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加補氣藥,血虛加補血藥。 本草綱目 以側柏葉、烏藥葉俱酒灑,九蒸九曝,同之為丸,大能補益,名補腎丸。 時珍曰︰人胞雖載於陳氏本草,昔人用者猶少。
時珍曰︰髮髲,乃剪髢下髮也;亂髮,乃梳櫛下髮也。 按︰許慎《說文》雲︰大人曰髡,小兒曰髢。 顧野王《玉篇》雲︰髲,鬄也。 古者刑人鬄髮,婦人以之被髻,故謂之髮髲。
本草綱目: 植物と暮らし
對脈學亦深有研究,所撰《瀕湖脈學》(1564年)能融會先賢脈學之精華,刪繁去蕪,講求實用,論述較爲通俗簡要,以韻體文寫成,便於記誦。 此書歸納脈象爲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 另著有《奇經八脈考》(1572年),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 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或以爲實系一書)、《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 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 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
- 氣虛加補氣藥,血虛加補血藥。
- 此書歸納脈象爲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
- 宜溫肌發散,使熱氣復行而斑自出。
- 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
- 每用一吸,即以紙塞鼻孔,按脣貼齒而漱,乳與口津相和,然後以鼻內引上吸,使氣由明堂入腦,方可徐徐嚥下,如此五七吸為一度。
- 小便與血同類也,故其味鹹而走血,治諸血病也。
人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則能視。 本草綱目 又曰上則為乳汁,下則為月水,故知乳汁則血也。 臟寒人,如乳餅酥酪之類,不可多食。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內容簡介
每藥均標註首載文獻出處,若有歸類變更或併入某藥者,則以校正說明;下設釋名、集解、辨題或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欄目解說。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本草學大成的著作。 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撰成於萬曆六年(1578 年),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全書五十二卷,收載藥物 1892 本草綱目2025 種,附藥圖 本草綱目2025 1100 餘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採集、炮製 本草綱目 、方劑配伍等,並載附方 餘。 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藥物。
《本草綱目》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如對於藥物的形態、產地等部分的記載還很簡單,繪圖也較粗糙。 甚至記錄「寡婦牀頭塵土」、「孝子衫」等都能治病,是不正確的。 又說魚網「可治魚骨哽喉,用其覆頸,或者煮汁飲之,或者燒灰水服,魚骨自下。」又說不孕的夫妻於上元節「盜取富家燈盞,置於牀下,可令人有子。」。 書中記載螢火蟲是從腐草化生,這是沿續《禮記.月令》以降二千多年來的謬論。 書中又取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說法:「日縊死繩主顛狂。」主張上吊死後的繩子拿來燒成灰,水服能治狂癲。 對此,李時珍還表示:「觀此則古書所載冷僻之物,無不可用者,在遇圓機之士耳。」這些說法在科學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創作背景
李時珍把植物分爲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爲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2025 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 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 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濕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獲獎記錄
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採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 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喫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 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醫家類。 本草綱目2025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中國16世紀以前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明代萬曆六年(1578年)定稿,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為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本草通串証図(ほんぞうつうかんしょうず)
李時珍(約1518年~1593年),明代傑出醫藥學家。 受家庭薰陶,兼好醫書,遂精醫藥。 楚王聞之,聘爲奉祠,掌良醫所事。 經推薦,赴京師太醫院供職一年,或雲嘗授太醫院院判之職。 晚年因子建中爲官,遂進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縣。
本草綱目: ブリタニカ國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本草綱目」の解説
對動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爲資料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李時珍花費27年時間完成《本草綱目》,歷經三次改寫,至萬曆六年(1578年)定本。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體例
時珍曰︰兩旁曰牙,當中曰齒。 女子七月齒生,七歲齒齔,三七腎氣平而真牙生,七七腎氣衰,齒槁發素。 男子八月齒生,八歲齒齠,三八腎氣平而真牙生,五八腎氣衰,齒槁發墮。 錢乙雲︰小兒變蒸蛻齒,如花之易苗。 不及三十二齒者,由蒸之不及其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