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講堂果慨2025必看攻略!(小編推薦)

《法華經》提醒每個人都有一顆摩尼寶珠,只要願意修行,我們也能開啟究竟向度之門,成就無上菩提。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一堂課果慨法師開宗明義告訴大家,修行佛法最重要是建立正確的知見和觀念,而且經教必需搭配實修。 佛學與學佛的差異,在於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動詞。 聖嚴師父曾感慨:「佛法殊勝,用者不多,知者太少。」佛法是要練習來用的,才能淨化自己與社會。 法鼓山弘化推廣負責人,專精法會儀軌與行門教理的研究。

不論今生或來生,古今中外人們所求, 都是希望可以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地方, 物質不虞匱乏、身體健康無病、心永遠平安自在, 這樣清淨、沒有污染的莊嚴世界,是可遇而不可求嗎? 教導眾生此期生命如何活好,對美好的來生如何預做準備。 不論您是否學佛,皆可以依經修行,深入地藏菩薩的心地法門, 從種種憂苦、煩腦中解脫出來,轉化個人的生命向度。

法鼓講堂果慨: 經典課程學習單

聖嚴師父說:「付出即是菩提心的實踐,成長便是菩薩道的修持。」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對眾生最大的報恩,即是讓他們與三寶結緣,哪怕只是一毛一渧、一沙一塵的微小連結,都能種下日後得度的因緣。 法鼓講堂果慨2025 除了眾生必定成佛,另一個概念「包容」包含三個層次:隨喜功德、隨緣消舊業及來生緣,第三個層次「來生緣」是最難的,對方恩將仇報時,還能原諒包容他,這便是廣結善緣。 「逆增上緣會加速我們的修行,成就我們。」「修行厚度出不來,是因為過得太好,這是一種“福障”。」如果沒有人挑戰我們,便需自我挑戰。 天台學,教觀義理組織綿密,次第分明,脈絡清晰, 對於佛陀一生說法的組織體系與實踐步驟,有全面而完整的闡述。

  • 常隨法師從四個面向闡釋《金剛經》,一是金剛般若怎麼入門;二是關於發菩提心與見性的關聯:三是經中「甲即非甲」句型的意涵;四是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
  • 在國內外佛教界擁有崇高地位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九月二日將其象徵僧團精神中心的方丈(住持)職位傳承予弟子果東法師,完成世代交替。
  • 《法華經》提醒每個人都有一顆摩尼寶珠,只要願意修行,我們也能開啟究竟向度之門,成就無上菩提。
  •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一堂課果慨法師開宗明義告訴大家,修行佛法最重要是建立正確的知見和觀念,而且經教必需搭配實修。
  • 教導眾生此期生命如何活好,對美好的來生如何預做準備。

至於果暉因為擁有日本立正大學(聖嚴的母校)佛教學系博士學位,而且跟隨聖嚴出家已經超過二十年,是相當被器重的一位弟子,因此,也被視為是新任方丈的可能人選。 九月二日,法鼓山舉辦第二任方丈接位大典,由長得像「彌勒尊者」的果東法師以黑馬之姿崛起。 此次遴選方式由僧團推選五人,再由聖嚴法師圈選其中一人,聖嚴法師指出,果東法師雖不是最優秀的人才,卻是最恰當的人選。 叢林早晚課都會持誦阿彌陀經、禮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持誦普賢十大願、普賢菩薩警眾偈、四弘誓願等,幫助佛子們身心安定,做為日常生活中之修行願力。 法鼓山普賢講堂恆順時節因緣,努力依循着正法,開展菩提與學佛方便,在娑婆世間,只要有人想超越煩惱、離苦得樂,法鼓山普賢講堂就有繼續存在的需要,進而提供更多、更廣有緣人,一起來淨化人生,成熟有情。

法鼓講堂果慨: 禪修與身心靈療癒

曾任:法鼓山弘化院監院、三學院監院,專精法會儀軌與行門教理的研究。 並任教於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文理學院,教授梵唄法會實務與戒律學。 簡歷: 現任:法鼓山三學研修院女眾部副都監室。

  • 線上課程: 1.絕妙說法–《法華經》概說 ……
  • 法鼓山安和分院「觀自在大悲行」講座進入圓滿課程,果慨法師以《楞嚴經》及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勉勵大眾起大悲心,將佛法落實在生命的每一時刻,以平等大悲心廣度眾生,以平等大悲心成就眾生。
  • 面對嚴峻的疫情,多數人配合防疫減少出入公眾場合,在外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讓不少人感覺「悶壞了」!
  • 因為事前作業保密工夫到家,因此,除了僧團之外,沒有其他人知道誰是新任方丈人選。
  • 端詳著造像,心中生起暖暖的感受,那些都是地藏菩薩的慈悲展現,撫慰、陪伴著眾生,只要我們依教奉行,持誦聖號、讀誦經典,修行懺悔法門,學習地藏精神,必能穿透惴惴惶惶的焦慮,自安安人。

曾任:法鼓山維那師、安和分院監院、經營規劃處監院。 法鼓講堂果慨2025 線上課程: 1.絕妙說法–《法華經》概說 …… 《法華經》是大乘經典中地位最高的一部,被稱為「經中之王」,含括了小乘、大乘的思想。 因此,大家誦持《法華經》後,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成佛。

法鼓講堂果慨: 佛教臉書FB

法師並期勉學員回家做功課,開始思索、架構自身的佛國淨土,包括佛名、國名、國土情形、佛的壽命長短、正法與像法時期及想要救度的對象。 先發願,並且起而實踐,才能產生力量,修行才會有方向。 法鼓講堂果慨 架設佛國淨土即是斷塵沙惑,想讓度化的眾生離苦得樂,必須清楚佛陀的藥方,對症下藥。 果慨法師希望大家練習做他人的貴人,累積福報資糧。

法鼓講堂果慨: 活動回顧-

安和分院重啟實體佛學講座,禮請果慨法師講授觀音法門的修持。 法師期勉大眾謹記聖嚴師父的開示,從「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的次第,學習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有你的地方就有美好的世界」。 歲末週六,近百名學員與義工們放下萬緣,齊聚安和分院共同成就禪一活動。 監院果旭法師開場簡要說明安和分院都會禪一的特色,主要是串連初級禪訓班所學,加入聖嚴師父的開示與拜懺,讓大家再次練習禪修的方法,並將禪修活用於日常生活。 簡歷: 現任:法鼓山副住持、禪修中心副都監(禪堂堂主)。

法鼓講堂果慨: 課程預告

佛在法華經中處處讚嘆供佛功德,所以若要成佛,必先當於無數諸佛前做供養人,以財物、體力及心力做種種供養。 聖嚴師父說大菩提心始於六度,六度之首是佈施行,佈施之要則始於惜福與培福。 「菲以自供,是惜福;厚以施人,是培福。」法師鼓勵大家來道場做義工,藉此培福、鍊心。

法鼓講堂果慨: 活動報導

此次講座盛況空前,第一個週末吸引了超過百位信眾前來聆聽,由於目前新冠病毒全球疫情緊繃,為避免羣聚感染,第二個週末課程改為網絡直播,用不同的方式護念大家修學佛法的願心。 作為真常唯心繫統的論典,本論在佛教中佔有獨特且重要的地位。 其與修行實踐的直接結合,深受歷代祖師的特重,更感動無數的修學者,對大乘起信修行。 本論對心真如與心生滅的動態說明,解脫利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佛菩薩境界,而是回到眾生當下、現前的一念心。 達摩祖師東傳禪法,經歷代祖師的努力,融合中國文化及當時的需求, 開展出契合漢民族的祖師禪。

法鼓講堂果慨: 水陸法會報導

經  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教授、日本天理大學交換教授、《佛教藝術雜誌》主編。 法華公園,是以法華鐘鐘樓為主體的一座露天公園。 法華鐘的鐘體內外,鑄有《法華經》一部和〈大悲咒〉一卷,共七○一五二字,重二十五噸,高四點五公尺,直徑二點六四公尺,最厚處有二十九點六公分;採用故宮藏本元僧元浩手抄《法華經》,今之書法家杜忠誥寫經題,畫家鄧承恩畫雙佛並坐圖。 此法華鐘雖不是當前全世界最大的梵鐘,卻是全球第一座在鐘體上刻有整部《法華經》的青銅梵鐘。

法鼓講堂果慨: 佛學資料.智慧庫

「應用禪修的方法療癒身心靈」應不須達到「開悟」的階段,應於初習禪修者,即可運用禪修方法療癒身心靈傷痛。 常隨法師從四個面向闡釋《金剛經》,一是金剛般若怎麼入門;二是關於發菩提心與見性的關聯:三是經中「甲即非甲」句型的意涵;四是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 如一般佛教徒所知,《金剛經》是一部闡述空性的經典。 對於空性,一般人常有錯誤的理解,或者知其義卻不知如何運用。 就在「傳法大典」舉行屆滿一年的九月二日,聖嚴法師終於將其擔任已經十七年的法鼓山方丈棒子交給原擔任法鼓山關懷院監院、僧團男眾部副都監的果東法師。 雖然今年五十一歲的果東,跟隨聖嚴剃度出家已經十二年,但是相對於其他同門師兄弟而言,他出家的資歷並不算太深,因此,許多信眾都沒想到方丈會由他接任。

其中擁有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代理校長兼教務長的惠敏,更被視為是第一人選。 《法華經》如大海之納百川, 將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歸於唯一佛乘,肯定眾生皆能成佛,成就大乘佛教獨到的波瀾壯闊思想。 法師表示,眾生成佛最快的便是這部經典,鼓勵大眾背誦重要經句,時時思惟、受持。 「讀、誦、解說、書寫,邏輯會更清楚。」並且要發起菩提心,纔能有菩提願、菩提行,先發願才會精進。 法鼓山是一個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推動心靈環保,弘揚漢傳禪佛教的佛教團體。

法鼓講堂果慨: 活動查詢

湯亭亭本身曾遭遇祝融,導致一無所有,連完成過半的稿子都毀於一旦 ,這樣的傷痛卻讓她產生同理心,加上她曾與一行禪師禪修,所以結合寫作與正念禪,主持退伍軍人寫作工作坊。 法鼓講堂果慨 法鼓講堂果慨2025 佛曲班輔導法師演信法師表示,由於活動都暫停了,許多法青們感到不知所措,於是便鼓勵大家踴躍創作音樂,「用祝福的心創作,如同投入願心在其中,那麼佛曲就跟梵唄有一樣的力量!」邀請社會大眾一同來感受年輕世代對社會的祝福與關懷。 雖然未來法鼓山方丈的行政工作將由果東接下來,但是聖嚴說他退休之後,還是法鼓山的創辦人,這個身分是沒辦法被換掉的,而且他還是僧團、教團永久的導師,有權管教僧俗四眾弟子,也有責任照顧大家的道心。 因為事前作業保密工夫到家,因此,除了僧團之外,沒有其他人知道誰是新任方丈人選。 不過,據說聖嚴在接位大典之前,於法鼓山內部會議時曾經暗示,新任方丈人選將會跌破大家的眼鏡。 法鼓講堂果慨 「你的佛國淨土是甚麼?要接引度化哪一類眾生呢?」是學員們在《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課程之後需要深思的問題。

接下來的課程,法師深入淺出說明「殊勝的地藏法門」、「漢傳佛教懺法的演進」、「地藏菩薩懺法」及「地藏信仰的演變」。 從懺本結構逐一解析,加上悉心彙整的表格,不時穿插小故事及補充,即使不熟悉懺本,也能對懺法有梗概的瞭解。 法師還提到,透過懺悔法門的信仰、發願、修行,可以帶著清淨身心坐禪修觀,所以懺悔法門乃是禪修的前方便,是非常受用的基本方法。 回顧第二屆在佛學班的學習,課程很有系統,由淺入深,我對佛法從一無所知,逐漸地明白很多事理。 在關懷員健深師兄、玉嬌師姊照顧下,大家相處融洽,快樂學習。 看到大家精進學習佛法,又熱心在道場做義工,覺得很感動,也增強自己的發心,開始加入各種活動的義工。

法鼓講堂果慨: 心靈小品

線上課程: 1.心的經典 2.天台學之解脫道…… 《法華經》素有經中之王之稱,是集佛陀圓滿智慧以優美文字呈現的一部多面向修行寶典,提出諸佛教化眾生的種種善巧方便,引導大眾邁向成佛之道。 只要願意修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究竟覺悟的佛陀。 並鼓勵大家當別人的貴人,在眾中修學佛法,彼此於修行道上互相輾轉增上,幫助自己與他人離苦得樂。 1989年,聖嚴法師於是在新北市金山區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作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在國內外佛教界擁有崇高地位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九月二日將其象徵僧團精神中心的方丈(住持)職位傳承予弟子果東法師,完成世代交替。 由於果東是以黑馬之姿接下第二任法鼓山方丈職位,讓許多信眾都跌破眼鏡。 關於修持部分,果慨法師引用聖嚴師父開示,修持法華經先背誦〈弘傳序〉,藉以瞭解經文梗概,再以信仰的淬發,持念、禮拜觀世音菩薩,背誦〈普門品〉。 接著釐清理論架構,述門部分熟讀〈方便品〉,本門部分熟讀〈如來壽量品〉。 再來,以〈普賢菩薩勸發品〉修行法華三昧,最後進入〈安樂行品〉的安樂行義,修無相門。

楊蓓十分肯定湯亭亭透過 禪修與寫作的結合,並指出這在心理治療上稱作「 生命書寫治療」,透過書寫面對自我,進行自我療 癒;此外包括像園藝、雕刻、拼布治療等都具有類 似的效益。 楊蓓也提到西 方心理治療在高度專業發 展後,轉向東方取材,那 就是禪,這一路徑也讓西 方趨之若鶩。 西方現在流 行的「全人治療」,強調 的身、心、靈療癒,其實 便是東方的生命傳統。 在引言人辜琮瑜開場後,單德興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切入主題,介紹知名華裔美籍作家湯亭亭的寫作工作坊,透 過寫作來幫助退伍軍人進行心靈療癒。

果慨法師透過《大悲懺法》及《楞嚴經》講述觀音法門修持,法師以世間萬物都是因緣所生法,幻化無常,期勉大眾要把握善因緣,隨緣隨份自利利他,祝福每個人更好,這份善念就是大慈悲心,可證得無上菩提心。 許仁壽老師「禪悅人生」第三系列生死皆自在~《唸佛生淨土》最後一堂課,老師的初發心是:服務法鼓山悅眾,分享生命的救生圈。 單德興分享自身參與的兩 次經驗,首先解說工作坊 法鼓講堂果慨2025 的日程表,從早上十點到 下午五點,安排了自我介 紹、十五分鐘的靜坐、寫 作、午餐、戶外經行、念 出作品練習傾聽,還有給予正面的建議,最後以十 五分鐘的靜坐結束一天的 活動。 除了午餐可短暫交 談,另下午的作品展讀與 回應時間外,全程禁語。 線上課程: 1.梁皇寶懺講要(十講之三):卷二 …… 斷執的方法須從觀唸的改變、心態的建立、方法的運用下手,生活中處處可以練習。

法鼓講堂果慨: 活動查詢

不同專長的人,會注意不同的點,每個人看到、聽到、理解的難免會有落差,所以要時常核對。 《禪修心體驗》系列短片的拍攝,緣於僧團都監常遠法師為上班族構思的日常安心之道。 有感於防疫時期,民眾常處於緊繃、焦慮、有壓力的狀態,更需要禪法來安身安心,青年院法師與二十多位法青成員通力合作,由演柔法師、資深法青周敬淳帶領臺北法青,共同完成編劇、導演和演出。 一生總是病痛不斷的聖嚴曾經在其「預立遺言」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他這種盡形壽以弘揚佛法為宿志的豁達氣度,在當今國內外佛教界早已立下典範。 因此,即使法鼓山的硬體工程無法在其手中順利完成,他「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及弘法利生的菩薩精神,都將持續在人間社會散播著。

法鼓講堂果慨: 禪修與身心靈療癒

楊蓓並以其個人的諮商輔導經驗進一步指出,我們要了解創傷已經發生是不會改變的,會變的是人的念頭,尤其可以透過奉獻與服務,在助人的過程中因喜悅生出,而引發正面的力量,這就是一種心靈洗滌。 新開張,在法鼓德貴學苑十樓烹煮一壺「禪與心 靈療癒」咖啡,也讓許多人聞香而來。 邀 請了曾跟隨聖嚴師父禪修多年的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繫系 法鼓講堂果慨 主任楊蓓與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所長單德興,擔任 首場主人,領著客人一起品嘗禪香,進行一場心靈療癒 ,現場一百二十位客人反應熱烈,法鼓大學校長劉安之 也親赴現場感受禪悅法喜。

法鼓講堂果慨: 佛教臉書FB

法師以「不住相佈施」為例,佈施時,要求即時、精準、尊重、包容;要知道佈施給誰? 如此時時練習,便能逐漸看穿現象,了悟一切法的本性,面對紛擾的外境,也可以淡然自在了。 聖嚴師父指出:「實相即無相,是超越語言文字,超越一切現象,但是又不離一切現象。」現象是暫時、有侷限性的,然而,我們習慣將它當真,不斷地在心中導演一幕幕的電影,隨情節而歡喜、憂惱。 法師分享,一般人與他人相處時,很容易有「我相」、「人相」出現,佛陀告誡我們要避免。

「我不會在意付出後的結果,因為這是我的願心。」很多法青沒有演出的經驗,容易笑場、忘詞,但卻增加片場歡樂的氣氛,卸下面對客戶的緊繃神經之後,周敬淳寬心看待這一切,他跟著所有人一起放鬆,也放下對疫情的擔憂。 面對嚴峻的疫情,多數人配合防疫減少出入公眾場合,在外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讓不少人感覺「悶壞了」! 由法鼓山世界青年會創作的《禪修心體驗》系列短片,以及佛曲〈日出〉,陸續於「法鼓山FB粉絲專頁」及法鼓山全球資訊網「安心專區」播放,分享年輕世代運用專長及創意,為社會注入安心的祝福,以及一份安定的力量。 在上述十二位法子當中,又以聖嚴在去年法鼓山傳法大典當天宣佈出任首座和尚的惠敏法師,及出任法鼓山副住持的果暉法師被認為是可能接任方丈的熱門人選。

並任教於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山佛教學院,教授梵唄法會實務與戒律學。 七月下旬,舊金山分會將邀請果慨法師舉辦佛法講座,自「經中之王」-《法華經》中探討佛教徒的修行觀, 從《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及《心經》中講述生死觀。 一系列講座在臺北安和分院舉辦時,有近千位信眾參加,精彩可期。 歡迎您一起聽經聞法,為自己的現在與未來點上明燈,走上生命究竟之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