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坐過程中,需要提防的,一個叫昏沉,是指昏昏欲睡;一個叫掉舉,是指雜念橫生,思緒紛飛。 佛家有打坐,道家有打坐,瑜伽裏麵也有打坐,印度教和耆那教也同樣很強調打坐。 伊斯蘭教好像沒有專門的打坐要求,但是冥想也是它的一種重要修行法門。 就我自己的體會,打坐的方式,不同宗教門派可能會有些不同,但是大同小異,基本的原則是相通的。
佛經初傳中國大約在西元2世紀左右,跟禪坐相關的經典有安世高、康僧會譯的《安般守意經》,還有鳩摩羅什譯的《坐禪三昧經》,主要都是以修定為主的禪修方法。 雖然佛陀時代有人可以透過聽聞佛法便證得慧解脫阿羅漢,但仍屬少數,多數阿羅漢仍是同時俱足禪定和無我的智慧而證得解脫道。 坐禪是靜坐、獨處禪修的意思[1],pratisaṃlāna/paṭisallānā或又譯為宴坐、燕坐、獨一靜處、禪思[4]、禪定[4] 、禪[5]。 打座姿勢2025 散盤雙腳交叉形成二個支點,而單盤是相互疊加形成一個面,所以身體重量容易平均分佈,不容易腳麻且易久坐。
打座姿勢: 姿勢好不好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喔!
但對一個初學者來說,一個姿勢雖然一時做正確了,可能過一會又恢覆到老習慣。 這就要求學功能隨時發現,隨時糾正,或是兩個道友互學互練,互相糾正。 每個人要將平時不良的姿態習慣矯正為一貫而不變的規範功態,都必須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 至今還沒有誰能發明出一個機器,將人裝進去,自己毫不費力,靠機器就能調整好姿勢的。 初學靜坐時,人們會遇見一些常見問題,有些是打坐中自然會出現的正常反應;有些則可能是外在原因所致,接下來為您介紹打坐常見的5種情形,帶您認識打坐時身體可能出現的現象。
- 打坐是修養心性和靜心凝神的養生方法,通過打坐能調整氣息,讓思想放鬆,達到調節情緒和舒緩壓力功效,同時也能延年益壽,打坐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和睡覺前。
- 當身體能量增強,氣血運行通暢,就容易感覺發熱、出汗。
- 剛開始學的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右腎會比較早通,這就是金剛坐的好處。
- 往那裡走都有氣要通,眼球每一個部位都要通。
打坐是修養心性和靜心凝神的養生方法,通過打坐能調整氣息,讓思想放鬆,達到調節情緒和舒緩壓力功效,同時也能延年益壽,打坐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和睡覺前。 打座姿勢 打座姿勢2025 衣服面料硬、缺乏彈性,腰帶太緊,都會令打坐的體驗大打折扣,建議穿寬鬆舒適的衣褲,調整好腰帶的鬆緊度,以便更好地放鬆身體,進入打坐狀態。 打座姿勢 打坐,也叫靜坐、坐禪,是流傳千年的修身養心之法。 經常打坐可平和身心、預防疾病、增進健康,還能開發智慧、激發潛能。
打座姿勢: 打坐姿勢1:散盤打坐
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 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 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
靜坐時要調整好全身上下內外整體放鬆,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癱。 反之,面緊眉皺則全身細胞繃緊,緊則不通,不通則病。 打座姿勢2025 縱然是在佛教或道教的教義裡,也一樣是不要求一定要做單盤或雙盤。 如果心裡只老是掛念著要做高檔次的動作,反而就失去修行的真正意義了。 佛陀時代的阿羅漢主要有兩種解脫的類型,一種是因持戒、修定而悟得緣起、無常、無我的俱解脫阿羅漢,另一種是直接聽聞無常、苦、空、無我的佛法觀念,而直接證悟的慧解脫阿羅漢。
打座姿勢: 打坐腳麻狀況要如何處理?
做這個動作要養成習慣,除過喫食物、說話,都要保持這個習慣,久之妙用無窮。 做這個姿勢是意想頭頂百會穴如同有一根線懸在天上,有一種力從天上在提這一根線,全身如同線墜一樣吊在空中。 這一做法的妙用在於松拔骨節,使周身放鬆。 做這個姿勢在於保持脖頸正直,使後督前任二脈氣順暢通行。
- 若身體有氣感了,但架勢繃得緊緊的,氣就不往前走,這種情形是不好的。
- 老參們有先天氣能夠轉到眼球本身裡面去,兩顆眼球都能讓氣旋轉而進去,進去後會改變眼睛的光波波長,就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也可以直接看太陽。
- 還有一個現象是捲著的舌頭,過一陣子就會掉下來,變平擺的樣子,意會到後就把它再捲起來。
- 舌頭剛開始也是個準備功夫,到真的氣從會陰穴起來後,走到喉結前,當先通過心臟—心輪,再走到喉輪。
- 打坐過程中,能量會幫助身體疏通經脈,調整原先不通暢的地方,因此會產生痠、麻、痛、癢、脹等自然反應。
單盤即一隻腳做到雙盤中一支腿腳的交叉效果,另一支腿可盤坐於其下,比雙盤來的輕松。 若是立坐,雙腿呈八字適度分開,原則是由趾而腳、而小腿、而膝、而大腿,均要受力均勻,承擔一定的身體重量。 換句話說,就是人的腿腳和凳椅腿腳合理分擔人體重量,凳椅承重要多些,人的腿腳承重要少些,但不能虛空,也不能膝實腳虛。 打座姿勢2025 靜坐過程中,能量會幫助身體疏通經脈,使原來不通暢的地方得到調整,因此會產生一些自然反應,例如痠、脹、麻、痛、癢等,出現這些現象時,盡量不要用手撓或拍打,最好不去理會,通常持續一段時間就會消失。 老參們打坐時下鄂要稍往內縮,擺出這個姿勢,身體的氣馬上會沖到後腦勺這裡,然後上到頭頂。
打座姿勢: 課程推薦
但是我們是非常強調個人的體驗的,所以通常我們都會用個人的體驗來帶領你。 打座姿勢 其次,正確的打坐姿勢可以提高你的專注力,使你更深入地投入到冥想中,也會啟動特定的能量,幫助你打坐冥想。 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座姿勢: 打坐常見的情形,打坐時身體會出現什麼現象?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禪》,裏麵有一句關於禪修的話很有意思,叫“隻管打坐”。 我們不去講什麼氣啊脈的,隻講靜坐,一般認為雙盤能使身體更穩固,便於長時間靜坐。 另一種坐姿是單盤,稍稍簡單一些,就是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或者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 更簡單的就是散盤或者叫如意盤,雙腿任意交叉而坐即是。
打座姿勢: 打坐感受3:打哈欠、流眼淚、流鼻涕
目前,菩提禪修中心已在全球多個國家設立據點,希望能提供對打坐、冥想、禪修有興趣之人,一個更加容易清淨的禪修空間及修練方法。 若您對打坐有興趣,歡迎前來菩提禪堂體驗我們的禪修課程,或是於線上跟隨金菩提宗師的引導,體驗菩提清淨觀想法,步步掌握打坐要訣,並領略打坐為身心帶來的能量補充與美妙感受。 打坐過程中,能量會幫助身體疏通經脈,調整原先不通暢的地方,因此會產生痠、麻、痛、癢、脹等自然反應。 出現這些現象時,盡量不要用手撓或拍打,通常持續一段時間就會消失。 打坐是靜心的方法,每個人隻要修行的時間夠長,總會有非常深刻的體驗的。 但是,我覺得不要刻意追求這種體驗的重現,畢竟這體驗不好也不壞,隻不過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反映。
打座姿勢: 打坐
眉尖輪是第三支眼睛,由通明點而發通,如果修道家法,或者是世間禪,眉尖這裡開的話就可以看外境,看十方的山河大地。 打座姿勢2025 頭如果太仰的話,會產生昏沈,一覺昏沈下鄂就要往下微拉,讓氣從背到頭頂;如果沒有氣的話,再怎麼擺都沒有用,想睡覺就是想睡覺。 先用單盤再改用雙盤,痛時用心法去觀你身體會覺痛的是誰,被你觀的會痛的又是誰,那你才知道我們有兩個心,兩個心是修行最起碼的境界。
打座姿勢: 打坐手勢怎麼做?
除非你胃有病、有潰瘍,那就永遠都會有打不完的嗝,故要先把胃病治好。 修世間禪時上顎緊合下顎,舌頭捲起來放在上顎頂部最高的地方。 如此,舌頭捲得高,以後氣從下要上來拉動舌根基部的時候,就會像桿杆原理一樣,馬上就捲起而塞住喉頭入定去了。
打座姿勢: 打坐的正確姿勢,好處,和一些切身體會(上)
所以雙盤能夠慢慢熬30、60、100、120分鐘的話,以後基礎夠了,學什麼都比較快。 如果有心修中級班的心中心法,每次要坐兩小時,下盤結跏趺坐,上盤結手印,如此下盤氣更旺。 如果雙盤改單盤後,手印不變,上盤與手印的氣就會旺一點。 打坐時腳的功夫、手的功夫不同,會影響到整個身體氣的分佈的。 跏趺坐-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腳抬上來,腳儘量往內擺,能夠緊密最好,盡量不要有空隙。 有的師父要求很嚴格,兩腳膝蓋盤後的寬度不能夠超出你的肩膀寬度,出家師父都是這麼磨練學人的。
打座姿勢: 姿勢要點
有的同學根本就不結手印,兩個手放開來,你說對不對? 打座姿勢2025 所謂入定是世間禪,一進去就是一個月、一年、兩年、十幾年。 在梁初的時候有位和尚入定,醒來時已經是清末了,經過十個朝代,這是世間禪定。 此跟佛禪不一樣,佛禪是注重在心的覺悟,我清清楚楚的時候,對人、事、物中,或在行、住、坐、臥之間,沒有事物可以讓我起煩惱,你證到這境界才能解脫,才能超越自己業力的牽扯。
打座姿勢: 颱風天買哪種菜最便宜?「這種菜」1包不用20元主婦們激推!10類必買食材你買了嗎
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盤坐對健康的影響,一方面是心靈上的,另一方面則是肢體上的。 我今天就只講有關肢體上的,尤其是隻講有關單盤及雙盤對肢體上的影響。 但是,我需要先說,這方面的科學證據絕大多數是來自瑜伽練習受傷的案例報告或個案調查,而非特別針對盤坐的臨牀研究。 打座姿勢2025 這些案例報告或個案調查目前是有被匯集在下面這兩篇論文裡。 坐禪是印度流行的修行方法之一,隨著各地修行團體所信仰、主張教義的不同,對於如何才能達到「解脫」也有各自不同的認知,但整體來說仍以透過坐禪達到禪定境界為主。
打座姿勢: 打坐好處與注意事項分享,學習打好做身心健康
有的人氣要通會陰時,啪的一聲就通過去了,若通後從那一點起就會連結丹田、連結兩腎臟,也會走沖脈,甚至也會走中脈。 打座姿勢 如果是老參的話就要把左腳板放出來外面一點,那味道就不一樣了,這就是雙盤,也就是標準的跏趺坐。 左腳放好後,再把右腿盤起來,這雙腳能盤得很緊,力道就很強,逼得足三陰脈會發動氣機,足三陰脈都走內臟-脾、腎、肝這三個脈。 足三陽脈是膀胱、胃、膽等三,氣是由頭走入腳端的。 我的老師一行禪師也曾經說過冥想可以由孩童時期開始嘗試;達賴喇嘛也曾指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由小開始嘗試打坐和冥想,那麼欺凌問題就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