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ceae),竹亞屬(Bambusoideae),為多年生常綠植物,每年三至四月開始,地下莖長出嫩芽及竹筍,可供食用。 扁緣椿象2025 目前全國栽培面積約為30,000公頃,臺南場轄區內主要遍佈雲林、嘉義、臺南等縣,種植面積約為16,000公頃,約佔全國生產面積50%以上。 近年來本場轄區農民靠綠竹(Bambusa oldhamii)筍增加收入,平均單價一公斤約30元,因此農民均有繼續種植意願。
- 竹盲椿象週年可見,北部地區3開始危害,6~7月達到高峯,中南部以5~8月密度最高,9月以後密度漸降。
- 新北農業局今天以「臺灣欒樹下的小精靈」形容近來增多的紅姬緣椿象,因對人樹無害,籲勿噴藥撲殺,以免影響生態環境。
- 黃盾背椿象雌蟲會護卵、護幼;負子蟲媽媽將卵產在爸爸的背上,養兒育女的職責就交給「男人」了;黃革荊獵椿象的若蟲吸食螞蟻後,把剩下的軀殼背在背上,上百隻螞蟻都是牠的戰利品,這些漂亮的椿象和有趣的行為在這本圖鑑裡都看得到。
- 建設局表示,「荔枝椿象」則是外來入侵物種,常吸食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經濟作物,導致落花、落果及嫩枝枯萎影響收成,皮膚被其分泌液噴到,更會造成發炎或過敏。
- 而二齡到四齡的若蟲則呈逐變為長方形,主體為橙紅色或淡橙色有暗藍色邊框,可別覺得看起來漂亮,其實漂亮中帶著危險啊!
- 春夏季逢乾,旱密度常居高不下,應割除老葉燒燬,徹底清園阻斷其繁衍。
- 軟體的扁形動物門通常為極扁平的蠕蟲,包括自由生活的和寄生的種類。
- 多數的椿象上翅前半硬化成革片,後半部是膜片,同一翅膀有 2 種肌理,故有半翅目之名。
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畢業,喜愛自然生態,尤其對椿象更是情有獨鍾,自稱逐臭之夫,閒暇時外出觀察各種不同的椿象,變成自我學習的課程,希望透過文字與圖片,讓更多人能瞭解椿象的豐富樣貌,一掃臭蟲的刻板印象,並藉由野外觀察,從椿象多樣貌的棲地中更加認識自然界的多采多姿。 對於椿象大軍,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長唐欣潔表示,「扁緣椿象」會取食葛藤 穗花木藍等豆科植物,推估是山區食物不夠,居民家中或附近可能有這類食物,昆蟲才會到處爬。
扁緣椿象: 相關資訊
蚜蟲、盲椿象、捲葉蟲之藥劑可兼防治之 備註:1.竹筍宜採共同防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0公釐,體暗赤褐色,腹面為黑色,年發生1世代,成蟲於4~10月發生,幼蟲蛀入竹筍基部啃食竹筍內部或莖部,竹筍被害而枯萎,於筍尖處常發現其口吻銼開之傷痕,成蟲受幹擾驚動時常飛離現場轉而危害他株。 長角緣椿象體褐黑色,母蟲將卵產於幼莖或嫩葉上,約10~20粒一處,多於4~11月出現,常羣集於筍的莖部吸食養液,嚴重時,影響筍之生長,蟲體上之臭腺分泌物會污染幼筍而產生異味。 竹莖扁蚜蟲體較肥大,黑褐色外被有白粉,寄生於幼竹,成蟲、若蟲羣集危害竹莖、新萌之枝芽及竹筍並可誘發煤病,以2~4月發生較多。 生物學,是多采多姿的科學, 是獨一無二的科學,是明心見性的科學。
為提供竹農有效、經濟、安全之防治措施,臺南場定期監測竹盲椿象之族羣動態,並探討適當之防治時機及技術,提供農民應用參考。 竹筍為長期作物,以無性分株繁殖,收穫期長又連續採收,以前病蟲害少,栽培管理粗放,亦無噴灑農藥,近來因害蟲猖獗,農民必須噴藥防治,纔有收成。 多年之種植,植株太密不通風,陽光照射不足,小型昆蟲如竹盲椿象、竹葉扁蚜、竹莖扁蚜及竹捲葉蟲之蟲口密度居高不下,影響品質與產量,屢成為新聞之篇幅,因此,以綠竹與麻竹為主敘述重要害蟲之發生生態與防治,供輔導農民防治應用之參考。 「外來種」指原來在當地沒有自然分佈,經由人為無意或有意引進的物種。
扁緣椿象: :::網站搜尋
這種渾身通紅、狀如枸杞的椿象名為「 紅姬緣椿象 」,與俗稱「臭屁蟲」的荔枝椿象可是大大的不同! 紅姬緣椿象雖然也是椿象的一種,但是牠們不具有毒性,更無任何攻擊性,對環境及人體都無害。 (範義彬,1997,臺灣竹類常見害蟲及防治方法第7頁) 三、 本蟲係屬偶發性害蟲,於發現卵、若蟲及成蟲時,以手捕捉之。 竹盲椿象為竹栽培重要害蟲,對竹之生產最具重要性,尤其逢乾旱季節,對叢生竹類如綠竹、麻竹類為害嚴重。
-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 「外來種」指原來在當地沒有自然分佈,經由人為無意或有意引進的物種。
- 牠們總是成羣的聚在一起,尤其在臺灣欒樹上更是常見。
- 本書為《臺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一卷,APG IV全新增訂版。
- 加入世貿組織後,綠竹筍將更具外銷潛力,同時於今年(九十二年)成立竹筍產業聯盟,整合竹筍產業,以創造最佳價值。
- 竹盲椿象為竹栽培重要害蟲,對竹之生產最具重要性,尤其逢乾旱季節,對叢生竹類如綠竹、麻竹類為害嚴重。
目前正是若蟲發生季節,建議勿接觸或嗅聞蟲體,以免皮膚或呼吸道產生過敏。 圖/TVBS臺北市內湖區金龍裏,出現蟲蟲大軍,居民向裏長抱怨,每天下午就會大爆發,整個住家內外全都是蟲,生活大受影響,居民也說這是住三十年來,第一次看到這麼誇張的狀況,裏長更痛批北市府互踢皮球,找了好多單位都不幫忙處理。 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據瞭解,北市公園處有協助將這些「蟲」送往臺中科博館鑑定,比對後發現是「扁緣椿象」,目前仍是若蟲階段。 依昆蟲出沒路徑,從金龍路112巷開始蔓延,只要是鄰山側的房子,近期陸續幾乎都有「扁緣椿象」的蹤影,最遠已擴展到450公尺外的翡翠社區,推估是從山坡地爬下來。 內湖區金龍裏驚現蟲蟲大軍,在地居民反映,從上週開始,每天都有上百萬隻蟲,會在下午3至6點大爆發,漂白水沒用,殺蟲劑效果也有限,整家裡外都是蟲,喫飯、睡覺還會有蟲爬上身,生活不堪其擾。
扁緣椿象: 昆蟲資料內容
成蟲體長約6-8mm,體色呈綠色或土黃色,雌蟲身體較雄蟲為大,其產卵管相當長,可達體長之一半,並超出翅端,而雄蟲腹部完全為翅所覆蓋。 若蟲及成蟲均棲息於葉背刺吸汁液維生,造成葉肉組織受損,而形成整齊之白色四方形食痕。 從當地居民拍下的畫面可見,金龍裏現在真的是「蟲蟲危機」,每天下午2點起至6點,固定都會有百萬隻像螞蟻般的小黑蟲傾巢而出,不只爬滿水溝蓋,也會將路燈佔好佔滿。 就有住戶錄下家中影像,只見掃把隨手一揮,就可掃出整桶蟲,居民表示,現在不僅睡覺會有蟲爬上身,就連煮飯都也會有「高蛋白自動入菜」,生活得實在很崩潰。 具有假體腔的幾個門可形成一個單系羣——有顎動物(Gnathifera)。 在化學與生物防治的夾攻之外,物理防治也要從平時做起,看到蟲卵、若蟲或成蟲時,立即用夾子夾取後捏破或冰凍處理。
扁緣椿象: 網站地圖
竹盲椿象週年可見,北部地區3開始危害,6~7月達到高峯,中南部以5~8月密度最高,9月以後密度漸降。 竹盲椿象成蟲於嫩葉葉背近葉尖處產卵,數十粒矗立成一列,孵化後若蟲及成蟲羣棲於葉背以刺吸口器穿刺葉背至柵狀組織吸食汁液,其發生之密度與竹之生長有密切之關係,春季由新芽、葉開始發生,枝葉繁荿時密度達高峯,至入冬落葉密度漸降,深冬葉片落盡,密度最低。 在本省北部地區,3月以後始有蟲隻危害,但在6、7月間發生最為猖獗。 中部地區終年均可捕到成蟲及若蟲,而以5~8月間出現最多。 完成一世代日數 :雌蟲27至49日,雄蟲28至46日,卵期3~4日,若蟲期16~18日脫皮五次,成蟲壽命4~30日。 最常見之天敵為一種黑卵蜂(Telenomus sp.),竹節上塗抹有機磷劑,亦可收到短暫之防治效果。
扁緣椿象: 荔枝椿象恐致皮膚灼傷 與紅椿象難辨
這本書讓我們領悟到生物學的重要與豐富, 獲得廣闊的視野與理念架構, 並清楚自己在生物世界的起源與地位,以及人類對自然的責任。 ◎ 顏聖紘、程樹德 專文導讀 ◎ 《中國時報》開卷… 如果是大型商品(如:傢俱、牀墊、家電、運動器材等)及需安裝商品,請依商品頁面說明為主。 訂單完成收款確認後,出貨廠商將會和您聯繫確認相關配送等細節。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無法送達,經電話或 E-mail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椿象又稱為「臭腥龜仔」,但您知道除了會發臭的種類以外,大田鱉、水黽、水螳螂、紅娘華與最有父愛的負子蟲也是椿象一族的成員嗎?
扁緣椿象: 內容頻道
大多數人對椿象的觀感並不像瓢蟲、蝴蝶那麼討人喜歡,尤其多數椿象遇到騷擾會排放腥臭味驅敵,體液雖無毒無害,但沾到後臭味要很久才會消失,所以有「臭腥龜仔」的名號。 椿象的外型具有多種樣貌,有時不同物種卻有著相近的外觀特徵,透過本書的圖片比較及拉線圖說,讓您輕鬆辨識其差異。 收錄臺灣常見、稀有種椿象,詳細的外觀形態描述、食性、生態行為及分佈地介紹,是您認識椿象的最佳工具書。 由圖片1~2研判為半翅目(椿象)的扁緣椿象若蟲(幼蟲),鑑定特徵是若蟲體色黑色並有光澤,外觀則類似螞蟻。
扁緣椿象: :::相關網站
荔枝椿象有五個齡期,剛孵化的一齡若蟲體長約5mm,呈現橢圓形,體色偏紅色至深灰色,前胸背板稍具凹面,呈鮮紅色。 而二齡到四齡的若蟲則呈逐變為長方形,主體為橙紅色或淡橙色有暗藍色邊框,可別覺得看起來漂亮,其實漂亮中帶著危險啊! 而成蟲以後,體型呈現盾形黃褐色,雌蟲體型又大於雄蟲,臭腺在後胸側板前方,胸部腹面被白色蠟粉。 陳大田說明,「紅姬緣椿象」出現於初春回暖時,無攻擊性,雖有臭味,但不會使人受傷,生命週期約3週,與臺灣欒樹為互利共生關係,扮演生態平衡角色;若民眾在家中或車輛上發現,建議清除即可,無須使用藥物撲殺。 〔記者黃鐘山/臺中報導〕荔枝椿象近幾年危害臺灣甚鉅,近來中市有民眾反映臺灣欒樹附近聚集大量紅色鮮豔昆蟲,令人頭皮發麻,甚至擔心是有毒的「荔枝椿象」。
扁緣椿象: 昆蟲圖庫
軟體的扁形動物門通常為極扁平的蠕蟲,包括自由生活的和寄生的種類。 扁蟲身體兩側對稱,不分節,背腹扁平;無呼吸系統、骨骼、循環系統和體腔。 但繁殖平腹小蜂需要一套長期規劃,技術養成和培育大量蜂羣都需要時間,蜂羣密度不夠則無法發揮防治效果,「明年2到4月要大量發放的平腹小蜂,現在不開始養怎麼來得及?」、「生物防治的動作一定要前一年開始做!」許如君強調。 許如君指出,要解決荔枝椿象,首先應瞭解其發育週期和生物習性,因應各成長階段採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提前規劃、趁早預防,且結合生物、用藥和物理等方法多管齊下,纔能有效杜絕其危害。 昆蟲所研究助理吳昌昱一邊稀釋水溶液一邊講解:一般民眾洗衣服和沐浴時所用的固態肥皂就含有皁鹽,但要將固態肥皂製成水溶液較難溶解,因此建議可以使用液體肥皂或粉狀肥皂,比較方便稀釋。 斗六市公所公用課長孫旺田表示,鮮紅色的椿象是「紅姬緣椿象」,並非臭液會對人體產生灼熱感的荔枝椿象,紅姬緣椿象身上誇張的紅並無毒性,只是用來嚇退天敵。
扁緣椿象: 扁緣椿象有毒嗎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
臺灣120年來首次以全中文寫作、完整照片記錄的植物全圖鑑! 八大卷收錄臺灣4,743種原生植物資料,共15,000張以上清晰照片、生態圖及詳細圖說,依照最新的APG IV植物分類系統設計分冊。 本書為《臺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一卷,APG IV全新增訂版。 Dandrocalamus latiflorus)最劇,食痕超過葉面積三分之二。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 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
扁緣椿象: 荔枝椿象
各位好,我們是天下雜誌羣旗下的康健出版 這兩年,相信不論是疫情或是世界各地雪片般的負面消息,都讓許多人意識到我們認知的日常不再日常。 2023 年,是《康健》25 週年的日子,也是我們首度攜手芳療天后 GINA 推出芳香植物 365 日手撕曆,希望能從大自然中早已存在的芳香植物,搭配每日… 我們無法避開這些可怕疾病而置身事外,因為我們就活在自然界裡, 人類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之一,而且和其他動物密不可分! 2003年肆虐中港臺的SARS疫情,會不會再次死灰復燃? 從HIV、亨德拉病毒、伊波拉、禽流感到SARS……… 目前竹盲椿象之防治仍以藥劑為主,可使用之藥劑有30%撲芬松乳劑、20%芬化利乳劑及25%滅賜松乳劑。
扁緣椿象: 椿象圖鑑(增訂版)
採筍期間儘量避免施藥,如蟲口密度高非施藥不可,亦塵注意安全用藥及安全採數,期避免造成殘留。 五、 天敵之利用:竹盲椿象之天敵卵寄生蜂為一種黑卵蜂(Telenomus sp.)在竹林間常見,竹盲椿象卵被寄生後轉為黑色,與正常之淺紅色分辨。 但她也指出,目前此法在臺灣仍處於起步期,尚未繁殖出足夠數量的平腹小蜂,加上小蜂在冬天會休眠、停止發育,臺灣普遍在4月下旬以後纔有平腹小蜂的自然族羣出現,但荔枝椿象2月就開始產卵,因此必須人為施放。 最近正是荔枝椿象剛剛從卵孵化為若蟲(註)的時間,但荔枝收成季節將至,不宜使用化學農藥,住宅區也不適合噴灑農藥。 有臺大碩士生研究提出「肥皂水防治法」,使用民眾容易取得的肥皂水溶液來噴灑害蟲,安全性高,連有機農民都可以安心使用,彌補目前防治方法的不足。 荔枝椿象大舉肆虐荔枝樹、龍眼樹、臺灣欒樹,農民如臨大敵,縣府動植物防疫所日前舉行荔枝椿象防治會,建議搖動或敲打枝條震落成蟲捕殺,或使農藥陶斯松、賽洛寧噴灑葉背及枝條縫隙。
扁緣椿象: 肥皂水對付荔枝椿象若蟲,超有效!臺大研究室傳授祕訣:瞄準腹面噴好噴滿
竹盲椿象族羣繁衍快,又具遷移性,大發生時,其密度常居高而壓抑不下,5~8月為發生盛期,嚴重影響竹筍之品質與產量及竹林之生長。 扁緣椿象 臺北市內湖區金龍里居民反映,約莫7月初開始,每天下午3點至6點家中都會竄出成千上百隻蟲蟲,牠們攻佔四處,不只隨時會爬到人身上,就連煮飯都會直接「幫加菜」,數量相當驚人。 對此,金龍裏裏長鄭允強表示有向相關機關求助,但過程艱辛,各單位總是互踢皮球,雖然目前已知道該昆蟲是「扁緣椿象」,噴藥後已有改善,但還是希望可以治標,找出問題根源。 孫旺田強調,紅姬緣椿象出現時是觀察昆蟲的好時機,此時天空燕子明顯增多,赤腰燕、小雨燕、家燕、白頭翁、綠繡眼、麻雀等都是牠們的天敵,諜對諜的生死保衛戰上演,呼籲民眾保護環境與生態,盡量不要用藥。 扁緣椿象2025 今年荔枝椿象肆虐,常見於臺灣欒樹的「紅姬緣椿象」引起民眾錯認,斗六市公所公用課長孫旺田表示,此椿象非彼椿象,紅姬緣椿象羣集吸汁液令人看了不舒服,但不會危及樹木的生長,且紅姬緣椿象出現就看得到鳥類守候,有其食物鏈機制平衡。
中文學名椿象拉丁學名Leptocoris 扁緣椿象2025 Augur界動物界目半翅目科姬緣椿象科分佈區域平地、低海拔地區。 若蟲會羣集一起,利用呼吸新陳代謝所散發的微弱熱能,來相互取暖,即使在冬季,仍有機會看到椿象。 Telenomus sp.,竹盲椿象正常之卵呈粉紅色,而被黑卵蜂寄生後會呈現黑色金屬光澤(如圖)。 1mm,乳白色透明狀,產於嫩葉葉面靠近葉尖之葉緣處,並排成一列,卵塊所含卵數可從3個至52個不等,大部分為7-14個,其中以13個卵組成之卵塊最多。
著有《餐桌上的真食》、《臺灣好果子》、《臺灣綠食堂》。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許如君說明,荔枝椿象在每年2月進入產卵期,3、4月達到巔峯,一到兩週後蟲卵開始孵化,成長為一到五齡期的紅色若蟲,兩到三個月之後再長為咖啡色外表的成蟲,其生命週期約為一年,夏季為荔枝椿象最活躍的季節。 蔡尚諺長期研究天然資材防治法,連碩士論文都以荔枝椿象為題,在實驗過礦物油、苦楝油等多種資材後,發現皁鹽對付荔枝椿象若蟲最有效,「如果我一定要噴的話,絕對是選擇相對較友善的資材。」然而目前皁鹽僅對若蟲的防治效果較好,要消滅成蟲仍有困難。 一般民眾也可到賣場購買清潔用的肥皂粉、液體肥皂來調製。
扁緣椿象: 椿象圖鑑
面對幾個單位的冷處理,鄭允強痛批「臺北市寸土寸金,竟然也有三不管地帶!」他認為各單位應該將心比心,就算昆蟲本身無害,不代表居民就該承受這些困擾,尤其現在已嚴重到影響生活,是誰也不會願意,況且哪天這些扁緣椿象趁人入睡時入侵耳口鼻,未知風險誰又要承擔。 鄭允強無奈表示,最後僅有公園處及清潔隊釋出善意幫忙,在透過公園處協助將蟲蟲送驗後,目前確定該物種是「扁緣椿象」,雖有找到對應藥物讓清潔隊協助噴藥,但他仍希望可以「治標」,找出問題根源,以維持生態平衡。 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實驗認知組畢業,歷任《遠見雜誌》記者、《經典雜誌》撰述、《Net and Books》編輯,後擔任自由文字工十年,固定從事食物與農業專題報導。 希望透過深耕書寫土地與人們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守護環境。
扁緣椿象: 新聞留言
加入世貿組織後,綠竹筍將更具外銷潛力,同時於今年(九十二年)成立竹筍產業聯盟,整合竹筍產業,以創造最佳價值。 其中以竹盲椿象危害綠竹與麻竹(Dandrocalamus 扁緣椿象2025 latiflorus)最劇,食痕超過葉面積三分之二。 農友對害蟲之認識不夠,防治技術不佳,未能適時加以抑止,造成竹葉受害,大量黃化、乾枯,嚴重影響產量及品質。
扁緣椿象: 商品運送說明:
幾個月前也有民眾在「爆廢公社」指出,晾在室外的衣服收回來,袖子上多了許多綠色的小顆粒。 根據相關照片,有網友一眼認出那是「荔枝椿象」的卵。 很多人喜歡把衣服曬在戶外,雖然這樣乾得比較快,但很容易遇到「蟲蟲危機」! 有一位網友就在臉書分享照片表示,近期在曬的衣服上發現不明蟲卵,而且一天就孵化了,經查證是「荔枝椿象」,牠的汁液會造成皮膚潰爛,弄到眼睛更可能會失明。
金龍裏長鄭允強連繫北市公園處、產發局農發科、大地處、動保處、清潔隊,沒想到單位互踢皮球,根本被市府當成「三不管地帶」,憂心是棲地被破壞,纔出現30年來不曾有過的蟲蟲危機。 成蟲體長24mm,觸角4節,黑褐色,體背黃褐色至灰褐色,前胸背板向後延伸覆蓋住小盾片基部,背方隆突具不明顯的橫向褶紋或刻點,側緣弧型,下緣截平,小盾板橙紅色。 發生期為4~10月;成蟲及若蟲常羣聚於幼竹、嫩筍的莖部吸食養分。 嚴重時,會影響竹筍生長,且蟲體上的臭腺分泌物會污染幼筍而產生異味。 被取食部位之葉表面出現大小不一近方形的白斑,而葉背外觀則甚完整,但經口吻穿過之組織傷口易導致銹病的發生,因此,在白斑出現後之葉背多有赤褐色銹病病斑,嚴重時全葉枯乾,竹筍產量銳減。 扁蟲動物總門的動物和擔輪動物是近親,有時被歸到後者。
扁緣椿象: 商品評價
農業局綠美化景觀處長陳淵泉表示,每當冬末春初氣溫回暖時,臺灣欒樹上常常聚集許多名為紅姬緣椿象的紅色小蟲,形成一隻隻紅色小蟲羣聚現象。 (黃、綠、藍、白)之反應,結果以黃色最具引誘效果,其次為綠色、藍色、白色。 其他各類常見病媒害蟲如:白蟻、蒼蠅、果蠅、蠹蟲、蛾蚋、跳蚤、蚊蟲……等害蟲,耀際皆有提供害蟲防治服務,歡迎來電洽詢。 紅姬緣椿象的口器為刺吸式,可以吸食果實或植物莖裡的汁液,並把卵產在臺灣欒樹的果實內。
扁緣椿象: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月以前,農民清園留母莖後,竹叢較小且稀疏,方便施藥,而且此時竹盲椿象之族羣密度處於低谷期,可及早將竹盲椿象族羣壓制住,提供竹子良好的生長環境及寄生蜂發揮寄生效果的機會,以減少採筍期間竹盲椿象之危害。 經檢視竹盲椿象之卵,發現其中有黑卵蜂寄生,經初步鑑定為Telenomus sp.,竹盲椿象正常之卵呈粉紅色,而被黑卵蜂寄生後會呈現黑色金屬光澤(如圖八)。 每個卵中僅有一隻寄生蜂,寄生後卵殼變硬、顏色變深,成蟲羽化時咬破繭殼而出。 從田間採回之卵塊,計算出竹盲椿象卵之平均被寄生率為33%。
扁緣椿象: 使用肥皂水仍應適量,為防藥害先試噴
一、 保護天敵:本蟲天敵於林間最常見者為一種黑卵蜂(Telenomus sp.)經調查其寄生率平均達23.2%。 二、 藥劑防治:於竹盲椿象猖獗時,每隔兩週施用25%滅賜松乳劑一次,可收到防治效果,其方法為 :將原液以小號油漆刷沾起,塗抹於胸高處之竹節乙圈,但本藥氣味難聞,施藥時應戴口罩,工作時間不可超過2小時,收筍前五天內停止施藥。 (張玉珍、範義彬,1989,臺灣樹木重要害蟲調查第30頁) 三、 田間衛生:蟲體終年可見,以5~8月之密度最高。 春夏季逢乾,旱密度常居高不下,應割除老葉燒燬,徹底清園阻斷其繁衍。 四、 藥劑防治:竹盲椿象之密度隨竹之生長而猖獗,因此在割除老株,留母莖之更新期提早防治效果最佳,在發新枝長新葉之初期,每二週以有機磷劑25%滅乳劑,將原液以小號油漆刷塗抺於胸高之竹節一圈以防治。 葉片繁荿時以高壓動力噴霧器以3%撲芬乳劑1500倍或20%芬化利乳劑2000倍,每隔10~15天施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