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綜合來說,若是將揚聲器擺在書桌上,聆聽距離 1 公尺左右,就算是低靈敏度的揚聲器,4 W~8 W 的擴大機也已經綽綽有餘了。 理論上,若擴大機的輸出功率增加 3 dB(2倍),揚聲器的輸出聲壓也應該要增加 3 dB;輸出功率增加 10 dB(10倍),揚聲器的輸出聲壓也應該要增加 10 dB。 附表二列出了揚聲器的靈敏度、輸出聲壓與擴大機的輸出功率之間的關係。 想多獲得 3 dB 的音量,擴大機的輸出功率需呈倍數增長。 有了響度的概念,我們回頭看圖,會發現在等響曲線圖中,40 方的曲線從 1,000 赫茲往低頻區間延伸時,分貝數會逐漸上升。 這就是說,如果兩個聲音要聽起來一樣大聲(響度/音量),100 赫茲聲音的分貝數(音強)需要比 1,000 赫茲來得大才有辦法。
- 所謂的「放大」,是經由放大元件模仿出和原本訊號長得很像,卻具有更大的電壓,或是更高的電流量的新訊號。
- 有一點要特別提出來說明:日本YAMAHA發展的DSP,雖然也是多聲道環繞系統,但原意是針對聽音樂用,與影片video部份無關。
- 這種機型同時意味著所有電路運作都經過了調校,為消費者節省了匹配單獨擴大機的工作。
- 對於每個擴大機,都有一個最佳偏置電流,即兩個晶體管都通過電流的時間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 B 類設計的交叉失真。
- 「管機」與「晶體機」兩者之間聽感的不同,主要來自於元件本身所造成諧波失真的差異。
- D 類放大的原理則是使用脈寬調變技術(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利用電晶體的「開關」特性,對電源實行高頻的開關控制,然後再加上低通濾波器,得到想要的放大訊號。
其一負責輸出大,而負半週的訊號就由負電壓的元件放大。 當正半週的元件在工作時,負半週的元件 擴大機入門2025 就處在關閉的狀態;反之當負半週的元件在工作時,正半週的元件就關閉中。 以上關於「管機」與「晶體機」的分析,僅是大多數使用者的感受,而兩者各有擁護族羣,畢竟聽覺的感受還是個人喜好,無論是喜好管機 的甜美聲線,或愛上晶體機的諸多細節表現,都應該建議避免極端的出 現。 糖蜜般甜美的管機因為低解析,會帶有疏離的味道;而細節分明的 晶體機,過度解析後會帶來疲倦感,若讓揚聲器系統上每樣組件都盡量地透明、中性,才能擁有更棒的音樂饗宴。 「管機」與「晶體機」兩者之間聽感的不同,主要來自於元件本身所造成諧波失真的差異。
擴大機入門: Fosi Audio TDA7498E 320W D類 綜合擴大機 迷你 小型 輕量 被動式喇叭專用 音樂 音響 入門
除了交越失真之外,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 題是,正負兩個放大元件對稱性的問題。 由 於無法找到完美對稱的放大元件,也造成了 其他形式的失真。 所謂的交流訊號,是指訊號會隨著時間不同而變化,反之,直流訊號不會隨著時間不同而改變,維持固定 擴大機入門2025 的電壓或電流值(如圖 c)。 不過圖 a 是理想化狀態,實上電晶 體的放大特性曲線只有在中間區塊會 呈現線性,其餘區塊則不然。 若是輸入 的訊號未能落入最佳線性區,而是分 佈在其他區塊,就會造成訊號失真(如圖 b)。 根據不同的放大工作原理來分類,此次將介紹常見的後級擴大機類別,依序為 Class A 類、Class B 類、Class AB 類及 Class D 類。
可是另一部STR-DH740則把網路功能全部刪除,但是在輸出功率與環繞解碼功能上,盡可能追上目前最新規格。 晶體後級以AB類為主流,但在設計上採主動式偏壓,讓偏流隨著輸入訊號變動,這樣就比較接近A類的低失真,而且沒有A類的高熱及功率消耗。 同樣是50W輸出,有人認為A類擴大機比AB類擴大機夠力。 不是沒道理,因A類工作時,電流/耗損都高,故元件選用特別考慮周到。 但AB類擴大機設計得當,特別是大電流,音質也絕不遜於A類。
擴大機入門: 擴大機挑功率大的準沒錯?(下)—《音響入門誌》
進入 21 世紀後,各種攜帶式的電子設備成為一個趨勢,從作為通訊工具的手機、到娛樂設備的 MP3 播放器等等,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用品。 這些攜帶式的設備擁有兩個共通點:都具有音頻輸出的功能,因此需要一個音頻放大器,並且都依靠電池供電。 D 類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保持最低的失真情況下得到最高的效率。 不過 B 類放大正因為沒有直流偏壓,所以 當輸入訊號為 0 時,便沒有輸出。
平坦而堅硬的表面能反彈聲音;柔軟的表面可吸收聲音;粗糙的表面則會將入射的聲波散射。 在牆壁和天花板上裝設經特別設計的嵌板,就能使樂音在抵達你的耳朵之前,先被調整並優化。 有的空間會放大某些特定的頻率,而等化的目標就是使聲音達到平衡,並稍微消減最高的音調,以免出現任何來自弦樂器的尖銳聲音。 擴大機入門 音樂廳擔負著重責大任,它必須讓聽眾沉浸在管絃樂團的最大樂聲中,卻又不能造成迴音;另外,還得放大獨奏樂手奏出的精緻樂音,讓後排聽眾能聽得一清二楚。 想確保聽眾能夠盡興,音樂廳的設計得考量三項因素:音量、等化和混響。 松崎教授表示,他很樂見這個獎項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設計工程的領域。
擴大機入門: 真空管比晶體類型音質更好?
但是,如果您是一位專注的發燒友,並且計劃像觀看媒體一樣多聽音樂,那麼單獨的系統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它為您提供更「真實」的訊號,同時還能充分享受您的音樂。 不過相對地,這會產生的缺點就是您需要在不同輸入設備之間手動切換。
擴大機入門: 【NAD】C-338/C338 綜合擴大機(C
當電流(從放大器出來的音頻訊號)通過線圈產生電磁場,磁場的方向為右手法則。 假設播放C調,其頻率為256Hz,即每秒振動256次,則輸出256Hz的交流電,每秒256次電流改變,發出C調頻率。 當電流通過線圈,線圈即隨著電流的頻率振動,而和線圈相連的振膜當然也就跟著振動。
擴大機入門: 這些問題常困擾著你嗎?
我們都知道,以物理的角度來說,聲音是一種振動能量。 物體藉由重複性的移動產生振動,振動影響周圍介質(一般來說是空氣),介質粒子會因疏密變化而產生壓力,最後形成波的型態,將能量傳遞出去。 聽覺系統自胎兒時期開始發展,因此當寶寶開始聽得到聲音時,就要避免持續性的噪音可能造成的聽力損害,而噪音的來源可能就是身邊常見的聲源,包含胎教音樂跟聲光玩具等。 擴大機入門 這些被視為「好」的聲音,一旦超過可容忍的音量,就會變成「不好」的噪音了。
擴大機入門: 音樂製作(作曲編曲混音)技術交流
在這款 AV 擴大機正面可看到帶有大液晶屏的顯示屏。 擴大機入門2025 在擴大機的左側,左上角有顆圓形電源按鈕和一個直通兩聲道的音效按鈕。 顯示屏幕下方的翻蓋蓋住了其他旋鈕和按鈕,以提供整潔的外觀。 瞭解靈敏度與功率的關聯還不足以判斷所需擴大機的功率大小。
擴大機入門: 【LUXMAN】靜態福利品 CD播放機 真空管 綜合擴大機(D-
您可能會在擴大機規格的規格表上看到幾種不同的額定功率。 而要認識一臺擴大機的能力,需要先了解擴大機標示的功率真正的意義。 從英文來看,當然依照有沒有調諧器,可以稱為 AV Receiver 或 AV Amplifier,這是目前最流行的擴大機類型,這種 AV 擴大機是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音頻擴大機的主流。 以時下來說,音響入門者已很少關注純聽音樂的娛樂,更多的興趣是各種大解析電影、電視影片或卡拉 OK,為了因應廣大的市場需要,日系廠商發揮了電子專長,推出了整合各種功能的擴大機,這也成為日系與歐美系擴大機最大的差異。 日系著重提供整合便利的影音產品,歐美系則重視音質,兩者就看消費者偏好與需求。 後級擴大機或功率擴大機,英文簡寫Main Amp.或Power Amp.皆可。
擴大機入門: 擴大機挑功率大的準沒錯?(上)—《音響入門誌》
彈波的材質則棉布、化纖、蠶絲、CONEX、聚脂類等。 防塵蓋,又稱中心蓋 ( Center Cap ) ,其作用是防止灰塵、雜物進入磁隙之中,但是在大口徑的低音喇叭裡,它還有削弱高頻響應的功用。 材質有紙、布、鋁、塑料或碳纖維織物等,常見形狀為半球狀。 驅動部份的另一個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音圈(Voice Coil),包含音圈(即線圈)與線軸(即纏繞線圈的圓筒Bobbin)。 音圈在喇叭發音時也是跟著前後移動,故線圈要非常的輕;但若要承受較大功率則又要多繞幾圈,因此在材質與繞法上出現了多種樣式。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擴大機入門: 單體的種類
如果你還想追根究柢知道HDMI 擴大機入門 CEC的細節,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HDMI CEC 電源連動不正常-邏輯分析儀說分明,應該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 安裝了杜比全景聲系統後,房間將進行完整的校準,從而使混音師可以將聲音和語音準確地「放置」在聲場的精確點上,而不僅是特定的通道。 Atmos系統中的每個揚聲器都有其自己的獨立音源,可啟用新的前置,環繞和吊頂式高度通道。 閱讀完此篇文章,相信各位對於透過真空管產生出的溫潤飽滿音色,以及兼具復古和設計感的魅力能夠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接下來不妨針對自己的家中環境以及使用需求、習慣,選購一款讓雙耳煥然一新的真空管前級擴大機,沈浸於音樂的美好世界之中。
擴大機入門: ( NAD D3020 V2 藍牙綜合擴大機
振動越大,聲音越響;振動頻率越高,音高越高;音質則取決於聲波的平滑程度。 當我們看見一顆旋鈕,我們會透過目測其大小,來決定該用怎麼樣的手勢轉它。 如果是直徑一公分左右的小旋鈕,我們會選擇只用拇指和食指來操作,更多的手指只會徒增不便;但如果是快十公分的大旋鈕,就需要動用四五根手指。
雖然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發明出了電極式揚聲器,但電極式揚聲器成本極高。 內容循序漸進,淺顯易讀,幫助您更輕鬆地進入音響世界。 真空管是一種電子元件,在電路中控制電子的流動,因為參與工作的電極被封在一個真空的容器之內,因此被稱為「真空管」。 昨日,已探討過買喇叭準備,當你選擇了喇叭後,下一步就是選擇購入擴音機。 擴音機一般分石機和膽機兩個不同世界,今天,我會先集中討論石機 (晶體管擴音機),日後會再詳細討論有關膽機的玩意。 我有試著把音量再開大但是結果不好,因為音量開大後突出的中頻會讓你受不了,所以我選擇去增加Bass,Bass的量就會剛剛好。
因此 B 類 的能量利用率會比 A 類高出許多,所以 B 類放大器是許多省電型裝置的最愛。 但是當輸入的音頻訊號為 0V 時,由於一直施予 2V 直流偏壓的緣故, 放大器持續地接收到 2V 的輸入訊號,所以還是必須對其持續進行放大的動作,如此一來便產生無用的功率損耗。 此外,一個電晶體一次只能處理正半波或者負半波的訊號,若需要一次處理完整的 聲音訊號,則需要兩個電晶體、或者施予直 流偏壓,讓所有訊號的電壓值大於零(例如 A 類擴大機)。 電晶體被認為是 20 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是所有現代電器裡面最重要的元件,它可以被大規模製造、生產,成本低廉、品質優良、熱度低、輸出效率高等優點,促使所有電子儀器都改用電晶體作為主要組成元 件。 而更換真空管的價格帶也很大,從 10 美元到 100 美元(約臺幣 300 元至 3,000 元);甚至有些玩家會額外 付費購買配對的真空管,以求得同樣的增益(放大的 量),確保一個聲道的聲音,不會高於另一個聲道。
每聲道2組雙極功率晶體,以並聯推輓工作;左右聲道的放大線路各自獨立,分置於電源供應的左右兩側,放大現板緊貼在散熱片上,線路設計遵循最短路徑和左右聲道分離的原則。 一般人對分貝的理解通常僅限於比較聲音的大小,但其實分貝也被廣泛地用來描述電壓、功率、電能強度等之間的大小。 擴大機入門 需要多大的功率與個人喜好聆聽的音量大小也有關係,80 dBSPL 的音量長期暴露即會造成聽覺的損傷。
至於給MC唱頭用的前端放大器(Pre Preamp.)或昇壓器(Set Up Trans.),大多也停產多年,初入門者大概只能從圖片緬懷過去的風光歲月。 一般 A 類擴大機價格都非常昂貴,但在追求不失真的極致下,價格與電費顯然不是重點。 市面上常見的主要都是AB、D類擴大機所構成的擴大機。 根據不同的放大工作原理來分類:常見的後級擴大機類別,依序為 Class A 類、Class B 類、Class AB 類及 Class D 類。 如果僅是為了聆賞音樂,單純的前級搭配後級擴大機或綜合擴大機更能讓音樂保持在Hi-End的目標上。 高級音箱常使用樺木夾板作為基材,聲音較為活潑且質感佳。
擴大機入門: 單體的運作原理
換到25週年紀念演唱會,因為是現場直接錄音,所以人聲和交響樂團的融合度,就明顯要比電影版來得好。 而PM8005另一個維持經典大尺寸的原因,就是為了充足的電源供應,內部使用大尺寸環形變壓器,額定功率具備625VA,加上14安培的電流輸出能力。 擴大機入門 原廠標示輸出功率為70瓦(8歐姆負載),而在4歐姆負載時,PM8005功率可提升到100瓦。 而PM8005還可以做彈性的連接設定,不光是當綜合擴大機使用,如果您日後想加購後級,還可以把PM8005當作前級,或者玩雙擴大機,用PM8005輸出外加一部後級輸出,這樣更是不浪費功率,升級也不浪費原有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