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研究團隊在老師帶領下,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內湖環保站,進行半天的參訪與體驗。 在結束參觀後,虞經理表示,我們秉持著慈濟的環保精神與理念,將我們的公司所研發出的產品,希望盡到最大的企業責任,能大幅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同時也希望能創造更多的環保產品投入賑災和回饋給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首創紡織業界產品的「生產履歷回溯卡」,消費者可以追朔產品的原料源頭和節能減碳的數據,賦與每件產品特殊的故事性與環保消費的重要性。 ● 創業:2008年12月10日,五位人援會實業家出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整合收購由全臺七萬兩千多名慈濟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製作成毛毯等環保織物用品;未來將擴及紙類、家電及塑膠類等資源回收再製,擴大綠色產業的影響力。
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是大愛感恩科技的三大核心價值,「回收好,不用更好」的消費意識是大愛感恩科技期待傳達給消費者的價值,他們不以製造者自居,反而期許自己成為環保觀唸的傳播者、公益理念的教育者。 不斷提升技術,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已研製成多種機能布料,具有排汗、涼感、保暖、除臭、抗靜電、防潑水、防電磁波等功能,成為全球最先進的紡織材料,讓臺灣的環保綠色科技受到國際的注目。 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全球產業正式進入了綠色經濟時代,在產品製造過程中運用科技,力求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我們希望當你穿在身上,或者送給親朋好友,都能感受到一種,臺灣雖然地小人稠,但愛心環保密度最大的能量,所以我們希望它能成為 21 世紀的一個環保典範。 2008 年,紡織業出身的黃華德邀集了四位分屬食品、海運、建築、資通領域的實業家,共同出資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但五位創辦人把所有股份捐給慈濟,一切稅後盈餘全數用於公益。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從原料到生產製造過程,均通過無人體環境有害物質及符合回收標準的檢測,得到國內外多項認證標章。 李鼎銘表示,寶特瓶再生技術的關鍵在於回收分類的「源頭」,否則抽紗的過程很容易斷裂,因此在全臺灣5,400多個慈濟環保回收站,建立資源回收標準流程,有近7萬名環保志工將每日回收的資源加以清洗、分類,確保原料的純度,才交由下游廠商壓碎、塑化及抽紗。 根據認證單位德國萊因TÜV集團公司的精算,製造一件T恤的耗水量為兩千七百公升,但一條大愛感恩製作的灰色環保毛毯,雖然體積、重量比T恤大得多,卻只要六百四十三公升的用水;環保的理念與成效,在量化的數據下更為具體。 大愛感恩的設計師陳弘祥表示,由寶特瓶回收再製的布料,觸感多少有些受限,因此市面上環保織品大多偏向休閒類;而大愛感恩公司有專門研究布料及紗線的團隊,集思廣益,終於把運用面擴及正式的套裝。
- 在這場浩劫中,源於臺灣的愛心並未缺席,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們,在 證嚴法師的帶領下在第一時間即發揮高效率的動員能力,深入災區並解決當地燃眉之急。
- 也透過量測記錄,證明穿著高壓力值的壓力衣確有成效,「壓疤紅度大約降至百分之六十。」林正雄根據數據做出評斷。
- 慈濟精進資源網
- 大愛感恩2015年除持續推廣DA.AI再生織品,在八仙塵爆事件中付出相當大的心力,期望能減輕傷友疼痛、縮短復健過程,參與陽光/國智等關懷社會之愛心團體合作研發壓力布。
-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於2008年,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
2016年5月也正式通過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B型企業)認證,成為臺灣第10個B型企業。 每年回收近 2,000 公噸重的飲用水寶特瓶,研發生產環保科技紡織品;此外,更將環保與慈善結合,將回收來的寶特瓶做成溫暖的毛毯,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足跡,至今已送出超過 87 萬條毛毯到全球 34 個受災國家。 自成立以來,「大愛感恩科技」持續進行產品製程的技術研發,落實開源節流、節能省碳的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人文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舉辦的「新型高性能壓力服」發表會上,所長李貴琪盛讚第十代壓力衣,因有三方的同心協力,才能開發出好布料、設計標準規格,以及科學打版和人體實驗圓滿達成。 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國智經編、陽光基金會,乃至臺灣化纖等合作夥伴,長達二十一個月的研究、討論、試驗與印證,最後落實在傷友們身上,果然得到好效果。 林正雄徵詢陽光基金會和臺灣多家製造壓力衣的廠商,均無量測壓力值的技術;後來終於找到一家壓力襪廠商,具有專業儀器,便委託測試,測出的壓力值只有十二毫米,沒有達到文獻所列標準。 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方向是希望藉由這些科技研發,不僅提供賑災與備災應用,同時能傳遞環保、科技與人文之精神。 7/27週六下午,邀請資訊科技領域的社會企業實踐者:友善臺北好餐廳計劃創辦人林崇偉教授,告訴你如何透過科技,打造餐廳的友善環境。
在二○一一年臺北世界設計大展中,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綠色環保毛毯、臺灣稀有動物系列潮T、超輕量鋪棉夾克等十項產品,參加「感動設計區」甄選,創下全部入選的紀錄。 大愛感恩科技 因為壓力衣是專業醫療輔具,多屬尼龍材質;大愛感恩科技的專長,是將PET材質的寶特瓶回收再製為紡織品,兩者並不相同。 大愛感恩科技承擔起社會企業責任,在成立公司後的隔年,就將所有股份捐給慈濟,希望慈濟將所有人的愛永遠傳下去,是有為法與無為法之間的體現。
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志工
在這一個愛心接力的平臺,無私奉獻的志工亦扮演著重要角色,李鼎銘先生將自家航運事業交給專業經理人,而全心全意在大愛感恩科技擔任快樂的志工執行長,而在此平臺上合作夥伴廠商端,甚至最前端的環保回收菩薩亦多不可勝數。 使大愛感恩科技成為了一個「有故事」的品牌,而每一件環保織品的背後讓環保菩薩們的奉獻得以被感受到,兩相的互惠最終交織成專屬的關鍵「技術」,一個基於人本價值的「技術」難以被他人仿製『軟實力』。 在尋常企業間,技術研發屬於少數菁英所承擔,但在大愛感恩科技,核心技術卻是由事業全體共同建構。 上至經營階層,下至基層員工皆以奉獻精神全心工作,「外面公司需要請假才能做好事,而我們只要認真上班就是做好事。」李鼎銘說。
大愛感恩科技: 嬰兒鞋 寶寶鞋 二手 彌月禮盒寶寶專用 大愛感恩科技 9.9成新
除了依據GRI G4指南撰寫外,並依循ISO 26000指標、聯合國全球盟約指標揭露相關議題。 2015年CSR報告書分為5個章節,包括:公司概況、環保永續、綠色愛心接力平臺、幸福職場、社會公益。 從公司的經營理念、模式,環保的推廣、努力,同仁的福利、權益,到對社會的公益回饋,涵蓋各方面的永續經營成果。 大愛感恩科技 代表大愛感恩在追求獲利的同時,能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施行永續發展策略與原則。 在救災實務中,食、衣、住、行的資源,以及調配資源的資訊科技為五項首要。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手提電腦包
在動心起唸到企業正式成立的籌備期間,他們深刻發揮自身影響力,四處募資、宣揚理念,循序漸進地開鑿,最終豐沛的成果灌溉了人道救援志業田畝。 大愛感恩科技2025 過度追求事業與財富的成長,人們好像已經忘了自己真正要的到底是什麼,有一家特別的企業-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不一樣的思考模式為企業價值帶來一場省思。 因此,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寶特瓶製成各種再製品,例如衣服、揹包等日常用品,但有些困難是實際跳下去做才知道。 製程端共有50家以上的公司,大家將自身的專業轉換成良能,協力完成每一項環節,共同響應「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回收寶特瓶才能化身成為這麼多樣且兼具實用性的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娃娃毛毯組合/全新
經過下午的參訪,除了讓我們瞭解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原因,也瞭解生產的紡織製品,所使用的原料竟是資源回收的保特瓶,而且我們還參觀研發部門,實際看見研發儀器和製作過程。 今天,我們這一趟豐富的環保學習之旅,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產品是利用回收的寶特瓶,竟然能做出如此多樣環保愛心織品,令人充滿讚嘆與敬佩。 最後,我們認為近年來自然災害頻傳,環保議題越來越被重視,雖然已有許多環保志工與企業家為這塊土地、地球、環境貢獻一分心力,但未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民眾加入節能減碳的行列,對於週遭的生活用品能夠做到少用、再利用甚至是不用,一同為地球暖化的問題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係以回收寶特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公司,致力落實「環境保護、都市礦產資源再生」,公司緣起於2003年慈濟 證嚴法師提出垂詢,慈濟每年發送數十萬賑災毛毯,然而紡織布料與寶特瓶同樣皆提煉於石油,能不能用回收的寶特瓶來做成賑災毛毯呢? 大愛感恩科技 董事長黃華德瞭解紡織業界曾嘗試這尚未成熟的技術,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克服,甚至所花費成本是遠高於原生的聚酯纖維原料,但是為了實踐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董事長黃華德也希望透過推廣綠色環保意識且延續寶特瓶物命,進而影響減少開採石油及節能減碳。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公益領航者
林正雄說,相關布料的壓力值檢測、如何縫製及版型設計,都在團隊努力下,建立起一套標準化和科學化的模式,是最感驕傲之處;也期待第十代壓力衣發揮良好壓疤成效,讓傷友穿著時間可以再縮短,早日康復。 林正雄進一步指出,對於全球而言,壓力衣算獲利低的小眾市場,業界向來較少積極開發布料;這次能研發成功,全賴各界想為傷友付出無所求的心念,合作夥伴不為營利,也不計成本,陽光基金會更協助邀請傷友做實測及回饋意見,才讓整體朝向好的發展。 陽光基金會舒靜嫻執行長則提起,八仙塵爆是不幸的悲劇,但看到醫護人員辛苦搶救、志工們長期陪伴與關懷,大家團結的力量,真是人間最美的風景。 經過半年密切相處,從傷者回覆的問卷調查,每個人都給志工打了「滿分」的評價。 也透過量測記錄,證明穿著高壓力值的壓力衣確有成效,「壓疤紅度大約降至百分之六十。」林正雄根據數據做出評斷。 志工易伶莉說,有次幫一位女傷友穿著壓力褲,因為衣服太緊,她手一滑就撞到對方的下巴,後來抓到技巧,再次穿時,請女孩先將頭偏向一側,自己的手放柔,慢慢才拉上來。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商品搜尋結果共 11 筆
「他們一大早四點就出門,撿寶特瓶、厚紙板。」慈濟宜蘭區的環保幹事陳龍泉為環保志工們代言,當地環保志工每兩個半月,就會請專門廠商將來自各環保點的寶特瓶壓成瓶磚,然後運到再生處理廠,平均一個批次的寶特瓶就多達四十萬支。 在設計大展南港展覽館的舞臺上,環保志工們回收的心血,更以令人驚豔的樣貌呈現——「休閒及運動風」,給人舒服但不散漫、有活力卻不輕佻的好印象;「簡約典雅新都會」,充分展現都會女子的職場風采,兼顧了專業形象以及柔和氣質。 「這個商機,我們就把它化為『善機』。」眼見有意願的實業家朋友愈聚愈多,身兼人援會衣著組召集人的黃華德,會同食品、住屋、行輸、資訊四組召集人,於二○○八年提出創設公司的構想,希望作為環保志工與實業家志工攜手付出的平臺。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環保織品)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於2008年,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是由幾位企業家合資並集合眾人的力量,以無私付出的心,貢獻專業於環保研發運用,並將研發所得到的智慧結晶貢獻予社會,將環保與慈善理念落實於環保織品的研發與推動中。 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更多有心之士共同投入環保,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經證嚴上人定名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後,同年十二月,這個臺灣史上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全球首家百分之百回饋社會的非營利企業(Non Profit Company)正式成立,由紡織老將黃華德擔任董事長,人援會行輸組召集人李鼎銘承擔執行董事;他們及另外三位捐資的發起人,都是不支薪的志工。 擁有三十多年服飾製造、代工經驗的黃華德回想,早在上個世紀九○年代,證嚴上人就詢問實業家志工們,將環保回收資源再製成紡織品等物資的可行性。 但當時技術不成熟,市場也有限,因緣不是很具足;及至二○○四年,寶特瓶做成瓶片、酯粒及加工絲的技術大幅提升,慈濟實業家志工也加強聯結,成立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其中「衣著組」成員加速「資源變黃金」的腳步,在享譽國際的「環保毛毯」領軍下,開始研發各種織物服裝。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物命永續的新企業價值
2016年6月中,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接受BSI年度查覈、7月初接獲通知,再度通過查證。 大愛感恩科技 即便不在政府規定需發行CSR報告書的企業之列,大愛感恩科技自2013年自主回顧前一年度在經濟、環境、社會方面的作為,作為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道,首度發行《2012年CSR報告書》,迄今連續四年、孜孜不輟。 並自次年《2013年CSR報告書》起,開始接受第三方公正單位BSI檢核、認證,並規劃兩年進行一次查證。 大愛感恩科技2025 大愛感恩科技將理念與產品結合,實踐循環經濟並落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不僅體現從「減廢」到「零廢」的可能,更期望透過環保產品持續散播影響力,讓地球資源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因為認同慈濟推動環保的理念,全臺灣有近二十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無私奉獻於資源回收志業上。 過往回收的寶特瓶,只是將回收品賣給一般回收廠商,所得雖全部捐助大愛電視臺。 於此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延續物力的精神,向慈濟環保回收站購買塑膠類一號飲用水寶特瓶,經由紡織業上/中/下游合作夥伴運用專業良能及科技將寶特瓶再製為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並將所得利潤完全回饋到慈濟基金會作為社會公益與賑災使用。
近來珊迪颶風橫掃美國東岸,一如往常慈濟志工們總在最快時間內集結、展開救助,而在他們所發放的條條毛毯中,有著來自太平洋另一端人們的奉獻。 在夜間的倒垃圾時分,或是社區的垃圾場,都可見到極其仔細的分類:廢紙、鐵鋁罐、寶特瓶、塑膠類、鋁箔包與其他,相較於日本只分成可燃與不可燃兩類,似乎是精密了許多。
大愛感恩科技主要產品為再生紡織原料包括環保再生酯粒、環保聚酯纖維、環保布料等,並製成環保服飾、環保寢具、環保生活織品等產品。 環保製程通過荷蘭彼得森與管制聯盟集團的「全球回收標準」認證,證實從原料取得到各階段之供應鏈應用皆符合回收認證標準,環保且值得信賴。 此外,大愛環保再生聚酯纖維亦獲行政院環保署「環保標章」認證,由百分之百再生纖維織成的綠色環保毛毯更獲得「德國萊因集團及環保署碳標籤雙認證」,落實為企業環境保護責任之承諾。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其實沒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有實業家無私地貢獻研發、產銷等企業管理能力,「大愛感恩科技」能將回收的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銷售到市面上,更是整合了無數環保志工及紡織業上、中、下游的協力廠商,以愛心接力的方式完成。 「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五位實業家將股權100%捐贈予慈濟基金會,讓公司盈餘全數回饋慈濟,做為國內外賑災及公益慈善之用,創造了企業家參與公益、回饋社會的全新模式。 環保志工如此自我要求,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自我提升——在最新出爐的水足跡認證上,嚴格要求製造過程的耗水量,以及從原料、製造、配售、消費者使用的每個環節;就連辦公室的用水用電用紙,都要點滴計較、自我節制。
為了讓消費者看見產品背後無數人付出的歡喜與辛勞,大愛感恩團隊首創「環保織品生產履歷的回溯」,只要翻開新衣吊牌的背面,就可以瞭解它的「前世今生」,包含寶特瓶被回收送進工廠、製成瓶片及酯粒、抽紗織布到成衣的日期;吊牌上並附上二維條碼,拿智慧型手機輕輕一刷,就能看到慈濟環保志工溫馨故事的影片。 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總是清晨五、六點就進辦公室,在頭腦最清醒的時候做重要的事;除了在公司裏運籌帷幄,領導職工、協調志工,大愛感恩科技還肩負傳達理念的重任——僅是二○一一年就宣講了超過兩百場;他鉅細靡遺地從環保志工拿起一支寶特瓶,去掉瓶蓋、剪掉瓶環講起,一路從切片、造粒、抽絲、紡織說到上市流通。 回顧成立七年多,團隊努力備受各方肯定,並在關於CSR評選中,獲獎無數,如: 2011年即榮獲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經理人月刊》舉辦第三屆2013年臺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2014年《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中堅企業組及新秀獎首獎等。 大愛感恩實踐慈濟 證嚴上人賦予的使命,用心研發回收到回收、循環回收技術,擴大愛與善的綠色永續循環。
扣除營運所需及稅金,大愛感恩科技盈餘全數回饋慈濟作為公益用途, 但依循法規,大愛感恩科技登記於經濟部商業司下,係屬品牌商。 名目的認定,大愛感恩科技看來就如同所有鼓勵消費,瘋狂生產的製造業者般,然實質而論,喚起羣眾節約,「回收好,不用更好」的消費意識纔是所期望的。 他們希望不以製造者自居,更期待成為環保觀唸的傳播者、公益理念的教育者。
大愛感恩科技: ▋ 感恩聯盟
當多數企業陷入瘋狂地毛利率、市佔率等數字指標的競逐中,人類一切文明行為的「以人為本」卻也在同時隨之隱蔽。 靜下來思考如何帶給人們、環境生生不息的喜樂與永續為大愛感恩科技所欲傳達的核心理念。 自南亞海嘯救災結束到大愛感恩科技正式營運,中間經過數年時間,古語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於此漫長的拓展看似不合邏輯。
大愛感恩科技: 【全新買就送小禮】慈濟 DA.AI 大愛感恩科技 嬰兒斗篷禮盒組(斗篷+寶寶鞋) 彌月禮盒 便宜賣
參與的志工希望將環保產品傳播到世界每一角落,並且能照顧到弱勢族羣,是環保志工秉持「友善大地、關懷世界」的價值信念。 目前與慈濟在臺灣約8,626個環保回收點合作,計約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的環保菩薩,每年回收近2,000公噸重的飲用水寶特瓶,累計至今已將513,233,907支寶特瓶回收再生(至2016年8月底止統計數字)。 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大家能發揮更多的愛心持續關注弱勢團體與盡一份心力參與社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