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寺剛精七完,有一個很深的感覺,師父可以把親近善知識、暇滿通達甲一甲 二到甲四,通達到中士道上士道,讓你感覺廣論是四方道,是連貫起來的,讓我們聽的人非常受用。 第一本《希望.新生》的內容,我們有將它做成書籤,因為很多人到寺院時喜歡抽籤,籤上都會有一些文字。 我遇到好幾個居士,他們抽過之後都說:「好靈!好靈喔!」比如有一個居士,她的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都不是很好,於是她到寺院認真的祈求、抽籤。 她抽出來的籤,標題叫作「消融對立」。 內容提到:要傾聽別人的話,先去了解別人,纔能夠消融那個對立。
- 由於這個愛、取、有為因哪!
- 如果我們的生命剩下的日子不多,我們死的時候可以帶走什麼?
- 法師時常說:「你們提出的問題,我能回答就回答,不懂的,我就幫你們問如月格西。」法師的這句話表示著他對我們的重視。
- 膿血,那天人也太慘了吧,是甘露。
- 目標是:光復大地,淨化人心。
- 可見學制的建立真的很困難。
- 當時師父非常殷重將一尊尊聖像,親自迎請到佛桌上。
可是輪到師父的時候,師父把葡萄整串的部分先拿起來放到旁邊,喫已經掉下來了的。 其實我很喜歡喫有紅豆餡的食物,不管是包子、壽桃……師父讓我看到這件事情的重點,我拿喜歡喫的東西供佛,好像無可厚非,但師父策勵我、提醒我「業」的狀態,不希望我持續這樣的狀態。 很多宗教典籍,為什麼能歷久不衰? 因為當你認真去讀這些典籍時,可以從中汲取到生命的養料,讓很多人重新突破自己的困難,得到真的快樂。 如得法師2025 1984年,日常法師受淨空法師邀請返回臺灣共同創辦「華藏講堂」,並參與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且親自擔任董事,且同時在臺灣及美國兩地傳教弘法,開始在華藏講堂講授《廣論》;在他離開臺灣期間,講堂由此開啟互相研討《廣論》之風氣。 祈求加持,在祈求時,我們生命的角度會變得更寬廣,心念轉變成善的。
如得法師: 幸福時刻・發現美的眼睛・作品集
隨著不斷地學習,慢慢其實會覺得,在僧團的學習是非常充實的。 因為在僧團裡面的學習是,外面很多課業都完全沒辦法比擬的那種心靈的學習跟成長。 師父有很多類似這樣的特徵,例如走路、禮佛,當我想著自己應該怎麼禮佛、怎麼行走的時候,回想師父的動作對我有很大幫助。 因為真的看過,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如得法師 我想,「公開說」好像比較好。
- 我們預科班上國文課會請外面的教授來教,曾經請來一位教授,他本身是教大學的,他是很有名的一位教授,他想說我去鳳山寺教那些國小國中生,這不是太誇張了嗎?
- 真如老師帶領我們完成師父的心願,僧團五大論第8個班也即將開課,每年每年都會開班,一班一班接下去。
- 他所要傳譯的這些經典,都是真的鍛鍊過自己生命的典籍,能夠傳遞一種人類文化的智慧,讓大家更有品質地度過自己的每一天、每一生。
- 籌備處每月一次由如得法師引導的菩提心共學,於疫情尚未見底的五月八日,在大家的期待中再度在網路上進行。
- 最後法師針對「取捨法」做實修說明。
- 因為你知道他是在說一件事情,雖然跟你有關係,但是他不是指責你,他是在教你,而且告訴大家不要再犯錯。
- 我想,「公開說」好像比較好。
如果是我的話,這都是水知道吧。 那麼同一個物質,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們業的關係,不是這個的關係,聽得懂這個道理嗎? 在佛經裡常常有這個譬喻。
如得法師: 梵剎廣 鐘聲亮 我們背經忙
例如可以做正念或自他相換修持前後的腦波儀、FMRI掃描變化,期許透過修行量化的數據的研究發表,得到學術界認同,進一步可以得到普羅大眾的接受。 至於我們,這麼善良又努力學佛,不可能感惡趣苦吧? 如得法師2025 法師舉時間、意樂、對境、對治四個角度提供我們審視造業如何,是否會墮惡趣? 我們盡量用理路去成立經典內容,這樣纔有堅固的淨信心。 如果,在閱讀完此篇後,你(妳)也和本篇作者-一樣,內心有很多感動想抒發,真摯歡迎大家在本篇留言版留言,這對於作者和 如得法師,是一種很真實的支持與鼓勵。
進行溝通時,要先認同、接受對方一些好的觀點,建立良好的互動,對方也會放下堅持與執著,逐漸會接受不同的意見,最後雙方互動效果愈來愈良好。 經常出現負面情緖對我們的福報,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累積很多的福報,但瞋心一起又燒掉了,實在很可惜。 有一位宰相的家人,與鄰居爭地,宰相知道了就告訴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並沒有運用權勢結惡緣,事情就圓滿解決了,所以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我們想要福報增長,就要去幫助別人,緣善所緣,同時也要降低負面的情緒。 心靈提升我們常常講,你也不會覺得這是什麼。 我們預科班上國文課會請外面的教授來教,曾經請來一位教授,他本身是教大學的,他是很有名的一位教授,他想說我去鳳山寺教那些國小國中生,這不是太誇張了嗎?
如得法師: 心靈論壇
他說法的風格一向深入淺出,課堂的談吐中,充滿著趣味的故事和清晰的理路,使教室裡有時鬨堂大笑、有時熱淚盈眶,他的話散發著幽默和誠懇,深深的扣動著我們的心絃。 非常緊張、錯愕,從來沒看過法師在我們前面落淚,更一頭霧水,不知道是不是觸惱到法師? 真的很想衝過去把那位搞不清楚的同學拉下來。 正行當中暇滿分暇滿體性、暇滿利大跟暇滿難得三個科判。
如得法師: Step 4:念恩 因為一切有情讓我可以成佛
所以要將此事做得圓滿,一定要依靠三寶。 在這樣情況下念三皈依和平常就不一樣了。 觀察對方是否故意傷害我,我們都不想生病,不想起煩惱,但生病、生氣會因緣和合而生起(對象、境、非理作意),我們觀察到有許多傷害的行為都不是故意的,當有些因緣成熟才會出現。 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每一個人都想要離開痛苦,得到快樂,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而被煩惱所支使。 當煩惱一現起,往往他不能自主,所以智者不要怪對方,要以悲愍心來對待有情。 失智老人公案, 如得法師2025 以前對媳婦心生不滿, 失智後(藏文稱失念)沒有理念可以壓抑內心的情緒, 就全部爆發出來; 如得法師2025 另外, 失智後很喜歡抱錢, 也是以前被壓抑的東西全部冒出來。
如得法師: 如得法師
在 2006 年老師帶著僧俗重要的幹部,透由祈求決定了現在的地點,同年的 12 月,老師命名根本道場為「月稱光明寺」,就是希望能夠把中觀正見,在漢地能夠弘揚。 不恭敬的反面是恭敬,在高速公路看到很多佛像,師父一定會合掌,形象上是對三寶的恭敬,內心裏是師父每一件事情都緣到三寶功德,不管任何事,師父都覺得是三寶功德。 像前面處理土地的問題,我會把一些狀況跟師父報告,當我遇到兩難的問題,師父卻很容易地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我那時非常地佩服,而且那種做法真的是代別人著想,而且也為了僧團及三寶的利益著想。 如得法師2025 自然而然會跟師父講對師父佩服的感覺,師父都會說那是靠祈求,這是三寶功德,祈求一定有效,沒效一定沒祈求,這句話代表他對三寶的信心是百分之百。 之後侯文詠到雅魯藏布江旅行,坐在岸邊一個下午看著江水,看似沒有流動的江水其實一直慢慢流去而且永不停滯;他突然覺得有點害怕,生命中消失的一切就像緩慢移動的江水,有時容或無法察覺,但從不停止。
如得法師: 什麼是中陰身 – 1
團體裏有一位能量學的醫師,這位醫師幫師父看病,他說每個關節都會顯現我們身體某個部位的能量,其中有一項是腦波,他以自己為例,他大概是80,腦波越高代表這個人越浮躁。 他幫師父測量,師父腦波只有個位數,他說學了佛的人腦波會變得很低,特別是師父,測了好多次都是這樣。 像這樣的腦波是在打坐禪定的狀態纔有,可是師父沒有打坐,是一種動態的禪定,但這是一種果相,師父的心不會受外境所波動。
如得法師: 如得法師心經科判開示
我終於理解,原來這代表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時候會進入一種黑暗之中,或者是遭遇到生命的低谷。 可是當我們閱讀到這本《心之勇士》的時候,我們面對這些黑暗和困境,就能夠用正確的思路,漸漸走向光明,最後變成一個發光體,如小太陽般照亮別人。 這些插圖真的非常美麗、可愛,也很有意義,為這本書增添了許多閱讀的樂趣。 只要每天讀一則,每天都可以活在正向思惟當中。 如果我們認真地去讀,會發覺每一篇都是從菩提心所流淌出來的。 這是一個真正在實踐菩薩道的修行人,將他自己修行的經驗,以及為了利益眾生而想說的話,都寫在書裡。
如得法師: 幸福時刻
這個經典,只要在世間保留一天,就會有人可以被這個經典利益到。 那時候,我這個身體可能不在了,可是我幫助人的這個行為,卻可以依然延續著。 如得法師 在「增上意樂」的修持方面,如得法師引日常老和尚開示:「遇到困難不是困難的解決,而是對一切智智更希求」及真如老師開示:「他這麼苦,就是因為我沒有成佛的緣故」 … 作師所喜,師父在乎的不是結果,而是如不如法,該做不該做。
1965年,黃靜生在苗栗縣獅頭山元光寺本明法師門下剃度出家,取法名為「釋日常」,人稱「日常法師」,並於苗栗法雲寺受具足戒;當時,他以「修習淨土宗唸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為主要志業。 如得法師2025 1929年,黃靜生出生於江蘇省崇明縣,從小即在父親教導下學習儒家經典,父親亦以「世間第一等人是出家人」鼓勵他以出家利益眾生為志。 應生悲愍,一切如母有情,對於造惡業的人,他很苦,他造了三惡道的業,未來就墮入三惡道,我們應生悲愍心,他真的很可憐,我們要幫助他離開痛苦。 如得法師 所以,遇到有人要加害我們,如果我們可以斷除瞋恨,修安忍心,反而可以清淨很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圓滿廣大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