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輯即將收完歌之際,喆安整理歌曲後認為需要再一首安靜整理內心情緒的歌,進而交出以木吉他為主要編曲的〈搖籃曲〉,聖皓因應這首歌的氣氛,唱出憐惜安慰、無盡疼愛懷抱中寶貝的情感。 〈愚公移山〉與〈loVSer〉都是描述堅持自我作風的主題歌曲,然而放在不同的情況下,卻反映出一體兩面的優缺點。 就算別人不懂與嘲笑,仍然固執堅持、努力不懈成就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大家一直讚賞的〈愚公移山〉精神。 而〈loVSer〉歌曲裡主人翁羅密歐展現的固執堅持,竟然演變成盲目自我欺騙、被自己感動的愛情悲劇男主角情結。
作完這張專輯,麋先生也像是找到解答般分享心得,或許愛也是一種彈性收放自我的能力,在需要愛自己的時候,調整把自我放大,在需要愛別人的時候,把自我縮小,多一點柔軟和空間包容別人的想法。 即使遇到衝突,也以愛為初衷,保護自己的立場,而非要拼命贏過他人、或委屈自己。 直接了當將“愛”設定為《嗜愛動物》專輯核心概念,並且創作風格有所變化,麋先生坦言最大的關鍵點是心境不同了,以前總想顧及每個人的想法、每一步都要做到讓人沒話說,到最後作品就像高高在上的全知觀點在看待人事物,多多少少有疏離感。 嗜愛動物2025 而《嗜愛動物》這張專輯,團員在製作上的不同環節,一開始就比較直覺、自我、回歸凡人視線不去預設太多其他意見,最後撞擊出來的成品,自然而然如同朋友一般,與聽眾討論觀點、抒發感想。
嗜愛動物: 八字不合
麋先生四年後發行新專輯《嗜愛動物》,中間經歷過創作一再重來的過程,相較於以往發行專輯的速度因而慢了下來,然而麋先生並沒有因此感到著急或焦慮,反而覺得這些時間讓自己靜下來沈澱、深刻了解自己與別人,得以用不同的心態和眼界看事情,創作出更豐富動人的作品。 嗜愛動物 作為麋先生作品中少數表達感情觀的情歌之一,成為專輯精神歌曲的〈嗜愛動物〉引人格外好奇對於創作情歌的心態與以往有何不同之處。 嗜愛動物 聖皓解釋以前認為每個人的感情觀都不同,很難從自己的角度代表所有團員,所以不會輕易動筆碰觸情歌這一塊。
- 歌詞開門見山地寫下生活片段與己身對愛的見解,表達每個人在愛裡面都會有自私的時候、也會有受傷的時候,但這些複雜扭曲的背後都是愛的表現。
- 〈愚公移山〉與〈loVSer〉都是描述堅持自我作風的主題歌曲,然而放在不同的情況下,卻反映出一體兩面的優缺點。
- 原本就難以歸類的麋式搖滾,注入團員們現階段的人生經歷與學習後,可以聽到這張專輯裡有更多隨性不羈、沈澱思考、感性噴發的新面向,看似鬆動了麋先生原有的神祕鐵漢形象,其實與聽眾有更深入內心的情緒共鳴。
- 專輯設計由「選選研」操刀,以各種不對稱象徵每個充滿缺陷的人,因不完美而完美。
- 自從2013年發行首張專輯《馬戲團運動》,並得到金曲獎後,麋先生一直過著極度要求自己的高壓生活,當時以新樂團黑馬之姿,承受外界許多質疑與不瞭解的檢視眼光,因此習慣了在面對鏡頭與訪問時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出錯,也只有在Live現場演出,才能看見他們全然釋放自我的一面。
- 麋先生在這張專輯中,特別講究鼓的音場與Tone調,吉他、貝斯、Vocal都隨著鼓定下的節奏基調去發展變化,盡所能讓一切聽起來很恰如其分的“爽”。
原本就難以歸類的麋式搖滾,注入團員們現階段的人生經歷與學習後,可以聽到這張專輯裡有更多隨性不羈、沈澱思考、感性噴發的新面向,看似鬆動了麋先生原有的神祕鐵漢形象,其實與聽眾有更深入內心的情緒共鳴。 麋先生延續一貫的Alternative Rock曲風,交出一張打破慣性、揭開更深層一面真我的音樂成績單。 團員們用放鬆而認真的心態,將四年的歷練、領悟、成長,創作成了《嗜愛動物》,也希望可以鼓勵聽眾更瞭解自己、瞭解愛,就能自在地面對“嗜愛”的世界,也“示愛”於世界。 進入《嗜愛動物》內心謎宮後,不但可窺視迥異的人心景像,每個人也得以透過歌曲獲得深刻共鳴,在特定議題的人格光譜中,找到自己的個性落點。 麋先生交出〈如果這首是遺言〉以及〈搖籃曲〉,呈現不同身份在親情面前,展現出的個性。 〈如果這首是遺言〉敘述面對死亡的威脅,纔想起有太多遺憾的親情故事,並同時勸勉嘴硬心軟的硬漢們別再害羞、大方示愛吧。
嗜愛動物: 嗜愛動物
“愛自己、接納自己”一向是探討愛的議題的第一步,《嗜愛動物》專輯首波主打歌〈廢廢〉,則如同第一個開鎖密碼,找到通往睽違四年的麋先生內心謎宮出口! 這首歌是麋先生第一次鼓勵大家練習耍廢放過自己、不必過度硬ㄍㄧㄣ,好讓自己以退為進更有空間面對龐大莫衷一是的外界眼光。 嗜愛動物2025 “堅持”是麋先生成團以來奉行的信條,認為當初選了音樂這條路,就該一直往前走下去,途中遇到困難與瓶頸都不能被打倒,這也是團員們面對家人一開始並不鼓勵玩音樂時,最大的支撐信念。
《嗜愛動物》專輯邀請到Zen錢煒安共同製作,與麋先生聯合統整音樂新風貌,研究所有破壞合理性的音樂巧思,每每討論都讓大家覺得有趣、玩得很盡興。 麋先生在這張專輯中,特別講究鼓的音場與Tone調,吉他、貝斯、Vocal都隨著鼓定下的節奏基調去發展變化,盡所能讓一切聽起來很恰如其分的“爽”。 也特地與配唱製作人陳又齊合作,激發聖皓更多聲線的可能性,讓認識已久的團員大喫一驚,顛覆他們印象中的聖皓。
嗜愛動物: 發行 2021.07
《嗜愛動物》維持他們一貫對社會的觀察,首波主打「廢廢」唱出找到自己的舒適圈,另有主唱聖皓以多變的唱腔演繹迷幻孤寂低吟的「稀有品種」。 麋先生5人從國高中就認識,2012年成軍,2014年以首張專輯拿下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得獎後演出邀約暴增,壓力也很巨大,「有很多演出機會,觀眾就像是老師在打成績」,他們在發完3張專輯後,決定各自去累積生活經驗,去年再集合大家把新專輯整理出來。 鼓手逸凡新婚,也是最擅長示愛的團員,他最浪漫的告白經驗是,婚前帶老婆去日本看椎名林檎演唱會,提早一天安排燭光晚餐,在服務生送最後一道菜前,向老婆求婚成功,再跟團員分享好消息。 聖皓有感而發補充說明,在大家都忙著追求目標、KPI的世界裡,願意廢下來安頓內心的人,表示他在乎的已經不是眼前的輸贏,而是認真傾聽自己的需求,這樣的人才是最大的贏家,也是廢的最高境界。 嗜愛動物 嗜愛動物2025 麋先生(英語:Mixer),為臺灣樂團,成員共有五人,由主唱吳聖皓、木吉他手林子安(已改名林喆安)、電吉他手餘柏羲、貝斯手張以諾、和鼓手盧逸凡所組成。
嗜愛動物: 發行 2022.01
由於年紀相近,聖皓與又齊的溝通就像平常朋友聊天,胡鬧著講講幹話,卻莫名其妙搞出怪招。 在錄音前,五位團員已達成共識:希望整張專輯的頻率是在一個耐聽的狀態,無論喜怒哀樂、快歌慢歌,皆以輕鬆自在的態度看待。 於是他們找了業界知名的錄音師/混音師錢煒安(Zen Chien)擔任製作人,在 112F Recording Studio 待了半年把專輯完成。
嗜愛動物: 發行 2022.03
現在領悟到,原來愛在每個人心中都是一樣的,而且團員相處久了大家的想法都很接近,這次就沒有顧忌太多的隨心創作。 聖皓也因此笑言:經過這次打破心魔、打掉重練,搞不好以後麋先生會更勇敢的“談情說愛”,請大家期待。 歌詞創作方面,聖皓也一改以往層層塑造氛圍的敘事習慣,開門見山地寫下生活片段與己身對愛的見解,表達每個人在愛裡面都會有自私的時候、也會有受傷的時候,但這些複雜扭曲的背後都是愛的表現。 嗜愛動物2025 聖皓也坦率承認:「我以前不會去寫這麼直接的歌詞,是因為〈嗜愛動物〉要講的就是將一切化繁為簡的“愛“,所以我也很簡單直觀的寫出想法,對我來說的確是一大突破。」歌曲曲風相較以往硬派的麋式搖滾中,也顯得內斂溫柔,讓人感受到麋先生神祕堅毅的形象之下,鮮為人知的感性成熟面向。
嗜愛動物: 歌曲
麋先生有多位團員自學生時期就一起玩音樂,不同時期都有各自的組合分別徵戰全臺各大校園音樂比賽,屢創佳績。 嗜愛動物 而後喆安、聖皓先受到唱片公司青睞在2011年先以「子安聖皓」雙人組的型態發行第一張EP,而後也因為要豐富不同表演型態的需求,找來以諾、小B一起加入現場演出陣容,最後再加入鼓手逸凡後,在2012年10月正式成軍以「麋先生」做為樂團團名,並於2013年6月發行麋先生首張創作《馬戲團運動》。 2016年以專輯《沒名字的人類》入圍第27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同年10月發行第三張專輯《野生》。
嗜愛動物: 發行 2021.12
《嗜愛動物》專輯中的歌曲各自談論不同的主題,又隱隱約約互相呼應,就像走進謎宮遇見分岔路口,選擇後將看見不同的人生景象。 〈四不像〉鼓勵大家以輕鬆自在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格格不入,〈餵食秀〉則是側寫為了生存必須配合作秀的融入羣體遊戲。 兩首歌的創作靈感皆來自麋先生身邊親友的工作經歷分享,不論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朋友,還是時間彈性的音樂圈工作者,都會面臨人際關係中尋求認同與尋找歸屬感的兩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