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沿海的漁撈與圍築魚塭養殖,成為當地居民長期以來因應環境所能從事的最佳經濟活動。 『四草綠色隧道』搭船處就在四草大眾廟旁邊,衛星導航可以直接設定這裡,順道可到廟裡拜拜,車子可以停在旁邊停車場。 有35年歷史的春聯揮毫活動,今(8)日在圓山大飯店大廳舉行,現場邀請國內外各界書法家70人,展開現場春聯揮毫活動,吸引數百人到場排隊領取。 像這樣,人人穿著救生衣,帶著斗笠草帽,搭乘竹筏走四草綠色隧道路線,繞行一圈需時30分鐘,船資大人200元、兒童票100元。 居民早期大多養殖蝨目魚,有一望無際的魚塭與濃濃的漁村風情。
老街上還有許多條穿梭安平各處的小徑,每穿過一條小徑都會有不同的風景,錯綜複雜的小巷也頗有探險的感覺。 在老屋的屋頂上還能發現風獅爺,或是在門楣上的劍獅,也是走訪安平老街的樂趣之一。 四草綠色隧道門票:全票200元、兒童票(7~12歲)100元、身障票(身障者及陪同者一名)100元、黑琵票(6歲以下)30元、敬老票(80歲以上)30元。 自行開車南下: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轉國道8號臺南支線→接安吉路(17甲)→右轉臺江大道(17乙)→左轉安明路→右轉本田路→左轉四草大道即可抵達。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江國家公園在哪裡?
因位於河海交會濕地之處,生態資源豐富,特別是每年來此棲息度冬的黑麪琵鷺,成為地方社區發展意象與生態旅遊獨特資源。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來這邊散步的人真的超多,尤其是黃昏時分,難怪問起依武媽的臺南朋友來臺南要去哪裡玩時,很常被推薦來四草這附近的景點。 帶著一顆名為【初衷】的心,領著大家一起看見臺灣和世界風景,喫遍道地美食與小喫!
船隨著波紋緩緩前行,沿岸有水筆仔、五梨跤、土沉香等紅樹林植物,兩旁的濕地偶爾還會有彈塗魚躍動、招潮蟹揮螯,相當熱鬧。 付款完成後,請至您的信箱收取【付款成功通知信】,憑信件內附之QR Code進行核銷;或至網站的【會員中心】→【我的訂單】→【已付款】分頁 → 點選【查看】內附之 QR Code 進行核銷。 喜歡將旅行的體驗轉化成為文字,這過程的思索與追尋, 彷彿又經歷了一趟新的旅程,收穫更勝於旅行當下浮光掠影的感受。 荷蘭時代的臺江內海,船隻就是從鹿耳門進入臺江, 可以直抵內海內側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網站人氣
根據臺灣濕地保護聯盟1998年(臺灣濕地.9)中研究調查發現,在曾文溪口及鹿耳門溪口地區,至少包括205種貝類、240種魚類、49種螃蟹…等,足以說明此區為生態重要區域,且河口濕地的生產力遠高於一般的農田,有充分的食物,吸引野生生物,魚蝦、蟹貝在此棲息繁殖。 藍田白雲中坐船遊臺江,欣賞四草溼地、四草湖之美,會有海天一色的驚喜,倒映在水面的藍天白雲,有如騰雲駕霧,極為療癒,也是最佳的親子生態之旅。 現在看到的網站是由我親手設計的,如果您想要讓部落格與眾不同、抓住讀者的心、獲得廠商青睞,這裡提供版型量身訂做的服務,不論是痞客邦部落格或是Wordpress自架站都能搖身一變,讓您更加專業。 你可以稱呼我 Wei/薇,一個喜愛旅行、攝影的女子,部落格上的照片由我與老公共同掌鏡,文章撰寫、照片後製、網站設計,由我創作。 四草綠隧平靜的水面反映另一片紅樹林世界,因為大自然的不經意,真實與鏡中交映出像是脣形的景色,有人稱他天使之吻,亦有人稱綠色之眼,那也都是仙境給訪客的珍貴禮物。 身著黑白裝的高蹺,踩著粉紅色的高蹺,悠閒在水田中尋找食物,四草的田土香,使得高蹺聞香而來,在這裡成為臺灣最大繁殖族羣,一般民眾可透過賞鳥亭觀測。
- 最初構想由臺南市第14、15任臺南市市長許添財(2001-2010年)在競選時提出之政見,當選後即積極推動,並獲中央政府支持。
- 區域內景點除了生態濕地外,包含有完整的瓦盤鹽田,由此再進入列為古蹟的專賣局安順分室、運鹽碼頭、運鹽運河,此處也是臺南一處兼具人文歷史與生態的景點。
- 2.國道一號仁德交流道下→左轉中山路→東門路三段(二段、一段)至東門圓環→府前路(一段、二段)→右轉中華西路→直走接安明路→左轉本田街進入臺南科工區→沿指標左轉接大眾路→四草大眾廟(乘船處)。
現今廟宇共分為五王殿、媽祖殿、佛祖殿、大士殿、天公殿等,每年大年初一起舉辦新春嘉年華系列活動,大年過後第二個禮拜六為高空煙火秀、炸蜂炮等活動,人潮絡繹不絕,成為臺南地區的著名首屈一指的觀光廟宇。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2025 臺江國家公園區原大多屬臺江內海,二百多年來,由於淤積陸化逐漸被開發成鹽田、魚塭及村落,其因位在亞洲水鳥遷徙的路線上,每年秋、冬季節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候鳥經此南下過境,或留在鹽田、魚塭及河口浮覆地度冬。 臺江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陸域整體計畫範圍北以青山漁港南堤為界,南以鹽水溪南岸為界之沿海公有土地為主,臺灣本島之極西點(國聖燈塔)位於本國家公園範圍內。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南|鈺鼎步道:超親民健行步道推薦!眺望南化水庫,山川美景盡收
府城食府,圖片來源:府城食府官網府城食府使用傳統純手工麵條,搭配老師傅傳承的獨門料理方式,重現臺南道地傳統口感,讓您每一口都感受到古早臺灣味。 西元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親率將士2萬5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 先以優勢兵力奪取荷軍防守薄弱的赤崁城(今臺南市內),繼又對防禦堅固的首府臺灣城(今臺南市安平區)長期圍困。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2025 經過九個月的苦戰,在早年由其父協助渡海的漢人移民的支持下於1662年打敗荷蘭人,迫使殖民總督揆一於1662年2月1日簽字投降,撤離臺灣。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評價
位於七股潟湖與三股、七股溪的交界處,潮間帶生物資源豐富,可至賞鳥亭觀賞由海茄苳為主及部分欖李所組成的紅樹林植羣,以及鷺科鳥類在此棲息築巢的景觀。 依武媽覺得這裡真的是非常值得來訪的一個景點,除了有很適合美拍的白色水上屋與浮動屋外,周圍的環繞步道也很適合散步。 再飛高一點就不只可以看到整個遊客中心與步道,還能看到臺南著名的四草大橋與整個臺南沿海一帶養殖場地「埕」所構成的美麗風景。 依武媽上網查了之後才知道,我們喫的在地特色小喫蚵仔煎、蚵仔麵線、蚵嗲有部分是臺江的鮮蚵水產養殖來的,而這種水產養殖會產生大量的廢棄蚵殼。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最新推播訊息
臺南臺江四草位於臺南市安南區的西南部,過去因為盛產一種 「草海桐」 而得名。 原先是內海,後來因臺江的泥沙淤積成了四個湖泊,該湖中長滿了草,所以叫做四草湖,後來草湖漸漸淤積成了溼地,也就成了現在大家口中的”臺江四草”。 園區中間偌大的濕地埤塘是獨木舟練習體驗場,民宿主人更是輕艇隊專業教練,有不少企業單位選擇在此地舉辦戶外親子活動,想體驗泛舟划船,建議天涼時會比較適合。 展示館內有完整的黑麪琵鷺展示資訊及實體標本,並提供導覽解說及影片觀賞服務,不定時舉辦各項教育推廣活動。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2025 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又稱「臺江學園」,建築物以高腳屋型式立於水面之上,營造人與生態共存的友善空間,可漫步欣賞鑽石級綠建築之美。 2.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北上→下仁德交流道→東門路→左轉中華東路→中華南路→右轉中華西路(臺17線)濱海公路→左轉臺南科工區沿本田街,抵達四草大眾廟,即可於大眾廟旁找到四草態綠色隧道售票、搭船處。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溪湖糖廠 & 四草水道 臺江國家公園 part 1
兩旁的紅樹林向中央生長齊聚,交織出茂密的半圓綠頂,一層一層的向前方疊出深邃的廊道,不知盡頭而顯得神祕,四草綠隧也因此有了小亞馬遜之稱。 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長長的等候為得是乘上通往這座仙境的管筏,隨著波紋緩緩前行,微風掠過輕撫臉頰,承載陽光溫暖的重量,穿梭在這座城市祕境裡。 有民眾指出,想在張惠妹高雄開唱期間用住宿券入住高雄承億酒店,卻被告知須加價7500元,高於券上標示的金額;高雄承億對此回應,為內部作業疏失… 安順鹽場為日治時期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所開發,取名安順是因鹽田的位置在日治時期為安順莊,安順鹽場於日治大正八年(1919年)開闢,為日治時期第一個新式鹽田,也是日治末期最先進的瓦盤鹽田。 餐廳內販賣的餐點及海產都是老闆手工自製及養殖的,除了冰品外,也有提供熱炒餐點,是一家非常有鄉村風味的庭園景觀餐廳💯。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南四草綠色隧道,乘坐竹筏一起漫遊水上綠色河道!
從臺灣至澎湖東吉嶼海域之歷史航道,包括:大航海移墾時期閩臺對渡的代表性航道、鄭成功登臺航道、清朝臺灣移墾時期的代表性航道、黑水溝移民拓墾航道等,代表不同時期臺海歷史文化以及豐富的沉船文化遺產。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面積約1,350公頃,是目前臺灣最大的潟湖,優良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物,再加上人工養殖的魚塭,提供了黑麪琵鷺等過境鳥類的食物來源,是牠們的最佳棲息地….。 清領時期鹿耳門為出入臺灣的唯一正口,竹筏港溪遺址海堡為荷蘭人據臺時於北汕尾所建,與安平古堡遙遙相對,於西元 1656 年遭大水衝毀,在四草大眾廟後方水道岸邊還可以看到遺留下來的樣子。 導覽員還說這裡有『天使之吻』奇景,植物和水上倒影在湖面映照出倒影,形成不斷重疊的圈圈,這真需要些想像力。 在蚵架間穿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70分鐘的生態之旅,同行的洪爸、媽媽與網友淑芸都大呼過癮,直說下次還要再來。 水鳥的棲息環境主要為水域,因此濕地成為牠們最主要的居住地方,例如臺灣的沿海濕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水鳥造訪,尤其臺灣西南沿岸腹地廣闊,加上擁有多樣的棲地類型,如河口灘地、潟湖、魚塭、鹽田等,是臺灣最多鳥類棲息的地方。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七股潟湖
春天北返前覓食頻繁,有時會出現在路邊水位適當的休耕魚塭中。 清道光3年(西元1823年)正月全臺大地震,促使土石鬆散且容易受侵蝕,同年7月連續多日的狂風暴雨,將原本鬆散的土石大量沖刷而下,促使當年的漚汪溪(現曾文溪)改道,改道後土石流沖入臺江,將臺江填為陸地。 風雨過後,臺江周邊的鹽水溪及曾文溪等近代河川仍不斷大量地輸沙,促使臺江內海增加不少海埔新生地,吸引大量移民至此開墾,但因土地低濕且含鹽份甚高,地力十分貧瘠不適宜農耕,加上無豐沛的水源可以灌溉,居民們為了維生僅可種植耐旱耐鹽的作物。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但由於臺江內海波浪平穩,適合魚類棲息,居民可從事捕魚及捕撈魚苗,並利用淤積所形成的濕地、沼澤窪地、淺海或溪墘等處,圍築魚塭放養蚶蚵與適合圈養的魚類。
一般外地來的遊客,在臺南玩,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搭乘臺南觀光公車,從四年前開始,整個大臺南地區的旅遊景點,公車的聯絡都非常發達,也就是想去哪裡,都可以到。 這次臺南安平住宿推薦,依武媽從ptt、dcard、google map、agoda、booking,收集了許多飯店評論,舉凡安平親子住宿、安平住宿便宜、安平特色民宿、安平商旅飯店,及臺南安平附近汽車旅館通通都包含在內。 大眾交通運輸-臺鐵:至臺南站下車,轉乘臺鐵沙崙線至臺南火車站,再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或轉乘臺灣好行99臺江線至四草大橋站/四草生態文化園區(大眾廟)站下車。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高鐵臺南站下車,轉乘臺鐵沙崙線至臺南火車站,再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或轉乘臺灣好行99臺江線至四草大橋站/四草生態文化園區(大眾廟)站下車。 道光三年(1823),颱風豪雨帶來的土石流,造成臺江內海淤積, 當時安平港淤塞待清,所以船隻改由北側七股的國賽港進出,而國賽港與臺南府城航運交通不便,於是臺南三郊出錢開闢一條可以使用竹筏載運貨品的運河, 由國賽港通往四草,至安平水域,再轉運臺南府城。
不同於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以特殊的景觀為主,在臺南紅樹林保護協會經營下,臺江生態之旅以鹽水溪(為臺江的邊緣線)河岸生態為主。 位於四草大眾廟西北方,進入安順鹽場前有一、二排兩層樓建築,原為南寮鹽工村,現為鹽田生態文化村。 區域內景點除了生態濕地外,包含有完整的瓦盤鹽田,由此再進入列為古蹟的專賣局安順分室、運鹽碼頭、運鹽運河,此處也是臺南一處兼具人文歷史與生態的景點。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江國家公園的範圍及面積?
到臺南旅遊可別只有小喫與逛古蹟而已,如果想走自然生態景觀路線,這條『四草綠色隧道』絕對是首選,搭乘竹筏行駛在具有歷史的河道上,欣賞壯觀的紅樹林樹冠,所形成出來的濕地景觀,趕緊來看看美麗的自然景色。 去過四草綠色隧道,就位於臺江生態園區裡,兩旁紅樹林延伸出如隧道般,總有綠陰為我們遮陽,然而頭頂斗笠在竹筏緩行,這裡因為樹枝倒映平靜水面,出現猶如天使輕吻般的美景,常吸引大批旅人,既使在長長人龍曬著豔陽也要一睹風貌,當然我們也不例外。 椰庭景觀餐廳位於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附近,是一家只有臺南在地人才知道的景觀餐廳。 環境清幽,庭園前有一個很大的魚塭,園區內還有許多園藝造景和小動物,猶如走進一座美麗的後花園。 臺江國家公園內有四草濕地、曾文溪口濕地兩處國際級重要濕地,以及七股鹽田濕地、鹽水溪口濕地兩處國家級重要濕地。 不同於四草綠色隧道,臺江觀光船全航程約70分鐘,是可容納近百人的觀光遊船。
Choyce這一天帶著媽媽與朋友前來,下午三點已經賣光四草綠色隧道的船票,我們只能改搭臺江四草湖路線,航程70分鐘,大人票價200元,兒童票價100元。 「臺灣鹽博物館」是目前臺灣唯一有關鹽產業的主題博物館,展示數百年來鹽業文化的發展與資產。 「七股鹽山」是臺灣在鹽業全面停曬後,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將此地轉型為鹽業觀光遊憩園區。 回想起來都印象深刻,那時對臺江觀光船,全航程70分鐘是興致缺缺,而今在坐上這可容納近百人觀光遊船,我們看過這第八座臺江國家公園的蚵棚、水上森林,開在10月啟動的賞鳥路線,完全改觀。 四草是紅樹林的故鄉,種類數量位居全臺之冠,大眾廟後方排水道的紅樹林保護區,沿途可欣賞全臺僅有的四種紅樹林(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所構成的水上綠色隧道。
隔天我們還去了四草綠色隧道和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不過天氣實在太熱了,就連廟廣場前的街頭藝人也耐不住熱一直動來動去。 由沙洲與陸地海岸所圍塑的平靜水域,漁民利用環境優勢在此養蚵、捕魚,形成獨特的產業文化景觀。 如欲乘坐娛樂漁筏遊潟湖,可於六孔、南灣、海寮及龍山碼頭搭船,船家資訊可參考本網站「悠遊臺江」/「娛樂漁筏」專區。 這片國際級重要濕地,座落於鹿耳門溪及嘉南大排、鹽水溪匯流處之間,也是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所在地,其中高蹺鴴繁殖區,是少數以保護岸鳥繁殖為標的。 四草濕地的紅樹林保存完整,鹽水溪口一大片中白鷺營巢的鷺鷥林,生機盎然。
臺灣的漢人主要來自海峽對岸的福建和廣東兩省,臺灣漢人分成漳、泉、客民等三大類,由於閩南的泉州人大多靠海維生,過著漁撈、曬鹽、養殖、販洋為主業的生活,所以當他們渡海來臺時,也大多選擇濱海地區居住,生活與海洋有密切的關係。 歡迎來到有美食帝國之稱的臺南,在眾美食雲集的地方總是頭腦昏昏不知道要喫什麼嗎? 這次ReadyGo要為你隆重鉅獻新化市場美食,即將為你一層一層揭開只有臺南在地鄉親才會去喫的傳統美味小喫,喜愛在各種地美食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那些旅行中美好的、歡樂的,都隨時間流逝逐漸淡忘,唯有照片與文字的交織才能讓美麗的回憶不朽,也是部落格取名為”Dribs & Drabs 點點滴滴”的涵義。 乘上管筏,展開這趟綠色之旅,四周蟲鳴鳥叫為船隻的前行伴奏,綠葉隨風搖曳,踩著節奏從間隙中漏出陽光。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南四草綠色隧道 票價
[週刊王CTWANT] 在全美各地陸續推行的《薪資透明法》(Wage Transparency Law)已在1月1日起於美國加州、華盛頓州與羅德島州上路,該法要求僱主在招聘資訊上公開薪資範圍,以此為勞工提供更多縮小工資差距的談判籌碼。 據CNBC的報導,近年來,許多旨在招聘過程中保護求職者的新法律已陸續通過,例如禁止僱主詢問勞工的薪資歷史。 2021年科羅拉多州更通過一項新法律,要求僱主在招聘廣告中主動公開他們的薪資範圍。 從那之後,更多的州和城市通過了類似的立法,例如加州、康乃狄克州、馬裏蘭州、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紐約州伊薩卡等。 其中1月1日起已跟進實施《薪資透明法》的加州,有超過1900萬名受薪勞工,超過20%是「《財星》雜誌評選美國前500強」的企業落腳,尤其是蘋果(Apple)、谷歌(Google)與Meta等科技巨頭開出的薪資範圍特別引人注目。 Comprehensive.io也公佈了700多家頂尖企業與新創公司招聘數據,以下CNBC整理出了美國科技巨頭高管的年薪範疇:1.
而沿途廣闊的湖面,有蚵棚養殖漁業,也能看見傳統的四手網漁船,水岸則有大片紅樹林生態保護區。 觀光船從四草經四草湖,來到安平,遠遠眺見安平古堡的瞭望臺,一直航行至安平樹屋附近的鹽水溪才折返, 循原路返回大眾廟附近的臺江碼頭。 臺南市議員李啟維與安平遊船的船長王光華合作推動安平鹽水溪生態之旅,今天上午搭載輪胎公會和臺南市民、遊客共100多人,從安平鹽倉碼頭出航,往鹽水溪上游欣賞冬季的候鳥羣以及暢遊鹽水溪紅樹林水上森林、沿途泥灘地可愛的招潮蟹到處可見,遊客無不驚呼連連。 海域部分範圍面積約34,405公頃,包含沿海等深線20公尺區域及漢人先民渡臺主要航道中東吉嶼至鹿耳門段。 臺江生態文化園區,位於全臺第八座國家公園內,一座蘊含豐富濕地生態的環境教育藏書庫。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原英商德記洋行)
結束綠色隧道的航程後,徒步綠色隧道兩岸,遠離人羣,慢慢欣賞紅樹林、溼地生態,也可以沈澱剛剛在綠色隧道感受到的衝擊。 大家都是驚聲連連,航行了快十分鐘,總算到了大家等待已久的隧道,整個場景真的是讓人非常驚奇。 兩岸的枝幹毫無忌憚的往兩旁延伸,像要跟對岸的枝幹示威一般。 綠樹成蔭,倒映在有著些許波紋的水面上,眼前的美景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中間位置雖然都可以看到綠色隧道的美景,但如果要拍照,就只能拍到滿滿的人頭。
百餘年前,這裡曾是運送鹽、糖等民生物資的人工渠道,早期可從四草湖通往今日七股一帶,由於水道較淺,僅有竹筏能通過,所以此地又稱為「竹筏港」。 竹筏港沒落後,周邊的紅樹林保護區仍蓬勃生長,逐漸形成了綠蔭成林的「四草綠色隧道」,也因為不受人為破壞,許多招潮蟹、彈塗魚、大白鷺等生物都在這裡繁衍生息。 由於臺江四草東半部的溼地是多種珍稀鳥類過冬時的覓食及繁殖的區域,目前已經規劃程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而位在中央的大眾廟,更設有抹香鯨陳列館(鯨豚館)及一座休閒公園,附近還有四草古砲臺及紅樹林保護區。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假日時可來臺南臺江來趟生態懷古之旅,搭竹筏沿著臺江遊四草湖或規畫一趟紅樹林古河道之旅。 特別推薦在四草與安平之間的”四草大橋”,橋下就是臺江的出海口,河海交錯很適合觀浪。
位於四草橋下的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佔地六公頃,坐落在一片魚塭中。 建築的整體設計概念保留原有地景,建於魚塭上,營造原始樹叢水草生長與水鳥成羣棲息的地貌。 道光20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臺灣道姚瑩為了防止英軍突襲臺灣,於是在四草湖北岸建造四草砲臺,與南岸的二鯤鯓砲臺(現億載金城)互為犄角,形成拱衛府城及據守安平港的重要防禦設施。 當時的規模為總長三十丈的砲墩十座,墩外挖掘壕溝,溝內釘竹籤二萬隻,形成固若金湯的防禦,俗稱「鎮海城」。 河道由來是因為清道光年間曾文溪大改道,臺江淤積成沙洲,為了能將貨物輸出,改由國賽港(國聖港,今七股潟湖)進出,當時臺江地區主要的進出口貿易商「府城三郊」集資僱工開鑿鹿耳門「竹筏港」,以便能進入城西的五條港。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臺江國家公園輕鬆玩 ShopBack讓你邊玩邊拿現金回饋!
鹽田早期在鹽工與鹽場的管控之下,有規律的水位、鹽度以及經整修過的土堤。 魚塭也是,當有養殖魚類時,塭主也需整地、除草、控制水位及鹽度。 現今鹽田廢曬,部份魚塭休養之後,這些海埔地便逐漸演變成了另一種濕地的樣態,成為鳥類、魚類的天堂樂園。 原名源自18世紀以前臺灣西南之潟湖臺江內海,唯潟湖在18世紀中葉以後逐漸陸化,潟湖外側的鯤鯓(即沙洲)亦與陸地連為一體,僅餘四草湖、鯤鯓湖與若干濕地等遺蹟,成為重要生物棲息區。 另外,臺江亦為歷史上數起關鍵事件發生地;例如鄭成功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內海,出其不意攻擊更早在此殖民的荷蘭人,使臺灣發展為漢人優勢社會。
臺江國家公園四草: 住宿優惠比價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