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an Winer經常談論這種情況有多嚴重。 您會從後壁獲得1⁄2、1、3⁄2等波長處的峯值,這些波長往往低於6 dB。 由於房間模式的原因,那裡的低音積累很強(在後壁出現一個峯值,而在房間中央出現一個零點),但是後壁也會引起主要的邊界幹擾。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安裝在拱腹上的喇叭是一種特殊情況,它們平齊安裝在拱腹上方(如果有凹入式天花板,則天花板懸垂的下側就是建築所稱的拱腹)。 鑽石形係為咗響香港呢D地方狹窄嘅環境,爭取最大嘅天然光及避免近距離與鄰居面對面,冇為咗大家放喇叭而去考慮。 不少朋友都會在工作檯或者計算機臺上擺對喇叭聽歌,不過用簡單的擺位調整,或者一些基本的配件協助,就可以讓桌面喇叭的音效表現更上層樓。
- 如果音響擺放的位置不好,它會對低頻質量、音色平衡度、中頻清晰度等試聽效果做成影響,下面就來講下音箱擺放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 喇叭擺位是改善聲音效果的最佳方法,它不用花錢,也可以提高你分辨聲音質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令平凡的效果變得出色(就算器材與喇叭不變),在你花錢將器材升級或進行吸音工程之前,請先肯定你是否已經利用喇叭擺位將體系的潛質發揮盡致。
- 當然,上面提到的只是理想的擺位,實際上的喇叭擺放環境五花八門,要因應自己的需要來調整。
- 音響廠商的廣告總是說:「我們一定忠實的還原唱片」或是「絕對的原音重現」,這也是每個發燒友想要的目標,所以會讓人有種我買了這對喇叭放在客廳或是視聽室就會立即得到效果。
- 實際上,可以使用精心放置,校準和均衡的多個低音喇叭系統來馴服不想要的房間模式。
- 吹毛求疵的發燒友在購置音響器材前必先將女主人、居室佈局和傢具陳設作通盤考慮才會達到較理想的音效。
此外,兩喇叭的面板應完全平行後牆,並各自與兩側牆形成90。 至於聽音 位,則應設定在另一個三分一之上,即喇叭與聆聽位就像兩個將聆聽間長度劃分成三等分的分界點。 試音室軸線內側法1.音箱擺位法—軸線內側法如果你的聽因環境複雜,什麼吸音不對稱、個房三尖八角、房間太細長,而你的音響的聲音高音尖銳、中音瘦、低音又不夠的話,以下這個「軸線內側法」相信會幫到你啦。 如果音響擺放的位置不好,它會對低頻質量、音色平衡度、中頻清晰度等試聽效果做成影響,下面就來講下音箱擺放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發燒友玩Hi-Fi的最大問題是揚聲器擺位不佳,想取得靚聲,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房間內為揚聲器擺位遠遠會影響音色平衡度、低頻品質、音場深闊度、中頻清晰度以及結像力。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基本法
這個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ITU 組織所制訂出來的(ITU-R BS.775-3)。 理想的狀況是:盡量在2~3m之間,聆聽者的距離可以為「喇叭間距 x 1」、「喇叭間距 x 2」或是「喇叭間距 x 1.7」(ITU-R BS.1116-1)。 另外,近場監聽喇叭(Near-Field Monitors)的建議聆聽視喇叭大小,建議距離為0.7 ~ 2.3公尺。 大多數廠家的設定說明都將聽者頭部的中心作為放置前置喇叭的參考點。
通常低音單元尺寸愈大,喇叭就愈高階,低頻亦可以潛得較深。 前面敘述的擺位法最主要是對應電影軟體,然而目前DVD-Audio與SACD的聆聽方式,則是推薦採用此種擺位法。 左、中、右喇叭擺位與前述方法相同:中央聲道在12點鐘方向、左聲道喇叭在11點鐘方向、右聲道喇叭在1點鐘方向。 最主要的差異是在環繞喇叭的擺位,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8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4點鐘方向,環繞喇叭不必掛高,高音單體與聆聽者(坐下時)耳朵離地的高度相同。 左、中、右、左環繞、右環繞喇叭的高音單體要精確地對準聆聽者頭部,為何要這麼作? 因為絕大多數的高音單體發聲的頻率愈高,擴散的角度愈窄,因此您若是想要聽到「更完整的極高頻」,就必須將高音軸對準耳朵。
對於劇院而言,最佳的環繞聲系統佈局是提供最身臨其境的電影體驗的佈局。 不少朋友都會在工作檯或者電腦檯上擺對喇叭聽歌,不過有無諗過用簡單的擺位調整,或者一些基本的配件協助,就可以讓桌面喇叭的音效表現更上層樓? 桌面喇叭通常最佳聆聽距離介乎 1 米至 2 米之間,視乎是否密封式設計,或者低音反射孔的前後擺位,周圍可能要預留一定的空間,詳情就要參考喇叭本身的說明書。 同樣,在這些距離,來自側壁,後壁,地板和天花板的反射成為邊界幹擾中的重要角色。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音響調聲入門(七)-環繞聲系統的擺放和設置
對我們來說音響要能夠盡量貼近錄音室聽到的音響效果,需要做到幾點:音響擺位、空間測量與校正。 一般家庭的空間實在無法做到標準的環繞擺位設置,加上預算的緣故,環繞喇叭在等級,單體尺寸與線材等級等等方面實在無法與主聲道平衡,因此得到的結果很難讓人滿意…..就看是否願意接受妥協了…. 我們在小咖啡廳、飯店的房間、教室、家裡聽到的所有聲音,都是【原音+共振】的混合,這是我們最熟悉、習慣的聲音,因為空間大概都小於30坪(約100平米),所以共振很少造成低頻嗡嗡響聲音不清晰。
用以上方法作起步,播放一些有大量低音的音樂,然後將喇叭及皇帝逐步(一英寸一英寸)移位,直至聽到低音伸展圓滑及與其他頻段混和有致為止,當你聽到低音最圓滑之際,便會發覺中音的清晰度與分析力也有所改善。 很多喇叭廠家證明產品應離後牆和側牆,你聽到的側牆反射聲越多,這是有害無益的,如果側牆上用調音材料處理過,當然側牆反射聲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2025 另外要提的是,專業監聽的環境真的需要盡量做到漂亮的平的頻率曲線;一般家用Hi-Fi低頻量可以多個3db是不為過的。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音響調聲入門(六)-喇叭擺位與牆壁反射音處理
高音單元由半吋、3/4 寸到 1 寸不等,而區分高、中、低階不同「級數」可以留意低音單元尺寸,常見由最小的 3 寸到最大的 8 寸、10 寸不等。 通常低音單元尺寸愈大,喇叭就愈高階,低頻亦可以潛得較深。 傳統的說法,無論要在一個新地方重新設定一對喇叭,抑或換了一對新喇叭,第一步;應將兩喇叭放在聆聽室長度的三分一之上。 以25尺長的Hi-Fi房爲例, 喇叭要距離喇叭的背牆8’4″(面板起計)。 其次,左/右聲道兩喇叭的距離,以面板中軸線作準,至少6尺,這是有效呈現出一個立體音場的最短距離。 太過接 近的話,會弄至最簡單的左/中/右定位效果也變得難以分辨。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評測】Samsung HW-Q990B:無線傳輸 Dolby Atmos!享受真正 11.1.4 聲道全方位包圍感
但是錄音室設計師傾向於將此參考點放置在聆聽位置的後面。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這樣,左前和右前聲道喇叭指向的是到耳朵,不是大腦。 音樂混音利用多聲道錄音室監聽喇叭,喇叭擺放標準,目前由於涉及的變數太多,專家們似乎還無法就5.1和7.1環繞聲喇叭的位置達成共識。 如果要一套音響組合發揮出理想的表現,喇叭擺位必定是首先要做的功夫,而喇叭擺位實際是找出一個位置,使到喇叭與聆聽空間融合在一起,當喇叭找到一個接近理想位置時,喇叭移動的幅度以mm計算也會聽得出有所差異。 看到這處相信有些發燒友會覺得只是移動若干mm就有所不同,會不會是太匪夷所思呢?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的六大要決
我們的感覺,這喇叭的低音有點嗡嗡響是低音的振盪現象,因此放在空間的那個點都會嗡嗡響。 李氏音響常告訴買家,喇叭擺位離牆30公分就好,靠牆放也沒關係,不會有所謂的「共振」現象,正確的說,喇叭沒有低音振盪現象,靠牆放也不會有低音振盪現象。 在音響空間擊中小學校樂隊用的大鼓,或強力彈奏吉他的低音絃,若聲音清晰乾淨沒有嗡嗡響的現象,這個空間的殘響時間和低頻共振能量就在合理範圍內,適合播音響。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測音響空間的共振現象要以自然音測,不能以喇叭的播音現象做評斷。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音箱擺放的八大法門
這意味著5.0環繞聲控制室應具有非常短的衰減時間,並具有出色的低頻控制能力。 Genelec安排他們的8000系列控制室監聽喇叭進行5.1和5.2聲道混音時,也推薦參考ITU的設置標準。 Kris 表示,由於每個人的聆聽環境可以好唔同,最緊要因應自己需要靈活調整擺位,只要知道主要原理和原則,慢慢嘗試就可以。 最後建議各位用戶根據自己的房間條件選擇合適的全景聲佈局,只要按照標準位置放置喇叭,都會有不錯的表現,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喇叭最多化。 一般單排座的大部分用戶,以選擇7.1.2的佈局爲佳;如果沙發靠牆,優選選擇5.1.2佈局;有較大的影視廳、擬佈置2排以上的座位的用戶,則優先考慮7.1.4的佈局。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Samsung 2022 年 Soundbar 系列 :Q-Symphony 音效擴展、Dolby Atmos 無線傳輸
「太近的話容易有相位問題,尤其多單元喇叭比較容易出事,有機會『最啱聽』的位置去了後面。太遠的話,就會有音量衰減的問題。」另外,喇叭後面其實預留愈多空間愈好。 如果位置所限,一定要擺得比較貼牆的話,就可以利用吸音綿之類的配件來減少後面低音反聲的影響,或者以窗簾隔一隔其實也可以。 部分喇叭有提供 EQ 調校,讓用戶貼牆擺放的時候可以減少低頻輸出,當然也可以選購一些反射孔設於喇叭前面的款式,受擺位的影響也會少一點。 但是,對於具有低頻截止開關的大型喇叭(如有主動式三音路監聽系統),對於大多數聽音室和控制室而言,將抵消頻率降低到LF截止頻率以下所需的距離只會變得太大。 音響廠商的廣告總是說:「我們一定忠實的還原唱片」或是「絕對的原音重現」,這也是每個發燒友想要的目標,所以會讓人有種我買了這對喇叭放在客廳或是視聽室就會立即得到效果。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耳平發聲:對正用家效果最好
很多人會跟你說在你的既有空間放置會散射的東西,讓空間表面呈現不規則狀,或是放置長毛地毯等來吸音……等方式。 這樣的做法有點幫助,但是很有可能對於視覺上的美觀一點幫助也沒有。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2025 市面上有些調音設備是兼具美觀與功能性的,雖然說價格不會很漂亮,但是與把空間打掉重練相比,這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9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3點鐘方向,唯一的一支後環繞喇叭在六點鐘方向(聆聽者的正後上方)。 若採用此法,請勿使用Dipole環繞喇叭,否則將容易造成後半場因高音相位相反致使音場連貫不良。 此外,香港常見的以單邊客飯廳玩Hi-Fi的情況,使得一邊喇叭的兩三尺外便是牆壁之同時,另一邊卻要延展至八、九尺的飯廳纔到側牆。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的迷思
一般來說,喇叭離後牆越遠,音場越深,喇叭接近後牆是很難營造出深闊音場,將喇叭拉出幾英尺,音場表現之差別有如天地,可惜的是,很多客廳都不可能讓你把喇叭拉到很近,如果你一定要把喇叭擺事實近後牆的話,便要在牆上作適當的吸音處理。 喇叭近牆壁時,低音能量撞向牆壁再反射回房間中,所以低音增強,喇叭近任何一面牆壁(地下,後牆,側牆)都會加強低頻份量,喇叭越是接近牆角位,你聽到的低音越多。 很棒的文章,最近也為了環繞壁掛的事不知所措,不過以5.1聲道來講,一般而言後環繞應該是在5.7點鐘方向是嗎,是否對著人耳朵打,效果來的好呢,不好意思,新手不太懂。 有次音響展,看到一位自命是專家的人幫廠商找喇叭的最佳擺位,減少「駐波」效應。 原來的喇叭擺位離牆約50公分,專家一面移動一面聽,移動到接近展房的中間,說這位置是最佳擺位。 這位買家就是被錯誤的訊息誤導,錯把【喇叭+擴大機】的低頻振盪當作駐波效應,換了不產生低音振盪,重播音對空間的反應接近自然音的喇叭,低頻嗡嗡響自然消失。
聲學設計大咖王玉華說:正確的擺位方法是依據聲學原理,選好音箱位置,然後逐步微調校,直至覺得聲音圓滑為止。 1、音響與聆聽者之間的關係想要「靚聲」,聆聽位置(俗稱「皇帝位」)與音響之間的距離應比兩個音箱之間的距離大一些,在這個距離,樂器有結像力,聲音最好。 根據實際體驗所得,想取得最佳的低頻響應,喇叭與後牆之間的距離應為房間長度的三分之一,如果這樣擺位不可行,可以試試房間長度的五分一,這兩個位置都能引發駐波,幫助喇叭與房間結合,可能的話,聆聽位置最好是在房間長度三分之二處。 這麼說好了,有的人對於低頻量需求比較多,縱使他們的空間低頻量多到會轟,他們也覺得好聽,因為那是他要的。
天花板高不到4米的30坪(約100平米)以下空間,因為迴音的時間很短,除非是水泥牆且室內空無一物,空間的低音共振不致於產生嗡嗡聲,所以家庭空間播音響若有低頻嗡嗡聲,幾乎百分之百是音響系統的低頻振盪。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2025 多數的音樂廳都聲響效果良好,殘響適當共振低,也就是不會有駐波效應。 常在音樂廳架喇叭擴音的人都知道,音響在音樂廳擴音常常是低頻嗡嗡響,而且超難搞定,音樂廳不可能有什麼強大的低音共振,為什麼架喇叭擴音總是會低頻嗡嗡響?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距離有限制:1 米至 2 米最佳、周邊要留位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8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4點鐘方向,兩支喇叭的發聲面相對。 環繞聲道高音單體與聆聽者頭部的距離宜小於左聲道喇叭與聆聽者頭部的距離。 此法適用於視聽空間側方牆面「對稱而完整」的場合,若環繞喇叭的高音擴散性佳更適合使用。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8~7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4~5點鐘方向。
問題反映
擴大機內部的阻抗會影響喇叭播、高低頻的性能,因此喇叭搭配不同的擴大機會聲音不同。 若擴大機內部的阻抗喫掉(衰減)了電子信號的高、低頻,這是不會造成音響系統的高、低頻振盪,只會低音播不深沉又量感少,人聲厚。 若擴大機內部的阻抗會增強電子信號的高、低頻造成突波,這就會強化音響系統的高、低頻振盪現象。 在音響展常聽到某些高價的名牌喇叭低音嗡嗡響,廠商都說是「空間共振」,因為飯店的客房空間不適合播音響所以產生了「空間共振」。 我們也看到有些廠商的展房用大量的擴散板或吸音綿,廠商都說是為降低「空間共振」,也就是要消除「駐波」的影響。
你為喇叭找到最佳位置之後,便要加上廠家供應的釘腳,四個(或三個)釘腳都應該負擔同樣重量,這樣喇叭考試能站穩,不會左搖右擺。 我們可通過喇叭擺位來控制聲音效果,改變喇叭至後牆或側牆的距離可控制低頻質量,改動喇叭及聆聽者的位置可以減低房間諧振的影響,高速聆聽高度及toe-in角度則可改善音色平衡度,改變toe-in角度可輕易改動結像力與空間感,而將喇叭拉離後牆可增加音場深度。 舉例說:若一款二路二單元喇叭指定要輔以27吋高腳架,使用後其高音水平高度達37吋的話,如閣下聆聽時所用的座椅令你坐下時耳朵的水平高度高於或低於37吋,那便會影響到正常效果,這會令到高中低頻失去平衡。 若高於耳平,中低音與低音會遮蓋高音,形成低音過多而高音不足,或會有音場較高的錯覺,但結像與定位會因低音對高音的遮蓋效應,變得模糊。
聲音反射後,在距邊界的1 / 4波長、3 / 4波長、5 / 4波長等處,聲壓(振幅)為零。 在這些地方,直接音和反射音總是會相互抵消(破壞式幹擾)。 吹毛求疵的發燒友在購置音響器材前必先將女主人、居室佈局和傢具陳設作通盤考慮才會達到較理想的音效。 兩個喇叭toe-in角度一致非常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量度後牆至喇叭背面的距離,量完一邊再量另一邊。 另一方法是從皇帝位觀察喇叭的toe-in角度,憑你看到喇叭聲箱側面多少便能決定兩個喇叭的toe-in角度是否一致。 大部喇叭在三角形聆聽位置聽到高音最多,於是將喇叭拗入時會接收到更多高音能量,所以一些本身過份光輝的喇叭在toe-in時就會聽到過多高音。
對於家庭影院5.1,Dolby和THX建議將LS和RS喇叭放置在距中心90至110度的位置。 ITU建議100至120度的角度,以產生更寬廣的空間感。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如果房子沒有這種空間,請在後壁放置低頻吸音(低音陷阱),以減少後壁反射的能量。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在較小的房間中,低音響應中最強烈的失真往往來自後壁的反射,位於您的聆聽位置後面。 將喇叭移近牆壁時,頻率響應中的抵消訊號會移至更高的頻率。
請您留意,前面各種擺位方式喇叭的發聲面都是「平射」,只要您依照上述公式計算、擺在適當的高度與位置,環繞喇叭不要「朝下對著聆聽者打」。 喜歡屋企睇戲、聽歌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喇叭,今次我哋會同大家介紹一下主流的喇叭設計、單元分類,以及各種喇叭的規格、參數、「職能」,等大家在選購的時候可以更容易瞭解邊一款適合自己需要。 有一位李氏15吋U-2喇叭的買家,住臺大門口右邊的新生南路旁,房間3坪多。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7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5點鐘方向,兩支喇叭的發聲面朝向正前方。 此法適用於視聽空間側方與後方牆面「對稱而完整」的場合,優點是側方音場的連貫性良好。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8~9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4~3點鐘方向。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距離有限制:1 米至 2 米最佳、周邊要留位
發燒友玩Hi-Fi的最大難題是為揚聲器在房間確定最佳擺位。 正確的擺位方法是以大幅度地移動喇叭位置開始,然後逐步輕微地移位,直至聲音圓滑流暢為止。 喇叭擺位與牆壁之間的關係也影響到頻率的峯值點,擺位擺得好,不但可令喇叭的頻率自然伸展,而且可以避免蹭出現谷峯。 最棒的狀況就是:如果有新居落成,讓專業的聲學設計工程公司與設計師或裝潢公司合作,直接把客廳設計成一個專門的視聽空間。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測量就很重要,這需要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或是具備測量技術的音響公司來把關。 請教若是喇叭線已經預留在間接照明的木作內,因不想線路外露,所以喇叭預計以吊掛的形式(鎖在上方),這樣的話,喇叭的發聲面要向那個方向比較好??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的六大要決
左中右喇叭的高音單體應該直接對準聆聽者頭部(除非原廠有特別交待左右聲道不必toe-in)。 左右聲道喇叭與聆聽者距離必須均等,中央聲道喇叭的距離則必須小於或等於左聲道喇叭與聆聽者的距離。 此外,某些巨型座地大喇叭將高音單元放得高高在上,例如Wilson Audio的Grand Slamm,又或像Dvnaudio Consequence將高音單元放在貼近地面者,便需根據設計者的指示下,以一個較遠的聽音距離,才能合成出平衡的全頻頻率響應。 所以,無論要設定什麼類型的喇叭都要先參閱說明書,看看有沒有廠方建議的高度指引實屬必須程序。
妥協的結果,就是音場與音質的連續性不足,前方完全融成一體的氛圍,是環繞遠遠難以企及的…..要達到同等級的音質音色與音場,即使排除空間因素,至少再多花個一二十萬是跑不掉的…..嘆氣. 藍牙喇叭2020年最新的集體評比-涵蓋的Bose,環繞喇叭(不含左,與 Dolby Atmos 安裝天花喇叭的要求無大分別。 如果有一對喇叭,人們大都將它概括地分成兩大類 別。 一是座地式,多數座檯放於 電視前面效果就已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