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眼山森林遊樂區5大優勢2025!(震驚真相)

繁殖期從9月到隔年3月,尤其秋季經常可以見到水池、溪流中到處都是泡在水中的盤古蟾蜍,牠們在此求偶、產卵進行繁殖,雄蟾不會主動發出叫聲吸引雌蟾,而是一起聚集到水域,由雄蟾主動追求雌蟾。 因此雄蟾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經常出現多隻雄蟾爭先恐後抱一隻雌蟾的現象,有時也會出現雄蟾誤抱雄蟾的情況,此時被錯抱的雄蟾會發出「勾、勾、勾」的釋放叫聲。 卵串呈長條形,卵粒黑色,位於雙排的長型卵串中,約80公分,一次可產四千顆以上的卵粒。

  • 從遊客中心走來就可以看到自導式步道的指示,步道多為緩升坡,不算考驗體力與腳力,我想來爬山,想要考驗的,就是自己的毅力吧。
  • 為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主要上課場所,可容納60人,具有摺疊椅及長桌(依需求調整),提供會議室租借服務,租借辦法請點選”會議室租借”申請。
  • 如果對於漫步森林的感覺還意猶未盡的話,目前全臺灣共有18 個森林遊樂園,距離此處不遠的新北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園」也是個值得一訪的近郊芬多精景點。
  • 龜殼花廣泛分佈於全島及龜山島15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
  • 頭體長11至14公分,尾長9至12公分,體重60至80公克。

翡翠樹蛙背面是鮮豔的翠綠色,因此牠們的拉丁種名不論是prasinatus或smaragdinus都是形容牠們具有翡翠般的綠色。 而且牠們當初是在預定蓋翡翠水庫的地區發現的,所以命名為翡翠樹蛙兼具有外型特徵和地名的雙重意義,但可惜的是,發現地已經沈沒在水庫裡。 翡翠樹蛙在臺灣五種綠色樹蛙中,為比較大型的種類,體長5至8公分。 牠們在背腹相接處有一條不太明顯的白色條紋,腹部、腹側及股部常有大型的黑斑,眼睛有一條黃褐色過眼線,這些是牠們和其他五種綠色區分的最主要特徵。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使用說明

愛伯特覺得從餐廳入口進入,雖然路程比較崎嶇比較原始山路,但是柳杉樹海情景非常的美麗,從遊客中心入口則是沿途的步道都有規劃的比較好,比較好走,就看大家嘍,可以繞一圈形成為一個環狀步道,大約3.2公里。 我們這次挑戰的是「三角點自導式景觀步道」,簡介上寫著景觀臺有著寬闊的視野,可以眺望臺北101、大屯山,但由於我們前往霧氣濛濛,雖然沒有眺望到美景,但有欣賞到美麗的彩虹喔。 而另一條位於園區東側,長 650 公尺的『森林知性步道』同樣是以平緩好走為特點,沿途不只有大片柳杉林,還保存著過去搬運林木的軌道。 相比其他森林遊樂區來說,東眼山景色雖然單一,但整齊劃一的林相也讓人看著格外自在舒心,走起來相當愜意。 加上這裡環境潮濕且長期受雲霧環繞,茂木的林木及植被讓步道內不會受到太多陽光直射,若細細觀察會發現附生在樹幹上的蕨類與苔癬也為整趟旅程增添不少樂趣。

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其牠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頗具有聲勢。 牠們常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產卵,卵白色大型,卵徑可達0.3公分。 一次產40-50顆,常常小堆小堆地產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觀光導覽網

牠們有肥胖的身體,大小約6到7公分,身體淺褐色,眼睛後方有一塊黑色菱形斑,以保護裸露在外的耳朵(鼓膜)。 背部中央有一條淺色不明顯的背中線,腹側有些大黑斑,所以稱為腹斑蛙。 雄蛙有一對外鳴囊,叫聲「給ㄟ給ㄟ」非常響亮,而且喜歡一隻接著一隻鳴叫,形成此起彼落而且響亮的合唱,讓人很難不注意到牠們的存在。 牠們有很強的領域性,若有其他雄蛙入侵,兩隻雄蛙會打架,並發出遭遇叫聲。

  • 桃園復興東眼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三百公頃的高聳的柳杉樹海,沒有過多開發的森林公園,而且步道規劃完善,空氣清新,讓你可以遠離塵囂,呼吸大自然森林浴芬多精,運動健行爬山的好地方。
  • 最後要提醒大家由於東眼山腹地不小,若每個步道都想走完的話,基本上可能會需要超過半天時間。
  • 每窩大約可產下2到15條仔蛇,初生仔蛇全長約26公分,約1年便可達性成熟。
  • 條紋松鼠背部有三條黑色間夾淡褐色之縱紋,當牠在樹上取食果食時,曲身縮頭的樣子活像一顆掛在上面的小型瓜果,故有金瓜鼠之俗稱。
  • 翡翠樹蛙在臺灣五種綠色樹蛙中,為比較大型的種類,體長5至8公分。

加上園區內這只有假日才會販售簡易小喫,因此如果平日到訪,記得要提前準備好一些食物。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2025 不過可以期待的是目前園區餐廳正在招商中,整體空間看起來更是極具歐風感;待日後正式對外營運後,或許就能來場美食森林浴了。 整個自導式步道起始點分別為園區內的餐廳及遊客中心兩端,沿途大多數都有鋪設石階及木棧道。 若一路循著指標及枕木步道拾階而上,最快只需一小時左右即可登頂! 雖然偶爾會需要留意腳下錯落的盤根,但走起來的難度並不高,只是要留意如果雨後到訪,就得多留意濕滑的泥濘了。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森林知性步道

牠們幾乎整年都會鳴叫繁殖,但以九月到十一月秋天及四月春天最為活躍,也是最容易看到牠們的時候。 雄蛙有單一外鳴囊,通常在水邊的植物體上鳴叫,叫聲是短促的「呱-阿、呱-阿」。 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主動接近雄蛙並且在樹上形成配對,然後雌蛙帶著雄蛙到適當地點產泡沫卵塊,剛產下的泡沫卵塊白色帶淺粉紅色,內有 粒白色卵。 有時候雌蛙產卵產到一半的時候,會帶著配對的雄蛙跳到水中吸水補充水分,然後再回到樹上繼續產卵,有時也會出現一隻雌蛙和多隻雄蛙配對產卵現象。 蝌蚪大型,深色散佈許多褐色細紋;尾鰭高而發達,很容易分辨。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親子峯步道

東眼山頂可飽覽周圍山系連峯,眺望桃園、三峽、淡水河等景觀,也是觀賞桃園夜景的好去處。 在東眼山林道盡頭的親子峯,由於型態近似慈母帶領小孩的模樣,頗具特色。 屬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的楠櫧林帶,沿途針、闊葉樹林交錯,林相鬱閉,孕育豐富多樣的鳥類、昆蟲,加上雲瀑、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觀,是北臺灣四季宜人的健行步道。 放大地圖供大家參考路線喔,從遊客中心這裡步行上山攻頂約1212公尺, 步道是循環是自導式步道,全程4134公尺, 花費時間約 2小時即可走完。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2025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設有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該自然教育中心是臺灣林務局所建立的第一個自然教育中心。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使用限制

牠們身體背部的顏色及花紋也變化多端,體色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花紋則有些個體在體側有黑色縱紋,有些有黃色背中線,有些則素素淨淨、沒有任何斑紋。 但不論如何多變,牠們的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 盤古蟾蜍的耳後腺和疣都能分泌毒液,但這完全是為了防禦,除非是受到很大的刺激,否則牠們不會分泌毒液。 牠們分泌毒液的目的是在警告其他動物:「我有毒,以後不要再惹我了」。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自然教育中心

條紋松鼠背部有三條黑色間夾淡褐色之縱紋,當牠在樹上取食果食時,曲身縮頭的樣子活像一顆掛在上面的小型瓜果,故有金瓜鼠之俗稱。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2025 條紋松鼠是臺灣產三種松鼠中體型最小者,比赤腹松鼠與長吻松鼠的體型小很多。 身體為黃褐色,腹部白色,黑褐色尾巴細長並不膨鬆。 頭體長11至14公分,尾長9至12公分,體重60至80公克。 齒式:門齒1/1,犬齒0/0,前臼齒1/1,臼齒3/3;全部的牙齒數有20顆。 東眼山林道終點即為東滿步道的起點,靠近林道終點有一小段步道,通往造林紀念石。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復興遊程

頭頂由黃色逐漸轉成天藍色,耳羽及頸部上方天藍色,頸後有紅色區塊,頸側與身體背面鮮綠色,尾羽蒼綠色,除中央尾羽外,各羽的內瓣黑褐色。 下頦與喉部上方金黃色,胸部上方有紅斑,胸以下鮮黃綠色;跗蹠與趾鉛灰色。 廣泛分佈於中國的中部、東南部至中南半島北部。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臺灣分佈於北部與西部,近年在花蓮縣、臺東縣與恆春半島有零星個體定居繁殖。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復興鄉羅浮橋美食:微笑驢子咖啡

而知性步道上最具特色的就是保有當年伐木時期的鐵軌、臺車等設備,健行之餘還能親自體驗在鐵道上推板車、以及運用枕木道路來人工運送木材的樂趣。 以及見證地質變動痕跡的「親子峯步道」等,沿路林相豐富伴隨蟲鳴鳥叫,運氣好還有機會遇見野生帝雉隱身於其中。 額、頭至後頸暗鼠灰色,兩側各有一條黑褐色縱紋,眼圈白色,顏臉部至側頸鼠灰色。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自導式步道

公尺處的「化石區」,透過眼前化石親眼見證蝦蟹活動的痕跡烙印在其中,一顆岩石紀錄千年的地質變動歷程,不禁佩服大自然的力量。 相較於大家較常選擇的【自導式步道】,此處人潮漸少顯得清幽許多,步道全程被杉木林包圍有如森林浴場般,漫步其中身心不禁遼闊舒暢,抵達頂點可見一處平臺,雖無展望但可與九芎樹合影並稍作休息。 樹幹間運送木材的野猿式集材索道、讓木頭坐溜滑梯般的集材滑道等,各式當年林業時期所使用的集材工具也是這段步道常見的特殊景象,親眼見證前人在林業中的智慧也是一種另類的山林知性之旅。 步道平易近人沿途還有裝置藝術休息區可拍照打卡,完成攻頂的同時也征服了一座臺灣小百嶽。 日出時從遠處觀望外型像是望向東邊的眼睛因而得名「東眼山」,這裡過去曾是林務局的伐木林班,高聳林立的人工柳杉林有如樹海般繚繞,也成為了東眼山最迷人的特色。 走到東眼山森林遊樂區的最高點,可在瞭望臺上遠眺桃園、三峽、淡水河與七星山系,山巒、溪流與城市,盡收眼底。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小百嶽|去一次就會愛上的東眼山森林步道(東眼山森林遊樂區)!不曬,夠親民,親子皆宜 0則留言

走在東眼山內,可以發覺山林內有著大片特色柳杉、杉木、香杉等林木聳立於其中。 由於這裡過去曾為林務局的伐木林班,綿延著數百公頃森林,因此隨處都可見早期林業的遺跡。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您更優質的個人化服務。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2025 如果你對於南投杉林溪森林繚繞的仙境感著迷不已的話,位於桃園復興的【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或許也會深得你心。 東眼山林道沿線有許多的地層露頭,包括乾溝層、大桶山層、木山層與南港層,巖層內含有許多貝類、有孔蟲、海膽等生物的生痕化石。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森林建築方舟:找尋柳杉木造藝術

步道兩旁人工柳杉整齊的排列,是觀賞人工造林地景觀的好去處。 沿途設有休憩涼亭及解說牌誌,建議您來一趟知性的森林之旅。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自導式步道是通往東眼山頂(1,212公尺)的循環步道,步道可由遊客中心或行政管理中心後方進入,再由餐廳走出,共有主線及支線兩條,全程約4,130公尺。 由於步道的海拔落差約300公尺,因此在攀登本步道前,應考量個人體力。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位於桃園市復興區,屬暖溫帶闊葉林林相,以殼鬥科與樟科的植物為主。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観光旅行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臺灣桃園市復興區,因為過去泰雅族大豹羣原住民曾在附近建立Tongang部落而得名。 管理單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區內有一望無際的柳杉林樹海,鳥類及昆蟲種類豐富,另有海相沈積的地質地形,及三千萬年前的蝦蟹生痕化石等特殊景觀。 提到桃園森林景點,大家不外乎會想到拉拉山這種高海拔山區。

此外,在中國西南和中南部地區、印度、緬甸、越南也都有其分佈。 分佈於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以及中國雲南、四川、陜西、華中和華南各省、海南島還有臺灣。 由額至後頭冠羽長,冠羽的前半慄褐色,其下方及後枕灰白色,由額向頭側延伸形成一條黑褐色紋。 頰和耳羽淡黃白色,頸側灰白色,有一條黑色弧線由下喙基部,經喉側向上延伸至頸側。 背、肩、腰和尾上覆羽一致為橄欖色,翼和尾羽暗褐色,羽緣欖灰色,尾羽有不明顯的橫紋。

南蛇廣泛分佈於臺灣全島2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地區,以及金門、馬祖等地。 此外,在中國西南和中南部地區、印度東部及東南亞也有其分佈。 臭青公廣泛分佈於馬祖、蘭嶼及臺灣本島20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 此外,亦分佈於中國中南部、北越以及琉球羣島。 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印度東北部、不丹、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西部及北部、泰國東北部、寮國及越南北部及臺灣。 臺灣分佈於全島海拔 500 至 2,300m 的山區。

臭青公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於夏季產卵,每窩可產卵8到14枚,孵化期約1個月,會有護卵的行為。 全世界僅分佈於東亞,包括喜馬拉雅山區、緬甸、中國西南部、華南、海南島、臺灣、中南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山區。 一般並不會做長程遷移,在冬季僅會做海拔上的垂直遷移。 臺灣普遍分佈於海拔300公尺至2,500公尺之間的山區 (翟鵬 1977,沙謙中 1986,顏重威1984)。 在非繁殖季會有海拔上的垂直遷移,往更高或更低的山區移動。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2025 另外在塔塔加鞍部等地,秋天常可見到成羣的灰喉山椒翻越隘口向南飛去,初春則向北飛去,可能有島內的水平遷移。

雄亞成鳥的體色類似雌鳥,但鮮黃色部分呈橘黃色。 額暗灰色,頭頂至後頸慄褐色,眼先、臉頰、頸側、後頸及上胸暗灰色,而有黑褐色細紋。 背和肩羽灰褐色,各羽有栗色斑,翼覆羽雜有栗色斑點和黑褐色蟲蠹紋,初級飛羽褐色,外瓣邊緣赤褐色,有不規則黑褐色斑點。 東眼山森林遊樂區2025 次級飛羽內瓣深赤褐色,有不規則黃白色邊緣和黑褐色蟲蠹紋,尾羽赤褐色,有黑褐色蟲蠹紋,中央一對特紅。 腮、喉淡栗色,下胸、腋、腹側和尾下覆羽黃褐色,各羽有栗色斑。

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主動接近雄蛙形成配對,偶而也會出現一隻雌蛙同時和多隻雄蛙交配的情形。 卵塊是白色泡沫狀,直徑約八公分,常產於植物根部或爛泥堆中。 龜殼花是一種中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50公分,頭呈銳三角形,眼後有一細長的黑褐色縱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