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莊嚴、循序漸進的儀軌中,發起菩提心,進而能用心體會到誦戒會的意涵,除了在眾生羣中成就菩提心外,也可幫助眾生發起菩提心,以平等的慈悲,接納所有眾生。 法鼓山菩薩戒2025 菩薩戒對於一個三寶弟子、一個大乘的佛教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發菩薩誓願,不受菩薩戒,就不能算是大乘的佛教徒。 諸佛是由菩薩完成的,如果不受菩薩戒、不行菩薩道,就不能成佛,所以成佛的基礎,是從受菩薩戒開始。 @班首出位灑淨時,遊歷大寮最是趣味,我很想問為什麼大寮要逛的那麼那麼仔細啊? 我們灑淨隊伍經過時所有義工都要停下手邊的工作讓我們經過,於是我看到正在分類的堅果散在桌面上,以及大機器正在磨豆漿,豆子還沒磨完,底下的豆漿水也還沒滴完,時間彷彿被凍結了一般,一切都靜止,以及其他等等。。。
- 兩個月沒見常芸,當天伯母午間在醫院剛做完手術,孝順的女兒還抽空來招待我們參觀農禪寺。
-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的方向往正面或負面去思考,得到的成果截然不同。
- 菩薩戒著重適應時代環境的變遷,尤其是菩薩精神的發揚,鼓勵人發起無上菩提心,內容是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為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原則。
- 當我們初入寺門,即見肥頭大腹面呈笑容、手執布袋的菩薩像,此即彌勒菩薩的化身,與定應大師之像相似。
- 不信因果,就不會考慮到未來的業報問題,業報問題雖屬於功利的庸俗的範圍,但那確是存在的,並有抑制罪惡作用及鼓勵行善作用的。
因此,我是注重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不主張死守其全部的戒律條文。 我們真的受了出家戒,學習出家人的過日子方式,一直到營隊的最後一天,要捨戒才能下山回家。 聖嚴師父帶著幽默的口氣說,大家受戒時宣示要盡形壽做出家人守出家戒,現在要捨戒回家了,實在是打妄語。 後來我們被派到在副殿唸佛,一開始投影螢幕還沒開始,所以突然沒有可以注意的地方,很容易就會被自己困在自己的情緒裡,一直去發酵悲傷的氣氛。 我發現,是『我』在製造悲傷與難過與不捨,是『我』讓自己覺得想哭或想笑,是『我』讓自己無法客觀與中立,靜下來,發現『我』開始分泌難過的心情,比剛剛看到師父還令人難過。 幸好投影螢幕後來打開了,可以同步看到大殿裡的狀況,再次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法鼓山菩薩戒: 佛法園地
兩個月沒見常芸,當天伯母午間在醫院剛做完手術,孝順的女兒還抽空來招待我們參觀農禪寺。 我曾讀一些文章,知道「沒有農禪寺,便沒有法鼓山」。 聖嚴師父第一個道場就在農禪寺,參觀此地有如朝聖,但更重要的是常芸找來法師教我如何安住心走出家的路。 2/24~3/6.成為更好的自己 法鼓山在家菩薩戒線上填報名錶-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悲… 「唸佛禪」是漢傳禪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門之一,禪淨本是一體 -「禪外無淨土,淨土外無禪」,唸佛亦是襌修的法門之一。
每個人都只能一問訊的時間裡看一眼,師父以吉祥臥的方式側躺,臉剛好朝我這邊,所以老蛋沒看到師父的臉,上次親眼見師父時是什麼時候了? 我忘了,總覺得還滿常見到師父的,這一次師父看起來就是臭皮囊,他不在這裡,周圍沒有他以前那樣特別的氛圍,這只是空殼,一個讓師父暫住了八十年的老家。 這應該是超越我所能理解的大樂,師父正在快樂,我們在這裡哭泣,這不是很怪嗎? 所以我口袋裡踹著的小毛巾,原本以為會在看到師父時派上用場,但最後真的沒有用到。 師父能教的都教完了,現在是自己用不用功的問題,用功一點,等到自己走的那一天師父搞不好會笑著等我們,現在不捨不如化成用功的力量,去跟著師父的腳步,去追隨他。
法鼓山菩薩戒: 成為更好的自己 法鼓山在家菩薩戒線上填報名錶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大佛頂首楞嚴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無量壽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方廣佛華嚴經…
- 香積組一早就熱鬧滾滾地在大寮內準備豐盛的火鍋食材。
- 而三聚淨戒,乃是菩薩戒的特色,也是菩薩戒的總綱: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利益眾生戒。
- 因為收藏家對自己辛勤收藏的文物,會比對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們會考慮,如果留給子孫,子孫是否能守得住,若捐贈法鼓山則無此憂,且永遠地替他保管而名留千古。
- 即是以清淨三業、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為根本精神的菩薩戒法。
- 法鼓山菩薩戒的傳戒範本,是 聖嚴法師根據古人的著作及對經論原典的融會貫通而編成,著重適應時代環境的變遷及菩薩精神的發揚,內容簡要而豐富。
- 以往常在禪堂見到師父,師父也會在最後離去時掃視所有義工,就算是大寒流天,外面風超大,師父也是等座車都離開禪堂車道,跟所有義工回禮之後才肯搖上車窗。
參加法會的初期,她時常覺得身體不舒服,但是因堅持陪伴母親而沒有打退堂鼓,反而依此開啟了親近法鼓山的因緣,走上學佛之路。 因為從歷史的資料及現實的環境,使我們發現,比丘、比丘尼的出家戒律,既不能全盤遵守,菩薩戒又是僅在少數人之間的文字流傳,總得找出一條可以行走的路來纔好。 所謂「因緣成熟」,是指我們的中華佛學研究所,於一九九○年及一九九二年,召開了兩屆的「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其主題是「佛教倫理」及「傳統戒律」的現代化,討論的目的,便是為瞭如何活用實用佛教的戒律精神於現代社會。 我在會中發表及提供參考的論文,便是本書一、二、四、五的四篇,均收入在一九九三年版《法鼓全集》三之一的《學術論考》之中。 如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再加上大乘菩薩的三聚淨戒: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
法鼓山菩薩戒: 菩薩戒
好多人,因為讀了《梵網菩薩戒本》,所以不敢貿然求受菩薩戒。 法鼓山菩薩戒 好多人,因為只知受菩薩戒有大功德,卻不確知菩薩戒的真實內容是什麼? 譬如殺生,不論有戒無戒,本來即是罪行,不會因為未受戒就不受報。
法鼓山菩薩戒: 菩薩戒指要
法鼓山表示,薰習「法華經」多年的音樂製作人季忠平這次應邀擔任網路直播聲音總監,他以讀完「法華經」其中一段經文「十如是」的感受為發想靈感,創作出「法華韻」,期盼帶給民眾心靈安定與平靜,體會「拈花不語」的禪境。 法鼓山指出,薰習「法華經」多年的音樂製作人季忠平這次應邀擔任網路直播聲音總監,他以讀完「法華經」其中一段經文「十如是」的感受為發想靈感,創作出「法華韻」,期盼帶給民眾心靈安定與平靜,體會「拈花不語」的禪境。 「以菩薩行為目標,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怕諸苦難。用這樣的心情,過未來的日子。」說著說著,瑞賢菩薩歡喜地笑了。
法鼓山菩薩戒: ◎ 心得與研究
菩薩披帶經 聖嚴師父構思,而後由弟子果梵法師繪製,以佛像象徵佛,以法鼓山標誌象徵法,以錦色象徵瓔珞莊嚴。 誦戒的時候,正好可以檢查、自省個人的身口意三業,對自己犯戒之處進行懺悔,並且及時發願不要再犯;即使沒有犯戒,也可讓自己心生警惕。 由於法師工作繁多,沒聊一陣便去忙了,不過我已領悟了法師的叮嚀。 我好奇地走走停停,東看西看,給站在殿外的常芸叫住了。 上次自覺營時常芸說我個性像小孩子,這次未上山前,我的孩子氣還沒有完全減過來。 「不要想太多。」面相莊嚴,個性活潑的法師笑著對我說。
法鼓山菩薩戒: 活動報名
「演祠!」抬頭看喚我法名的演音,她也把長髮剪短了,既摩登又漂亮。 法鼓山菩薩戒2025 溫柔親切的演音沒有改變,依然像自覺營時慈悲心腸,年紀比我少許多歲的她立即幫忙拿行李。 杜先生帶我坐國光的車去民權西路站會合演音,這次上山前演音招持我住在她家裡。 沿途我們聊兩地的保險業務,也聊多年前他來澳門遊玩的細節。 原來杜先生曾經獨自光顧現已結業的畢家姊妹「澳門小姐葡國餐廳」,喫了一盤份量頗大的豬肋骨薯條。
法鼓山菩薩戒: 鼓山菩薩戒心得之三~對我的意義
原因是用了前一天生活禪的課,果醒法師的教法,放身體七分,眼睛三分,清楚當下自己身體移動的感覺。 奇蹟的事就這樣發生了,真的有用,心不會被境轉,實在是太神奇了,愛哭鬼竟然在捨戒典禮上沒哭,前面旁邊都哭翻了也不為所動,一定要謝謝果醒法師。 那時候一直覺得,如果我以後要結婚,不是因為該結婚了,如果以後要生小孩,不是因為應該要生小孩了,我知道這一套人生劇本,但強烈的認為自己不要照著劇本走,是劇本像我,不是我聽從它。 這個弔詭更在於不是投資報酬率的問題,也有窮人的快樂,也有富人的愁苦,大家卻都在人生計畫中自動消除許多的例外,只有賺錢一途纔是永樂的保障。 就像也許有朋友視我為入迷,很好笑的是,我也視對方為入迷。 因為迷到不知道自己有選擇權,迷到不知道人生的變化可以何其廣大,不是生老病死賺錢結婚生子樣樣照著劇本走。
法鼓山菩薩戒: 法會共修
榮譽董事會竭誠為您、寶眷及親友提供下列服務: 【捐款服務】 凡發心成為榮譽董事者,相關資料表之填寫、護持捐款之繳交等相關事宜,會本部均可提供諮詢及辦理。 法鼓山菩薩戒 【捐款查詢】 提供「預約榮譽董事」或「發願榮譽董事」累計護持金額之查詢。 【全面關懷】 ◎大事關懷/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慰問關懷、追思祝福、公祭行禮……等等之關懷與諮詢服務。
法鼓山菩薩戒: 線上活動
在花木扶疏、溪水環抱的法鼓山園區,建有多條步道,坡度平緩,適合大眾來此朝山、經行,一步一步,慢慢地走,體驗呼吸、體驗禪法;一步一步,自我淨化,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拜懺是將自己的心放入佛法的清涼水中,藉著一次又一次地禮佛懺悔,讓染汙的心恢復自性清明,如此也才能納受佛法的清涼自在。 藝人何妤玟近年來因為偏頭痛纏身,情緒很容易受影響,更因為荷爾蒙影響產生經前症候羣。 近日,她終於去醫院做了腦部磁振造影(MRI)和X光檢查,得知確切病因才會造成偏頭痛等情況,也慶幸與腦瘤無關,讓她感嘆「身心靈真的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目前尚在法鼓文理學院就讀佛教學系碩三的張華倚菩薩,是位女建築師,對於農禪寺這個空間,她再熟悉不過,因為當年她仍在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時,農禪寺改建案她從頭到尾參與規劃、設計。 個性非常理性的她,當年參與農禪寺改建都未皈依,反倒是工程完工後,老菩薩往生,她纔有了助緣皈依。 說起佛學,她的眼神閃耀著光芒:「佛法實在太有趣、太深廣了。」對於護持佛法,張華倚菩薩總認為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自己從佛法得到的利益太多,懷著感恩的心,期許透過佈施,讓法鼓山辦更多教育,讓更多的人體認佛法的好。 儘管這2年多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旅遊、展覽、商業活動…等被迫停止,但是,菩薩們在混亂的時局裡,依然堅定地護持佛法,就是希望能夠透過佛法的力量,從心靈環保做起,安定人心,淨化社會。 兩年前,素梅師姐因骨頭意外裂開,開始有了「願力抵不過體力」的感覺,但聖嚴師父在水陸法會為眾生上的那堂課永植她的心中。
所謂邪見,就是不信善惡因果,如果不信因果的人,他是不能學佛的。 不信因果,未必就是惡人,甚至也可以是善人,但是,最大的惡人,定是不信因果的。 法鼓山菩薩戒 不信因果,就不會考慮到未來的業報問題,業報問題雖屬於功利的庸俗的範圍,但那確是存在的,並有抑制罪惡作用及鼓勵行善作用的。
法鼓山菩薩戒: 智慧法寶
我無法沉浸其中覺得唱很慢是很棒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忍耐。 法鼓山菩薩戒 誦戒的意義:在延續持戒的功能;誦戒時,正好可以檢查、自省個人的身口意三業,對自己犯戒之處進行懺悔,並且及時發願不要再犯;即使沒有犯戒,也可讓自己心生警惕。 他們也分享多年來參訪的經驗,推薦大家可以嘗試沿著臨溪步道,放慢生活步調,親近自然環境;除了櫻花和杜鵑,園區中的竹子,以及3月份初發的楓葉、4月份的百合,都有可觀之處。 法鼓山菩薩戒 ,因為若發菩薩誓願,並受菩薩戒者,即是初發心的菩薩,雖然常犯戒,仍算是菩薩。 若不發菩薩願,不受菩薩戒,雖然無戒可犯,也不是菩薩。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畏諸苦難。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師父清楚說明菩薩的定義和行門,這十二句法語深深感動了她。 在解行中,當一個嬰兒菩薩,有願就有力,隨喜師父的理念,在人間實踐師父暢導的菩薩行。 法鼓山菩薩戒2025 瑞賢菩薩說,每次讀誦,心就能頓時柔軟,所有的委屈都化成力量,對逆境欣然接受。
法鼓山菩薩戒: 春節瘋出國 國旅訂房率不到5成
最近有幸參與了道場新活動「大悲咒共修」的成立過程及活動本身,深深感覺因緣不可思議,因此提筆記錄這段因緣。 法鼓山指出,法華鐘是目前世界上鐫鏤「法華經」最大的鐘,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拜法華鐘時就等於拜一部「法華經」,撞一聲鐘就聽到整個「法華經」和「大悲咒」。 法鼓山菩薩戒 鼓勵民眾藉由聽聞108響鐘聲,以佛法祝福開啟福慧自在的一年。 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 又稱西方淨土,就唸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唸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 其故以建唸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