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虎I上所搭載的彈藥與燃料存放在兩邊的砲座之內,所以能夠擊穿側面的話就可以擊毀虎I。 不過這為風險相當高的戰術,隨時要損失多輛戰車才能得手。 保時捷與亨舍爾後來提交了試作車的設計方案,而實際上完成製造的車輛是於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辰,並在肯琴於希特勒面前進行比較。 保時捷方案的VK4501因希望省略了故障頻頻的變速箱,所以使用了由引擎作為發電機並和馬達提供電力的電動方式,而懸排系統與扭力桿也是使用較為簡易的設計。 雖然希特勒對此十分有興趣,但因馬達需要大量德國國內存量不足的銅,以及亨舍爾的方案較為紮實,所以最終使用了亨舍爾的方案。 虎I以正式名稱六號戰車E型於1942年8月正式開始生產。
- 美國政府近日公佈,再度批准一項總值 37 億 5 千萬美元的軍售合約,將把 116 輛庫存 M1A1 艾布蘭戰車賣給波蘭,以及各種裝甲支援車輛和六萬發最新型的 M829A4 翼穩脫殼穿甲彈。
- 但記得要找好掩護,畢竟要重新裝填彈匣,耗費的時間將多上許多。
- 此外美國也出售了 6 萬發最新型的 M829A4 翼穩脫殼穿甲彈、5 萬發 M829A2、3 萬發 M865 脫殼穿甲練習彈等各種戰車砲彈。
- 現代因為反坦克導彈的普及所以專用的自行反坦克炮已經少見了,僅有中國解放軍的PTZ-89自行反坦克炮或是瑞典S型戰車等少量特殊作品,但也隨著時代逐漸退出現役,也有人會把一些偵察坦克或安裝了反坦克炮或反坦克導彈裝甲車,如半人馬裝甲車也稱為一種自行反坦克炮。
- 後來的8.8釐米Kwk 36L/56砲就是專為虎I而設的改造版,與虎II所使用的8.8釐米Kwk 43L/71砲同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具威力,直到戰爭結束時仍為盟軍最恐懼的戰車砲。
- 有些煙霧彈可產生極濃密的霧團來影響雷射目標指示器的效能,尤其是發射後需要保持目標導引的反坦克飛彈。
由於虎I的設計只是以當時為止的試作重戰車基礎上擴大而成,與汲取了遭遇T-34後的作戰經驗及經過機械比較作為設計基礎的豹式完成不同,因此虎I沒有採用傾斜裝甲等革新的設計。 1941年5月,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VK4501和VK4501。 有證據顯示它們都使用了先前研製的30噸級戰車上的一些成果。 戰車2025 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虎式坦克的兩種原型車展示了其性能。
戰車: 裝甲
四號戰車的車體在組合時,是在其基本車架上再作裝配,而虎I則不使用基本車架,為在裝甲板與裝甲板之間作直接的榫接、焊接組成。 在戰場上,操作坦克的士兵必須在保持高機動性下,做到快速識別敵我、交戰及破壞不同類型的敵軍目標。 因此坦克上安裝了精密的探測裝置及火控系統、可發射多種類型彈藥的主炮及用於防禦敵軍士兵、輕型裝甲車輛及飛機的機槍。 又名巡洋坦克,亦是英國在二戰以及二戰之前使用的坦克分類,混合了海上的巡洋艦及陸上的騎兵概念,具有高移動速度及良好機動性,配備機槍及小口徑火炮,多進行追擊及長距離偵察任務,但裝甲較步兵坦克弱得多,例如英國的十字軍戰車。
在稍作改良後,在下坡的行車試驗中,供電的電纜再次起火,連換上用作砲塔旋轉時供電的的大電流電纜也沒有用,為此只好立即終止試驗。 戰車2025 保時捷虎式的交貨期限為於1942年4月20日,而當天亦會受到希特勒檢閱,因此所有工程必須在之前完成。 但是引擎的完成及交貨日期卻在4月10,為此只好在鐵路運送途中拼命地在列車進行溶接工程,並僅僅在到達前完成,不過仍然不能夠最得滿意的結果。
戰車: 中國情色文灌推特掩蓋「白紙革命」 美議員要求馬斯克給資料
我國分別在1994丶1996向美國採購二手的M60A3戰車,合計為460輛,並且依據美軍建議,採用熱影像夜視儀取代傳統的星光夜視儀,這就是現役的M60A3(TTS)戰車。 M60A3(TTS)戰車使用105公釐火砲,2016年期間,軍方曾規劃委由中科院對M60A3 TTS戰車進行性能提升,包括換裝120公釐火砲、更新砲塔液壓系統、彈道電腦,以及加裝自動裝彈系統等等,但因每輛戰車改裝預算達1億元臺幣,因價格過高,最後不了了之。 戰車 前者是超重型的龐然大物,配有無堅不摧的火炮與厚重裝甲,後者則是防護薄弱,但高度機動的支援車輛。 但話說回來,日本的重型與中型戰車都有不錯的火炮俯角,其高階中型戰車更擁有液氣壓式懸吊,使車輛能夠傾斜車身。
- 虎I主砲的彈道非常低伸筆直,所配備瞄準器更為極度精確的蔡司TFZ9b瞄準器。
- 給它選定的火炮有兩種:D-25T 122 毫米火炮和BS 毫米火炮(後來搭載於SU-100戰車殲擊車和T-55戰車上)。
- (陸舟)的研究機構,並向HOLT購買兩臺牽引機做研究,同年底,該機構研發出第一輛裝甲履帶車被稱為「小威利」。
- 保時捷方案的VK4501因希望省略了故障頻頻的變速箱,所以使用了由引擎作為發電機並和馬達提供電力的電動方式,而懸排系統與扭力桿也是使用較為簡易的設計。
- 2022年7月21日上午,陸軍第八軍團所轄裝甲564旅進駐屏東三軍聯訓基地,進行CM-11勇虎戰車進行奠定整備時,砲管撞人造成1死1傷。
第一代多是二戰時的中重型坦克的直接改良型,和前輩的分別是普遍改用柴油機驅動和有斜面的裝甲,如蘇聯的T-54,美國的M48巴頓,英國的百夫長坦克,日本的61式戰車。 視其階級不同,法國戰車可能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質與功能。 但一到了遊戲中後期,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戰車卻變得速度飛快,但裝甲薄弱。
戰車: 彈藥
只有使用BR-350P HVAP彈才能在500米以內貫穿虎I的側面裝甲,在300米擊穿炮盾裝甲。 而T-34/85中型戰車的85毫米砲使用BR-365P 戰車2025 HVAP彈也要在500米以內才能射穿虎I的側面,在300米擊穿炮盾。 而IS-2的122毫米砲能在1000米內以任何方位擊毀虎式。 但實戰中也有IS-2坦克在100米內開火被虎I的前方裝甲彈開的記載(有一定傾斜角度)。 由於在實際上仍在試作階段的虎I急急忙忙就投入實戰,所以在生產期間的大小改良從未間斷。 首先為了減低成本,就將在初期型獨有,用作潛水用的法菲爾型過濾器省略。
戰車: 坦克
OwlNews 致力革新現有網路世界底層規則,搭配區塊鏈機制,建立公開、透明新形態新聞平臺,結合廣告分潤制度,實質回饋內容創作者,顛覆現有數位廣告產業壟斷現況,建構網路新生態。 2020年4月27日, 陸軍裝甲第五四二旅在新竹湖口北測中心舉行軍事訓練,一輛CM11勇虎戰車在山坡上行駛時突然熄火,戰車隨即滑下山坡,擦撞後方戰車後,翻落山坡。 2014年,美國二戰電影怒火特攻隊,當中出現了一輛虎式坦克本尊,它是在二戰時被英軍擄獲的虎式131坦克。
戰車: 蘇聯的反應
在戰爭期間,前者生產了約700輛(實際參戰僅為20輛,最終生產了約2,200輛),後者則為3,600輛(搭載85毫米砲的為105輛)。 由於車體的裝甲板在設計時斜面的概念還未廣泛採用,所以並沒有像蘇聯的T-34與豹式一樣使用傾斜裝甲,而是仍舊採用近乎垂直的構造。 虎I的車體形狀與佈局雖然與四號戰車相似,但戰鬥重量卻是其2倍以上,價錢也是兩倍以上。
戰車: 車輛類型
在俄羅斯等平地多且十分開闊的地形上就成為戰術優勢。 因德國戰車的設計較為複雜,在哪一方面上的生產成本也遠高於盟軍戰車,虎I的成本為豹式約2倍、三號戰車約3倍及三號突擊砲約4倍的高價。 戰車 而與虎I性能相近的敵軍戰車,為有美國的M26潘興與蘇聯的IS-2史達林。
戰車: [戰車特惠 & 任務] 黑色星期五:T34 B、Schwarzpanzer 58 和 IS-6 B
雖然懸掛系統方面還能負擔這過大的重量,但構造過於複雜的關係令維修十分困難。 其複雜的變速器與轉向裝置在實戰中因承擔極大負荷,十分容易損壞。 如果確實需要靠自力行軍就必需低速,不然會損耗煞車系統及變速箱,導致不能參與戰鬥。 若然有虎I沒有接受適當檢查及修理,隨時可能因極小的故障而導致不能使用。
戰車: 烏克蘭遭俄飛彈猛轟 波蘭要求德國轉送愛國者飛彈系統
該戰車經修理後,便立即在突尼斯進行展覽,之後再送回英國本國作徹底的調查。 儘管美英等西方盟軍很瞭解德國戰車較自軍的戰車優秀,不過幾乎沒有為此作出甚麼對策。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正確推斷了虎I不可能被大量生產。 另外,在美國陸軍的戰術教條中,指出戰車這種東西的重點並不是在戰車對戰車的戰鬥上,對戰車戰鬥應該由驅逐戰車負責。 另一方面,英國陸軍在對虎I進行調查後,投入了搭載17磅砲的雪曼螢火蟲與彗星巡航戰車參與戰鬥,不過由於後者的出現時間為在強渡萊茵河作戰之後,所以幾乎沒有機會遇到德國戰車。
早期坦克是「直射」武器,早期的坦克火控系統以設有風偏及彈著距離分劃的瞄準鏡來瞄準,其後出現比早期準確的立體觀鏡測距儀,後來更準確的雷射測距儀取代前者成為主流裝備。 現代坦克的火控系統更可在快速移動期間遠距離準確命中目標。 掃雷坦克就是裝有清除地雷裝置的坦克,用於戰場上排雷開路任務,而掃雷裝置一般有滾壓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種,現在的掃雷設備大多可直接安裝在戰車上在必要時使用,不需額外編組。 包括了傳統的輕型坦克和小坦克,前者有中國的62式坦克,後者有英國的蠍式偵察坦克,主要特點是較輕巧而方便在崎嶇地形部署,並為了大部隊作斥侯的偵察任務。 為了方便運輸,其中一部分更是兩棲坦克如俄國的PT-76和空降坦克如美國的M551或M8-AGS。 俄國的2S25“章魚”既可以空降,同時也有兩棲性能。
波蘭車輛與蘇聯及中國戰車相當神似,卻能在戰場上造成更多傷害。 雖然速度不是頂尖,仍能自信地突破敵人防禦,進而制霸整個前線。 總體來說,波蘭戰車是設計均衡的作戰車輛,其對火力的重視特別明顯。 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將數輛繳獲的象式驅逐戰車送往庫賓卡試驗場裝甲車輛檢驗中心進行電氣傳動測試。
戰車: 戰車精通 – 法國科技線
二戰時期曾經出現過一些裝有特別武器的坦克,如裝有火焰噴射器及多管火箭炮的版本,但隨作戰模式轉變,越戰後已沒有再出現。 戰車 日本和蘇聯曾計畫開發的飛行戰車,利用滑翔機機降坦克其實是對原有成熟的滑翔機空降技術的一種延伸,但其結構和重心都具有難以克服的問題,尤其是不合乎空氣動力學原理,因而最終只能是“天馬行空”。 因為偵察坦克的數量需求較小,所以近年常傾向使用步兵戰鬥車相似的底盤,如俄國的BMP-1和法國AMX-13,美國的M2佈雷德利騎兵戰車。 以上三方面各自影響,例如加強裝甲提高防護力後,因為重量增加而降低機動力;改用大型主炮加強火力後,會因砲塔前方裝甲較弱及車體平衡而影響防護力及機動力。 《報新聞》主要以產經新聞為主體的綜合性新聞網站,新聞團隊是由一羣專業的資深媒體人所成立,為讀者提供第一手的產經新聞資訊,將產經新聞完整傳遞給優質的讀者。
坦克的設計可分三方面:包括火力、防護力及機動力,另外還有對戰場上敵軍士兵的心理壓力。 火力是指識別、交戰及毀滅目標的能力;防護力是指被敵軍發現、擊中、破壞的忍耐力;機動力指對戰場上多種不同地型的適應能力及戰略上的運送能力。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Cookie,若您不願接受Cookie的寫入,您可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時本網站提供最新版本 隱私權政策 及 使用者條款 ,詳情請點擊上述連結深入瞭解。 遊戲中最迅速、高動力、靈活敏捷,但也最脆弱的戰車類型。 輕型戰車天生適合擔負偵察職責,主要的任務是找出敵軍位置,並同時盡可能地存活越久越好。
在虎I的後期型開始,開始採用內藏橡膠的鋼製輪輞車輪(鋼製負重輪),並在後來為仍然殘存的初期、中期生產型替換。 而VK3601為了達到要求,因此考慮搭載由8.8釐米高射砲改造而成的戰車砲,但要實行的話必須將砲塔增大,變相不得不加大車體兼作連串修改。 亨舍爾將VK3601的放大版,重新設計成VK4501,後來更獲得採用成為虎I。 而砲塔部份,則使用克虜伯為同時期由保時捷教授設計的VK4501所研發的砲塔。
設計理念來源於海軍的裝甲艦,以坦克來為步兵近戰火力支援及突擊用途,具備較強的火力與裝甲,但速度很低。 而現代的步兵坦克則在坦克基礎上加裝載員艙而成,其特點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強大火力和裝甲防護,又可作運兵用途。 目前僅見烏克蘭在T-72和T-84的基礎上研製出兩種現代步兵坦克。 以色列也曾將多款坦克改裝成可搭載步兵,但其以機槍代替火砲,火力不及主戰坦克。 另兩個解決新型主戰坦克過重的方法,一是延長較舊和輕的主戰坦克的壽命和對其現代化升級,如蘇聯的T-54坦克和T-62坦克,日本的74式戰車,中國的59式坦克等,仍然在原產國繼續服役和部署在較崎嶇的地方。 二是由其他較輕的裝甲車輛彌補笨重的新型坦克在山地部隊的地位,如俄國的2S25反戰車自走炮或日本的16式機動戰鬥車等。
美國政府近日公佈,再度批准一項總值 37 億 5 千萬美元的軍售合約,將把 116 戰車 輛庫存 M1A1 艾布蘭戰車賣給波蘭,以及各種裝甲支援車輛和六萬發最新型的 M829A4 翼穩脫殼穿甲彈。 動力方面搭載V-11-IS3柴油引擎,於每分鐘1850轉時可輸出520匹馬力,不過機械故障也不少。 它在攻克柏林後的盟軍勝利閱兵式上出現,震動了觀禮的西方人士。 儘管如此,IS-3事實上從未參與任何實質性的二戰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