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渴望看見自己生命突破,在讀經、禱告與聽道中,聖靈光照我、教我如何過一個榮耀上帝的大學生活。 舉例來說,「學生」就是上帝給我的呼召,「好好讀書」就是敬拜祂、服事祂的方式;而我,必須忠心地使用上帝給我的五千兩銀子─讀書的恩賜。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卻常懶惰不想花太多時間念書,甚至有時會以服事為藉口逃避學生的本份。 當我發現自己的軟弱時,我覺得很痛苦,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應該繼續參與敬拜團的事奉。 有一段時間,我內心有著很大的張力,理智上知道上帝愛我不是因為我的能力、行為,卻又常常感到自己不夠好,不配站在自己的事奉崗位。 我很渴望聖靈更新我;我很渴望我對上帝的信心不只是「知識上」,而是全人的經歷。
- 上帝用這個景象告訴摩西:他的同胞正在水深火熱中,如荊棘被火焚燒一樣;但在上帝保守下,那火沒辦法燒毀荊棘。
- 真實遇見耶穌之後,上帝安靜了我那容易躁動不安的心,讓我瞭解我最需要的是單單在祂的愛裏安息。
- 面對事奉,我們的考量常是「我能力不足,我有顧慮……」,有時甚至害怕委身,因為委身不只要忠於職守,更是一種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使命。
- 什麼樣的人會渴求一位獨一、超越,鮮活又和諧的上帝?
親愛的上帝,求禰幫助我們每一個信靠禰、相信禰與我們同在的子民,順服接受禰的呼召,向世界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 在呼召我之處2025 求禰幫助我們成為和平使者,堅定的認同臺灣,及臺灣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增強我們生命的韌性,幫助我們在充滿挑戰的世代中倚靠禰,充滿盼望、喜樂的繼續向前行。 上帝看見摩西走近,就從荊棘中喊他:「摩西!摩西!」上帝用急切的語氣兩次呼叫摩西,或許要提醒摩西記起自己名字帶有救贖的意義:要把他的人民「從水中拉出來」。 在呼召我之處2025 摩西第一時間的回應是回答:「我在這裡!」表示立刻順服。
在呼召我之處: 詩歌 – 在我呼召之處 (琴譜)
呼召是一件多麼神聖的經歷,是神與人相遇、相知、交託的重要時刻與祭壇。 國學大師林語堂在他的「信仰之旅」中提到,他在浸濡中國儒家、佛教、西方哲學之後,竟反璞歸真回到他原本放棄的基督信仰,他宣告那個曾經在大馬色路上照亮保羅的大光也照亮了他,他重新也完全接受了耶穌基督,這就是他的呼召。 現誠邀各位參與,為這裡的翻譯歌詞製作首個廣東話版Cover demo,一起推動母語詩歌敬拜文化。
上帝要讓摩西看見,只要有祂同在,荊棘就不會被燒毀;只要上帝與人同在,人就不會被毀滅。 「焚而不燬」的異象,成為上帝呼召摩西獻身的記號,也是今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標誌。 大學四年級,是醫學系課業最重的一年,而在那一年我選擇加入敬拜團。 在那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對上帝的認識,在「知道」與「相信」之間有些距離。
在呼召我之處: 在呼召我之處 The Place Of Calling
但當上帝說:「現在我差你到埃及王那裡去;你去把我的子民從埃及領出來。」摩西卻說:「我算什麼?我怎能到埃及王那裡去,把以色列人領出來呢?」摩西曾經久居王宮40年,深知埃及的軍力,要從當時世界最強的埃及王手中,把他們最仰賴的外勞帶出來,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摩西沒有自信完成艱鉅任務而一再推辭,最後還是順服上帝的呼召。 同樣的上帝也不斷呼召我,不但在過去呼召我來服事祂,現在也不斷用祂的愛來激勵我的心,不但要專心一心來服事神,也要更多更深的愛神所愛的孩子,呼召之處成為一個祭壇,成為人與神相遇之地,成為聖潔之火燃燒之處。
- 近來妻子又推薦我一首新歌叫做「在呼召我之處」,每每歌曲唱到「在我行走時成為我道路,活著時成為我生命,就在這地獻上敬拜」,就有一種哭泣的激動,我深知聖靈藉著這首歌向我說話。
- 在敬拜中,上帝從大一開始在我身上的作為一幕幕出現在我眼前。
- 近來交得一位朋友,只談了一個下午,就覺得這個人很值得交往,並且是能擴增彼此生命質、量的人。
- 那次特會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後來,好幾次遇到困難和痛苦時,就又會在主日或各樣的聚會中聽到這首歌,就像是一個「上帝看見我現在狀況」的印記,奇妙可畏。
- 性靈,或靈性(spirituality),是廿世紀末以來當紅的話題,新世紀運動及各種宗教更覆以唯美、神祕的面紗,讓追求這種目標的人,更顯自己的品味卓絕、超凡脫俗。
然而,無論一個人選擇什麼途徑,我相信都是為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處」,而追求性靈的人,就是明白這個空處無法用屬世的事物填補,於是戮力追求「另類」的答案。 從歷代的基督徒屬靈巨人身上,便可歸納出這一點,平凡人之所以成為聖徒,是因為他(她)回應了內心深處的召喚。 3:1 有一天,摩西為他的岳父米甸的祭司葉特羅放羊;他領了一羣羊橫跨沙漠,到了上帝的山─何烈山。
在呼召我之處: 在神呼召之地 敬拜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始於1865年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師來臺醫療傳道,迄今已155年。 經歷好幾代,我們的基督信仰不只建立在血緣關係上,更建立在屬靈經驗上。 基督信仰同時具有團體性與個人性,可以超越歷史、地域、種族的限制,甚至與歷代聖徒相通。 我常聽會友說:「牧師,我沒有留什麼財產給我的孩子,但我留下最寶貴的信仰給他們。感謝主!他們都有很好的信仰。」真令人感到欣慰。 在呼召我之處 我們在不同禾場服事上帝,那禾場可能是教會、家庭、職場、校園,也可能是社區。
在呼召我之處: 禱告的力量 | The Power of Prayer | 官方歌詞版MV | Official Lyrics MV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
什麼樣的人會渴求一位獨一、超越,鮮活又和諧的上帝? 就是那些心思複雜、聰明,又情緒、矛盾需要整合的人。 這樣的人常意識到自己內在的四分五裂,若不能尋見、歸向獨一的上帝,獻上自己全部的愛,就覺得自己的人格幾近於分裂一般,沮喪而無所適從。 十五世紀著名的神祕靈修大師凱薩琳(St. Catherine of Genoa)便是這樣的人,她傾全力追求對上帝的愛、對鄰舍的愛,專一不貳,以致拯救自己脫離週期性的憂鬱症,並成就了當代最大的慈善工作,和對天主教會的改革。 這四種上帝召喚的聲音,從西方哲學來看就是人尋求上帝、認識上帝的四種風貌:獨一、全真、全善、全美。 我們若仔細分析自己,便不難發現自己的靈性傾向落在其中的一或兩項之中。
在呼召我之處: 信靠每一句應許 | Trusting in Your Promises | 官方歌詞版MV | Official Lyrics MV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
在敬拜中,上帝從大一開始在我身上的作為一幕幕出現在我眼前。 真實遇見耶穌之後,上帝安靜了我那容易躁動不安的心,讓我瞭解我最需要的是單單在祂的愛裏安息。 此刻,以色列民將獲取應許之地,歷史將進入嶄新境界;所以,約書亞帶領百姓回顧歷史,提醒他們勿忘上帝的帶領。 約書亞多次用「選擇」「必定事奉」,強調上帝在歷史的作為,一步步引導百姓作抉擇,帶領他們告白所體驗的上帝是唯一的主,並在告白中完成呼召和決志,「事奉上帝」是全心全意且純真、信實的。
在呼召我之處: 부르신 곳에서 在呼喊我之處 / 以斯拉:在禰呼召之地 / 約書亞:在呼召我之處
今天的經文提到,有一天,摩西為岳父葉特羅放羊;他領了一羣羊橫跨沙漠,到上帝的山──何烈山。 荊棘,是曠野中常見的有刺植物,成長於艱困環境中,代表在埃及受苦的以色列人;火,則代表法老的迫害。 荊棘著火,卻沒有燒毀,象徵迫害雖如烈火,卻不能把軟弱卑微的以色列民消滅。 在呼召我之處2025 上帝用這個景象告訴摩西:他的同胞正在水深火熱中,如荊棘被火焚燒一樣;但在上帝保守下,那火沒辦法燒毀荊棘。
在呼召我之處: 展開清晨的翅膀 | Wings of the Dawn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專輯 (
但柯卻偷偷保留幾隻兔子,不料後來又繁殖成目前近80隻大小兔子,由於柯男因中風等身體因素無法照顧兔羣與清理環境,里民再度向市府動保處檢舉。 桃園市平鎮區某處公寓因屋主飼養大小兔子成為「恐怖兔窩」,鄰居不堪環境髒亂惡臭向市府檢舉,桃園市動保處等單位昨(9)日會同裏長到場會勘,發現柯姓屋主因中風,無力照顧屋內近80隻兔子,導致屋內環境髒亂且惡臭難聞。 動保處人員會勘後隨即進行強制收容作業,將屋內近80隻兔子以紙箱完成強制收容,下週則協調環保局、社會局人員將柯姓飼主送醫關懷治療並協助清理公寓。 然而,面對這種召喚時,最大的靈性危機並不是人的回絕,而是誤入歧途、走了叉路,落入了聖徒保羅所謂「人間小學」的無窮學問追求當中。 因此,聖法蘭西斯的一則簡單禱告正可以幫助這種情況:「使我認識你,好使我能愛你。」真理是智慧之愛,愛的智慧。
在呼召我之處: 在乎耶和華 | All Because Of You | 官方敬拜卡拉OK版MV | Official Karaoke MV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
本部落格內容由臺北真理堂傳播部製作,所有文字及圖片版權均屬臺北真理堂所有。 從婚前不想生,到現在擁有三個兒女,夏嘉璐甜蜜地笑著說:「順服丈夫的心意,生養眾多,這是上帝的恩典。」 見證受訪 / 在呼召我之處2025 夏嘉璐(TVBS新聞主播) 採訪整理 / 李若男 在呼召我之處 夏嘉璐姊妹從小生長在基督家庭中,外表出眾亮眼的她,在校成績一直保持著名列前茅,… 神一直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度,呼召人來跟隨祂事奉祂,並不是主有缺乏需要我們的委身與跟隨,乃是他樂於與人相親,樂於與人同工,祂喜悅我們與祂一起來同行天路。 本詩歌歌詞/midi等內容由網友自行新增,網站無法確認其正確性。 桃園市動保處處長王得吉表示,昨天派員會同裏長進入公寓勘查後,因柯姓飼主為獨居人士且領有身障手冊,經評估後於已會同裏長、社會局、警察局、衛生局與環保局等單位現會勘。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12A)
葛舒(Benedict Groeschel)神父在其《靈性發展論》中提到,靈性生活是一個人對上帝發出的內心呼召所作的種種回應之總稱。 而上帝對世人的呼召(calling)可歸納為四類,無人能在此四類之外,除非是不瞭解自己或太過幼嫩。 在呼召我之處 上帝的這四種聲音如同光譜的色系,彼此關聯但又獨特互異。
哲人、數學大師羅素(Bertrand Russell)很可惜,是個反面的悲劇性代表。 他亦被吸引來尋索全真之神,且曾一度被感動,但他卻沒有正面回應全真上帝的召喚,後來反倒以同樣的熱情來詆譭信仰的敵人。 這種追尋、呼喚的力量若沒有成為一種救贖,必定會釀成悲劇。 上帝看重信仰的傳承,祂對摩西說:「我是你祖宗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上帝從過去就呼召摩西的列祖、應許立約,更宣告這個恩約要永世相傳,因為祂是摩西的列祖所信靠的上帝。 在上帝的創造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獨特的角色與使命。 我的新朋友在幾年前聽見並回應了內心那逐漸放大的呼聲,於是開始逐漸自「超級業務員」的老闆娘身份退離,到世界最貧窮的國家和地區、本地無人參與的微小處,投身社福,出錢出力,並且細心地迴避盛名之累,適時退讓,只做成全教會之工,為的是保持自由,繼續聆聽、回應那份燃燒在骨中的召喚。
為此她放下的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連帶的價值附屬品、婚姻、家庭……。 她的朋友常說她像德蕾莎修女(她引以為屬靈導師的一位),我則覺得她更像被譽為美國廿世紀貧民聖徒的Dorathy Day──一位忠於內心召喚而放下愛情、前程的天主教平信徒,她性解放、狂傲不羈的前半生,為天主教會所不容,後半生所做的貧民事工,卻又令天主教會不得不正視。 那次特會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後來,好幾次遇到困難和痛苦時,就又會在主日或各樣的聚會中聽到這首歌,就像是一個「上帝看見我現在狀況」的印記,奇妙可畏。 我深知道當我完全降服於祂時,上帝會一步一步改變我、使用我的生命,讓我所扮演的角色、所唱的歌都能榮耀祂。 摩西在何列山上遇見了主,他驚慌失措察覺自己的拙口笨舌,發現自己的無能,那個受過高等教育又衝動魯莽的埃及王子,變成一個皮膚黝黑雙手厚繭的平凡牧人,如今他確實領受了上帝的呼召,成為率領數百萬上帝選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偉大領袖。 若你的內心渴求一種和諧、統一、至高的力量,你便是被上帝獨一的召喚所吸引,那麼這便是你放下熟悉的矛盾與痛苦之自我的時刻,因為唯有清心、專一才得見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