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番薯與麥芽、黑糖一起煉製,佐以溫火費時熬煮,內餡綿密,口感紮實。 南投陶超過二百年曆史,在日據時期陶業達到鼎盛,成爲南投縣特產之一。 南投縣陶器常用成型技法有陶板、拉坯、模製、捏塑及泥條攀築等。 裝飾技法,如黏貼、鑲嵌、刮雕、壓印、刷化妝土及上釉等。
1957年7月1日臺灣省政府遷至南投鎮中興新村,南投遂爲臺灣省府所在地。 1981年“南投鎮”升格爲縣轄“南投市”,是南投縣唯一的縣轄市,爲南投縣之政治中心。 南投縣 註1:南投縣中興新村自1956年(民國45年)起成為臺灣省政府疏遷地,實際肩負省會之功能;自1999年(民國88年)起,省虛級化,不再具有地方自治團體地位。
南投縣: 南投縣公車
民俗信仰:明清以來,南投縣的民間信仰多是隨俗而起,當時閩粵移民來臺日衆,遠涉臺海,攸關生命安全,端賴神佛保佑,於是神隨人行,形影不離。 此等信仰,不外與傳統的巫覡、卜筮、巫術相結合,漸漸形成神明會、神壇等,及發展爲純寺廟形態的宗教活動。 道教:清初至乾隆間傳入竹山、南投、草屯,爲道教廟宇的先驅,一般祭祀以各主神的誕日爲主,舉行祈安三獻酬神、梨園演戲慶祝、出巡遊境等活動。 近年來,由於經濟富裕,宗教活動頻繁,普遍香火鼎盛,亦有邁向觀光及企業化經營及前往大陸謁祖進香的情形。 2008年的南投縣政壇有三大勢力,即國民黨的舊派力量,以簡金卿爲代表;無黨籍的新派力量,以陳啓吉爲代表;民進黨的力量,以林宗男與在1997年縣長選舉中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爲代表。 截至2007年9月底止,南投縣有“外勞”總計6037人,其中印度尼西亞籍2220人,泰國籍1737人,越南籍1488人,菲律賓籍592人。
- 天主教:日據時期,由羅多利格士傳入竹山,原以平地傳教爲主,光復後始傳入山地鄉。
- 截至2005年底,南投縣總人口計537168人,其中男性279214人,佔總人口數51.98%,女性257954人,佔總人口數 48.02%。
- 南投縣位居臺灣本島中央,面積約4,100平方公里,以臺灣最高峯——玉山為準點,用41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綿延出層巒起伏的綠海景觀,臺灣最長的河流——濁水溪蜿蜒而過,最美麗的湖泊——日月潭點綴其中,交織出令人讚嘆的山水奇景。
- 鄉名取自八德中的二字,日據時期,列入臺中州能高郡蕃界,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月,隸屬臺中縣能高區仁愛鄉,於三十九年底,撤廢區署,改爲南投縣仁愛鄉。
國民黨失去政權後的縣議會與基層選舉中,國民黨在政黨中仍佔居較大優勢,但無黨籍力量上升,顯示在地方政治結構中政黨影響力有所下降。 南投縣農業總產值約爲 餘萬元(新臺幣),包括農產作物產值 餘萬元(新臺幣)佔80.5%、畜產品產值393000萬元(新臺幣)佔19.1%和漁產品產值7600餘萬元(新臺幣)佔0.3%。 臺地及丘陵地大都開發爲茶園、荔枝園、香蕉園,或種植生薑、鳳梨及其它蔬果;高山和山坡地區,除林地外,也開墾種植茶樹、果樹、檳榔樹、花卉和高冷蔬菜。 平地農田則以種植糧食作物水稻,及生產園藝作物蔬菜和花卉爲主。
南投縣: 臺灣歷史文化園區
臺三線(臺北-屏東縱貫公路)由臺中縣霧峯經烏溪大橋進入南投縣,途經草屯、南投市、名間鄉、竹山等鄉鎮後,通往雲林縣林內鄉,道路寬度在7~30米,爲南投縣丘陵地區與外聯繫的幹道。 南投縣2025 南投境內大衆運輸以彰化、員林、南投客運爲主,草屯、南投市、埔里、竹山、水裏爲五大轉運站。 草屯有多家客運可抵國姓、埔里,埔里則有南投客運發往廬山、霧社、清境農場一線,竹山是往鹿谷、溪頭、杉林溪的大本營,水裏除有員林客運行駛新中橫沿線外,還有南投、豐榮客運北往日月潭、埔里,南向地利山區,形成緊密的聯絡網。 ;布農語:Nantu;客家話:Nàm-thèu-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全臺唯一的內陸縣。 縣治、最大城市及人口密度最高、交通中心之城市為南投市。
- 基督教:清同治十年由荷蘭人傳入埔里平埔族地區,初在埔里烏牛欄,其次再傳大湳、牛眠二部落及北門等,設立埔里教會。
- 南投縣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是全臺唯一不臨海的縣份。
- 臺二十一線爲南投縣南北向交通重要幹道,縱貫南投縣生活圈的中央,北接臺中縣中橫公路天冷,南經過埔里鎮、魚池鄉的日月潭、水里鄉及信義鄉等鄉鎮。
- 鄉名取自八德之兩字,日據時期,列入臺中州新高郡番地,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月,隸屬臺中縣新高區信義鄉,民國三十九年底改爲南投縣信義鄉。
- 1887年(光緒十三年)福建、臺灣分治,臺灣改制為臺灣省,這時的南投行政區屬臺灣府臺灣縣(縣治在今臺中市南區),縣丞駐南投堡。
- 並設置“外勞諮詢服務中心”專責窗口,提供各項外勞相關業務服務。
- 東爲仁愛鄉畢祿山南峯,西爲名間鄉弓鞋粗坑,南爲信義鄉山地尖山頂,北爲仁愛鄉畢祿山。
- 依發展大致可分爲南投、南崗、中興新村、八卦臺地、軍功寮五個區域。
南投縣東面相鄰花蓮縣,西面接壤彰化縣和雲林縣,南面毗鄰嘉義縣和高雄市,北面交界臺中市,領域範圍方整適中。 縣內中東部爲山地和丘陵,西部爲低丘陵和平原;海拔3925米的玉山是臺灣最高峯。 年均氣溫19℃,一年四季溫度都相對舒適,縣內衆多高山擋下來自太平洋的季風水汽,提供臺灣豐富的雨水來源,使臺灣較同緯度的地區擁有更多的年降雨量。 南投市東以蜈蚣侖與中寮鄉毗鄰,西接八卦山脈與彰化縣員林鎮、社頭鄉爲界,北接草屯鎮,南鄰名間鄉,全市面積71.2063平方公里。 基金會、文學團體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南投縣文化基金會」;地方性的文學社團有「南投縣文藝寫作協會」、「南投藍田書院詩學研究社」。 民間文學與古典文學縣文化局在2006年出版《生事歸清恬:張達修詠讚臺灣漢詩百首精選譯註》與《醉草園文集》;竹山鎮公所在2002年出版《竹山民間故事集》。
南投縣: 活動花絮
南投縣位於臺灣中部,乃全國唯一不臨海的縣,縣內中興新村為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該縣人口結構,以河洛人為主,原居民人口也較為集中,外省人比例則較少。 過去該縣選民結構藍大於綠,泛藍領先泛綠五個百分點左右,泛藍在各項選戰中得票皆領先泛綠,但近期已呈現藍綠五五波的態勢。 當地政治生態主要由三大勢力主導,即泛藍的舊派、無黨派的新派、及泛綠的山頭勢力。 舊派的經營則較為扎實,在全縣均有穩定的票源分佈,尤其在山區優勢更為明顯。 水裏:位於南投縣東南,包含水里鄉、集集鎮、信義鄉,以水里鄉為主要市鎮,本生活圈也包含鹿谷鄉清水溝地區;分區人口數約有4.3萬多人。
南投縣: 南投縣
南投在明鄭時期屬天興縣(註:今臺南市以北均屬之),後屬北路安撫司。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隸屬於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 至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正式設縣丞,此為南投縣有政教之始。
南投縣: 南投市
全域爲中央山脈、玉山山脈所盤亙,爲全省地勢最高的地域。 鄉名取自八德之兩字,日據時期,列入臺中州新高郡番地,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月,隸屬臺中縣新高區信義鄉,民國三十九年底改爲南投縣信義鄉。 境內山嶽迭迭,3000公尺以上的高峯林立,爲泰雅族的分佈地,並有一部分的布農族。 鄉名取自八德中的二字,日據時期,列入臺中州能高郡蕃界,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月,隸屬臺中縣能高區仁愛鄉,於三十九年底,撤廢區署,改爲南投縣仁愛鄉。 水裏原稱爲“水裡坑”,“水裡坑”是從日月潭西岸之水裏社流至本鄉的一條河流,本地原屬於集集鎮,後來才劃分出,獨立成“水裡鄉”,後因其名不雅乃改稱“水里鄉”。
南投縣: 人口
文學史及相關論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關於南投區域文學史、南投地區古典文學,以及南投戰後文學發展之類的書籍出版,在市面上流通。 總之,南投地區的傳統詩、傳統詩社、當作的作家作品等議題,已經有人研究,雖然數量不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已經不是文學研究的空白區域。 南投縣政府是南投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南投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 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 南投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4個內部單位、7個所屬一級機關、20個所屬二級機關、174所各級學校。 自清代設立南投縣丞起,先後屬彰化縣及臺灣縣下,處理南投地區行政。
南投縣: 南投縣地方特產
詳細情況請見「南投縣文學資料館」網站的「文學年表」。 南投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迴歸線以北(北迴歸線通過其極南端),位於臺灣島正中央,亦是唯一不靠海的縣份,但有唯一的島嶼:拉魯島,位於日月潭。 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的玉山,為臺灣島上最高峯。 縣內眾多的高山擋下來自南太平洋與東太平洋的季風水氣,提供臺灣豐富的雨水來源,使臺灣較同緯度的地區擁有更多的年雨量;縣境內並孕育出臺灣中部四大水系的其中兩個(濁水溪水系、烏溪水系)。 1950年10月,臺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政府調整全省行政區,南投自臺中縣劃出單獨設南投縣,並於是年10月21日設立南投縣政府,此為南投縣之誕生。
南投縣: 南投市歷史沿革
南投縣有大學2所、高中6所、高職5所、初中6所、市鎮鄉圖書館13個,高速公路、公路、鐵路等交通線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南投縣農戶數49140戶,佔全縣總戶數的34.6%,其中自耕農佔81.3%,半自耕農佔10.4%,佃農佔8.3%,每戶農家耕地面積1.34公頃。 農業人口235000餘人,佔全縣總人口546000餘人的 43%,平均每戶農家人口數4.8人,相對高於全縣平均每戶人口數3.9人,全縣農業戶口數和農業人口數都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境內山地多平原少,地形以高山、河谷、丘陵和臺地爲主,平地面積僅佔約總面積的5%,不同地形有互異的土壤性質,臺地、丘陵地主要是紅壤和黃壤分佈區,山地土壤以崩積土及石質土分佈最廣,河谷地則以沖積土較多。 南投縣境內因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三座水力發電廠,包括位於南投縣水里鄉的明潭抽水蓄能電站、大觀發電廠及南投縣仁愛鄉的萬大發電廠,其中明潭抽水蓄能電站的容量規模更爲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大的抽蓄發電廠。 竹山舊稱爲“林圯埔”,相傳林圯爲鄭成功之參軍,在鄭經實施屯田制時,曾經率領部屬在此屯墾,墾成後乃命名此地爲“林圯埔”。
:西起南投縣名間鄉,途中經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段與臺21線共線至頂崁村苗圃,往信義鄉地利村方向續行可至合流坪附近的孫海橋頭。 路線號碼營運區間營運業者備註108港尾-草屯臺中客運原公路客運6873,2013年1月1日移撥,經一中商圈、臺中車站、亞洲大學。 南投縣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臺灣南投地方法院管轄,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為上訴法院,並以最高法院為終審法院。 檢察機關由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偵辦,上級單位為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 竹山:位於南投縣西南,包含竹山鎮、鹿谷鄉,以竹山鎮為其主要市鎮,竹山鎮亦為通往太極峽谷、溪頭、杉林溪必經之地,本區與雲林縣斗六市往來密切,亦與雲林為共同就學區,且雲林縣地名來源即為鎮內之「雲林坪」;分區人口數約有7.1萬多人。 南投縣2025 南投縣地方政治權力早期主要爲國民黨控制,權力之爭主要表現爲國民黨內部的地方派系之爭,後來形勢更爲複雜,既有派系之爭,也有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爭,更有無黨籍的第三勢力與派系、政黨相互競爭與制衡。
民國九年時,由於境內的山坡多爲竹林之產地,乃改稱此地爲“竹山”。 此地正好位於臺中盆地的東緣山麓,爲進入埔里中途要站,挑夫往返休息換草鞋的地方,其捨棄草鞋,堆積成墩,正是此地名的由來。 這兒旅遊住宿的地點,從國際級的渡假飯店到田園中的民宿都有,目前縣境內已有近百家優質旅館及四百多家合法民宿,而且都各具特色,無論是清境農場充滿異國風情的山莊,還是埔里桃米生態村融合自然生態寓意的雅舍,本身即是一處美景。 農業為南投縣主要產業,特有的農家風情和豐富的物產塑造了另一種休閒旅遊風,目前縣境內已有數十處規劃完善的休閒農業區,恬靜悠閒的農村旅遊,是闔家渡假的好去處。 本市地形略呈方形,東西丘陵臺地,中部低窪,形成狹長谷地,谷地西有同源圳,與東側貫穿南北之貓羅溪構成轄內溝渠縱橫,而爲南投市水網基礎。 南投縣 南投縣縣長是南投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
南投縣位於中國臺灣省中部,面積4106.4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51.1萬人。 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南投縣丞於南投街,隸屬彰化縣。 日據時期歷經臺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臺中縣南投堡、南投廳南投堡(廳治設於此),至1920年設置南投街,劃歸臺中州南投郡。 依發展大致可分爲南投、南崗、中興新村、八卦臺地、軍功寮五個區域。
南投縣: 南投縣經濟
而後日治初期劃分的1895年「臺灣民政支部」及1896年「臺中縣」時期,南投直隸於支部、縣之下,於1897年後方恢復區域行政機能。 基督教:清同治十年由荷蘭人傳入埔里平埔族地區,初在埔里烏牛欄,其次再傳大湳、牛眠二部落及北門等,設立埔里教會。 日人據臺後,始發展至平地鄉鎮,惟基督教教派甚多,平地地區十七所教會中,教派竟達十種,山地地區屬於長老教會的七種教派。 天主教:日據時期,由羅多利格士傳入竹山,原以平地傳教爲主,光復後始傳入山地鄉。 漢寶-草屯東西向快速公路爲“六年國建”十二條東西快速公路的一條,全長33.9公里,路寬25米。 其路線起自彰化福興鄉下漢寶附近,東行以隧道貫穿八卦山到南投縣過溝,跨貓羅溪,至與二高相交處的終點,並以匝道與臺14乙新線相接。
南投縣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是全臺唯一不臨海的縣份。 平地以南投市爲中心,包括草屯、竹山與集集三鎮與名間鄉。 南投縣 境內山地多平原少,地形以高山、河谷、丘陵和臺地爲主,平地面積僅佔約總面積的5%。 第七選區為山地原住民選區(信義鄉、南投市、竹山鎮、鹿谷鄉、名間鄉、集集鎮、水里鄉)。 第八選區為山地原住民選區(仁愛鄉、埔里鎮、國姓鄉、魚池鄉、草屯鎮、中寮鄉)。
南投縣: 旅遊
南投縣殊異的土壤和多樣的氣候條件,孕育出南投縣種類豐富的農特產品,臺地及丘陵地大都開發爲茶園、荔枝園、香蕉園,或種植生薑、鳳梨及其它蔬果;高山和山坡地區,除林地外,也開墾種植茶樹、果樹、檳榔樹、花卉和高冷蔬菜。 平地農田則以種植糧食作物水稻及生產園藝作物蔬菜和花卉爲主。 此地適當臺中盆地入埔里要地,凡鹿港、埔里間往來旅客、桃夫在此換草鞋,因所棄草鞋堆成墩狀,故得名。 南投的地名,即出自洪雅族Savasava.TausaBata阿里坤支族南羣之漢字譯音社名南投社。 漢人將Tausabata摘取其bata譯作“北投社”,將其南者對稱爲“南投社”。
南投縣: 南投縣文化事業
民國七十年(1981年)南投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1市(南投市)、4鎮(埔里鎮、草屯鎮、竹山鎮、集集鎮)、8鄉(名間鄉、鹿谷鄉、中寮鄉、魚池鄉、國姓鄉、水里鄉,仁愛鄉、信義鄉為山地鄉),共有13個鄉鎮市。 截至2013年,南投縣轄1市4鎮8鄉:南投市、草屯鎮、埔里鎮、集集鎮、竹山鎮、中寮鄉、國姓鄉、仁愛鄉、名間鄉、水里鄉、魚池鄉、信義鄉、鹿谷鄉。 南投縣境內共分爲烏溪與濁水溪二大流域,其中烏溪發源於南投縣中央山脈合歡山西麓,該溪流量豐沛,支流流經縣境內埔里、國姓、仁愛、草屯、南投、中寮、名間等鄉鎮。 而濁水溪則以水質混濁得名,發源於合歡山主峯與東峯間佐久間鞍部,爲全省最長河川,支流流經縣境內竹山、集集、水裏、信義、鹿谷、魚池、仁愛等鄉鎮,爲臺灣水力蘊藏量最豐富的河川。
鹿谷舊稱爲“羌仔寮”,這是由於往昔本地未開闢時,附近有許多的羌羣,民國九年時,有鑑於羌與鹿相似,而且境內又多溪谷地形,所以改稱此地爲“鹿谷”。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南投縣 中華民國連江縣統治地區為馬祖列島,故通常與金門縣合稱「金馬地區」。
臺二十一線爲南投縣南北向交通重要幹道,縱貫南投縣生活圈的中央,北接臺中縣中橫公路天冷,南經過埔里鎮、魚池鄉的日月潭、水里鄉及信義鄉等鄉鎮。 基隆、臺北、臺中、高雄等地皆有臺汽客運開往南投;而彰化縣內的彰化、員林客運亦有公車可聯絡草屯、埔里、竹山、集集、水裏等各大重要鄉鎮;或由臺中干城站搭聯營公車也可分抵南投各地。 中二高南投段於2002年6月7日正式通車,南投路段北起彰化縣芬園鄉與南投縣草屯鎮分界點,行經草屯鎮、南投市、中寮鄉、名間鄉、竹山鎮等鄉鎮,迄清水溪南岸雲林縣林內鄉止,長約35.39公里,計有草屯、南投、名間、竹山四個交流道。 文學活動南投縣文化局每年舉辦「玉山文學獎」徵文活動、頒獎典禮,並且將得獎作品的集結出版。 其次,縣文化局已經建構「南投縣文學資料館」,並且在南投中興新村虎山藝術館的後山,設置「南投縣文學步道」步道上設19座文學導覽牌,將作家的文學佳句雕刻在玉石或琉璃上,供民眾閱覽。 此外,縣文化局還陸續出版「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
1887年(光緒十三年)福建、臺灣分治,臺灣改制為臺灣省,這時的南投行政區屬臺灣府臺灣縣(縣治在今臺中市南區),縣丞駐南投堡。 該路線西起於名間鄉臺3線232K處,經集集鎮、水裏鎮、信義鄉地利、合流坪,到丹大林業區,止於七彩湖,爲新計劃中的新中橫公路。 南投縣位於東經120°37′0″—121°25′0″、北緯23°25′53″—24°20′。 東爲仁愛鄉畢祿山南峯,西爲名間鄉弓鞋粗坑,南爲信義鄉山地尖山頂,北爲仁愛鄉畢祿山。
縣境內原住民族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 臺灣最高峯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 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南投縣: 南投縣氣候
並設置“外勞諮詢服務中心”專責窗口,提供各項外勞相關業務服務。 截至2005年底,南投縣總人口計537168人,其中男性279214人,佔總人口數51.98%,女性257954人,佔總人口數 48.02%。 2005年該縣勞動力人口245000人,佔15歲以上民間人口57.00%(勞動參與率),其中就業人口234000人,佔勞動力人口的95.51% 。 該縣東以中央山脈的分水嶺與花蓮縣爲界,西以八卦丘陵毗連彰化、雲林兩縣,南以清水溪及玉山支脈與雲林、嘉義、高雄等縣接境,北以北港、大甲二溪的分水嶺向姑大山(又名白狗大山)、八仙及烏溪與臺中縣爲界,是全省唯一無海岸線的縣。 鄉名取自今集集、和平二里之舊大字,按集集昔初稱半路店,乾隆末年發展成街肆,取其東邊水沙漣Chipu Chipu社(社仔社)之音,改稱集集。 鄉名取自水裏村之舊小字水裏坑,按水裏坑系從以前日月潭西岸之水裏社附近,向東南流,在本鄉水裏村附近注入濁水溪的一支流“水裏溪”坑谷而得稱。
南投:位於南投縣西北,包含南投市、中寮鄉、草屯鎮、名間鄉,以南投市、草屯鎮兩地為主要市鎮,彰化縣芬園鄉的人文經濟活動與本區也相當密切;分區人口數約有24.9萬多人。 一貫道:一貫道由於早期受到查禁,何時傳入南投,已無法查考,惟於查禁之前早已遍及平地鄉鎮。 大多以喫菜(素食)名義招攬信徒,以家庭式佛壇傳其道。 已完成寺廟登記的有草屯鎮南贍靈隱寺(發一組崇德),名間鄉明本宮(寶光組明本),中寮鄉明善寺(發一組崇德),竹山鎮德化宮等。 西部縱貫線鐵路雖未經過南投縣,但自彰化二水到水裏、車埕的集集支線鐵路,卻橫貫南投縣中部,並連接縣內各主要公路,是條便捷的交通線。 南投縣 截至2005年底,南投縣自來水總普及率爲78.7﹪,其中普及率較高的三鄉鎮市分別爲草屯鎮、名間鄉、南投市。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