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在音樂上的豐功偉業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他開創了「周氏風格」,近乎霸道的作曲天賦讓他成為獎項常勝軍。 得過15座金曲獎,是最多次入圍與獲獎的歌手,其中《Jay》《范特西》《葉惠美》和《跨時代》都曾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范特西》更創下入圍十項大獎的紀錄。 1990年第1屆金曲獎設最佳男演唱人獎後,自1991年第3屆金曲獎起,男演唱人獎跟語言分設國語男演唱人獎同其他語言之演唱人獎至依家,重喺2007年第18屆改名做「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目前嘅得獎紀錄保持者係殷正洋同陳奕迅,贏咗3屆獎項;入圍次數高達9次嘅王力宏同陳奕迅,就係入圍紀錄保持者。 對所有男歌手來講,係華語樂壇入面相當具有代表性嘅獎項。
- 1956年禁止各級學校使用方言,校內組糾察隊,要求學生互相監視,一旦學生被抓到偷說臺語除了會被罰款一元新臺幣、還要接受“掛狗牌”到操場跳青蛙跳、罰站、打手心等體罰示眾。
- 1988年12月28日,部分客家裔人士發起「還我客家話運動」運動,爭取客家話的語言權。
- 許多網友認為她有望在最佳國語女歌手的死亡之組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科金曲歌后,雖然最終輸給了娃娃魏如萱,她的努力與好成績依舊是有目共賭。
1990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憑藉為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演唱的主題曲《焚心以火》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勁歌金曲金獎。 1986年,主演電影《刀馬旦》以及《最佳拍檔4:千里救差婆》,憑藉《刀馬旦》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蔡依林有世界觀的歌手,作品感覺活躍、多元、技巧流暢;而最大競爭對手戴佩妮新作未如前兩年作品出色,比較像「原地踏步」。 莫文蔚用唱歌講故事所能表達的情緒是公認一等一的;而張惠妹在整張專輯嘗試各種不同的音樂,除了說故事,還有更多張力的表現。 徐佳瑩的聲音有溫度、有細膩,這張專輯集近年功力之大成。 評審一致認為她唱得很舒服,遊刃有餘,聲線動人,每首歌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因而判斷由她得獎。
最佳國語: 第32屆金曲獎沒有「最佳國語獎」 原民基金會揭背後原因
很多已經改行的本土音樂人為日本歌曲填上臺語歌詞,進一步促進了翻唱歌曲的普及,而這樣的風潮持續了好幾十年。 曾經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的呂薔,2018年憑藉專輯《O_LOVE》入圍第29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也是網友心目中被欠一座金曲獎獎盃的遺珠歌后,沒辦法啊當年的對手徐佳瑩實在太強,但這一戰也讓更多人認識她。 離開F.I.R後的Faye詹雯婷,在第29屆金曲獎時以個人專輯《小太空》入圍最佳女歌手,拋開大家對她多年來的既定印象,找來新夥伴合作,創作出這張有著新思維風格的作品,可惜敗給當屆的徐佳瑩,讓不少網友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 1991年,參演電影《豪門夜宴》以及《莎莎嘉嘉站起來》。 10月28日,發行專輯《瀟灑走一回》,其中同名主打歌《瀟灑走一回》成為葉倩文的普通話歌曲代表作,並在1993年獲得第4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
除了與長輩溝通,現代臺灣社會缺乏臺語、客語與原住民語的使用環境,大多數人以國語、外語為第一、二的溝通語言,升學壓力讓學生家長過於功利不願意把精力花在母語上、主流社會仍受國語、國文用字習慣影響,而使傳統母語、俗語文加速式微。 有鑑臺灣人母語能力一代一代地變差,近十多年來,本土社團不斷推行母語,許多臺灣母語也有相關的考試、認證和政策(如客語認證、閩南語認證)。 然而,仍有學者預估,連各本土語言中最強勢的臺語,也恐於21世紀消失。 宋楚瑜於1979年至1987年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及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時,進一步禁限臺語歌及臺語節目。
最佳國語: 最佳國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第16屆-第17屆)
1988年12月28日,部分客家裔人士發起「還我客家話運動」運動,爭取客家話的語言權。 最佳國語2025 還我客語的三大訴求為:全面開放客語電視節目、修改廣電法廿條對方言之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 中華民國政府過去在臺灣強推,甚或用激烈政策推行國語(如《廣電法》第20條限制電臺使用地方語言比例),並使之成為臺灣人的生活語言。 國語政策已使絕大部分臺灣人掌握國語(約90%),外省人第二代後更是全用國語。 根據語言學家洪惟仁等人於主要臺鐵車站的調查,除了部份小型車站以外,國語的使用量大於40%,臺北、桃園等北臺灣大站甚至超過60%,且認為國語有向其他地方語言(相對於國語的中、下層語言)擴張的趨勢。
娛樂中心/徐詩詠報導藝人梁赫羣近期自稱是「臺灣孔劉」,更時常在社羣上分享致敬韓國男星孔劉的照片引發關注。 近期他前往民視大樓參與節目錄影,今(30)日於臉書上貼出孔劉「致敬照」,讓不少網友看了笑翻,還有人直言「貓的部分很像」。
最佳國語: 唱片版本
(圖/翻攝李泉微博、瘦子、林俊傑、吳青峯、韋禮安IG、蛋堡臉書)原民基金會說,2019年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訂所有族羣的母語都是「國家語言」(包含手語)。 今年1月文化部長李永得正式宣佈,金曲獎將把所有「國語」獎項名稱,全數正名為「華語」,以尊重並維護各族羣的主體性。 第32屆金曲獎今(21)日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登場,今年新增了「最佳華語」獎項並移除「最佳國語」獎項,也是金曲獎29年來首次沒有頒發「最佳國語獎」的一次。 不少人關心金曲得獎人外也對此感到好奇,至於為何這屆金曲獎沒有「最佳國語獎」,原民基金會也在臉書揭開背後原因。 《寓言》是香港歌手王菲的第17張大碟、第8張國語大碟,在百代唱片的第四張大碟,於2000年10月20日發行。 一共12首歌曲:10首為國語,2首粵語歌是將碟中2首國語歌重新填詞為粵語,照顧香港市場。
最佳國語: 最佳華語男歌手獎
林夕負責全部五首歌的歌詞,用神話、傳說、文學、電影、宗教的辭彙來配合張亞東的編曲。 2016年,民主進步黨再次執政,已於國會過半之泛綠政黨與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文化部再度推動本土語言保護政策。 最佳國語 2018年12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全文17條,並於2019年1月9日經總統令公佈。
最佳國語: 最佳男演唱人獎(第1屆-第2屆)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羣平臺、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遺珠』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葉倩文是一位實力派歌手,她演唱過《瀟灑走一回》、《祝福》、《曾經心痛》等經典歌曲。 在樂壇多年,她贏得了不少獎項,嫁給林子祥後有了幸福的家庭(金鷹網評)。
當年21歲的鄧紫棋就曾以專輯《Xposed》首次入圍女歌手獎,在當時是最年輕的準歌后,七年來她經歷瞭解約低潮和事業危機,去年底發行《摩天動物園》便是她自立門戶的第一張專輯。 許多網友認為她有望在最佳國語女歌手的死亡之組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科金曲歌后,雖然最終輸給了娃娃魏如萱,她的努力與好成績依舊是有目共賭。 最佳國語2025 2016年4月8日,在《我是歌手第四季》最後一期“歌王之戰”幫幫唱環節搭檔李克勤、林子祥演唱歌曲《左林右莉走一回》。
最佳國語: 流行音樂作品類-演唱類 最佳國語男歌手獎(第18屆-依家)
1988年,憑藉歌曲《祝福》獲得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勁歌金曲金獎。 1990年起,連續四年奪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1993年,憑藉歌曲《瀟灑走一回》獲得第4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 1994年,憑藉專輯《明月心》獲得第5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最佳國語: 流行音樂作品類-演唱類 最佳國語專輯獎(第18屆-依家)
他穿著高訂服裝,站在傾頹的工廠裡,有種濃濃的電影既視感。 在那幾乎超現實的空間裡,攝影機的快門聲此起彼落,搭配著拍攝時的背景音樂:〈最偉大的作品〉。 我們的哥,穿著高訂服飾如此自在,如此悠然,因為不管穿什麼,在何處,做什麼,周杰倫都只是他自己,如此與眾不同的存在。 2000年,周杰倫以首張專輯《Jay》橫空出世,那年他不過21歲。
最佳國語: 最佳華語專輯獎(第32屆-至今)
電視傳播媒體是當今社會對於族羣語言文化傳承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形式。 但過去國民黨政府長期不重視臺灣各族羣母語的傳播權及維護臺灣其他語言族羣文化的必要性。 國民黨政府成立的臺視、中視、華視的傳播語言都是中華民國國語。 國民黨政府在臺推行的語言傳播政策皆是基於語言歧視主義,刻意剝奪本土語言的教育和生存空間。 南京大學的相關文獻指出國語政策是國民黨政府在接管臺灣初期於臺灣實施的一個政策,目的是為了讓各個族羣能使用同一種語言交流、並肅清日本留下的殖民文化,以恢復臺灣人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意識。
唱片完全割裂為兩部分:前5首王菲作曲,林夕作詞,張亞東編曲,王菲和張亞東合作製作;後5首(加2首粵語歌)是商業作品,由王菲合作了12年的老搭檔梁榮駿製作,這也是梁榮駿最後一次為王菲製作專輯。 前5首渾然一體,用複雜宏大的編曲和沉重的背景樂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概念。 最佳國語 ,進行語言統一運動,喊出「語言不統一,影響民族團結,說國語纔是愛國」,禁止日語和臺灣話(臺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語言)的流傳使用,臺語歌曲因此幾乎銷聲匿跡。
1956年禁止各級學校使用方言,校內組糾察隊,要求學生互相監視,一旦學生被抓到偷說臺語除了會被罰款一元新臺幣、還要接受“掛狗牌”到操場跳青蛙跳、罰站、打手心等體罰示眾。 在那個年代,一碗陽春麪的售價大約二元新臺幣,頂着六月大太陽在田裏拔一籮筐的花生八元,一元對一個小學生來說很大。 當時的國民政府還規定各公家機關包含公營事業,只能以國語來溝通,違者同樣罰款一元並掛狗牌示眾。 哼唱臺語歌謠成了下里巴人的代名詞,被社會以次等公民對待。 從那時開始,政府灌輸老師、學生:第一等人要唱英文歌、第二等人要唱國語流行歌;只有不入流的第三等人才會唱臺語歌,並在學校被師長及同學認定為「沒水準」。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講臺語成為一種羞恥,連交女朋友都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原民基金會也說,臺灣的流行音樂界,有許多膾炙人口作品來自原住民的創作,不僅獲得市場成功,也在金曲獎大放異彩。 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族語音樂創作,突破語言界線,成為大眾喜愛的作品,加上日新月異的數位發展,使更多族人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一波又一波推出優質好音樂。 原民基金會也提到,1940年代國民政府來臺後,推行獨尊華語的「國語政策」,禁止臺灣所有族羣的母語,直到1980年代末期才解禁。
最佳國語: 臺語
擁有迷人的磁性嗓音、去年抱回最佳國語專輯獎的「希希」孫盛希,今年以頒獎嘉賓的身分出席頒獎典禮,不少歌迷都相當期待她可以再一次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把去年擦身而過的歌后獎盃帶回家。 2002年,重出歌壇,推出專輯《你聽到》,並憑藉《傷逝》奪得十大勁歌金曲獎以及四臺聯頒大獎歌曲大獎;12月9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葉倩文真我在舞臺音樂會》。 最佳國語2025 原民基金會在臉書指出,金曲獎在1990年開始舉辦,其實第1、2屆的獎項名單中也沒有「國語」的名稱,直到1992年的第3屆纔出現,同時也是這屆開始有了「方言」的相關獎項。 2021年起,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修法規定,將「國語」類別改成「華語」類別,更名為「最佳華語女歌手獎」迄今。 這段回答或多或少也回應了他新專輯的介紹:「當一件偉大的作品被創作出來時,藝術家並不會知道自己成就了一整個藝術時代。」那個剛出道、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周杰倫,並不會知道他往後的音樂將有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所以他在〈稻香〉寫出了遊子想念家鄉的心情;〈Mojito〉則是寫給古巴的一封情書;〈以父之名〉用音樂勾勒出如電影《教父》般的暗黑哥德氛圍;採用宮調式的旋律和古風詞彙讓〈青花瓷〉描繪淒美愛情故事,開創中國風新境界。
這部作品是他睽違六年的作品,讓網友大嘆:「我的青春回來了」、「這個時代有你是我們的幸運」、「這首歌真的是一首最偉大的作品」。 耗資千萬的MV佔據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YouTube發燒影片首位,數位專輯一上線,一夜即突破1億元,實體專輯在臺灣賣破20萬張。 在國際上,登上Spotify全球首週新發行專輯排行榜第五名,創下華語歌手紀錄。 更不用說他驚人的社羣媒體流量——他的Instagram是臺灣最多人追蹤的帳號,截至今日已經超過700萬人,他的YouTube有超過五億觀看次數。 而最近的「周杰倫線上哥友會」線上人數超過1129萬人,光是按讚就超過十億。 曾奪下金曲最佳編曲人獎和評審團獎的王若琳,這次31屆金曲獎以《愛的呼喚》也備受肯定,入圍最佳年度專輯、最佳國語專輯、最佳編曲、最佳音樂錄影帶,不只是少見以翻唱入圍多項大獎的女歌手,更被視為今年金曲的「最強黑馬」。
最佳國語: 最佳華語專輯獎 (金曲獎)
將於本週六(6/27)在臺北小巨蛋登場,曾榮獲第13屆及第21屆金曲「最佳國語女歌手獎」的「aMEI」張惠妹,今年再度以專輯「偏執面」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年度歌曲獎」及「最佳專輯包裝獎」三項大獎。 睽違五年張惠妹再度受邀擔任表演嘉賓,她將與曾經獲得2014 World Hip Hop Dance Championship冠軍的隊伍「A-Team」合作、結合炫麗燈光帶來震撼人心的「妹式舞曲」、high翻小巨蛋。 第32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今(21)日登場,其中移除「最佳國語」獎項,並新增「最佳華語」獎項,是29年來首次沒有「最佳國語」獎,引發關注。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指出,這是走過從前威權歷史,面對不同族羣語言,不再獨尊單一文化,是尊重多元文化表現。
最佳國語: 最佳女演唱人獎(第1屆-第2屆)
省議員呂世明等人曾在省議會裡以缺乏通譯,觀眾無法瞭解劇情而請求解禁,但省府不同意。 2019年起於教育現場施行之12年國民基本教育,國小階段每週仍需修習5或6節國語課程(一、二年級6節,其餘5節);國中階段每週5節;高中階段則需修習20學分的國語文課程(高一及高二共16學分,高三4學分)。 與此相比,臺灣語言與東南亞外國語一同視為「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課程,國小階段每週需修習1節;國中及高中階段則為選修課程。 在國語政策的影響下,臺灣本地社會使用的語言受到限制,在家庭中逐漸失傳。
最佳國語: 原民基金會:「國語」不該等於「華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22日訊】第32屆流行音樂金曲獎因受疫情影響,原訂6月26日舉辦,延至8月21日(星期六)舉行。 許富凱前六次都與臺語歌王擦身而過,今年第七次終於如願封歌王,曹雅雯則是二度封后。 而若是以SPOTIFY聆聽排名來看,香港流行歌手陳奕迅在歌曲點播率上榮登金曲入圍男歌手之冠;而臺灣歌壇天后張惠妹「A Mei」則是技壓眾家姊妹,在歌曲點播率上一枝獨秀。
李玖哲專精歌唱,音質好,雖有評審在投票過程中認為李玖哲的歌路單一;而主要競爭對手陶喆作品較具開創性。 但最後李玖哲仍以聲音特殊、溫柔、細緻,被判斷通過得獎。 曹格聲音非常集中,雖有評審在投票過程中認為曹格花樣太多、唱法太油;但主要競爭對手陳奕迅作品中唱法過於保守。 評審認為方大同的創作極為豐富、所製音樂具企圖心,自然以及巧妙的結合「中文」與「R&B」。 因而在第一輪就毫無懸唸的創下歷年來最高票數的記錄(90%)並得獎。 最佳國語2025 歌者身兼製作人,音樂掌握更全面,編曲素樸、單純又能打動人心,唱出溫暖和力量。
最佳國語: 入圍金曲5項大獎 王若琳獻唱喊緊張
葉倩文(Sally Yeh),1961年9月30日出生於中國臺灣臺北,籍貫廣東省中山市,華語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 《最佳做詞人獎》由田馥甄演唱的歌曲《無人知曉》做詞人葛大為獲得,《無人知曉》是一首溫暖歌,作品深深安慰著在感情中受創的人們,葛大為在這首歌裡頭展現了不凡的情歌創作實力。 7度角逐《最佳臺語男歌手獎》的許富凱,今天總算當上臺語歌王。 他以致敬江蕙、黃乙玲、葉璦菱等歌后的翻唱專輯《拾歌》封王。 許富凱上臺難掩激動說:「我等這一刻等了七年!從底下走上臺這段路,人生跑馬燈在腦海裡一直轉。希望大家可以一直聽臺語歌,臺語歌很美的。」他感謝父母從小的陪伴與栽培。
各種抽象、難以言喻的情緒,在他的上百首創作中被具體地濃縮發酵。 十幾歲的少年在手搖茶店裡聽著〈說好不哭〉,隨著他長大的那代人給兒子聽著〈晴天〉,二十幾歲的DJ在舞廳放出〈夜曲〉的混音版,又或者有超過千人報名參加綜藝節目裡的「周杰倫猜歌王」。 每個人對周杰倫的歌都有不同的理解與感動,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他顛覆了華語樂壇,勾起每個人的集體記憶。 對他而言,現在的戰場早已跨出華語音樂圈,而是與整個世界競爭。 他甚至會去看分析他音樂的YouTuber、各式討論文章,以及外國人聽到他歌的反應。 他笑了笑說:「這麼多年了,我還是像個學生一樣一直在吸收學習。」即便已經成為了華語音樂的帝王,他依舊是自己口中的那位「重度完美主義者」。
最佳國語: 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第8屆-第17屆)
評審在張學友、陳奕迅之間的抉擇引起激烈討論,分成兩派。 評審認為張學友沉澱人生歷練,深情詮釋歌曲,展現永留心中的雋永。 有評審認為陳奕迅詮釋歌曲遊刃有餘,演員一般的用歌聲演繹角色。 兩者水準極接近,最後張學友以1票落敗,評審補充是敗給公平的遴選機制。
最佳國語: 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
這段約40年被禁說母語時期,是許多語言如今瀕危的主要原因。 走過從前的威權歷史,如今面對不同族羣語言,不再獨尊單一文化,而是尊重多元文化;金曲獎這次的改變,有著重要的象徵性意義。 原民基金會說,2019年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訂所有族羣的母語都是「國家語言」(包含手語)。 李永得也說,「國語不再叫做國語,因為我們全部的地方語言都叫國語」。 李永得也說「國語不再叫做國語,因為我們全部的地方語言都叫國語」。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民基金會)在臉書指出,金曲獎在1990年開始舉辦,其實第1、2屆的獎項名單中也沒有「國語」的名稱,直到1992年的第3屆纔出現,同時也是這屆開始有了「方言」的相關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