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筍味道甘甜鮮美,肉質嫩脆可口,適合各種料理;通常切塊、切片或切成絲狀與肉類或其它配料同炒風味極佳。 埔里鎮茭白筍田利用高壓鈉燈夜間補光,除電費高昂,光害也傷害環境生態,透過專業研究,LED燈照技術可以有效減少蟲害並使光照均勻,提升茭白筍產量。 南投縣政府推動節電示範專區,去年輔導埔里鎮蔬菜產銷第16班、第25班與暨南大學共同提案「LED燈照茭白筍田示範場所建置與節電推廣計畫」,以LED燈取代傳統高壓鈉燈,達到節能省電的成效,經遴選審查會議評定為第1名,獲縣府補助250萬元燈具汰換經費。 早年南投地區種植「青殼種」,品質參差不齊,筍肉易有黑點、賣相不佳,生長期長,12月種,隔年4、5月才能收成。 埔里茭白筍 茭白筍殼經萃取後,可進一步加入黑糖與水,透過適當比例做成堆肥液,產製有機肥料以取代一般常用的化學肥料,讓我們喫的茭白筍美味、健康、無負擔。 此外茭白筍殼可經高溫燒製技術得到生物炭材,此生物炭材屬鹼性,可用於田內現地淨化水質,吸附剩餘的肥料(氮、磷、鉀),再將炭材返送回茭白筍田中,可增加田內基肥濃度且可改善土壤酸化問題,淨化後的水經過降溫後,可以回收再利用取代部分地下水的使用,進而達到水資源永續的精神。
- 一新社區保育生態的成功,其中重要推手是吟詩綠麴生態農場的林宥岑,她不忍看到爸爸辛苦務農卻收入微薄,起而推動傳統農村轉型,鼓勵社區農友改以無毒有機的種植,更以「魚茭共生」的方式在田邊打造生態池,復育瀕臨絕種的臺灣白魚,現在還能在田裡發現紅冠水雞的蹤跡。
- 儲存時先不要清洗,用報紙包住再包塑膠袋,放入冰箱,可保存約4天,等要料理前再用清水洗淨即可。
- 茭白筍要好喫,除了技術外,水質和土壤都重要,埔里有來自合歡山的泉水,多雲霧水氣的盆地地形、以及均溫26度的氣溫,都是茭白筍最佳的生長環境條件,因此品質優良,有不少茭白筍外銷日本。
- 防疫成功,正當各路專家陸續撤離之際,當時仍是農試所菜鳥的黃晉興受命留下來處理茭白筍生長矮化的難題;習於與害蟲打交道的他,一時還理不出頭緒。
- 會員得於本系統內使用授權內容,除經著作權人有標示採取創用CC授權或其他授權者,會員不得重製、轉載、散佈或類似方法流通授權內容。
- 有趣的是,專長植物病蟲害防治的他,當初被派到埔里,並不是為了研究光照與茭白筍的關係。
茭白筍的種植原本屬一年期作物,經過農業專業單位的輔導,開創出藉由夜間照光,加速作物生長,進而變成一年可以有至少二期的收成,創造了埔里重要的經濟奇蹟。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科技學院(後統一稱暨大科院)在 2017 埔里茭白筍 年開始接觸埔里茭白筍農民,並深入瞭解茭白筍照光問題,發現筍農使用的照明設施是高壓鈉燈(High-pressure Sodium Lamp),每一盞燈至少 400 瓦以上,引發了一些環境上的問題,包括影響夜間生態、光害、交通危害、高耗能等。 規 格 每包600克 產 地 南投埔里 審核方式 直接跟農夫買團隊親訪,輔以有機農產品驗證資訊。 保存方式 茭白筍水分含量高,放置過久容易失去水分使口感老化,建議買回後請趁早食用。 也可以帶殼直接水煮或清蒸喫原味,或是帶殼香烤料理,都能呈現茭白筍鮮美的好滋味。 社會意義 支持勝峯以有機農耕方式種植,帶動埔里茭白筍特殊產業朝向友善農耕之路。
埔里茭白筍: 茭白筍香糕 友善種植茭白筍農的新銷路
雖然名字有「筍」字,但其實並不是筍子,而是「菰」這種作物的莖,生物學分類中反而跟稻、麥更親近。 至於食用的部位,則是菰的莖部,其受到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寄生不斷膨脹生長,成為我們所喫的茭白筍。 其中,埔里的產量佔全臺逾9成,因當地農民輔以夜間燈照技術改良,使茭白筍打破1年2季的限制,變成四季均可採收。 吟詩綠曲除了體驗泡菜DIY,還融入茭白筍泡菜風味水餃DIY的遊程,讓我們可以完全從收割到餐點都是自己動手來,最重要還可以品嘗在地特色美食,這遊程必須事先預訂喔。
- 不僅園區開放遊客參觀,還結合導覽及體驗,讓人入園體驗採收茭白筍的樂趣(需預約)。
- 茭白筍故事館是由七年級青農夫婦耕耘,並經營有「日耕農產-埔里友善茭白筍專賣」品牌,希望透過職農經驗分享,即便無法來到產地,也能拉近大家與產地的距離,認識茭白筍這項美味作物。
- 因為茭白筍很容易受病蟲侵害,早期慣行農夫都會使用大量農藥,但這樣不僅造成土地及生態負擔,對大眾飲食也是有害,我們認為需要由我們這一輩開始改變,像是讓農夫很頭痛的福壽螺,福壽螺不只會啃食秧苗、浮萍,還會喫茭白筍,造成農夫無法收成!
- 實行友善農耕法的田園也吸引了各種生態進駐,如:蜻蜓、豆娘、水蜘蛛、蛙類等,田裡還有白腹秧雞築的巢,儼然是一生態豐富的小天地。
- 、沼澤地等常年潮溼有水的地區,臺灣多處地區都曾試種,但最後以南投埔里地區,因水質及環境優異,成為全臺最大產區,全區採用小田區精質農業栽培方式,不斷的精進栽培技術及品種選育,所生產的茭白,不但外觀如白玉般的美麗,風味更是脆嫩鮮甜,成為國內名廚選用的頂級料理食材。
相較之下,黃、潘田間試驗的第一年,南投茭白筍同期平均交易量達34公噸,收成確實比往年增加,價格升至每公斤50元;第二年的交易量再增至35公噸,價格飆至每公斤62元。 根據農糧署的統計,1996年底至1997年初,南投茭白筍冬季交易量約30公噸,平均交易價格約每公斤臺幣30元。 慣行的耕作方式是在10月收完第二期茭白筍後,休耕並準備新苗種來年第一期筍;黃晉興則在潘性雄田裡,顛覆傳統種法。 不過,不少農民抱著預期心理,提前耕種,以求提早採收、上市的茭白筍能夠賣得高價,結果卻往往結筍狀況不佳,筍肉甚至只有10公分長,大約只是正常大小的一半。
埔里茭白筍: 埔里紫色夢幻茭白筍田!10公頃每年省電11萬度
位於園區不遠的阿嫁婆咖啡(客家話外婆之意),同樣響應「綠色保育田」理念,除了種植、提供有機咖啡,還在咖啡園裡以生態工法營造約60公尺的自然河川,提供臺灣白魚做復育棲地。 茭白筍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食用部份屬於根莖菜類,由於除去外殼後的筍肉白皙且曲線玲瓏,因此又俗稱為美人腿,全臺市場上每五支茭白筍中就有超過四支來自於美人腿的故鄉-埔里,其爽脆鮮嫩的口感與風味深受國人喜愛食用。 埔里茭白筍2025 其實,埔里的農作在早期原以水稻及甘蔗為主,六十年代初期因為茭白筍的利潤逐漸高於稻米與甘蔗的收入,使得主要河川地開始普遍轉栽種茭白筍,直到七十年代,茭白筍已與水稻、甘蔗並列為埔里鎮三大農作物,但至今埔里鎮除了茭白筍外其他都已式微,獨留茭白筍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夏季蔬菜。 埔里茭白筍2025 陳敢當先生現年七十四歲了,種植茭白筍已有三十四個寒暑,目前仍種植管理兩分多地的茭白筍田,勤奮努力的態度一直是當地農友的榜樣,對於在三十年前無意間發現的突變種,總是謙稱只是運氣好,而且大家願意給面子用他的留種纔有今日光景。 但是,若以現今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來看,光是賣這個優良突變的茭白筍苗品種就是大富翁了,然而陳敢當先生卻不藏私而樂於分享,埔里茭白筍之父,當之無愧。 資訊:茭白筍農村體驗活動費用:半日遊每人699元、一日遊每人1,100元,含茭白筍採摘或等農事體驗、美人腿泡菜DIY、自助式風味餐等。
食材烘乾後保留養分與鮮脆,由於選用生長在埔里乾淨的水中,採用「菜鴨生態防治法」種植而成的筊白筍,自然甘甜讓您喫得安心又健康。 埔里茭白筍2025 茭白筍殼農業剩餘資材,只要利用科學技術及在地精神,就可以淋漓盡致地利用,達到全回收零廢棄,更重要的是可以創造多元價值,更能實現「取之於田、還之於田」及「資源永續不浪費」的思想。 埔里茭白筍 為解決茭白筍產業用水問題,暨大科院智慧農業團隊在前述合作的試驗場域設置監測設備,針對茭白筍田監測水溫、酸鹼值、溶氧值、導電度值及氧化還原電位,並根據田野數據與實驗室數據,找出茭白筍最適合生長溫度範圍。 並實際到各筍田調查用水模式與用水量,也發現農民用水完全憑經驗,沒有一個規則,當換算成一分地用水量時,最大與最小的用水量差異竟可達 50 倍,顯然合理用水量的推動,已是當務之急。 暨大科院智慧農業團隊特為此找尋合作場域,同步架設智慧抽水系統,利用田區水溫變化,配合茭白筍最適生長溫度,自動控制地下水抽水量,建立合理用水量模式,以達到茭白筍穩定生長及節省水資源的目的。 埔里茭白筍2025 茭白筍田為水田,傳統灌溉水源多為水圳水,然因埔里具有豐沛的地下水資源,加上地下水水質良好且常年水溫低,比水圳水更適合用於澆灌茭白筍作物。
埔里茭白筍: 許傑, 旅行圖中。
如果喫了茭白筍泡菜覺得意猶未盡,農家媽媽的好手藝會讓你驚訝茭白筍也能變出一頓大餐! 產學合作下,經過虎尾科技大學梁大慶老師帶領學生的輔導,協助農場設計出茭白筍風味餐,從餐桌擺盤到趣味菜名,都要讓客人有一場美好的田邊餐桌體驗。 當雙腳踩進田裡,才發現泥濘鬆軟的水田讓人寸步難行,農場主人林爸爸說就當是太空漫步一樣,腳要輕輕踩下慢慢拔起。 不同季節來到茭白筍田有不同的體驗活動,夏季採收前,林爸爸讓遊客提著小桶子幫忙摘除福壽螺;等到端午節前的採收期,就可以提(鐮)刀上陣了,和割稻一樣,從靠近根部的地方將茭白筍割下。 『新茭傲』以『Natual・Fresh・Vitality』為理念,亦即『天然・新鮮・活力』,致力於開發美味又健康的茭白筍即食真空包產品,在絕不添加人工防腐劑的前提下,可有限保存一年,且完整保存茭白的鮮甜風味及營養價值,讓消費者能安心享用最美味的茭白。 生鮮茭白保鮮不易,鮮甜風味容易隨時間流失,新茭傲公司為保留茭白的鮮美風味,將從田間新鮮採收的茭白,立即低溫保鮮,在12小時之內,以最新高溫滅菌技術,將茭白的鮮甜風味完整保存,並提供給您更便利更貼心的即食服務,讓您隨時隨地享用美食。
埔里茭白筍: 美食旅遊懶人包
上週第一次接參訪團,和前輩們分享我們種植的茭白筍,我非常驚訝,一羣務農資歷這麼豐富的老大哥大姐,能這麼認真聽我們講解,雖然我們還有許多成長空間,但我們會繼續、堅持努力下去的! 位在臺灣中心的南投縣埔里鎮擁有一年四季溫和氣候加上充沛無汙染的清澈水質, 適合白嫩欲滴的茭白筍生長,成為聞名全臺的特色農產品。 剝除外皮之後,用滾刀切塊,放入鹽巴殺菁,再用清水沖洗,接著選擇加入農場自製的辣醬或百香果醬,做成酸辣或香甜口味的茭白筍,爽脆的茭白筍泡菜,嘗起來比白蘿蔔更涮嘴。
埔里茭白筍: ❖ 茭白筍有黑點是好還是壞?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最佳主茭腳白筍農場座落於埔里鎮珠仔山,埔里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最適合茭白筍生長。 最佳主茭的茭白筍已通過產銷履歷與吉園圃雙重認證,並獲得南投縣99年生鮮茭白筍評鑑冠軍,擁有無庸置疑的優良品質。 消費者可掃描包裝上的產銷履歷QR-Code條碼,瞭解茭白筍的生產者、產地、種植、施肥、蟲害防制,以及採收時間等資訊。
埔里茭白筍: 埔里茭白筍產區全國最大 選拔美人腿公主助宣傳
為促銷茭白筍,「埔里美人腿節」曾舉辦10年,不僅刺激銷量也誕生「美人腿公主」,後來考量埔里茭白筍知名度打開,一度停辦2年,為回應各方期待,縣政府結合鎮公所、鎮農會今年恢復舉辦,今天在埔里鎮農會農村休閒酒莊對外宣傳,邀民眾9月13日參加開幕。 10月份是茭白筍盛產期,主要產地如南投埔里、臺北三芝、金山和宜蘭礁溪都進入產季,品嘗新鮮肥美的茭白筍正當令。 每年從5月開始茭白筍就陸續上市,盛產期為5~7月,一直到11月都可在市場上見到茭白筍。 主產地為南投縣埔里鎮、魚池鄉、竹山鎮,新北市三芝區、金山區及宜蘭縣礁溪鄉,而其中又以南投埔里為全最大產區。 南投縣政府「茭白筍節電示範專區」競賽,邀請埔里在地農會、產銷班及國立暨南大學跨界合作,將強烈的鈉燈白光變成柔和的LED紫紅光,大幅節省電費和光害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南投縣政府祕書長洪瑞智鼓勵更多農友汰換燈具,提升產量又節能。 茭白筍要好喫,除了技術外,水質和土壤都重要,埔里有來自合歡山的泉水,多雲霧水氣的盆地地形,以及均溫 26 度的氣溫,都是茭白筍最佳的生長環境條件,因此品質優良全臺之冠。
埔里茭白筍: ❖ 茭白筍要冰嗎?該放冷凍還是冷藏保存?
在南投縣埔里鎮為求品質及管理方便,茭白筍種植方式採取一年生無性繁殖栽培,先於苗圃扦插種莖育苗再定植於水田栽培,正期種植時間於每年冬至後將茭白苗移植於本田,約100天後植株成熟而開始採收第1期筍,不過農民常提前種植以求提早採收而獲高價,但經常發生植株生長不良的「矮化障礙」,不但無法提早產期,且嚴重影響茭白的正常生長與發育。 茭白筍矮化障礙可能的原因是短日照的環境下,茭白植株生長緩慢而黑穗菌活力相對較為旺盛之故,因而造成苗期孕筍而無商品價值。 本會農業試驗所証實每日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處理可避免茭白幼苗出現矮化障礙,並可使已經矮化的茭白苗恢復正常生長。 導覽員在引導遊客下田收割茭白筍的過程,也會一邊帶著遊客認識田間的竹雞、紅冠水雞、鳳蝶、白鷺等生態,甚至是與水田共生的稀有魚類、數量已不到2,000尾的臺灣白魚。 當地農民一同響應有機、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及化學肥料等友善耕作理念,甚至還設置多個「避難池」,讓臺灣白魚有適當的復育棲地,讓一片片茭白筍田生長的同時,也與稀有保育類的臺灣白魚共生共存。
埔里茭白筍: 茭白筍蔬果方塊(香草莢優格醬)
因此埔里地區在茭白筍進入結筍期時,都會抽取大量地下水,用以降低田中水溫,減少高溫引起的水質變化問題,以提高茭白筍生長品質。 因為埔里水資源豐沛、地下水品質相當好,也造就了茭白筍品質相當穩定,其中埔里最著名的是「敢當種」茭白筍。 縣府建設處長李正偉指出,茭白筍田運用用LED燈照明技術,不但減少光害,且使茭白筍光照均勻,大幅節省電能,縣府藉由獎勵金誘因,鼓勵農民積極汰換燈具,未來縣府也會向中央爭取示範專區經費補助,減少農民負擔,讓埔里茭白筍產量及品質更加穩定。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5年前展開LED燈照節能實驗,並多次改良燈具,達到最佳燈照與節能效果,電費只有鈉燈的2成,研究成果年2020年2月曾登上知名國際SCI期刊,並以茭白筍田夜間燈照的紫色夢幻照片為該期封面,讓世界看見臺灣,更認識臺灣之心埔里。 09|最佳主茭所灌溉的水質非常乾淨,甚至可以看見許多魚羣悠遊其中,園區採用筍魚共生法去種植茭白筍,產出的茭白筍甚至可以直接生喫。 有時候茭白筍切開後會看見黑點,這並不是發黴,這是因為夏季高溫時,茭白筍中所寄生的「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埔里茭白筍: 農業知識入口網
我們利用生物鏈,放養鯰魚大軍來減少福壽螺害,減少用藥並改以有機資材來加強防治。 而經過一番家庭革命,她說服了爸爸轉型休閒農場,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一新社區認識他們的天然好環境。 現在林爸爸帶著遊客下田,講起茭白筍有一籮筐的故事,日子過得更有成就感、更開心。 「東坡抱美人」是東坡肉醬燒茭白筍,「風味泡茭粉」是埔里米粉配上百香果茭白筍絲、茭白筍泡菜和木耳3樣小菜,加入在地的山田農場黑木耳。 一份套餐7樣菜,道道都精彩,田邊的風味餐,真正實現產地到餐桌低碳零距離。 、沼澤地等常年潮溼有水的地區,臺灣多處地區都曾試種,但最後以南投埔里地區,因水質及環境優異,成為全臺最大產區,全區採用小田區精質農業栽培方式,不斷的精進栽培技術及品種選育,所生產的茭白,不但外觀如白玉般的美麗,風味更是脆嫩鮮甜,成為國內名廚選用的頂級料理食材。
埔里茭白筍: 臺灣奇異果纔有的完熟香甜!塗旭帆樹立本土奇異果標竿,奮鬥十年以高品質打開市場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有了LED的夜間光照技術之後,埔里的美人腿變成了蘿蔔腿,這樣的技術也讓埔里筊白筍產值從10年前的9億,爆增到現在超過20億元,連日本的專家都前來取經。 利用人工光照調節產期,每年收成從2次最多增為4次,堪稱近10年來最有創意的農業革命。 一位是堅持解決農民問題比寫學術論文更重要的植病防治專家,另一位則是未來必將被寫入臺灣農業發展史的傳奇名人,因為有他們,以及農民與研究單位的合作,臺灣農業的發展,才能不斷更上層樓。 「都是黃博士的功勞,(埔里夜景)現在像顆火球,」不居功的陳敢當,則把茭白筍栽作方式的改良,歸功於黃晉興的專業與熱情。
埔里茭白筍: 埔里茭白筍脆片(原味/胡椒/芥末)
近年農民採用人工光照技術,延長日照時間,讓消費者全年均能享受到筊白筍之鮮美滋味。 埔里茭白筍 生長在乾淨埔里水中的茭白筍自然甘甜,深受大家的喜愛,臺灣80%以上得茭白筍都產自埔里,所以埔里是「茭白筍的故鄉」。 全臺有百分之95左右的茭白筍都源自於埔里,茭白筍可說是埔里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穿梭在埔里近郊道路上,不難看到一片片綠油油的水田。
埔里茭白筍: 埔里茭白筍, 4包組(一包600g)
2008年 成立埔里筊白筍農場,以栽種茭白筍,並經營茭白筍之加工包裝、分裝、銷售為主,並於同年加入臺灣農場經營協會。 簡單又豐富的體驗行程,適合給一家大小出遊的家族旅行,特地降低水位的茭白筍田,國小以上的小孩幾乎都能下水漫步。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種茭白筍辛苦,水生作物的種植過程很辛苦,頭頂烈日,腰部以下須身著青蛙裝,踩進冷冽的水田,最重要的是採用無毒農法,細心呵護著筊白筍甜,是我們一般人無法感受到的艱苦。 “長期打燈對環境並不友善,造成土壤逐漸酸化、地力衰退,因此雖然茭白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是產量反而減少了。
經過漫長的時間我的冰淇淋終於完成,透過這次的體驗學習,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家也能DIY,且自己做的真的很天然又好喫捏。 NANA穿著連身青蛙裝在茭白筍田的爛泥中,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走,每一步走起來就像太空漫步一樣緩慢,深怕不注意就會(倒頭栽)。 茭白為多年生植物,可田間越冬,但在自然的冬季環境下,早生青殼種茭白幼苗會在田間不正常茁壯生長,反而出現結筍及矮化現象,因此將「茭白、黑穗菌、日照環境」三者的關係略做調節,即可化不正常生長的現象。 當幼苗移植本田後,夜間輔以人工光源以促進植株生長(或說抑制黑穗菌活力),使植株正常生長至修長壯碩時再停止人工光源,加上水溫調整可孕筍之17~25℃,即可達到調整生產期的目的。 因此,品種(早生青殼種)、地下水、人工光源延長光照及栽培管理是決定茭白週年生產的關鍵因子。 實行友善農耕法的田園也吸引了各種生態進駐,如:蜻蜓、豆娘、水蜘蛛、蛙類等,田裡還有白腹秧雞築的巢,儼然是一生態豐富的小天地。
他們說不同的鳥有不同的築巢方式,有的築的比較靠近水面,有的則像現在發現的這個一樣築得比較高。 最佳主茭很有保育的想法,只要發現有鳥兒築巢,他們就不會採收這株茭白筍,等鳥兒安心長大飛離後才會做處理。 達人阿賢努力收割茭白筍以因應出貨的需求,我們則是跟著專業的導覽人員與園區的工作人員穿梭在茭白筍田裡玩耍。 在下田之前最佳主茭的工作人員先教我們怎麼分辨茭白筍是否成熟可以收成,但…聽老師講歸聽老師講,實際上我們真是嚴重的經驗不足,下田後覺得每株茭白筍都長得很像呀~~~有的雖然葉子已經超級茁壯,但其實還沒有到可以採收的熟度,有的小小的但其實茭白筍已經相當飽滿…太有學問了。
埔里茭白筍: 埔里茭白筍‧慶璋健康打茭道
洪權宏與他的夥伴的夢想是讓埔里成為有機鎮,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茭白筍,不但不用農藥、化肥,也減少使用夜間照明設備,維護土壤的健康對環境、生產者與消費者是三贏的局面。 南投埔里一羣友善耕作茭白筍農,不用農藥、化肥,打燈少,運用茭白筍加工做成茭白筍粿。 在種植方式上,有別於埔里茭白筍田區常見的夜間照明設備,這羣農夫幾乎不打燈,或者每天最多打燈四小時,避免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 在加工方式上,這羣農夫推出的茭白筍粿,從原料到加工過程都通過有機驗證。
埔里茭白筍: 會員條款
埔里越夜越美麗的燈海,就是茭白筍夜間生長依賴的光源,發想者是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黃晉興。 有趣的是,專長植物病蟲害防治的他,當初被派到埔里,並不是為了研究光照與茭白筍的關係。 埔里茭白筍除了滿足國人需求,每週還可出貨日本800~1,000公斤,近5年平均年銷50公噸。 根據農委會農糧署的統計,2010年埔里茭白筍種植面積近1,800公頃,佔全國栽種面積的85%,規模相當於70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產量四萬二千五百多公噸,佔全縣97%、全國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