包場,讓電影可以繼續上映。 皮膚莫名出現點狀瘀斑、鼻血流不止、牙齦易出血,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紫斑症)!
慈濟站高雄: 慈濟大愛贈愛心衣物 高雄收容所讚最暖「衣」靠!
面對更嚴峻的考驗,新世紀的慈濟環保,除了持續深耕臺灣本地社區,也要同時帶動國際,期望以萬人帶動億萬人,將共知、共識化為共行,為地球、為當代人及後代子孫,確保永續的生存與平安。 這條路很長、很遠,甚至終其一生也可能看不到盡頭,但慈濟人必須更堅定,也帶動更多人一起同行。 用回收物製成的賑災物資,完美結合了環保與人道救援,也多次登上聯合國等重要國際場合,為全球性的廢棄物處理、災難問題,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考解方。
屆時這些「古董」會經專家鑑別,由站內的年長志工擔當最佳導覽人員,和年輕人談談先祖們生活的智慧與奮鬥故事。 度量衡工具從算盤到計算機、從秤錘秤鉈到電子磅秤,剎時乍見古今;老相機、舊電視、電影放映機;昔日老農巡田、火車列車長所使用的古老照明燈;阿嬤時代的菜櫥、蒸籠、梳妝臺、洗衣石板、懷爐;還有能在褲腰纏上錢財的寬大藍布衣褲……在在反映出臺灣早期的常民生活,是很好的鄉土教材。 志工仿慈濟在甘肅進行的水窖興建工程,建造一座汲水井;每當來訪的學生取來鉛桶打水、挑水使用,體會到水資源的珍貴。 慈濟站高雄2025 「我們這個環保站完全是實驗性質的!」埔鹽環保站志工施焱騰語帶興奮地說,大家以回收物進行創作、佈置,環保站的面貌隨時在變化,成為「環保、節能」的最佳示範點。 「當初詢問師兄師姊準備花多少錢做景觀?他們說最好都不必花錢!這正合我意。」葉錦銘擅長統籌資源,人家不要的石頭、木材或樹種,在他眼中猶如待嫁女兒,經他媒合、挑選,適切送到各環保站佈置與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