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我有一陣子不同別人接觸,看見人就不知道說什麼好。 如果出外事,或者時常遇到陌生人,慢慢會好一點,可是又妨礙寫作。 65、愛一個人,對方也愛你,甜的居多;愛一個人,對方不知道,酸的居多;愛一個人,對方不愛你,苦的居多。 作家張曼娟策展的「張愛玲特展」,根據黑白歷史照片打造張愛玲的上海客廳,顏色是自己想像。
- 即使兵疲馬困,她不忘斬釘截鐵否決醫生的診斷──無論是暗喻心理疾病的”a lace in my bonnet”(女帽上的一條絲緞),過敏症或任何皮膚病。
- 瀏覽張流離汽車旅館時期的書信,發現她都是使用郵局租用信箱聯繫,使林式同〈有緣得識張愛玲〉一文又成為我重要且唯一的依據。
- 、搬家等事宜,都由莊信正代為處理,往來書信多達84封,字裡行間或訴說閱讀心得,或談及生活近況。
- 大會在虹口區乍浦路341號的解放劇場舉行。
- 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我的想法是,要自己做一件事,比如說出版《小團圓》, 是要自己看對不對? 你看《小團圓》的前言,我自己沒有什麼預設看法,我只可以說我看了所有的書信,我實在是找不出明確的指示。 比如說 1976年張愛玲寄手稿給我爸爸,只是說“請出版”,但我爸爸說,不可以。 陳蕙慧:《小團圓》之後相繼有她翻譯的作品是《雷峯塔》和《易經》,在這之前事實上大陸內地這邊簡體字版出了一個獨立的自傳性散文叫做《異鄉記》,《異鄉記》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臺灣也好,香港也好,它收錄在散文集裏。 可是我們研究過和討論過後,跟宋先生這邊也磋商,認爲這部作品非常的重要,因爲她談到張愛玲到溫州去尋找她丈夫的歷程,所以《異鄉記》獨立出版了。
張玲語錄: 張愛玲語錄|2、「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天才夢〉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沒有對齊的圖紙,從前的一切回不到過去,就這樣慢慢延伸,一點一點的錯開來,也許錯開瞭的東西,我們真的應該遺忘瞭。 78、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 張玲語錄 77、花瓣們已經說好,她們要一起綻放,也要一起凋謝,天使如何勸阻都沒有用。 他們已經說好,這輩子要一起美麗,也要一起老去。 75、照片這種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咽瞭下去,滋味各人知道,留給大傢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殼。
我尤其喜歡讀到她們錯過對方來信,又補多一封的浪漫,這情懷在現世差不多已經消失了,包括那種情感往返都變得稀罕,它總共橫跨了四十年。 《雷峯塔》和《易經》這兩本英文創作未能在歐美出版人中找到「伯樂」,最簡單的說法是語言障礙。 中英文兼通的讀者,一樣為其中人物的名字「陌生化。」化名 Lute的是愛玲。 最陌生的是一些較次要的角色,如女僕 Dry Ho。 “Dry Ho was called dry as distinguished from a wet nurse.”「奶媽」是 wet nurse。 有一位叫 Aim Far Chu的,初看以為 Aim Far是名字拼音,後來才知是「向遠」之意, Chu是姓。
張玲語錄: 張愛玲經典語錄 張愛玲經典語錄大全|經典語錄大全
“自從認識你以來,你的友情是我的生活的core[核心]。 ”(張愛玲1955年10月 25日致鄺文美)閱讀他們四十年間的往來書信,雖然只是些涉及三人友誼內容的節錄,也已經一再一再感動得一塌糊塗了,而且非常祈盼張愛玲書信全集的出版。 張愛玲說他們的下一代,同他們比較起來,“損失的比獲得的多”,她例舉的是:“他們不能欣賞《紅樓夢》。 ”(《張愛玲私語錄•談藝》)真正既嘆且笑! 難怪李麗華的弟弟聽了宋淇轉述張愛玲對李麗華“好像一朵花,簡直活色生香”的評價後,說張“究竟是書呆子! ”(宋淇《私語張愛玲》)是呀,識漢字的十幾億人有吧,有多少人會把一生不讀《紅樓夢》——更別說欣賞了——當作人生損失?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最悲哀的一種分手,不是雙方轟轟烈烈地吵一場,不是大打出手,不是一方移情別戀,也不是大家不能結合,最悲哀的分手是無聲無息地分手。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 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
張玲語錄: 張愛玲名言,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
雖然並沒有修正過,近年來寫得很少,刊出後經常有人沒看見,以爲我擱筆了”,纔是張愛玲自己的文字。 有趣的是,宋淇認爲拙作評《小艾》文代表了“大陸方面的態度”是一個“計謀”,其實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對張愛玲佚作感興趣的現代文學研究者,只是在表達我個人的觀點而已。 數年之後,宋淇復長信熱情回答我關於宋春舫藏書下落的提問,想必對我的身份已經瞭然。 然而,時隔二十多年,我仍應爲自己無意中給張愛玲和宋淇夫婦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深感抱歉,同時也要爲此舉客觀上促使了張愛玲《餘韻》和《續集》的問世而深感慶幸。
張玲語錄: 張愛玲經典語錄
不過,此次出版的只是他們三人所有通信中極有限的一部分,宋以朗只節錄了所有與他們友誼相關的字句和段落。 換句話說,大量無關他們交情、對研究張愛玲卻可能是更爲重要的資料,例如對於時局、對於特定人物和作品的看法,像前述《色,戒》原型的真相,狡黠的宋以朗還賣個關子,故意捏在手裏,留待將來慢慢出版。 作爲史料本身,這些通信的價值不可否認,例如信中明確提到“《色,戒》原型不是鄭蘋如於丁默邨”,打破了以往所有言之鑿鑿的論斷。 然而此書之所以引發爭議,源於宋淇之子宋以朗以“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的身份,將這些私人信件結集出版,公之於衆。 包括之前《小團圓》的出版也引發非議,因爲張愛玲在信中明確對宋淇夫婦提到《小團圓》要銷燬。
張玲語錄: 【愛情語錄】166句 張愛玲經典愛情名言語錄: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除了爲張愛玲辦理一些具體的事務外,宋淇夫婦更是不遺餘力地設法擴大張愛玲的影響,其中,宋淇寫的那篇影響極大的《私語張愛玲》,就是專爲提高張愛玲的聲譽而寫的。 張玲語錄2025 在衆多的書信中,還有更多更細的小女人的一面,比如她總是禮貌地問候收信人的生活、身體、健康、工作的煩憂、家庭的境遇,得體、仔細、不憚繁瑣。 張愛玲在1966年5月7日致夏志清的信上,提到1952年重進港大“讀了不到一學期,因爲炎櫻在日本,我有機會到日本去,以爲是赴美快捷方式……三個月後回港”(夏志清《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聯合文學》1997年4月)。 但沒有說在日本的具體行程和見聞,所以我們不曾知曉。
張玲語錄: 張愛玲勵志語錄及出處
在香港大學求學期間,張愛玲結識終生朋友,斯里蘭卡裔女子炎櫻(Fatima Mohideen)。 張玲語錄2025 張愛玲在書對炎櫻中有多次描寫,並錄下一些炎櫻語錄。 她的祖父與外曾祖父分別為張佩綸與李鴻章;他們都曾在清朝中央政府中擔任顯要職務。 1943年至1945年間,她在日本控制下的上海取得高度文學成就。 1950年後,因面臨政治壓力等,她遷居香港,後又遷居美國。
張玲語錄: – 經典語錄|名人名言|勵志名言|勵志故事|勵志電影|格言大全|十二星座
在該書的前言,宋以朗也交代:“因爲本書重點是張愛玲與我父母的友誼,取材有限,故一般有關張愛玲創作、生活等的信札,都沒有收錄在內。 “張愛玲語錄”是《張愛玲私語錄》的第三部分,也是本書的重頭。 張玲語錄2025 上世紀50年代後,張愛玲暫居香港,常與曠文美聊天。 曠文美驚歎於張愛玲的才思,事後往往把她的話摘錄在紙條上,這便成爲後來《語錄》的參考材料。
張玲語錄: 張愛玲語錄|6、「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半生緣〉
太親密也會不小心互相刺傷,因為心無防備。 太疏離,就只能依表面理解來交往,而表面理解往往是誤會的泉源。 張玲語錄2025 半親半疏更是兩邊不到岸,做甚麼都似是不恰當,疑心得失了哪裡,話更不知如何說才合分寸。 《張愛玲私語錄》裏她寫給宋淇夫婦的信,證實了要遷移鳳凰城或拉斯維加斯的現實動機:以爲在沙漠裏可擺脫被跳蚤追蹤齧咬的苦惱。 而這想法被林式同否決之前,她其實已想過乾脆在九七來臨前遷往獅城,最直接原因是要換銀行戶頭:晚年的唯一固定收入——臺灣皇冠的版稅和其他稿酬向由宋淇夫婦代收存,她誤以爲後者將因九七而逃離香港。
張玲語錄: 張愛玲語錄|10、「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 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 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紅玫瑰與白玫瑰〉
1943 年張愛玲發表的短篇小說,後由皇冠文化收錄於《傾城之戀》的小說集中。 故事敘述在上海,因戰爭時期,街道「封鎖」導致電車沒有繼續行駛,電車上的乘客必須決定下車或繼續等待。 男主角呂宗楨,與在大學擔任助教的陌生女孩吳翠遠攀談,一方是為了躲避熟人問候而隨性搭訕,另一方卻將這樣的交談當成生命知己的機會開啟。
因爲缺少材料,目前能看到的材料,不足以寫一本張愛玲傳記。 包括被研究很多的魯迅,其實也是缺少材料的。 宋以朗:版稅方面我是不需要這些錢的,但是處理的方法張愛玲自己也說不要辦一個什麼基金,理由我是明白的,因爲我們可以看看那些最近發生的事,作爲一個基金其實是會帶來一些問題。 所以我現在版稅做的事有兩種,一種是我自己做的,一種是跟出版社做的。
現在根據鄺文美這則早於五十年代已寫下的語錄,可知張愛玲確實抱怨,『Outline公式化』,那麼小說大綱即使不由別人代擬,恐怕也要由美新處授意並得其核準。 張愛玲在1966年5月7日致夏志清的信上,提到1952年重進港大“讀了不到一學期,因爲炎櫻在日本,我有機會到日本去,以爲是赴美快捷方式……三個月後回港”。 (夏志清《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聯合文學》1997年4月)但沒有說在日本的具體行程和見聞,所以我們不曾知曉。
張玲語錄: 張愛玲研究
止庵:如果你去閱讀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外國作家的傳記,你就會發現中國的那些名作者的資料太少了。 魯迅是我們能看到的材料最多的作家,但即使是這樣,這些內容還不足以寫一本傳記。 像魯迅什麼時候第二次去日本之類的問題我們依然無法解答。 張玲語錄 所以宋先生希望張愛玲五年計劃能讓更多的張學研究者去發現。
而假如這勝過我的人是我至好的朋友,我的喜悅更不在話下。 多做,少做,全無關系,祇消你繼續不斷的幹下去。 傅雷與張愛玲,是中國舊時文化人士之中給人印象很相倣的兩位,都摯著矜持而棄世俗應酬客套虛偽於度外而不顧,讓好些個人慾近還逺,徒然嘆莫奈。
張玲語錄: 經典Max Mara大衣細節揭祕
希望我們的過去再美好也是由於我們過去的努力,今天再努力就是為了明天的輝煌——大張偉。 比方,短篇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中,那位跟女學生談戀愛又不肯負責的教授,原型竟是知名學者傅雷、鋼琴家傅聰的父親。 求人辦事的張愛玲一點也沒有拒人千里的架勢了,她興致好的時候,寫信像閨蜜一般的絮叨。 張玲語錄2025 事實上,1956年初秋她與賴雅結婚,直至1967年10月賴雅去世,其間,張愛玲對文學依然充滿了企圖。 在她最艱難的1960年代初,她的創作刻苦而勤奮,並且堅信自己會在某一刻時來運轉。 鄺文美給張愛玲的最後一封信寫於1995年8月,信中說“想想你皮膚病、牙患、目疾再加上跳蝨的威脅……日夜不停的滋擾,別人能做什麼呢?
如果太早對一門學問發生興趣,反而是不健康的束縛,你說是嗎? 張玲語錄2025 我覺得她不但美,而且五官位置勻稱,線條有力,眼睛有神,不浮不戚,有一種堂堂的氣概,將來不可限量,而且有福氣。 我承認我迷信到相信這一套,雖然並不是‘麻衣相法’,只是憑我對人的興趣,倒是你的擔憂使我擔憂,來日方長,她一天比一天美麗,誘惑當然特別多。 但是我相信等她大起來的時候你一定會信賴她的判斷力。 (張愛玲致宋淇夫婦,1957年10月24日)“倒是你的擔憂使我擔憂”! 漫長人生中,有個把智慧的閨密,實乃大幸。
張玲語錄: 張愛玲語錄大全
同年7月底,還打算搬家,終究沒力氣再搬。 9月8日林式同收到房東通知張愛玲已經過世,趕往察看時,日光燈仍兀自照著躺在行軍帆布牀上的張愛玲。 住進林式同新造的出租公寓(433 S. Lake St.)年餘,蟑螂螞蟻小花甲蟲全有,蜜月期已過,張愛玲擔心「可能就快有fleas了」。 1991年7月,為了多過好萊塢舊屋十百倍而應付不來的蟑螂,71歲的張愛玲搬了此生最後一次家,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所在的西木區(10911 Rochester Ave.)。
張玲語錄: 張愛玲從沒説過的偽語錄|「要得到一個女人的心,得先通過她的陰道。」
環顧客廳,一壁的張愛玲祕籍檔案,隨意撿出一封信,都可能在文壇蕩起一陣漣漪。 宋:我母親曾經和張愛玲說,我看完你的作品很難過。 張愛玲卻說,我很高興你這麼說,我的作品希望傳遞出的就是我寫他們時候的想法和情感。 所以,如果張愛玲現在能聽到你這麼說,她也會很高興的。 宋:我只想提供材料,不想以“正統”的名義去寫。 我覺得之前的誤讀,無論是對張愛玲的還是對我父母的。