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三義靜思茶園的茶樹種植面臨瓶頸,上人問陳忠厚是否願意去幫忙管理。 陳忠厚雖然一生務農,卻從來沒有種過茶,他對上人說:「師父,我對茶是外行。」上人輕輕問了句:「外行你就要投降嗎?」然而陳忠厚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不敢貿然答應。 災後第六天,上人自臺中勘災到埔里;中午時分,陳忠厚跟著志工們在發放,有位常住師父對他說:「上人請你到樓上用餐。」陳忠厚心想,應當是因為大家連日辛苦,每天都喫羹飯果腹,所以上人帶些好料要給他們「惜惜咧」。 沒想到老闆對他說:「只要你願意留下來,條件隨你開!」甚至為了留人,繼續把薪水匯進他的帳戶;不過,即使公司開出這麼好的條件,陳忠厚仍然選擇回家鄉埔里跟著弟弟種木瓜,五個兄弟一起經營「兄弟農場」。
記者來到位於苗栗三義的「四月雪小徑」,現在雖然沒有桐花可以欣賞,不過只要一路往上走,就可以到達「慈濟茶園」。 慈濟茶園2025 登上山頂,放眼望去一大片有好幾座足球場大的茶園,不僅景緻宜人,茶圃修剪的脈絡分明,這裡是慈濟茶園。 前立委爆料,慈濟在苗栗三義茶園種植的茶葉,一斤可以賣4、5千元,還說是「經過上人加持」,價錢特別高。
慈濟茶園: 跟著nice拔拔旅遊趣|禾光牧場|綠水塘乳酸菌蝦|高雄型農插秧體驗
因緣輾轉,茶園由臺灣農林公司轉手給慈濟照顧;為了維護生態,不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除草劑。 幾年之後,一生務農的埔里農夫陳忠厚,來到三義照顧這片受傷的茶園,讓土地再度健康起來,讓培育於友善環境的茶樹,烘焙出「淨斯茶」獨特的風味。 二00九年,證嚴上人心知家住埔里的陳忠厚師兄,是一位精進的慈濟志工,對於農業經營非常有經驗,因此委以重任,請他負責管理慈濟三義茶園。 慈濟早期向臺灣農林買下三義茶園土地,改採用自然農法經營、管理茶園,去年起又與中興大學技轉的臺茂奈米生化公司合作,以「枯草桿菌」益生菌,讓茶葉產量明顯提升三倍以上,成為全臺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及動物用鈣的茶園,並於21日發表共同的執行成果。
- 如果天氣晴朗,大多數的人皆以四月雪小徑為登山健行的步道,慈濟茶友會怕雨天會有危險,行走於自然的林道更添詩意。
- 三義茶園不施農藥與化肥,扶持土地恢復本具的自行修復能力,健康的土地換來的是,土壤富含自然有機養分,茶葉質與量相對提升。
- 九二一大地震後,失去家園的陳忠厚和黃瑞年(下圖左二、左三)搬進慈濟援建的組合屋,入厝期間,志工前來祝福。
- 茶園早晚雲霧壟罩,採用自然農法栽種,用敬天與對土地的尊重,呈現茶的原貌。
慈濟靜思茶園隱蔽在苗栗三義鄉間,日治時期,日本三井紅茶公司植上了茶樹,日本人離臺後,佃農們各自劃地照料茶園;在貧瘠的土地上為了追求產量,使用化學肥料,是成本最低也最方便的方法,茶樹因此長了新葉,雜草也高了幾吋,只好再撒上農藥與除草劑。 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的這片茶園,保有自然生態,四周森林環繞無污染;全區採有機管理,不噴灑農藥,不施化學肥料;只見各類昆蟲在茶樹之間奔走嬉戲,芽葉上一圈圈小洞,是它們啃食茶葉的印記。 慈濟三義茶園隱蔽在苗栗三義鄉間,日治時期,日本三井紅茶公司植上了茶樹,日本人離臺後,佃農們各自劃地照料茶園;在貧瘠的土地上為了追求產量,使用化學肥料,是成本最低也最方便的方法,茶樹因此長了新葉,雜草也高了幾吋,只好再撒上農藥與除草劑。 慈濟茶園2025 陳忠厚說,三義茶園種茶,因慈濟是修行團體,不殺生,所以,農藥不能用,最重要的是,動物性肥料也不能用,讓茶樹碰上施肥的瓶頸。 經人介紹,臺茂奈米生化公司免費贈送奈米鈣肥料試用,一開始,他有點懷疑,先用一塊小面積,試用奈米鈣肥料後,結果,原採收茶菁只有5、600臺斤,大增至二千多臺斤,才證實臺茂所講的奈米鈣是真的有用。
慈濟茶園: 用心不足 用命來成
本來就是農夫的忠厚師兄,深知農耕沒有速成的途徑,必須一步一腳印踏實去做;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有收穫,因為種植本來就是看天喫飯。 「一口氣就這樣喘過去了,如果颱風偏一點,我真的也完了。」陳忠厚感恩上天的照顧,也認為只要有機會,就應該要去付出。 苦撐了五年多,債務仍然讓陳忠厚一刻不得喘息;二○○五年,他幾乎籌不出種木瓜的本錢,只能種上兩分地的木瓜,還有照顧之前種下七、八分地的香蕉。 夏季,海棠、泰利、龍王颱風前後襲擊臺灣,「木瓜跟香蕉都是很怕颱風的作物,聽到颱風要來,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已經準備好要賣土地了。」陳忠厚說。 採茶作業必須搶時間,志工分工合作趕在中午前將機採茶及手採茶,分類捆包起來,合力拋上貨車;陳忠厚顧不及喫午餐,就跳上貨車,將茶葉送往南投的茶廠烘焙。
- 很多種木瓜的農人,因為作物得到毒素病而失敗,陳忠厚的兄弟們鑽研木瓜栽種的方法,後來不僅成功,收入更可觀。
- 全臺觀光工廠一覽表 從第一次接觸觀光工廠,發現是相當好的順遊行程,讓一年皆適宜的觀光工廠景點,增加旅遊的樂趣,也可以讓小朋友瞭解不一樣的產業,對於未來也有些幫助。
- 慈濟三義茶園隱蔽在苗栗三義鄉間,日治時期,日本三井紅茶公司植上了茶樹,日本人離臺後,佃農們各自劃地照料茶園;在貧瘠的土地上為了追求產量,使用化學肥料,是成本最低也最方便的方法,茶樹因此長了新葉,雜草也高了幾吋,只好再撒上農藥與除草劑。
- 登上山頂,放眼望去一大片有好幾座足球場大的茶園,不僅景緻宜人,茶圃修剪的脈絡分明,這裡是慈濟茶園。
- 慈濟茶園原名廣盛茶園,佔地20公頃,標榜自然有機耕作,只不過這裡海拔只有495公尺,比起高山茶動輒海拔1000公尺以上,高度差很多,但價錢卻不輸人。
- 烏雲在山邊聚集,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落下來,陳忠厚帶著幾位前來幫忙的志工,施撒有機酵素,透過雨水的稀釋,滲透進土壤。
除草機噗噗響,茶蟲跟著四處跳,一旁的牛背鷺卻完全不怕陳忠厚,彷彿是他的小幫手,悠然行走於茶樹之間,等著捕食昆蟲。 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牛背鷺一般出現在水田或溼地,但靜思茶園是沒有水源頭的茶山,仰賴雨水灌溉,然而牛背鷺卻還是選擇來到這裏度過春夏;為了讓牛背鷺在過冬後記得回到茶園,陳忠厚蓄滿了兩池水,讓鳥兒有水喝;年復一年,牛背鷺始終記得回來。 每年約四月下旬桐花盛開時,吸引相當多遊客前來賞花,山徑的高點是一片綠油油的茶園。 茶園早晚雲霧壟罩,採用自然農法栽種,用敬天與對土地的尊重,呈現茶的原貌。 在地球暖化快速、環境遷變急遽的現代,忠厚師兄發揮農業專長,長年來忍受孤寂、默守茶園,不畏日曬雨淋、不辭色身辛勞,總是堅守本願初衷,一心只為力行靜思弟子對上人、對常住師父的承諾。 位於苗栗縣三義鄉的「慈濟三義茶園」,原本是慈濟購自臺灣農林公司業已放棄經營的茶園,預定規畫作為淨化人心的據點。
慈濟茶園: 臺灣最貴「雪烏龍」 遭控混廉價茶葉
採茶時節一到,鄰近三義的中區志工紛紛報名排班;烈日下,大家戴著帽子、袖套,腰間圍上茶袋,瞬間化身成為「採茶姑娘」,細心挑揀一心二葉,希冀「淨斯茶」的清新氣息,能讓飲者清淨身心。 也許是天公疼憨人,很巧合也很不可思議的,接連三個颱風從花蓮登陸,颱風眼的位置都恰好從埔里經過,其他縣市風強雨驟,埔里卻平靜無風。 慈濟茶園 當時,中部地區的香蕉、木瓜損失慘重,但陳忠厚的果園卻安然無恙,採收販賣後,剛好把積欠親友、非還不可的債務都清償,只剩下銀行的貸款。 夫妻倆一邊拚慈濟、一邊拚經濟,大清早到木瓜園採收後,不再批發出去,而是由黃瑞年載往臺灣地理中心碑去零售給早起晨運的人,又轉去市場繼續賣,下午再到黃昏市場叫賣;而陳忠厚早晨去了木瓜園後,就投入慈濟校園重建「希望工程」,到了晚上,夫妻倆再一起參加志工活動。
慈濟茶園: 跟著nice拔拔旅遊趣|臺中菇菇食農體驗|東勢美食街|卓也小屋DIY彩色粉粿剉冰一日遊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慈濟擁有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一處臺地土地產權,臺地內栽種茶葉,地方稱為「慈濟山茶園」。 茶園原為地方居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但近來入口處卻設起圍籬,禁止外人進入;苗栗縣議員韓茂賢認為,茶園內產業道路,是他之前爭取政府資源闢建,供公共通行,限2天內拆除,否則依法究辦。 為使茶園達到與自然生態平衡共生,忠厚師兄體悟「感恩與尊重」心,順應自然界的食物鏈,鳥喫大蟲,大蟲喫小蟲,小蟲喫蚊蟲……
慈濟茶園: 慈濟茶園
九二一大地震後,失去家園的陳忠厚和黃瑞年(下圖左二、左三)搬進慈濟援建的組合屋,入厝期間,志工前來祝福。 「印象最深的是,有時候我們夫妻倆開著車子去採木瓜,一圈回來就可以賺幾萬塊。」雖然收入不錯,夫妻倆生活仍然很簡單,晨起就下田,採收木瓜後忙著裝箱,送往批發市場,每日總是忙到天黑才休息。 慈濟茶園2025 「噗噗噗……」陳忠厚推著除草機,在茶樹之間的過道上除草,驚擾了躲在枝葉間覓食的小昆蟲,一羣牛背鷺跟在他的後方,亦步亦趨地漫步在茶樹下,輕盈地一步一啄;一隻臺灣藍鵲飛過天際,佇立枝頭,接著通風報信般的,又飛過一隻、再一隻……走進這裏,像走進了一幅畫。 可由三義交流道下省道,往北開約1公里,即可看到「木雕博物館」的指標,左轉上坡就到了。 韓茂賢說,慈濟山茶園是地方居民晨間、傍晚散步休閒的好去處,但約10天前,茶園入口處卻設立起路障,張貼告示禁止非茶園工作人員進入。
慈濟茶園: 自然生態,友善農耕
丘陵地屬於旱作區,不像水田有大量的水來沈澱、溶解有毒物質,這些農藥、除草劑就累積在土壤裏,時間一久,土裏微生物無法生存,失去養分的土壤愈來愈硬,無法生養作物,農民就撒更多的化肥……日復一日,只是讓收穫漸少,茶葉的品質也愈來愈差。 慈濟茶園2025 慈濟基金會解釋,苗栗三義茶園多年來用心維護,並經中興大學輔導取得有機認證。 惟近年來陸續出現林木被盜、四輪傳動車任意進出園區,影響茶樹生長,還發生茶園所使用的採茶工具遭竊等事件,為保護園區有機耕作特色,特於園區範圍內部份進出口進行車輛管制。 在茶園放眼四顧,盡是老化的茶樹、乾硬的土地,憑著多年務農的直覺,他思考著往後經營的方向,除了必須深入瞭解土壤的物理性以及所含肥份多少,也要對農業氣象累積充分的經驗,才知下雨時要下多少肥料以及何時下肥料,更重要的是必得具備作物生理學的知識,茶樹欠缺什麼必須清楚纔行。 茶蟲啃食茶葉,牛背鷺等鳥類捕食茶蟲,而牛背鷺也有老鷹為天敵,這自然的食物鏈,讓茶園即使不施撒農藥和化肥,茶樹也能成長。 慈濟茶園2025 此地雜草比起其他的茶園來得高,也是希望藉由植物的多樣性,吸引更多生物,達到生態平衡。
慈濟茶園: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證嚴上人曾說:「我們是不是可以用自然生態有機耕種,不用化學肥料,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用動物性的資材。」因此三義茶園完全以自然生態有機農法耕作,不噴灑農藥、化學肥料以及除草劑。 藉由有機農法的耕植,孕育出有機的淨斯茶,使得茶湯喝起來多了一份甜味、少了一份苦澀味。 三義茶園不施農藥與化肥,扶持土地恢復本具的自行修復能力,健康的土地換來的是,土壤富含自然有機養分,茶葉質與量相對提升。 陳忠厚說:「上人教我們對萬物都要恭敬、友善對待。我們不捕捉、不驚擾牠們,鳥兒自然不會為了保命而離開。」現在,牛背鷺彷彿是認識陳忠厚一般,即使他在茶樹間穿梭,牠們依舊怡然自得。 心志已立的忠厚師兄,想到、做到,開始在茶園裡進行觀察、研究,並且不恥下問、多方請益。 經過一段探索的歷程,終於體認到事實:「土地不夠肥沃是茶園凋蔽的關鍵。」於是先施予有機肥,再取得豆渣做肥料,茶葉長得又嫩又肥,就是淨斯茶高品質的保證。
慈濟茶園: 臺灣觀光工廠一覽表(一次收藏275家)
記者實際到這佔地20公頃的茶園,強調自然有機耕作,茶葉分等級,從2千多元到4千多元都有。 山坡地一片綠油油,佔地將近三十公頃,這塊茶田,都是屬於慈濟的,自然生態,茶樹種在紅土上,強調有機,絕對不噴灑農藥。 一年採收期大約五期,可生產10萬臺斤以上的茶葉,但價錢不便宜,最低一臺斤兩千三,高品種的可賣到八千塊。
跟著常住師父的腳步上樓,會客室裏沒有其他的志工;常住師父拿了一張椅子給他坐,然後從一旁的束口袋裏拿出一大碗飯,那是醬油拌飯,慈濟人講的師公飯。 常住師父接過陳忠厚的碗,將一大部分的飯分給了他,上人、兩位常住師父及陳忠厚就這樣靜靜地一起喫完了一碗師公飯。 夫妻倆在農事、家事與志業間忙碌,那時父親中風、母親臥牀,需要他們兄弟輪流照顧,但陳忠厚並沒有因此放棄做志工,只要時間安排得出來,他貨車開著就去訪視;而當颱風來襲,山上有災難發生時,他也經常衝去勘災。 但這苦惱沒有維持很久,幾天後,飛來了牛背鷺,漫步在茶樹之間,一口一口吃掉茶蟲。 慈濟茶園原名廣盛茶園,佔地20公頃,標榜自然有機耕作,只不過這裡海拔只有495公尺,比起高山茶動輒海拔1000公尺以上,高度差很多,但價錢卻不輸人。 三義當地民眾說,苗栗這邊種植的茶業,一斤差不多賣個6百元到1千左右,慈濟的茶最貴賣到4千,算比較高的。
慈濟茶園: 用心做的好咖啡,好珈‧在三義-Hoka in Sanyi-好珈農莊
他明白茶園土地是慈濟所有,但當初茶園內的水泥鋪面道路,是早先他爭取政府經費闢建,供公共通行,認為任何人非經公部門允許無權封閉道路。 基金會說,且值此防疫期間,因清明連假前車之鑑,桐花季將來臨,恐遊客眾多;配合政府防疫規範,避免茶園羣聚問題,特在各個簡易門禁處加掛防疫公告。 茶園歡迎想要親近大自然、維護純淨有機茶園的十方大德,在做好防疫距離及措施前提下,步行或健行方式前往園區,也期待想要保留這塊有機淨土與美景的十方大德共同支持。 全臺觀光工廠一覽表 從第一次接觸觀光工廠,發現是相當好的順遊行程,讓一年皆適宜的觀光工廠景點,增加旅遊的樂趣,也可以讓小朋友瞭解不一樣的產業,對於未來也有些幫助。
韓茂賢說,他十分感念慈濟捐了2.4公頃土地促成了三義高中設在三義,造福三義;他每個月也會例行的捐款給慈濟,「相信這次的封路絕對不是上人本意!應該是執行的人搞錯了」,但也會持續關注,直至改善為止。 韓茂賢也前往現場,在路障上張貼主張公告,要求架設的路障限2天內拆除,否則將報警,依法究辦,並透過胞弟韓茂森發文到地方臉書社團「我是三義人」週知。 您付出的愛心,我們接力傳送, 親耳、親眼, 走入社區暗角,聆聽孤苦,訪查貧病; 親手、親腳, 從物資補助到精神關懷, 將社會大眾的愛心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慈濟茶園: 生活熱門新聞
靜思茶園裏原生的大樹下,置放一桶桶來自臺灣各地慈濟志工以果皮及黑糖所發酵的酵素。 下雨時,和雨水混和稀釋來施撒,土壤變得鬆軟,吸收水分滋養微生物;此外,抗病菌的能力也變好,茶樹生長狀況改善,茶葉相較於從前更為肥厚。 很多種木瓜的農人,因為作物得到毒素病而失敗,陳忠厚的兄弟們鑽研木瓜栽種的方法,後來不僅成功,收入更可觀。 直到有一天,老父親對他說:「我們留那麼多土地給你,你是不是回來接?」他不捨年邁的父母還要為農事操煩,也考慮孩子漸漸大了,陪在他們身邊的機會也不多了,於是辭去林業公司的職務。 生長在佃農家庭,父母親一生拚搏,買下許多農地,希冀後代憑著勤勞,不愁沒有飯喫。 慈濟茶園2025 陳忠厚從小看著父母務農,卻想要創業做生意,幾次到外地求職,都發展得不錯,曾經在一間林業公司做現場監工,態度負責加上決策準確,頗獲老闆賞識,不僅高薪聘僱,每個月還給予零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