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順為國際委託律師反駁,是原團隊違約在先,沒移轉旅館登記證,才沒付款。 上人行腳到新竹,與志工溫馨座談,志工分享送環保輔具到民眾家裡後,還充當保母、為長者餵牛奶,照顧弱勢,也有志工將修復好的電腦送到偏鄉,讓學生學習不中斷。 民視新聞/洪明生 屏東報導屏東榮總一個月前才風光開幕,但住在附近的居民卻苦不堪言,因為連日來半夜都會響起火警警報,有時一響就是二十分鐘,聲音大到所有人都被吵響。
三、 旨揭研討會訂於111年10月28、29日假集思臺大會議中心B1國際會議廳舉行,內容涉及綠網藍圖空間策略規劃、生態廊道與動物通道建置串聯、友善環境生產推動、裏山裏海社區公眾參與等主題。 林務局表示,保育絕對不單單只針對瀕危或是明星物種,生活在周遭的其他生物也需要友善棲息空間,進行活動和工程時一定要將牠們考慮進來,這樣纔是有良好意識的地球公民,「希望小雨燕以及其他救治中的野生動物能健康長大」。 林務局106年宣示為「國產材元年」,目標在2027年國產材自給率達5%,為提高國產材自給率及讓國人能認識臺灣的木材、利用臺灣木材展館,以「木」、「器」、「具」為元素,透過五感體驗打造木育環境,讓民眾能更深刻的體驗國產木材的好。 坐落在城市中的保育小站,2017年正式營運,以「展現森林生態服務多元價值」與「推廣裏山倡議」為核心,為都市與生活在鄉村、農村或漁村的人們搭起橋樑,定期舉辦自然保育主題展覽活動暨成果推廣。 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表示,保育小站宛如隱身繁華都市巷弄中的珍珠,也是林務局推廣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的前哨站,讓都市中的人們,瞭解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的服務價值。 林務局臺東林管處接獲民眾檢舉於6月12日和臺東縣政府、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合力將200多隻奄奄一息的雛鳥搶救送到池上野灣野生動物救援中心搶救,同時緊急募集食物和安置、醫療作為。
森活情報站: 會員專區
主軸三「有人有故事的山村」,由臺大森林系餘家斌副教授以「森林療癒力」為題,分享透過活動規劃設計,將森林作為當代生活調劑身心靈的場域;並邀請新竹縣尖石鄉養老yulu文化生態發展協會、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源森生態團隊及臺灣生態旅遊協會,介紹社區部落如何活用森林自然及人文資源,打造獨一無二的生態旅遊體驗。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透過鐵道串聯,更便於大家認識臺灣山林、生態及林業人文的豐富美好,林務局分階段結合阿里山林鐵、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及阿里山旅遊軸帶發展,規劃知性、感性且療癒的生態遊程。 森活情報站2025 森活情報站 首發規劃安排讓民眾在舒適且快速便捷的旅程中,走訪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林業鐵路4個特色站點、生態豐富的山林及嘉義在地美食美景,輕鬆體驗慢活,一個揹包就能上路。
林務局提醒,無論遇到藍腹鷴或者帝雉,都要謹記「賞鳥五不曲: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及不捕捉」,一起守護牠們的生活。 自從7/15至今年底,林務局讓各位愛跑山林的旅客,能從下列12大國家森林遊樂區任選一處、享有免費入園1次的優惠。 國人只需要出示身分證正本便可入園,無身分證的兒童能使用健保卡或其他可身分文件替代。 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 保育組長夏榮生說,四個案例無論是所在區位或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樣態,都相當具有代表性,透過這幾個案例說明臺灣裏山珍貴之處。
森活情報站: 林務局表示,這些小白花生命力超強,處處皆可發現它們的蹤影
石虎研究團隊表示,豆棗去年4月獲救時體重僅246公克,尚未開眼,推估年齡約7至10日齡,因為當時身上很多跳蚤,所以暱稱為「豆棗」,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援、照養、訓練,今年4月繫上發報器順利野放,研究人員7月底發現豆棗行為模式有些變化,侷限在小範圍,且白天回到相同位置。 主軸二「有人有動物的山村」,則是由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李光中教授介紹地景與海景的整合經營,進一步打造農漁山村的韌性。 接著由東埔部落、野聲生態顧問團隊、高雄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及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依序分享在地方社區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育的經驗及成果。 最快捷的高鐵和最有歷史價值的阿里山林業鐵路,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為促進臺灣觀光產業及鐵道旅遊市場發展,農委會林務局與臺灣高鐵公司攜手規劃具有臺灣代表性、深度展現特色的優質生態鐵道旅遊;於今(11)日推出合作首部曲「高鐵x阿里山林鐵之旅」首航活動,共同邀請交通部觀光局、臺灣觀光協會、臺灣鐵道觀光協會,以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共襄盛舉。
- 此外,為使大眾有機會品嚐到山村部落用心栽培的農特產品,本次研討會席間的茶點也特別加入環境友善的山村產品與農特食材,把想像中的美味直接帶到眼前,以實際行動支持為山村綠色經濟產業付出的農友。
- 自動相機拍下「豆棗」一打二帶小孩的畫面,「超彈跳、超可愛的」。
-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石虎保育大使阿虎加油」、「野生動物急救站」今天透過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同步發布好消息,1隻去年4月失親獲救的石虎「豆棗」日前產下2隻石虎寶寶。
- 看到豆棗與兩隻活潑健康的跳跳虎寶貝,無疑是給了我們一劑強心針。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那個耗資上億買下10座山只為了種樹的男人!
- 縣長張麗善今日與教育處長邱孝文、縣議員王鈺齊至馬光國小視察校園防疫整備及清消作業。
- 林務局說,另外以貢寮水梯田、雲林成龍濕地、霧臺大武與阿禮部落及花蓮港口部落等4個裏山地景,以深入淺出的圖文說明、裏山生活使用的物件、影音多媒體及互動裝置等,詮釋當地裏山相關產業、景觀、生活優化的營造與重塑歷程,透過五感體驗與鄉土重新聯繫的過程,讓民眾在認識裏山倡議精神的同時,深入瞭解裏山生活實踐背後的故事。
團隊表示,豆棗野放後長距離移動,從集集鎮跑到南投市一帶,定居合作農友田區附近,過著田園生活,看似愜意,卻仍暗藏危機,要讓豆棗、其他野生動物生活環境更好,需努力的事還很多,包含推動友善石虎農作、營造好的棲息環境等,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參與。 「慢活・悠遊・裏山趣特展」展出時間自即日起至9月15日止,在林務局保育小站(臺北市金山南路2段203巷22、24號)舉辦,展覽期間還有10場次系列演講與手作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預約報名,詳細活動內容請至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專頁查詢。 林務局說,另外以貢寮水梯田、雲林成龍濕地、霧臺大武與阿禮部落及花蓮港口部落等4個裏山地景,以深入淺出的圖文說明、裏山生活使用的物件、影音多媒體及互動裝置等,詮釋當地裏山相關產業、景觀、生活優化的營造與重塑歷程,透過五感體驗與鄉土重新聯繫的過程,讓民眾在認識裏山倡議精神的同時,深入瞭解裏山生活實踐背後的故事。 海蟾蜍為世界百大入侵種,壽命長、適應力及繁殖力強,毒腺大而明顯,犬貓誤舔 、食亦可能發生致死現象,威脅生態及人畜安全,農業委員會於今年4月7日公告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第1項」並指定期限111年6月14日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完成登記,且不得再私下繁殖或買賣,違者處最高可罰5萬元。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頁29日貼出今年初與苗栗縣政府農業處攜手完成高風險路殺縣道的第1座動物通道影像,透過自動相機監測,除了發現石虎已習於涵洞通道過馬路,就連山羌、食蟹獴、白鼻心等動物也都常走這條「地下道」,而此涵洞口目前已拍到39次石虎經過蹤跡,影片一出振奮人心。
森活情報站: 聯合國2020全球幸福報告出爐 臺灣第25名蟬聯東亞冠軍
位在苗栗南莊的加里山,因山形與日本富士山相似,因此有臺版富士山之稱,更被列為臺灣小百月,是中臺灣之名的登山點。 但卻出現大量使用過後的衛生紙,林務局表示,這些小白花生命力超強,處處皆可發現它們的蹤影。 森活情報站 近年國內不少人喜歡在假日遠離都市進入山林,但垃圾也隨著人羣入侵森林,粉絲團「林務局-森活情報站」發文表示,近日同仁入山發現山裏山內四處散落「小白花」,有些還帶有咖啡色痕跡相當噁心,直呼「把這些衛生紙小白花帶下山啦!」,更改編歌詞製作圖片「都跟你說了帶走」。
森活情報站: 新聞深探
為整合森林環境教育資源,鼓勵人們親近森林,增進全民對森林的情感、認知、價值與行動,林務局共規劃東眼山、羅東、八仙山、奧萬大、池南、觸口、知本、雙流等8個自然教育中心,針對目標族羣量身打造多元方案,推出森林生態與功能、森林經營與技術、森林文化與倫理等寓教於樂、互動參與式的體驗活動與專業課程。 特生中心表示,近年針對石虎,政府投入許多資源且擬定相關保育對策,其中針對失親幼獸訓練、評估和野放,都由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石虎研究團隊負責執行,盼將這些個體補入增加野外族羣。 林務局表示,「慢活・悠遊・裏山趣特展」介紹臺灣水梯田、濕地及山村生態環境復育現況,呈現生物多樣性樣貌,並傳授都市裏山心法三部曲,要帶領民眾認識裏山生活的智慧及實踐,拉近我們與自然、與土地間的連結。 這次的展覽以「走向裏山」為主軸,展出「裏山意涵」、「臺灣裏山風土與生產地景」及「都市裏山生活實踐」等三大主題。 農委會林務局11月12、13日於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2022山村綠色經濟研討會」,延續過去5年林務局推動「山村綠色經濟」精神,與在地社區部落攜手呈現資源永續與綠色產業的在地實踐合作成果。
森活情報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臨時人員徵才公告(保育組)
此次展覽主題為「走向裏山」,以「裏山意涵」、「臺灣裏山風土與生產地景」及「都市裏山生活實踐」等三大主題,並展示林務局長期推動的貢寮水梯田、雲林成龍濕地、臺24霧臺大武與阿禮部落及花蓮港口部落等4個裏山地景的特色。 林務局表示,森林中芬多精的生物活性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因應國內疫情趨緩,為鼓勵大家多到森林踏青,放鬆心情,所以推出免費入園優惠,歡迎大家來做森林浴,強身健體又有益身心。 贈苗活動自3月2日起,分別發贈牛樟、鐵冬青、厚葉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枯裏珍、珊瑚樹、肖楠、月橘、山芙蓉及越橘葉蔓榕等10種苗木,民眾準備3張發票即可換領1株樹苗,所得發票將全數捐贈花蓮地區慈善福利團體,用實際行動植樹減碳護地球、捐發票做愛心。 今年贈苗活動的另一亮點,是使用以纖維素製成、可分解且對環境無害的透明玻璃紙來包裝苗木,符合環保減塑的全民目標,讓民眾種植更方便。 森活情報站2025 領回苗木後可直接放入花盆或花器中,灌水濕潤土壤即可,無須脫盆,大量減少塑膠容器所造成的環境二次傷害。 林管處長黃羣策表示,今年植樹月以「碳吸存」為目標、「森活的碳循」為主題,透過增加森林面積及提升林木密度,以發揮碳吸存能力,營造更舒適生活環境。
森活情報站: 從你的視角 發掘友善生產和資源永續的在地故事 YouTube森活情報站頻道 5月6日開播! – 農業知識入口網
但就在高虹安交保後,地檢署旗桿竟然出現民進黨黨旗,北檢立刻把黨旗撤下,調閱監視器發現下午三點,有一名雨衣男搭電梯上六樓,尾隨地檢署人員進入管制門,到頂樓換上旗幟過程長達五分鐘。 臺東縣政府整修體育館,顧及小雨燕的生態及工程,在體育場上方打造15座木製鳥屋,陸續將燕窩內的幼鳥放進新家,不料,這一動造成小雨燕生態大亂,親鳥找不到自己的小孩,也不敢進木屋餵幼鳥,現有約40隻雛鳥餓死在木屋內,有的掉落地面爬行致死,慘狀被民眾目睹,由臺東林管處等單位救援。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嘉義縣動物緊急救援專線前天接獲通報,有民眾在東石龍港村一處廢棄魚塭,聽到一隻母犬不斷對著魚塭裡吠叫,走進一看發現有4隻幼…
森活情報站: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木材是最環保且可再生的天然資源,也是最有溫度的素材,國產木竹材最能適應臺灣濕熱氣候,耐久好用,更省去運輸耗能,使用國產木竹材是節能減碳、有助於保護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的「綠色消費」。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那個耗資上億買下10座山只為了種樹的男人! 今天是「321國際森林日」,林務局在臉書發布「大雪山傳奇!你不知道的樹王」影片,邀請將畢生心血灌溉於護林大業的「臺灣樹王」賴倍元擔任「植樹代言大使」,並邀請總統蔡英文一起種下臺灣原生種牛樟樹的樹苗。 影片釋出後,網友紛紛感動淚喊,「好感動,愛臺灣真讚」、「賴桑是臺灣的恩人」、「真偉人」。 林務局保育小站是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員工宿舍,2006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市定古蹟,除了建築物本體外,金山南路203巷週邊的老樹羣、位在22、24號的保育小站庭院中珍貴稀有的臺灣油杉,都顯示其獨特與珍貴保存的價值。 另外,除了購買農產品,消費者還可以參加生態旅遊,實際走訪這些維繫了生物多樣性的裏山地景,瞭解、體驗裏山生活;而生態旅遊即包括社區回饋的機制。
森活情報站: 農業氣象1111217
(臺灣英文新聞 / 林靜怡 臺北報導)林務局今日表示,為落實裏山倡議在臺灣的實踐,在臺北市市定古蹟總督府山林課宿舍22及24號推出「慢活・悠遊・裏山趣特展」,自即日起至9月15日止。 賞鳥是許多民眾的休閒愛好,有些人更是熱愛攝影,透過鏡頭捕捉野鳥在大自然中棲息的畫面。 對此林務局向大眾募集「拍失敗鳥照片」,不僅能夠散播歡樂,還有機會抽中望遠鏡等超值大獎。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表示,7月底時發現「豆棗」侷限在小範圍,每個白天都回到相同位置,行為模式有些變化。
林業文化園區利用現存林業文化空間,展開『保存、復舊、再利用』的行動,藉以活化歷史記憶。 透過與在地合作互動模式,凝聚社區意識,提供教育、休閒、創意產業等多元複合文化場域,營造出森林生態公園與歷史建物的社區美學。 森活情報站 目前共有「東勢」、「羅東」、「花蓮」及「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四大園區,各具獨一無二的歷史背景以及遊憩特色。 推動石虎保育,特生中心以「石虎」諧音將每年10月5日訂為「石虎日」。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石虎保育大使阿虎加油」、「野生動物急救站」今天透過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同步發布好消息,1隻去年4月失親獲救的石虎「豆棗」日前產下2隻石虎寶寶。 森活情報站 林務局表示,透過專業拍攝及民眾力量,以淺顯易懂的生態影片推展公眾教育,將YouTube「森活情報站」頻道經營成生態知識的最佳資訊流,讓國人更貼近居住所在的生態環境,進而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許多民眾為了深度旅遊,經常得選擇自行駕車上山,卻反而錯失路途中迷人的風景,也帶來交通壅塞與碳排放。 因此本次林務局與臺灣高鐵公司跨域合作,藉由高鐵跨城際區域特性,省去旅人舟車勞頓的疲憊,結合林務局所轄豐富山林生態資源,促進周邊地方產業發展,推展國內新旅遊型態。 為應國民休閒及育樂之需要,林務局自民國54年起發展森林遊樂事業,依各地區資源特性,陸續整建18處森林遊樂區提供民眾休閒遊憩。 北部區域包括滿月圓、內洞、東眼山、觀霧與太平山等森林遊樂區;中部區域包括武陵、合歡山、大雪山、八仙山、奧萬大等森林遊樂區;南部區域包括阿里山、藤枝、雙流與墾丁等森林遊樂區;東部區域則包括池南、富源、向陽與知本等森林遊樂區。 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指出,12月17日至18日將受今年入冬以來首波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將明顯下降,此波冷空氣更有達到寒流等級之可能性,根據預報合歡山、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最低溫為0℃,太平山最低溫可能下探至-2℃。 林務局建議民眾前往山區出遊前可先查詢山區天氣狀況及交通路況,預先規劃行程,並做好相關準備,以確保玩得盡興又安全。
林務局臉書Po出一段影片,記錄下林管員著重裝、戴面罩,奮力開闢防火線,避免火勢蔓延,終於成功守住防火線,將火勢控制住。 雛鳥餓了多天,保育員和志工不停地餵,餵完一輪又要從頭開始,每日從上午8時餵到隔日凌晨1時才休息。 原來200多隻,第一天死了30多隻,昨天又死了30多隻,已死亡逾60隻,目前還有147隻活下來,明天會陸續將70隻分送到屏科大等有救援雛鳥能力的單位幫忙安置,減輕野灣壓力。 森活情報站2025 〔記者黃明堂/臺東報導〕臺東縣府進行體育館整修工程,動到在屋簷的燕窩,將200多隻小雨燕雛鳥移往人造木屋,造成數十隻死亡,引起各界批判,林務局在臉書「林務局-森活情報站」發文,強調鳥類非常敏感, 繁殖期非緊急狀況,不能移動雛鳥及巢位。
林務局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於5日貼文,表示七月正是大卷尾(即俗稱之「烏秋」)的育雛期,只要過於靠近鳥巢,被鳥爸、鳥媽認為威脅到雛鳥,愛子心切,便會展開攻擊來驅離,這段時間就請大家多多包容大卷尾,如果可以就盡量繞開,無法繞路則可戴帽或撐傘(彩度低的顏色)快速通過。 近日雲林知名景點「天空之橋」傳出烏秋空襲路人及騎士的情形,有民眾全程錄下被母烏秋攻擊的影片,提醒路過民眾及遊客要小心。 林務局官方臉書粉專也PO文呼籲民眾遇到烏秋盡量繞開,以免遭到攻擊。 此外,由於犬隻攻擊石虎和其他野生動物的事件層出不窮,也將捕捉安置石虎棲地內的遊蕩犬貓;同時勸阻造成犬貓羣聚繁殖的餵養行為。 另,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已經疏開苗140縣道兩側原本阻擋石虎視野的茂密綠籬,讓石虎過馬路前有空間「停看聽」,並開始設置LED警示牌和反光板;縣警局也已在取締超速。 疑似是不滿北檢偵辦準新竹市長高虹安,涉嫌詐領助理費案件,今天下午有雨衣男,尾隨地檢署人員進入管制門,到頂樓換上旗幟。
特展期間林務局以「創-手作體驗坊」、「閱-講座分享會」及「行-裏山地景之旅」等三大面向,安排10場次系列演講與手作活動。 19日首場講座邀請臺灣大學教授郭城孟分享「古臺北的裏山life style想像」,以植物學的角度帶領民眾探索臺北與古臺灣的植物風貌,思考裏山倡議精神在日常生活實踐的可能性與重要性。 森活情報站2025 活動採網路預約報名,詳細活動內容請至「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