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似是故人來7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其中他們找得最辛苦的是妙麗中心的霓紅招牌,翻查舊報章妙麗是一間賣手袋皮具的公司、妙麗中心共有四層與地庫,公司在1984年倒閉,其後屈臣氏承租了那塊招牌。 以後就知道彌敦道裕華國貨對面就是妙麗所在,記錄了香港的變化,現在香港的霓紅招牌買少見少,那些招牌是香港的標誌,應該好好記錄。 該曲婉轉而流麗,頗惹人鍾愛,依舊有着很重的羅大佑特色,歌曲旋律很工整,再加上那句式對稱美、音樂美的歌詞,在形式上已先聲奪人。 不但音節美妙,句意上也有了頓挫感,兩句短短的副歌,讓欣賞者放鬆心情,同時點出詞中主角所面對的眼前景與心中境。 《一生愛你千百回》是一首浪漫情歌,訴說著即使時光飛逝多年,仍愛你的情人如最初。 不必追求最完美的關係,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常,只要懷著對彼此的愛,就能感受到幸福。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社會風氣仍然相對保守,梅艷芳自出道以來堅持自信有型的形象,不走當時盛行的甜美玉女路線。 這首歌有超多歌手翻唱過,我個人聽的就有蔡琴、鄺美雲、王晰、小蟲、陳奕迅、蕭敬騰、劉家昌、尚雯婕、趙鵬、張敬軒、高勝美、迪克牛仔、王若琳、龔玥……其中小蟲唱得真動人,但本人還是最喜歡梅艷芳原版。 一開始聽沒什麼感覺,後來便越來越喜歡,歌詞很有意境。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專輯曲目

但這絕對不是觀眾想看的梅艷芳,觀眾想看的是梅姐留下的俠義精神、她對人的關心與待人接物,在最後抗癌病重的日子是如何排除萬難走上舞臺;更多的是她與徒弟與後輩歌手的相處、對香港樂壇的影響力等等。 這部戲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戲內,而是穿插著戲外的故事,讓有興趣的觀眾去找回真實的畫面與故事自行疏理與補白,電影只是拋磚引玉,譬如哥哥早在70年代已是麗的呼聲的藝人,有拍電視劇的機會但未算一炮而紅。 在戲中他與梅姐在夜總會演唱,唱的《默默向上遊》是他在1983年《鼓手》的主題曲,這一年他加入了華星,陳淑芬(即是戲裡楊千嬅飾演的Florence成為他的經理人)。 梅姐與哥哥在同一間公司,一齊外出登臺,最近電影一出就有梅迷挖到早在梅姐17歲就客串麗的劇集的消息,而那套片竟然有哥哥。

  • 想起年輕時的往事,真真覺得你是那麼好。
  • 警幻仙子帶寶玉遊太虛幻境,終究不過是一場夢。
  • 無可否認,以現在的《梅艷芳》不是最好的版本,但亦無意貶低電影的價值與誠意的,只是目前兩個多小時的版本刪剪了一些有可能影響電影走向的片段。

似是故人來一句,關鍵在「似」——那種發自內心的渴望卻只能是癡癡的盼望,明知故人不再來卻將仍不肯放下渺茫的希望;關鍵在「來」——故人已不可能再來,而心中的故人自從住在了心裡,就不曾再離開。 由於羅大佑的這首曲風走中國傳統路線(再加上電影的劇情背景),因此林夕的詞也走傳統路線,運用大量的對仗、駢文、疊字的手法,文筆優美而又行雲流水。 難能可貴的全文沒有任何做作和晦澀的引經據典,而只是使用略帶文雅但又不失生活氣息的語句,誰都聽得懂而且聽到心裡去。 彷彿一個老人在略帶微笑、略帶傷感的向你娓娓道來一樁陳年往事,你波瀾不驚的聽完,卻驚覺臉上已經寫滿淚水。 《雙鐲》改編於陸昭環同名小說作品,由黃玉珊導演,陳德容、劉小慧、郭晉安、陶大宇主演。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歌曲

一對少年男女(設想成男男或女女也可)同在異鄉,他們經歷了許多事情,共同編織過很多未來的夢,感情真摯而自然。 忽然某一天,在懵懂不覺中天各一方,以後雙方各自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放眼四周,卻找不到最能拔動自己心絃的那一個,然而日子還是因循而過。 一般論歌詞,免不了要說作者及其創作背景等,其實這些都是不重要的。

  • 畢竟,在拍《梅艷芳》之前她沒有任何唱歌演戲的經驗。
  • 政治不政治的表述隱藏其中,單看電影是沒法定論。
  • 看了一些報導,梅姐在演唱前抱恙是真有其事。
  • 雖然入坑後會有梅迷覺得心疼,不敢看,但不得不說,這場演唱會不得不看,雖然聲音不同前期,唱的仍然很好聽。
  • 個人認為整個主題太大,到最後要靠大堆頭的藝人客串演出,欠缺了拍片的初心。
  • 梅姐唱過不少快歌,有《壞女孩》《妖女》《封面女郎》等等,但這首歌是我最喜歡的快歌,聽起來就就是爽爽爽,好像我沒聽過其他人有翻唱過這首歌。
  • 一般論歌詞,免不了要說作者及其創作背景等,其實這些都是不重要的。

《似是故人來》是1991年香港電影《雙鐲》的主題曲,不算是一首大熱歌曲。 這首由林夕填詞,歌詞富有古詩詞的韻味,唱起來更是優美婉轉。 這首歌小編推薦02年極夢幻演唱會的版本,阿梅一頭幹練短髮,珠片旗袍加身,將古典風與現代風完美融合,身姿曼妙,楊柳細腰,優雅演唱。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歌詞

但是,十二少的父母不接納他們的關係,希望十二少可以與其表妹淑賢(溫碧霞 飾)結婚承繼家業,十二少在如花的幫助下學戲但不成功。 最後在山窮水盡下,於1934年3月8日晚上11時,十二少與如花吞食鴉片殉情自盡。 如花約定十二少,若有何偏差,也要記著「3811」為她找十二少的記認。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2025 )是一部1987年香港劇情片,由成龍監製,關錦鵬執導,梅艷芳及張國榮等主演,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國語經典101

個人認為整個主題太大,到最後要靠大堆頭的藝人客串演出,欠缺了拍片的初心。 同類電影《拾芳》不需要靠扮演真實的人物與煽情,都可以留下梅姐對生命、對歌迷的尊重,那怕是小小的受助者。 《似是故人來》是由林夕作詞,羅大佑作曲,梅豔芳演唱的粵語歌曲,收錄於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1991年7月1日發行的合輯《皇后大道東》中,該曲也是電影《雙鐲》的主題曲。 《似水流年》講時光如水流一去不回,是電影《似水流年》的主題曲,為日本作曲家喜多郎配樂、鄭國江填詞,更在四年後由張國榮重唱並收錄於專輯《salute》。 歌詞簡短有力,從天空、海洋、到小船,營造廣闊流暢的畫面感,歌詞最後以「情懷未變」象徵即使年華逝去但信念永存心中的樂觀豁達。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電影《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佛陀在菩提樹下參透禪機、勘破紅塵,不就是看懂了這些悲歡離合? 只可惜,我等凡夫俗子只能在一場一場戲、一場一場夢中不斷的演繹而感傷著。 在2003年,高曉松在接受新浪採訪時曾悵然若失地表示:梅艷芳的逝世,讓他感覺自己一下子老了很多。 是的,她在舞臺上的百變形象,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而她的離開,又終結了另一個時代。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歌曲特徵

圍繞梅姐的人尚在生,在剪接與創作上避重就輕、結果親情、愛情、友情、徒弟情都變得空洞無物,要顧及太多人的感受,又怕惹來閒言閒語,畏首畏尾。 其中她與張國榮的友誼過水濕腳,描寫人物方面欠層次,最後哥哥出殯變成煽情戲,勾起觀眾對2003年的記憶,同一年香港發生很多事,沙士、大遊行、高官辭職、梅姐逝世。 據知電影初剪版達七小時堪比迷你劇的規模,後來剪成四小時,可見大量素材未見天日卻因時長而諸多制肘。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張國榮

我唱的這折戲,也不知是否中你心意——你會不會還時常想起我們的未盡前緣? 是啊,我們的故事還是太平淡,不過只是森羅人世裏最平淡的種種,歡喜悲憂、生老病死,那算得上什麼傳奇? 我只恨這戲臺上的卿卿我我,不是你與我。 三萬多網友評選的最愛十首粵語歌,第七首《似是故人來》 梅豔芳可是當時香港樂壇女星的代表,憑藉着她豪放的風格,很多歌都深受聽衆喜愛。 梅豔芳和張國榮可以說是絕代雙驕了,可惜的是兩人都已離去,但也從來沒有離開過。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胭脂扣

然我入戲太深了,滿街擁擠的街屋與港人倉促的步伐,雙層巴士疾駛而過,我便想起胭脂扣裡的癡情如花,如何穿越生死,前來尋覓十二少的淒美情節。 但鰂魚湧並非石塘嘴啊,站立街頭的我,也不免莞爾。 喜歡梅姐已多年,在過去的年月裏,每當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便想起我心中的這位傳奇偶像人物,想到她所經歷過的苦難和挫折,她對待生命的強韌精神,便覺得我所經歷的算得了什麼。 《梅艷芳》這一齣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讓觀眾感覺到這是一部很有愛的電影。 它包含了對梅艷芳這個傳奇的敬意和懷念,還有劇組對這個行業的投入和尊重。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經典金曲串起梅艷芳一生|梅姐傳奇廣東歌唱盡港女精神、歌如人生|附MV重溫

少女惠花(陳德容飾)及秀姑(劉小慧飾)自小一起長大,情同姊妹。 惠花因對鄉中的童婚制度及異性產生恐懼,不自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秀姑身上。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2025 二人在媽祖廟內結為姐妹夫妻,互換手鐲為盟。 秀以為是鬧著玩,花卻一心想與秀長相廝守。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專輯派臺歌曲成績

歌詞配合劇情,道出了女主角如花對這段愛情悲劇的心聲。 與片中插曲《客途秋恨》相比,兩首歌同樣典雅,但《胭脂扣》比起《客途秋恨》語言更淺白。 無論是在89年的《In Barsil》原碟的《夕陽之歌》還是03年演唱會的《夕陽之歌》我都很喜歡,兩個版本各有千秋。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香港女兒 梅艷芳►女人花紀念精選

如泣如訴,說不完我對你的深情,只能由明月寄託我的相思。 斷腸兩句有古詩詞的韻味,唱出來更是優美婉轉。 有人說到,夫妻不過是一個鍋裏喫飯,一個被窩裡放屁。 三餐一宿共一雙,說得就是天長日久的陪伴。 人啊,偏偏是愛懷唸的動物,失去的總是最好的。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電影歌曲

這首歌在大陸也不怎麼火,但在香港人應該大部分都聽過,和《似是故人來》一樣,也是高配,林夕作詞,羅大佑作曲。 《似是故人來》是1991年香港電影《雙鐲》的主題曲,由梅艷芳主唱、羅大佑作曲監製、花比傲編曲、林夕填詞,先後收錄於合輯《皇后大道東》及梅艷芳的專輯《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中。 無線電視曾推出MV,潘裕佳編導,剪輯梅艷芳在無線節目演出的舊片段。 無可否認,以現在的《梅艷芳》不是最好的版本,但亦無意貶低電影的價值與誠意的,只是目前兩個多小時的版本刪剪了一些有可能影響電影走向的片段。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比如是開了28場演唱會,債主退場的一幕,同時已知刪了四大天王、樂壇頒獎禮、張國榮失落獎項,梅姐上前安慰的場面。

因為我不會粵語,很少聽粵語,所以現在暫時只聽了她的國語歌,國語歌沒幾首,已經循環好多遍了,其中喜愛的必須是《牀前明月光》和《放開你的頭腦》,聽完你就會知道梅艷芳為什麼是梅艷芳了,暫時拋棄舞臺效果就已經讓人震撼了。 九十年代能出這樣的編曲真的很超前了,關鍵還不是試驗品,因為試驗品一般都失敗的嘛。 國語歌網易雲上都有,粵語歌比較全的在蝦米,蝦米上國語粵語都有。 當年風靡全港的一首歌曲,可惜因歌詞露骨被大陸封殺,打破香港唱片銷量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迷倒萬千少女的「壞女孩」梅艷芳,一副黑超加闊褸,一種雌雄莫辨的性感,開創姬圈「總攻」先河~「Why why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tell me why/沒有辦法做乖乖/我暗罵我這晚變得太壞」,去看看MV感受一下23歲的梅女王的前衛和野性吧。 這裡的舞臺不是指戲劇,而是生活的圈子。

這首歌唱的就是未完成,未完成便一直留有期待。 曾經想以今時的我回到過去,肯定會有不一樣的選擇,但沒有過去,怎會有今時的我? 也許我們的緣分更多地只能在回憶裏,過了今夜,又要分離。

我的心又似小木船~處境都變,情懷不變~這首歌梅姐在87年或者88年說過這是她最滿意的歌。 這首歌創自於梅艷芳甜蜜的跨國戀(羞羞~):《親密愛人》這首歌是寫給梅艷芳和她的男朋友的,是他們的愛情戀曲,成就了這首傳唱於大街小巷的經典情歌。 世事難料、天意難違,有緣相會卻無緣相伴,唯有窗外的風雨聲和眼前的斷腸字。

有歌迷認為《女人花》過於悲情哀怨,不適合梅姐敢愛敢恨、豪爽大氣、俠骨仁心的「大姐大」性格。 梅艷芳形象百變,連兒歌《IQ博士》都拿捏得可愛又歡樂,她的歌唱功力確實無可挑剔。 《IQ博士》的成功,更改變了香港兒歌界的風氣,更多主流歌手、甚至是當紅的歌手,都開始願意演唱動畫主題曲。 由於當時電視劇《香城浪子》熱播,作為主題曲的《心債》也成功入屋。 最重要的是,首張專輯內收納了多首改編日本歌,確立了梅姐之後多張唱片的其中一個選曲走向。 1982年,梅艷芳推出首張專輯《心債》,開展燦爛的歌唱事業,梅艷芳的聲線倔強卻又隱帶柔情,相當配合《心債》動人的歌詞,難怪當時只需灌錄一遍就完成。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罪夢者》主題曲太強!竟找韓國天團HYUKOH 作曲吳赫全中文演唱、林夕大神改寫28年前梅艷芳經典

這是梅艷芳1991年年底退出樂壇前的最後一張個人專輯,《親密愛人》由臺灣音樂製作人小蟲與王治平合作,專門寫給她當時熱戀中的男友保羅,浪漫歌詞唱遍大街小巷。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2025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2025 電影已經完成了,在2003年梅姐的生日會上她跟粉絲說了很多計劃,出唱片(找明哥、張亞東合作)、去美加巡唱、計劃好做完演唱會要做的事,物色要做《胭脂扣》的舞臺劇,要拍《十面埋伏》,去京都拍廣告,最後她都無法在人世間完成。 無論如何,電影再不完美也好,似是故人來,就很滿足。 2003年的香港在患難中,如今香港在一個更大的困境,都需要團結與扶持的力量,可以做的是《抱緊眼前人》。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前事故人忘憂的你可曾記得起,歡喜傷悲老病生死說不上傳奇,恨臺上卿卿或臺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錄音當日梅艷芳遲到兩個半小時,但用了四十五分鐘就錄好歌。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2025 依據張國榮本人於1988年在演唱會上的說法,關於吞鴉片服毒自殺那場戲中的道具鴉片,其實是麥芽糖加巧克力。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2025 53年後,已成鬼魂的如花在陰間久等不見情郎,遂回陽間尋訪,可是時代變遷,周遭情景依然但人事已非。 在報館工作的袁永定(萬梓良 飾)和其女友凌楚絹(朱寶意 飾)同情如花的遭遇,在他們熱心幫助下,如花終能登報尋訪十二少,並附上當日約定的密碼「3811」──三月八日晚上十一時正(二人自殺的時間)。 永定與楚絹二人用盡方法都找不到十二少,最後從報章記錄得知十二少沒有死,而從十二少的兒子口中得知,十二少獲救後與淑賢結婚,但敗光家產。

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人生何處不相逢

我想等我走到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我一定不會再讓你走,一定會和你在一起,只恨的是,這輩子,已看不到這樣的結局。 前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餘少華指樂曲「結構和長度上…具規模,在曲體上已擺脫用得過濫的AABA」,並讚賞「天意茫茫」一句的張力、無詞哼唱的尾聲「餘音裊裊……叫唱者與聽者低迴不已」。 (字面意思是胭脂、口紅)是指現代口紅出現前,婦女用細長紙片染上紅色色素,然後用嘴脣抿住紙片,讓顏色附於脣上。 如花在影片開始時便是用此方法抹上口紅。 該詞作者林夕號稱詞神,的確名下無虛。

然而,電影最感動人的,卻是非關愛情的三段關係 –她和良師益友Eddie 劉培基、圈中的親人「哥哥」張國榮和家姐梅愛芳的感情。 短短兩小時,劇組把梅艷芳一生重要的章節在大銀幕重現。 從60年代以幼稚園生的年紀在荔園登臺開始,到參加新秀在80、90年代紅透半邊天,至2003年巨星隕落,梅艷芳的傳奇故事,也側寫了40年來香港的種種起落變化。 愛過、失去過,《女人花》有如梅艷芳感情的寫照,不過她卻很少在大型演唱會唱《女人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